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的日子——製作美食讓人不孤單

2020-12-24 珍尼兒

這個假期過得不一般,大人和孩子都很安靜,不出門旅遊,不出門大餐。每天宅在家裡,變著法地做飯吃。家裡的日常飯菜雖稱不上什麼美食,但是自己動手做的絕對是美味,不僅飽腹,還有成就感。家人都愛吃麵食,從春節前至今吃了不下十袋子的麵粉,可勁兒地造啊!不知道的還以因為和麵粉有仇呢,包子、饅頭、花卷、麵條、水餃、餛飩不用說了,就連麵包和麻花也學會了製作……看到這裡相信你也會有同感。做了貓耳朵,咬得腮幫子疼的舉個手!

這個假期還做了好多次的炸蘑菇,每次上桌都被吃光光,昨天又是兩大盤,每個人吃的幸福流油。現在分享蘑菇的炸制過程吧:

第一步:新鮮的蘑菇清洗乾淨,摘成小朵,過水涼涼後,擠出多餘水分。

第二步:蘑菇中放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或十三香之類的調味劑,醃製。

第三步:這時候去準備麵糊吧,我用的是麵粉、澱粉和雞蛋,適量水和勻。麵糊裡也加入適量鹽調味,這樣的麵糊不油膩。

第四步:這時候的蘑菇就可以下鍋炸了。油溫不要過高,用筷子浸油中冒小泡就可以把粘好麵糊的蘑菇放入鍋中。

第五步:火候不要太大,蘑菇稍微定型後要記得翻動,當兩面金黃後撈出控油即可。切忌炸過,炸老了,就糊了,影響蘑菇口感。

之前從不怎麼做飯到描述製作流程的一氣呵成,可以想像重複了多少次去做一件事。從陌生到熟練,總結經驗下地不斷改進。為家人吃得更好,更健康,努力學習美食製作。健康從把好入口關開始!

從簡單到複雜的烹飪流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會的不難,難的不會。看似簡單的事物,背後也是重複多次地反覆練習,直至成功。不親自動手實踐,不知其中的知識。眼睛會了,嗯,腦子也會了,可是一動手,嗯嗯,你不會。放平心態,動手做吧,快樂著呢!

