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老師不讀書,怎麼能教好書?

2020-12-14 澎湃新聞

不少教師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整日工作忙碌,下班後只想躺下來休息,根本無暇閱讀。或者只能在通勤時間和課間閒暇翻翻手機,刷刷屏幕,常年累月下來,自覺專業水平下降,心也不如上學的時候安靜了。其實,這些都是不讀書帶來的問題!今天,我們與您分享溫儒敏老師的一篇關於教師閱讀的文章,他不僅指出了閱讀之於教師的重要價值,也推薦了一些讀書的好方法,一起來看。

「呂叔湘之問」

很多年前呂叔湘先生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這種的狀況至今未有根本的改變,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未能抓住培養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語文課改來改去,還是未能改進讀書少的病況,很多語文課仍然是老師講得多,活動討論多,作業操練多,唯獨讀書不多,孩子們讀書的興趣不多。語文教學要提升效果,必須回到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為要」。

很多語文老師也讀書,但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屬於「職業性閱讀」。明後天要上課了,今天趕緊找有關材料來讀。或者要評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讀書、個性化的讀書了。很多老師一年到頭除了讀幾本備課用的書,其他很少讀,頂多讀一些暢銷雜誌,大部分時間都是網上的「碎片化閱讀」。微信等媒體有一種「魔力」,捆綁住很多老師,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騰出來的那點時間,也被流行閱讀佔據了。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不讀書少讀書,「腹中」裝的大都是所謂「戲說」「文化快餐」「二手貨」「雞湯」,或者塞滿許多「爆料」「段子」「揭秘」之類,那個「氣」怎麼可能「華」,又怎麼可能提高教學水平?我們不能指望所有老師都成為「氣自華」的「讀書種子",但起碼有相當部分的語文老師喜歡讀書,並帶動學生喜歡上讀書,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有希望了。

現在社會心態浮躁,拜金主義流行,大家都沒完沒了地忙,難於沉下心來讀書做事。但教語文是要有心境的,語文課人文性很強,教師的學養以及人格素養就格外重要。講學養,既是教書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精神成長的需要。因此,無論多麼忙,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哪怕是一塊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窩蜂都在應對現實需求,評級呀、教學檢查呀、還有沒完沒了的各種事情。當然這些都要應對,誰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點距離,免得被動地全部卷進去。喜歡讀書,有自己某一方面的專業愛好,能多少進入相關領域,有一定的研究,有些發言權,這太重要了。在這狀態中,會有成就感,同時也讓自己保持思想活力。「在狀態中」,還能幫助抵制職業性疲倦。

當下的焦慮:信息過量

我有一篇演講稿,題目是《資訊時代的讀書生活》,剛好和這次會議的議題吻合,不妨也就說說其中幾點認識和建議。我在這篇講話中提到,現在人們普遍比較焦慮。為何會普遍焦慮?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釋,比如解釋為「文化衝突」、「社會轉型」、「市場化」、「兩極分化」,等等。但不應當忽略,還有某些更深層的引起普遍焦慮原因,那就是信息過量。

如何解決信息過量可能造成焦慮這個問題?面對信息過量現象,要有自覺,讓自己具備一點信息傳媒素養,知道現代信息傳播的規律。對資訊時代帶來閱讀方式的一些重大的變化(比如傳播渠道方式),既要接受它,又要「看穿」它,不是被動面對,不是被裹挾。對於網絡信息,自媒體包括微博、微信的傳播特點,都要有一定了解;儘量選擇相對良性的信息渠道,適當減少信息量;對鋪天蓋地的信息,自己要有一些過濾分析。要培養自己有「定力」,這裡說的「定力」,包括應對和過濾複雜過量信息的能力,實事求是的態度,尊重規律、以不變應萬變的眼光,還有平常心。具體來說,要少看微信多看書。

在煩躁的「大氣候」中,儘量讓自己能心靜,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用更多的時間沉下心來用傳統的方式讀書,重新撿起紙質的書來讀。讀書可以讓你適當超越過量的浮躁的雜亂的信息環境,有定力,有眼光。

讀書養性

我還特別用了一個詞——「讀書養性」。無論是網絡閱讀,還是紙質書的閱讀,總之,都是要營造一個「自己的園地」,養成讀書和思考的習慣,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養性,可以練腦,這不僅是能力,也是涵養,是素質,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閱讀可以拓展視野,可以接觸人類的智慧,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可以讓人在精神氣質上超越庸常的環境。

