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群芳譜》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此時已經到了「小雪」節氣,降水由雨變成了雪。但由於還沒有到特別寒冷的冬,所以降雪量不大,降雪次數也比較少。
因此,節氣中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繫,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則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
文人們對於一樣東西的熱愛,必然體現在詩詞歌賦中,對於「小雪」自然也是如此!那麼,「小雪」詩詞你知多少?
說起下雪天,有一首詩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不管是從意境,還是遣詞造句,都是絕佳之作!
《問劉十九》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古代釀酒技術尚沒有現代這般發達,往往新釀出的酒,假如沒有過濾,酒面便會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季,我溫一壺好酒,只為等你來。爐火燒的通紅,映紅了酒裡的綠沫,也映紅了我的臉。晚上即將有小雪紛飛而至,不知道你能否來我這小地方,與我飲上一杯酒?
夜深人靜之時,一個人看雪,又是怎樣的體驗?白居易的這首詩告訴了我們答案。
《夜雪》 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冬季本就寒冷,特別是下雪的夜晚,那更是寒冷刺骨,就連枕被都感覺冷得像冰。夜晚難得失眠,我轉頭看向窗外,卻只看到一片白色,在月光下反射著白光。
屋外種著幾棵竹子,雪壓在竹枝上的聲音在此刻顯得分外明顯,因為夜晚太過安靜,哪怕是這種小的聲音也聽得一清二楚!
雪純白無暇,能夠隱藏一切不好的事物,但也顯得太過悽冷孤苦。
冬天嚴寒,冰冷入骨,這個時候的飛鳥都已飛往溫暖的南方過冬,人們也紛紛躲在家中不肯出門。四周一片寂靜無聲,一點生命的氣息都沒有。
此時你再抬頭,卻發現遠處的江上,因是小雪,江還未冰凍。有一老翁泛舟於江上,他頭帶鬥笠、身穿蓑衣,正在江上垂釣。漫天風雪瀰漫,只覺他一個人,甚是孤獨。
《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雪與梅,自古以來,就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夥伴。自然,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夥伴」。
《雪梅·其一》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認為,雪花和梅花都覺得自己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誰都看不上誰。這可難壞了我們的詩人了,他們寫文章時,也覺得這不好評判。
然而要我盧梅坡來說,梅花必須承認,它比不過雪花的純白無暇;然而雪花呢,也比不過梅花的清香十裡。
要說觀景的最佳位置,那必然是山上了。這不,我們的詩人祖詠,就寫了一首觀看山頂積雪的詩。
《終南望餘雪》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山風景本就奇秀美麗,等下雪,雪又未散完的時候再去看終南山,就會發現,積雪與山頂白雲仿佛融為一體,遠遠望去好似人間仙境一般。
等雪後初晴時,夕陽餘暉照耀在樹梢之間,仿佛鍍了一層金光,美麗不似人間。而城中,則又添幾分冷意。
完。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何不秉燭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