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散記10:經典物理與哲學

2020-12-22 五道口的顏學姐

本文作者是葛惟昆教授。葛教授為香港科技大學的榮休教授,清華物理系的教授,現為北大客座教授。獲得葛教授的授權發表此文。

「 屢屢構思《讀書筆記》,記錄讀書、賞文之所見、所得,卻總是難於下手,主要礙於時間有限、也利用得不好,始終提不起筆來。試以《散記》形式,不拘時間,有則記之,無則加勉。」

—————————————————————

物理和哲學的出發點,都是旨在探索事物的本源和規律,不過物理研究的對象限於自然,物質及其運動規律;而哲學研究的對象更加寬泛,或者更加基本。因此科學問題、尤其物理學,總是包含哲學問題,在科學誕生之初就是如此。

物理學(Physics)的本意就是自然科學,源於拉丁文的「Neuter plural」, 希臘文的 ta physica,即自然界(「the natural things」,亞里斯多德關於自然的論文標題)。從1715年,被賦予「對物質和能量之科學研究」的具體含義。

最早時候,古希臘時代,科學哲學本來就是不分的,一直到牛頓時代,科學還被稱為「自然哲學」,牛頓的書名《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講的就是物理學。美國哲學家梯利的《西方哲學史》以客觀翔實著稱,他明確指出:「希臘哲學從探究客觀世界的本質開始。它最初主要是對外在的自然感興趣(自然哲學),只是逐漸地轉向內部,轉向人類本身而帶有人文主義性質。」希臘哲學的代表人物亞里斯多德把研究事物根本的或原初的原因的科學或哲學,稱之為形上學(metaphysics)。形上學研究本然的存在,各種科學研究存在的某些部分或方面,例如物理學研究存在中的物質和運動。這已經和現代社會對科學(例如物理學)的認識如出一轍。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則認為,「哲學是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他心目中的哲學「與科學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理性地看待事物,而不是一切都遵循權威,不管是哪種權威。」這種對科學和哲學的認識至今仍然發人深省。

哲學與科學,在古代幾乎不分,在現代則漸行漸遠。近一百多年來,科學迅猛發展,特別是物理學中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建立帶來的革命,給予現代科學以及人們的哲學觀極大的衝擊。儘管科學中不乏各種哲學觀點,但大多數科學家對哲學持一種傲慢態度,尤其是現代物理學家,不怎麼看得起哲學這門學科,有些學者甚至簡單地摒棄一切哲學思考。

不過,愛因斯坦是一個例外,他十分重視哲學對科學的作用,1944年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 「科學的方法論、科學史和科學的哲學思維都是極具意義和教育價值的。」

梯利的《西方哲學史》把哲學劃分為「希臘哲學」、「中古哲學(直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和「近代哲學(從英國經驗主義直至二十世紀初的實用主義和分析哲學)」。經典物理可以說深受希臘哲學的影響,但是更貼切地說,是在近代哲學的搖籃裡誕生的。經典物理學的開創人伽利略(1564-1642)與英國經驗主義的鼻祖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完全是同一代人,而經典物理的集大成者牛頓(1643-1727)則誕生於培根逝世之後不久。

培根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他提倡獨立思考,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歸納法為方法,最後發明技術為目標。培根的科學思想非常具有啟發性和前瞻性,他強調在在自然科學中觀察的重要性,而且還指出了數學對於科學的本質意義。我們顯然可以在伽利略和牛頓身上看到培根思想的影子。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作家、哲學家,實驗科學、近代歸納法創始人。

牛頓的同時代人,微積分的另一位發明者萊布尼茲(1646-1716)也是一位哲學家。萊布尼茲從哲學的角度,對物理學做了許多深刻的探討。他認為物體本質的屬性是力,以動態或能量的觀點取代了幾何學或靜態的自然觀。尤其令人驚嘆的是,萊布尼茲認為「眾力和諧共存,乃有空間,因而空間不是絕對存在的,空間是相對於事物的,將隨事物而消失。」

萊布尼茲(Gottfrien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畢業於阿爾特道夫大學,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

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興起,繼承了培根的經驗主義思想。它的代表人物狄德羅是徹底的無神論者,他高度讚賞建立在牛頓物理學基礎上的宇宙觀,但他認為宇宙是物質的、自然的,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而無需牛頓所設想的第一推動者。狄德羅強調自然界的聯繫和統一性,他說:「在自然界中,在實驗物理學更加進步時,我們也將遇到一些現象,不論是關於重力的,彈力的,引力的,磁的,或電的,都只是同一作用的不同面貌。」這難道不讓我們立即想到現代物理學的統一場論嗎?