相關焦點

  • 宅在家裡的日子——蘭子脈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題記春色盎然,冬色漸遠。我們與疫情的抗戰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段待在家裡的日 子裡,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宅家需自律以前在學校,老師每天都在說「要自律」,可是我卻沒有真正的體會到自律對我的影響有多大。而現在我卻漸漸明白了自律的重要性。臨近中考的我們,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本應該在學校拼搏的日子卻被迫宅在了家裡,兒時在家拿著電腦上課的夢想,卻在這時實現了。
  • 宅在家的日子,不要「生鏽」,學學「宅內族」的生活方式吧
    你關注我、我陪你愛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最近許多人被迫宅在家裡,有些人很享受,有些人很著急。於是大家的狀態也是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是,不管是享受還是著急,多數人都是正好懶散一回。比如幾天不洗頭,比如睡到大中午,比如早餐中午吃,凌晨再加個餐,但吃的卻又極敷衍,比如泡個面,或是隨便應付一下。這樣的宅,當然是不健康的。
  • 宅在家,瀏陽朋友圈曬出一大波自製美食,色香味俱全!
    文/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江卉居家日子裡餐桌,衛生間,辦公桌,床串起了一天的行程路線圖最近瀏陽朋友圈的畫風變成了這樣▼是不是頓時覺得難怪有一位網友在微博曬出了他淡淡的「憂桑」宅家方式千萬種獨愛美食這一種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美食霸屏呢?咱們來看看瀏陽的宅家達人們,都做了些啥美食!
  • 宅在家就是作貢獻!貴陽人曬花式肥宅生活,你是什麼 style?
    今年過年不聚會,宅家半月啥都會! 人在家中坐,你的生活會如何?昨天「貴陽晚報黔生活」發起了「宅家半月,花式肥宅生活照」徵集活動。一天時間,我們收到了許多投稿照片以及視頻。
  • 宅在家裡不出門,靠什麼打發時間呢?一個遊戲宅&動漫宅的日常!
    快樂宅家宅在家裡的第24天,我感覺自己有點神經衰弱了。今天,正好是我辭職的一個月。所以,宅在家的這一個月,過了「上網課」的階段,也沒有「雲上班」,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樣打發時間,靠什麼打發時間了!想要出門,想要上班,想要賺錢……但是,我惜命,也不想為這一次的戰「疫」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 宅在家裡的你原來是這樣的……
    宅在家裡的你原來是這樣的…… 在這個春節裡, 「宅」是絕大多數
  • 日本年輕人的獨居生活:宅在家裡,也能創作出一方天地
    走進現代的日本都市,工作的壓力,社畜的標籤,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當代年輕人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在這樣大的壓抑環境下,也有小部分的日本年輕人開始做出自己的嘗試,即:獨居生活。面對沒有工作,沒有固定收入的壓力,這部分宅在家裡的年輕人都是怎麼度過自己的獨居生活呢?
  • 宅在家的日子裡,唯有多肉和電影可以解憂!
    宅在家裡不敢出門的人們,每日在不停地刷新聞中度日。信息各種各樣,讓人感動的,讓人難過的,讓人生氣的,讓人驚嘆的……,不管怎樣,普通老百姓做好自己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對於愛多肉的人們,無疑是多了打發時間的選擇,可以一邊照顧肉肉,一邊重溫經典電影,接下來把電影中的一些經典臺詞與大家分享。
  • 宅家出奇蹟!在家裡不出門,日子到底應該怎麼過!
    對於現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來說,很多人正在經歷一個超長假期,他們不出門,宅在家裡,從春節開始算,也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他們的假期生活,已經從一開始的開心、愜意,變成現在的枯燥乏味。而平淡無奇的居家隔離生活,時間久了,心情就會有著潛移默化的變化。
  • 王一博懷念出門玩滑板的日子,宅在家不吃不睡花14個小時拼樂高
    最近大家都宅在家悶壞了吧?不少網友都開玩笑表示,再不復工,公司就要發現沒有我們也能正常運轉了。到了特殊時期,才明白平凡日子的可貴。跟許多網友一樣,因為沒辦法出去拍戲、錄綜藝,很多明星宅在家也沒事幹。不過,在《天天雲時間》節目中,王一博雖然遺憾自己現在不能出門玩滑板,但他是不會在家裡玩滑板的,因為聲音太大了,會吵到樓下的鄰居。看來被「黑」過之後,王一博是真的很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了。不能玩滑板,那王一博宅在家玩什麼打發時間呢?在節目中,王一博分享了他宅在家的日常,不得不說,這就是廣大「宅男」的真實寫照啊!
  • 宅的9種境界:睡覺、尬聊、美食、看電影、下棋,這些不過是初級
    疫情之下,每個人都無奈宅在家裡。對於平時都已經習慣了宅的「宅男」、「宅女」來說,一個月被關在家裡,倒也不是什麼問題。怕的就是那些活潑開朗,隔三差五找找朋友聚會喝酒,逛街神侃的「好動派」,一個月待在家裡,哪兒都不能去,這日子過得備受煎熬,簡直比得一場大病都慘。
  • 日本6道美食介紹,足不出戶,讓你在家製作美食
    蕎麥麵最著名的製備方法之一是zaru蕎麥麵,這是一道提神的菜,將麵條冷凍後與蕎麥麵醬汁攪拌後食用,這道菜可以在家中輕鬆製作。以下是在家裡重新製作這道菜的必要成分,在網上購買高質量的日本製造的麵條,將使這道菜的味道大為不同。
  • 還宅在家裡刷美食?下廚露兩手幸福感更爆棚!
    米果在《美食近似於愛》中說:「美食像這世間所有的好東西,把人從流水般的日子裡撈出來。」美食是一隻神奇的魔法棒,不用太多能量,就能鮮活我們的生活。宅在家裡有比蜷在窩裡刷美食更幸福的事嗎?吃累了嗎?沒有的事!可是,刷了眾多美食的你會不會也有想露一手的衝動?除了「看」或「吃」到美食以外,「做」美食也能讓我們產生滿滿的幸福感。
  • 宅在家的這段日子,正好調整貓咪的生物鐘習慣
    很多鏟屎官平時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家裡的貓每天到了半夜都十分的精神,撲人腳、抓沙發、鑽衣櫃、從地上蹦到床上,再從床上蹦下去,有時候不晚上鬧人了,也會在早上5、6點鬧人,但是這對於大部分鏟屎官來說依舊太早了。
  • 為何很多人寧願宅在家,也不外出旅遊?這些原因影響很大
    五一假期快到了,很多人都在規劃這個五天小長假該去哪裡遊玩。因為疫情很多人都沒有出去好好地玩過了,所以這次小長假機會,肯定很多喜歡旅遊的人都不會放過。但是也有很多人,寧願宅在家裡,也不願外出旅遊,這是為什麼呢?
  • 宅在家裡的你,是小廚娘還是遊戲行家?
    只因為宅在家裡,哪裡都不能去。 #你多久沒洗頭化妝拍照了#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鹹魚本質顯露無疑。 網友戲稱:「身為鹹魚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躺在床上也是為社會做貢獻。」
  • 宅家不出門,用年前囤貨做「美食」,晶瑩剔透,咬一口香甜爆漿
    宅家不出門已經十幾天了,明日即是元宵節,今年湯圓不用買,宅家不出門,我們娘倆用年前囤貨,紫薯和木薯粉做美食~湯圓,晶瑩剔透,咬一口香甜爆漿,發朋友圈被點讚,都問我尋配方
  • 日本人宅在家喜歡做鬆餅 7月面粉類商品銷量上升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東京8月14日電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因疫情的影響,人們的外出受到限制,許多日本人宅在家期間也不得不開始自己動手做飯。受此影響,7月面粉類商品在日本格外暢銷。據日本農林水產省介紹,從4月上旬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來,直至5月黃金周連休期間,家庭用小麥粉的需求不斷增加,製作鬆餅所使用的高筋麵粉和相關食材供應也開始緊俏。6月底至7月上半月雖然供需恢復平衡,但一些美食網站上依舊有許多教人們輕鬆製作麵包、甜點的食譜,深受網友們的歡迎。
  • 2020日本咖哩調理包、罐頭推薦8選,宅在家懶人美食
    買對快速調理包,在家也能吃到餐廳等級的美味!小編特地為大家精選了幾款日本熱銷的咖哩調理包和超人氣的罐頭食品,只要花3-5分鐘加熱就能輕輕鬆鬆享用美食!不管是在家防疫、懶人料理,或者作為防災食品都很實用,趕快來看看有哪些!
  •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人寧願整天宅在家,也不願意出去玩呢?不妨看一看
    各大電商平臺任君挑選,不合適就直接在手機/電腦端一鍵退貨,就有人上門領取。有的電商甚至當天就可以送達。不像逛商場,試衣服要排隊,人多還要擠來擠去,還要擔心丟東西。 最後是看電影。雖然宅在家裡不能看到最新的電影,但是一般不用等多久,各大娛樂App就會陸續上架。買個會員,也就一張電影票的錢,可以看很多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