「讀書養性」和讀書的實際目的不矛盾。讀書為考試、為謀生謀職,都是必要的、合理的,實際的,但也要樹立更高的「養性」的目標,讓這個目標把考試、謀職等實際的目標帶起來。「讀書養性」其實是「大格局」,也可以從人生觀、世界觀培養的角度來看。

人生觀和世界觀決定人對整個人生意義和世界價值的基本看法,包括人生的意義、真善美、生與死的本質、人與自然、人性與社會性、社會公平的準則、倫理道德的底線,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本源性的,有的還富於哲學含義,屬於終極關懷。對這些本源性的探討與摸索,也就導向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可能從根本上決定人一生的追求及其思想行為模式。這種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甚至比知識獲取更加重要。而讀書,特別是在浮躁的資訊時代培養起良好的閱讀品味和習慣,對於建構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是至關重要的。

給自己列一份書單

圍繞如何讀書,我也提到一些建議,我想老師也是可以參考的。

首先就是讀書的計劃和書單。讀書總不能抓到什麼是什麼。網上閱讀一般容易無計劃,跟潮流。如果要「充電」,就必須有一定的計劃性,還要注重經典性,多選適合「悅讀」、又啟迪心智的作品,而不能採取網上閱讀的那種姿態,只跟隨潮流、或者完全由著性子來讀。

我建議每個老師都有一份自己的書單,設定在幾年內,應當讀哪些書。要有計劃,有整體考慮,讓讀書有些系統。書單要考慮時間的安排,有可行性,一般來說,可以包括三部分,是可以套在一起彼此交錯的三個圓圈。

最外圍的那個「圈」,是通識的部分,這些書應當是最基本的,凡是上過大學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應當讀過的。主要是中外文化經典,是最基本的書。閱讀的目的,是接觸中外文化經典,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這是一部分,最外圍的一個大的閱讀圈,量不一定很多,比如三四年能通讀十來種中外經典,就很不錯了。

第二個「圈」,是與自己從事專業或者職業相關的部分。比如,學物理的,可以給自己安排讀點化學、數學、生物,以及信息科學等方面的書,還有就是與物理學有關的鄰近學科領域方面的書,也可以以讀點類似科技史、科技哲學,以及教育類等領域的書。學文科的,也要讀點理科的書。語文老師讀書的面應當比其他學科更寬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打基礎,拓展專業視野,觸類旁通,活躍思維。

第三個「圈」,是核心部分。這一部分的書目主要圍繞自己的專業,或者自己特別感興趣,希望有所研究,有所發言的那些專業的書。應當有比較明確的指向。倒過來看,最核心的那個部分,是專業和職業需要,當然最好不完全就是現炒現賣的的書,要有自己培養保持興趣的課題或者領域。

當然,這三部分書目之外,還可以是一些消遣的、娛樂的,但不應當是主體,也不必計劃太強,不用專門設定一個「圈」,隨意讀一點,調節一下就可以了。

以上建議老師設定各自書單的三個圈,應當理解為就是三個部分,彼此可以交錯進行。總之要有些系統,有些計劃,促使自己在一定的時段內讀完一些基本的書。書目不要設定太多太滿,主要是基本的書,經典的書。現在社會比較浮躁,大學生除了考研究生,很難安心讀書。大學四年,真正完整閱讀的書可能很少,大都是為了考試潦潦草草應對式的閱讀。那麼現在當老師了,應當重新把大學期間應當讀而沒有好好讀的那些基本的書重新讀一遍。我看這比很多培訓管用。