德尼·狄德羅又叫D.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是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百科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百科全書》主編。

關於自然界的統一性,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另一位代表人物、諳熟解剖學的拉美特利醫生寫過一本著名的《人是機器》,指出人和動植物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屬於整個分為等級的系列的存在物;人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演化而來的,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態。人的心靈也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的,是通過大腦而有所感受的。

這些唯物主義的思想,無疑有助於推動實證科學研究的發展。但囿於歷史的局限,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也有機械論的缺陷。像拉美特利就過於推崇經驗、重視感覺,而忽視了理性的作用。現代物理學家,例如愛因斯坦,就突破了這種局限。愛因斯坦在關注經驗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理性的價值。他相信直覺和靈感,更訴諸大膽的思辨,從而成就了偉大的科學發現。

概而言之,經典物理的發展與古代和近代哲學都密切相關。是人類自古以來對世界本身的探索、對真理的追求,孕育了卓越的科學成就。經典物理就是突出的代表。

參考文獻:

1,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95

2,羅素,《西方哲學簡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3,葛力,《十八世紀法國哲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

相關焦點

  • 物理學之「道」:西方量子物理與東方古代哲學
    乍聽起來,西方量子物理怎麼與東方古代哲學掛上鉤了呢?這兩者看起來毫不相關。西方量子物理,是指100多年前由西方物理學家,如愛因斯坦、玻爾、薛丁格、海森堡、與其它物理學家們等所創立的量子理論。東方古代哲學是關於對古代東方,特別是中國、印度等古代宗教思想哲學的統稱。有一本書,名為:《物理學之「道」》。
  • 如何用10句話說清楚一個物理原理?丨21讀書|物理學|電磁學|熱學|...
    21讀書  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思純  圖片來源丨視頻截圖,網絡等  我以為是我沒有學習物理的天分,後來才發現,是我沒有遇到一個好的物理老師。  歷代學者智慧凝結:  經典力學、經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相對論、量子物理……  物理學發展至今已成巍巍大廈。
  • 如何正確理解量子糾纏對經典物理的衝擊?
    量子糾纏是經典物理量子力學的延伸,是物理學和哲學的交叉問題,有著極為豐富的哲學意義和複雜性,其實質是相互作用中有種叫做絕對時空的概念,能理解了量子力學,才能更好地理解經典物理[SEP]量子糾纏中兩個量子先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其中一個先坍塌至孤立粒子態,這個狀態被另一個發生測量的時候應該是以不確定態坍塌
  • 《網際網路世界觀》讓我改變了對物理,對哲學的理解
    老實說,這本《網際網路世界觀》讓我改變了對物理,對哲學的理解。可能之前上學時學習這些學科都是建立上應試的基礎上,所以會覺得枯燥無味,晦澀難懂。李善友通過哲學,通過物理理論,講述了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從原子理論到比特論,打通兩個世界就能發現最大的商機,是風口;從物質論到關係論,我們可以從物質入手也可以從關係入手,產品是
  • 三國志戰略版: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蔡文姬用兵種散記騎兵變A
    第6賽季所有玩家可以購買一個【兵種散記】寶物,可以給除仙人外的任意武將提升1級兵種屬性。花席在6賽季剛開始時分析過哪些A兵種騎兵的武將升級為S騎兵比較好。最近打架時發現少算了一個武將,蔡文姬其他兵種都是C屬性,唯獨騎兵是B屬性,讓她攜帶【騎兵散記】可以變為A屬性騎兵。
  • 讀書有哪四種讀法
    讀書是學習和研究的必由之路,但天下書多如牛毛,如何選書讀書對於初探學術門徑的年輕學人來講尤為重要。本文作者袁江洋教授是科學史界的著名專家,他以科學史的學習和研究為例,分享了自己對於研究生該如何讀書的一些心得,想必對其他學科也多有啟發和裨益。
  • 金嶽霖哲學八句經典語錄,他不僅僅是痴情才子,更是哲學大師
    在汪曾祺的書中見識過金嶽霖的一些有趣之處,汪曾祺在西南聯大讀書時候,他的老師都是名人,可以說是風格迥異、個性鮮明,金嶽霖就是他的老師之一。他回憶說,金嶽霖長期獨身,養了一隻大鬥雞,跟他一個桌子吃飯,天天都像孩子一樣,對生活充滿興趣,好玩極了。
  • 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哲學,羅素認為,哲學至少有兩種重要作用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歡迎來到我的「讀書破萬卷」專欄。你可以點擊右上方「關注」小播讀書,閱讀超過300篇精品文章。我們今天分享的這本書是大哲學家羅素的一本小書:《羅素思想小品》。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方哲學中,羅素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那本經典的《西方哲學簡史》,可以說是我們了解西方哲學的一本必經典。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過羅素的作品,他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 走近天才愛因斯坦:看一看歷史上的偉人,究竟是如何讀書和學習的
