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會教,學生讀不懂,六年級《好的故事》這篇文章太難了

2020-12-24 龜仙島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走進魯迅」,整個單元的文章都是圍繞魯迅來安排的,其中有兩篇是魯迅的文章,一篇是選自《故鄉》的《少年閏土》;另外一篇則是選自散文詩集《野草》的《好的故事》。

然而這篇《好的故事》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聽到的故事,這個故事沒有時間、地點、人物,也沒有故事情節,因為這個「好的故事」是魯迅躺在椅子做的一個「美麗優雅有趣」的夢。

此文通過對夢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繪,反映了作者魯迅在希望與失望的矛盾中,啟示人們毀掉「昏沉的夜」,實現充滿「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強烈願望,表現了作者魯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歌贊,對理想的熱烈憧憬。

01《好的故事》讓老師頭疼、學生懵圈

這篇課文不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一個「難啃的骨頭」。我們來先來看看大家的感受:

老師(江天天joy:上課40分鐘,備課倆小時,魯迅的「茴香豆」太難嚼了。

老師(韓菜就是張二二: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新增的課文魯迅的《好的故事》,好難講。

老師(你能不能早點睡呀:講《好的故事》這篇課文講了三節課!腮幫子都講酸了!魯迅的文章簡直是噩夢!雖然很喜歡魯迅,但是也是真不喜歡她的課文兒。

老師(肉肉美美君:除了《少年閏土》,其餘魯迅寫的文章真不應該再選編進小學語文教材了,單是一篇《好的故事》就讓秀髮飄逸的語文老師一夜之間禿了頭,語文老師太難了。

老師(Janet201109:魯迅的《好的故事》,講真的備課備起我頭要禿了。怪自己沒怎麼讀過他的散文集,他的書看少了,現在自己不是特別理解,更何況農村的孩子。

再看下面有家長的感慨,有對課文的不解,還有甚至直接懟上了教材主編溫儒敏。

02教材主編溫儒敏講《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是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對於《野草》這部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這樣說:

《野草》是魯迅作品中最難讀的,為什麼那麼難懂呢?因為它大量地運用了象徵的手法,它的構思是非常奇特的,而且多數的篇章都寫一些夢境,而且是恐怖的夢,奇特的夢,其實是一種潛意識,是一種原始思維。《野草》很多東西是沒有邏輯性的,你不能夠完全用理性去介入,就是因為它是象徵的,原始思維的,有些很難理解。凡是現在解讀《野草》,說它的主題,它的思想意義如何如何,可能都是一孔之見,不見得是這樣。

我們應該怎麼來讀《野草》呢?

溫教授又說:

應該是整體感受,去體味,讀不太懂沒關係,展開你的想像,去琢磨他寫的這些意境,這些意向到底可能是什麼意思,進入那種氛圍。《野草》的閱讀它是這樣的,它會馬上給你一種氛圍,一種刺激,你會感到很奇異、夢幻,很冷靜,有一種微妙的體驗。他表現出來的東西有些是潛意識的,這說不清楚的,是超驗的東西。

現在高中新課標提到了要思維訓練,除了邏輯思維,它提出來要直接思維,形象思維,那你讀《野草》就是培養我們那種直覺思維,形象思維,也是一個很好的作品。

額,等等,高中新課標??

我們的《好的故事》是小學的課文好不好。溫教授提到《野草》都是高中的事兒,為什麼在小學裡安插了一篇「野草」?

03《好的故事》

說了這麼多,那麼好的故事到底是一篇什麼樣的文章呢?對於沒讀過這篇文章的同學可能非常好奇了,那麼就來看看這篇課文吧!

上圖也許有些不清晰,大家可以找來原文讀一讀,讀完一遍,你感覺自己懂了周樹人的意思,算我輸。

04《好的故事》寫作背景

關於《好的故事》寫作背景,大部分的資料是這樣寫的:此文寫於1925年,當時的中國極其混亂,帝國主義正在迫害中國,廣大的勞動人民生活較艱苦。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作者同廣大人民一樣,期望美好的未來儘快來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那麼背景僅僅如此嗎?「昏沉的夜」只是指的當時的大環境嗎?此時的魯迅又是什麼樣子的狀態呢?