節選自溫儒敏新浪博客文章

文章來源:新浪博客

原標題:《溫儒敏:老師不讀書,怎麼能教好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不讀書的老師,與拼命要求學生讀書的老師……
    因為平時工作中不太能見到其他學校的同行,對於讀書的觀察與結論都只能以身邊的同事為參考,當然不具有普遍的意義。但是,多多少少也代表著教師行列中的確是有一部分這樣的人存在。一位老師在批改作業;一位老師在看視頻一邊還大聲的評論;還有一位在玩手機刷視頻,一個接一個。沒有人在讀書,和平時一樣。一個辦公室13個人,除了我之外僅有一位比較年輕的老師平時會看看書,或者聽聽書,其他人基本以手機為伍,時刻不離。也許是因為我們辦公室的老師年齡都偏大,老師們對於書的感情似乎沒那麼深厚,加上平時早中晚上課較多,工作較忙,閒暇時就沒心情看書吧。
  • 世界讀書日丨新田:老師推薦一本好書 喚醒學生閱讀欲望
    紅網時刻4月23日訊(新田融媒記者 黃新 通訊員 陳亞嬌)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天,新田縣梘頭鎮梘頭學校開展「老師向學生推薦一本好書」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和愛護圖書的良好習慣。此次活動,各班級老師向同學們精心推薦的書籍,涵蓋科學、歷史、文學、勵志、愛國主義教育等類別。「人類的文明和智慧,很多時候都是從書籍中獲取,讀書能養成一個人的自律,提高道德認識,提升個人才學。」書籍作為歷史的沉澱,智慧的結晶,老師在作推薦的同時,還講解了閱讀的意義,分享了閱讀的收穫,並倡導同學們互相推薦好書,互換圖書,交流讀書體會,分享讀書樂趣。
  • 消失的喬老師去哪兒了
    從教七年來,喬老師一直耕耘在小語的田野,在人教版教材摸爬滾打,在統編教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然,因所在學校沒有完整的小學六年,我始終不能貫穿整個學段。跳出熟悉的舒適區,我決定到初中語文教學中闖蕩一番——從七年級開始。拿到七年級的語文書,我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 世界讀書日,讀書的重要性和好處,閱讀一本好書,開闊眼界漲知識
    小時候,在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還沒有電子書,紙書等課外讀物也很缺乏,那時候讀書差不多只會讀書本上的東西,幸好遇到一位不錯的語文老師,她家有很多書,經常拿給班級裡的同學輪流看,然後每天早上晨讀的時候,分享給全班同學讀後感,我覺得這是不錯的方法,逐漸地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和見識。
  • 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大家都是怎麼讀書的呢?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經說他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得過兩年抑鬱症,生病之後他任由自己浸泡在抑鬱中,彷佛深潛到了潛意識的深井中。兩年後,內心深入擰巴的河流突然變得通暢,它們一起流向了一個大湖,於是自愈。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過自己曾經陷入育兒焦慮症晚期,那時候的情況比武老師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是通過自我修行,我又找回了元氣滿滿的自己。
  • 花費寶貴時間卻讀不到好書,怎麼辦?看看樊登老師的選書之道
    最近,我剛讀完《讀懂一本書》,這本書是由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老師所寫。樊登老師作為資深的閱讀者,將自己的閱讀技巧與經驗總結在本書中,其中就不乏一系列關於挑選好書的要點。你看,看似不起眼的出版社,雖然只佔書封的一小行,卻能在選書方面幫我們不小的忙,讓我們快速、準確地找到中意的高質量好書。2. 看作者背景樊登老師建議我們,選一些有學術背景的書。
  • 【法院黨建】黨員幹部要多讀書、讀好書
    【法院黨建】黨員幹部要多讀書、讀好書 2020-01-03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書推薦……讀書的驚喜,給大家聊聊有意思的事
    最近推了一系列自己感覺不錯的書,不知道大家感覺怎樣,但我是很滿意的。不管幹什麼,難得是個真,我推薦的都是自己都過的讀過的,這些字都是自己思考後一字一字敲上去的,都是好書,說得都是自己心裡話,感覺不錯,哈哈。我把這些書拿出來分享,是知道有的人喜歡看書,在這個年代,能保持這一愛好,實屬不易。
  • 「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年熱度不減 北大教授溫儒敏解讀原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7月31日是哈利·波特與該系列小說作者J.K.羅琳的生日,這一天,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JK.羅琳在活動中,責編王瑞琴為讀者講述了「哈利·波特」在引進中國的20年間所經歷的努力與收穫、驚喜與感動;譯者馬愛農就如何將涉及眾多咒語與魔法生物的外文作品翻譯得貼切、生動、易懂,與讀者分享了她的思考與求證;責編馬博結合自己的讀書感想,分享了從中國第一代哈迷成為「哈利·波特」系列圖書編輯的成長體驗