    有人說他智商160+卻在童年時期3歲才學會說話,說他從小數學不好物理卻取得滿分;但就事論事來說,這些其實都算得上是後人的謠傳、或是說以誇大的成分居多。這位物理學家,事實上從小就特別聰慧。他不僅成績優秀,還會拉得一手小提琴,能夠寫詩、懂哲學!
  • 初中語文丨《湘行散記》名著導讀+知識點+練習大集合!
    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了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了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湘行書簡》由一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記》的母本。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
  • 初二物理下冊經典題:大氣壓強特輯
    (取g=10N/kg)4.本題視頻解析見騰訊課堂免費課程《初二物理下冊力學經典400題》-18-大氣壓相關計算在工廠裡常用圓形低壓吸盤搬運玻璃.圖中E為一圓形吸盤,其直徑為0.2m,ABCD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邊長1m,重157N,若吸盤能將該平板玻璃水平吸住並懸空,則吸盤內的氣壓至少應比外界大氣壓小_________Pa.
  • 世界讀書日,推薦一些《科學史》著作!
    還有利於從整體的角度來了解現代科學知識的體系,我們所學的數學、物理、化學、光學、力學、電學都是被拆分後的學科,而整體科學知識的發展是交叉的。這些東西在科學知識產生的時候,是沒有區分的,有的科學家即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同時還是天文學家。《科學史》對於作者來說,要求是比較高的。
  • 「都來讀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教授與小學生共讀詩詞哲學
    琅琅書聲,掀開了一場特別的讀書會序幕。12月19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浙江大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小學。5位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教授,與當地25名小學生同堂共讀人文經典,抖音號@浙江大學 全程直播記錄。
  • 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很多人感覺雲裡霧裡的一門學問,不知道有什麼用,還感覺很高大上。世界上爭議最多的學問莫過於哲學了。門外的人看熱鬧,門裡的人爭吵的不可開膠,而且哲學還與很多政治因素摻雜在一起,真真假假的太多了,因此大家對於哲學真正的內涵並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哲學到底是幹啥的。
  • 金融鍊金術讀書筆記:反身性理論哲學,一種創新的分析方法
    在倫敦經濟學院讀了個本科,專業是哲學。沒錯,喬治索羅斯當時學的就是哲學,而且此後他再也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那些博士頭銜都是名譽的。「離開大學後經歷了多次不明智的嘗試,最後成為一名國際股票套利商,先是在倫敦,後來在紐約。」其實從喬治索羅斯的講述來看,當時就是一個股票分析師,向美國人推銷歐洲股票。在挖逐漸在幾家投行嶄露頭角之後,他的野心也逐漸暴露出來。
  • 百度全民讀書搜索大數據:南方人讀書更積極,成都居全國榜首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如約而至,雖受疫情影響,但國人讀書熱情不減。國人在疫情下的閱讀生活究竟出現哪些特點?除了催熱「雲讀書」還發生了哪些變化?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閱讀呈現出怎樣的特徵?閱讀之後,人們又有哪些有趣的搜索行為?
  • 溫儒敏:老師不讀書,怎麼能教好書?
    語文課改來改去,還是未能改進讀書少的病況,很多語文課仍然是老師講得多,活動討論多,作業操練多,唯獨讀書不多,孩子們讀書的興趣不多。語文教學要提升效果,必須回到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為要」。很多語文老師也讀書,但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屬於「職業性閱讀」。明後天要上課了,今天趕緊找有關材料來讀。或者要評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
  • 讀書是一場循序漸進的心靈旅程
    讀書跟自己的人生一樣由簡單到複雜,從幼稚到成熟,從七情六慾到世間百態 ,慢慢成長成熟,由朦朧的初始到正能量的價值觀,從遠古野蠻到新時代的文明。讀書呢要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層次,由現象到本質,由淺到深,有表入裡,最終改變自己的認知,價值觀,去掉自己的執念,找到人生最中的信仰,積極快樂的面對世俗的一切無常,即諸葛孔明以處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精選(一)
    《中國哲學簡史》,作者馮友蘭。要有自己的判斷、見解。從筆記中精選一些出來。 第一章、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 超倫理道德的價值。
  • 寶萊塢的正確打開方式:物理老師已陣亡,電影哲學探討令人反思
    他們擁有著黑洞一樣的想像力,在寶萊塢拍戲,一切都可以「物理老師已陣亡」的方式去設計,神片《寶萊塢機器人之戀》中,男主僅給自己的機器人植入一個荷爾蒙軟體,這位鋼鐵直男就能被美女的一個親吻搞得神魂顛倒。更搞笑的是,「七弟」不僅在自己的電影裡各種違背物理定律的方式飛簷走壁,還走到沙魯克汗的另一部機器人電影《超世紀戰神》中上演萬磁王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