文章的結尾標註的寫作時間是1925年2月24日,實際上根據《魯迅日記》的記載,《好的故事》應該是寫於1925年1月18日。也就是1925年的剛剛開始,那麼剛剛過去的1924年發生了什麼事兒呢?

1、在1924年由於「女師大事件」,教育總長章士釗親自出面,下令免去魯迅的教育部僉事的職務。

2、與二弟周作人決裂後,1924年按照《魯迅日記》的記載,魯迅去八道灣的房子拿書和一些用具,剛進門就被周作人和他的妻子羽田信子辱罵毆打,並且打電話叫來了張鳳舉等人,羽田信子向他們描述魯迅的所謂罪狀,凡是捏造得不合理的地方,都由周作人補足,接著魯迅把自己的書和器物拿走了。

3、1924年魯迅和後來的妻子許廣平相識,而此時魯迅已經有一個妻子朱安。

4、1924年,泰戈爾來訪中國,魯迅和泰戈爾的衝突發生在接風宴會當晚,泰戈爾當晚仿佛一個下凡的天神一般,被眾多舌燦蓮花的文學家們讚美歌頌,好像一個大型追星彩虹屁現場。而魯迅卻和這些人格格不入,眉間緊皺,最後中途離場,留下四個字「一塌糊塗」。

……

再看課本的課後練習題後面的閱讀連結,我們似乎就可以明白了,明白了確實是「昏沉的夜」、是「悵惘和失望」、是「矛盾」。

05希望

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說: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那麼,《好的故事》中作者希望這樣美麗的生活是什麼呢?

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

以上這些東西組合的景色,在魯迅或者某個年代,或者某個年齡的人們看來是「美的人和美的事」,

而讓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們,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的畫面稱為「美麗、優雅、有趣」,真的太為難我們的小學生了。

我絕對相信,很多老師,很多學生,很多家長都希望——把這一篇《好的故事》給換掉。

魯迅有那麼多文章,為什麼非得安排這麼一篇老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文章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呢?