  • 好書相伴 浸潤童年—回民第一小學六年級讀書推薦分享會
    掠影(記者 張偉 通訊員 孫凱豔)讀一本好書就是開啟一個金色的寶庫。讀一本好書就是開啟一扇心靈的窗戶。讀書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呀!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久遠」。近段時間,回民第一小學開展了讀書系列推薦會和分享會。12月25日上午第一節課,作為學校活動首場開展的六年級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推薦和分享會。
  • 好書潤心靈——繪本啟智慧
    一、 活動目的:為了培養幼兒愛讀書,樂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營造「書香校園」、「書香家庭」的環境氛圍,開展讀書月活動,引導幼兒與經典好書交朋友,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培養親子閱讀好習慣,激發幼兒濃厚的興趣,讓書籍為幼兒打開一扇扇窗,開啟一道道門,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
  • 五年級作文:推薦一本好書
    在讀西遊記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當孫悟空怎麼也打不過妖精,總有神靈來幫他時,我懂得了正義終將勝利,當他們共同渡過難關時,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當他們取得真經時,我懂了堅持就是能成功。我希望大家都讀一讀這本書,從一本書裡吸取有益的知識,做到「多讀書,讀好書」。【推薦一本好書】樂雨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深圳讀書月·中信出版十大好書出爐啦!
    11月3日,一年一度的深圳讀書月拉開了序幕,中信出版作為本次深圳讀書月的主賓社,策劃了整整一個月的知識狂歡節!現在,為期一個月的深圳讀書月結束了,但我們的閱讀之旅還將繼續。作為整個深圳讀書月的收官,中信出版的十大好書終於出爐啦!這份書單的角逐可謂是PK激烈,我們從3000本書中挑選出30餘本入圍,進行了讀者投票和專家評議層層篩選,最終pick出了十本中信好書以饗讀者。
  • 老師不會教,學生讀不懂,六年級《好的故事》這篇文章太難了
    老師(韓菜就是張二二):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新增的課文魯迅的《好的故事》,好難講。老師(你能不能早點睡呀):講《好的故事》這篇課文講了三節課!腮幫子都講酸了!雖然很喜歡魯迅,但是也是真不喜歡她的課文兒。老師(肉肉美美君):除了《少年閏土》,其餘魯迅寫的文章真不應該再選編進小學語文教材了,單是一篇《好的故事》就讓秀髮飄逸的語文老師一夜之間禿了頭,語文老師太難了。
  • 解讀中外名家人文經典:徐濤老師《拾典讀書》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來源標題:解讀中外名家人文經典:徐濤老師《拾典讀書》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人心日益浮躁的今天,靜下心來讀一讀書,不僅能充實內心,還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盈人生和歲月。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正式揭曉
    ▲年度十大好書頒獎現場作為第二十一屆深圳讀書月的重點品牌之一," 年度十大好書 " 始終倡導深閱讀和紙質閱讀,併兼顧學術眼光和大眾讀者的立場,爭做書業閱讀風向標。本屆評選圍繞今年深圳讀書月的年度主題 " 讀書讓生活更加多彩 · 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 ", 延續 2019 年評選重點,聚焦內地各出版單位所出版的 " 文學 " 類圖書,聯結文學作品與愛書人之間的閱讀橋梁,讓文學提供心靈指引,讓文學歷久彌新,故又稱為 " 年度十大文學好書 " 評選。
  • 有老師說,能教初中不教小學,能教高中不教初中,有道理嗎?
    但是現在陰差陽錯,考了小學教師,身邊同事知道她居然有高中教師資格證,就對她說,要不以後你去教高中吧,學歷也夠,專業也比較符合。朋友也是今年剛到學校,聽到這話覺得很納悶兒,不是都說小學輕鬆些嗎?同事說,當老師,能教初中不教小學,能教高中,不教初中。
  • 第26個世界讀書日:《粵韻宋詞》入選2020書香羊城十大好書
    4月23日,全球讀者共同迎來了第26個世界讀書日。為迎接這個日子,廣州讀書月組委會近日發布2020書香羊城十大好書榜。在入選的圖書中,有一批極具廣州特色的圖書,其中以「中華經典,粵韻傳承」為賣點的《粵韻宋詞》入選少兒類的榜單備受讀者關注。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愛讀名著?作業幫「全能卓越」語文有高招
    長期以來,「對語文缺乏興趣」「學考分離嚴重」「不知道怎麼寫作文」等問題,讓不少師生和家長犯難。   面對問題,解決痛點,何崢崢及其同事們希望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提升對語文的興趣,建立學習語文的信心。   (1)中國孩子的普遍問題:「學語文不讀書」   何崢崢有10年教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