相關焦點

  • 三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真題,題型太靈活,考得好真不是老師教的
    今年,小徐老師所在地各年級的期中考試提前了半個月進行,今天,我們學校小學部的期中考試已經全部結束,而據各年級語文老師反應,如今的語文考題真是越來越靈活了,學生們要想考出好成績,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過關是萬萬不行的。
  • 小學課文魯迅的《好的故事》,老師教哭,學生難暈,溫主編這樣說
    「秀髮飄逸的語文老師一夜之間禿頭」;「備課雲裡霧裡,學生暈暈乎乎」;「文章難懂」……好多小學語文老師在社交帳號上說魯迅先生的散文《好的故事》不好教。《好的故事》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引起了極大爭議的一句話出自散文《秋夜》,《秋夜》是《野草》中很著名的一篇。
  • 二年級「學渣」作業,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專家來試試?
    小學二年級數學,能有多難?教育專家們都說了: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可是,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這句話,不能放到每一名學生身上。因為,確確實實,有教不會的學生。即使是小學二年級所學的內容,也有學生理解不了,或者因為自身的原因,「淪落」成為「學渣」。看上圖這位二年級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老師也不得不嘆息一聲:無力回天呀!這孩子,上課聽講不認真,手裡總是拿一個小玩具,不停地把玩著。
  • 教師群舉行「比慘大會」,這篇作文勇奪冠軍!網友:當老師太難了
    因為幾篇奇葩作文的相繼出現,交流會意外成了老師們的「比慘大會」,勇奪冠軍的是這篇周記《我家的小狗小黃》(遇上這樣的文章,老師該怎麼批?實在太難了)—— 看完這篇文章,錢報小時新聞記者已經快不認識「汪」這個字了,看得出這位同學真得被小狗小黃「汪汪汪」得很煩…… @我們1班王悅微 老師在微博上曬出這篇文章後,底下的評論區笑得很大聲,有網友建議,讓學生在班上朗讀這篇文章,要求聲情並茂 也有認真答題的網友表示
  • 預習六年級上《橋》,讀教師筆記,幫學生體會小說三要素的關係
    《橋》這篇小說的題目就很有深意。字面上看,寫的是村子裡的一座可供村民們逃命過河的橋;心中的橋是,在危難時刻,能幫村民們渡過難關的黨員老支書也是一座橋,是聯繫黨員和群眾的一座不朽的生命橋。這篇小說講述了村民們遇上暴發的山洪,村裡的老支書憑著共產黨員的大公無私,沉穩果斷的指揮,讓村民們安全過橋的故事。故事不長,卻分成27個自然段,多用短句,自然段也極短,給人一種急促、緊張的節奏,學生在朗讀時有頓挫、緊迫之感。學生獨立預習,要完成這幾方面的任務,助力課堂學習效果。一、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 小學三年級英語吐槽:作為入門英語太難了,有的單詞大學生都不會
    小編上大學放假回家就承擔起教三年級小弟弟學英語的重擔,教了兩天發現後這小學三年級的入門英語太難。書的第一篇居然不是英語字母,直接就是對話,感覺就是小孩子還沒學會爬就要孩子學會走。我翻了這一本書,它裡面居然沒有完整的英文字母表。
  • 拼音不會?讀不懂大題?考試不及格?這本書讓你孩子成績提升30分
    「我兒子一年級語文考了56分,我快崩潰了,拼音不會,讀不懂大題。」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平常打交道的都是寶媽,昨天和一個寶媽聊天拉家常。聊起了她的大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幼兒園的時候和我兒子是同學。語文分數56,數學也沒好到哪去。原因是孩子拼音不好,讀不懂大題。下面這張圖是我兒子的數學卷子,每一道大題都有拼音,小題沒有拼音,而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讀不明白的大有人在。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為什麼老師反感這句話
    作為一名老師,對這句話,是又愛又恨!曾經的理想,被殘酷的現實,碾壓的粉碎!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強調了教育對於人的巨大作用!教育對於人的發展,作用巨大!這一點,世之公認!作為老師,只有從心裡認可這一點,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師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認為,有些人天生是教不好的,再怎麼用心,就是那樣,不會有改變!那怎麼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二、「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強調了教育要講究方法!
  • 希望的島嶼 一個老師與三個學生的故事
    村民都知道,隻有1個老師3個學生的學校上課了。「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雖然升旗儀式現場隻有3名學生和1位老師,但他們是一臉的莊嚴。儀式畢,3個學生坐進堆著空座椅的六年級教室,「上課起立,老師好!」與島外的普通學校沒有兩樣。老師叫趙澤躍,在學校裡既是校長,又是語文、數學、體育老師,還要負責校園的雜務。
  • 別發愁三年級孩子不會寫作文了,這篇寫作教學,解決你的苦惱
    我們直接進入主題,不少家長為剛進入三年級的小盆友不會寫作文感到苦惱。孩子難,家長難,老師也難……這篇文章以部編版三年級教材中的1-8單元習作為例,張老師教大家如何寫出一篇高分作文。家長學會後,可以在家輕鬆輔導孩子寫作了。
  • 深受學生們喜愛的「魔法」老師
    ◎徐報融媒記者 魏欣在徐州市興北小學,有這樣一位語文老師,他能像變「魔法」一樣,輕而易舉地把一個弱班變成強班,他把撲克牌、魔方、種豆芽、植百草都穿插到語文教學內容中,從小學3年級到5年級,他帶著學生們讀過上百本課外書,他也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們講過上千個經典故事……學生們愛上他的課,靈動而有趣;學生們也愛和他一起玩,
  • 校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真理還是謊言?
    對這句話,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教育家和校長都非常推崇這句話,而教師們則比較反感這句話,甚至有些教師覺得這是「老師脖子上的一把枷鎖」,讓許多老師覺得不好好教學生,就是自己沒教好。許多人錯誤的理解!
  • 五年級學生作業,學渣寫的字不堪入目,老師:這孩子適合當醫生
    今年我還是教五年級,我們這邊五年級學生這個學期的學習周期非常短:上課的時間從5月11日上到7月初,接下去真正上課的時間不足7周,所以五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並不輕鬆。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三個語文作業:一個預習新課的作業,一個讀課外書的作業,還有一個是背誦並默寫第四課《梅花魂》中的第13段的作業。
  • 小學生適合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英文原版嗎?讀過的孩子這樣說
    也有人說,「我家孩子正處於三四年級,適合讀英文版的《哈利波特》嗎?」筆者見證了很多小學生能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雖然我們認為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還是太難了!他們只好感慨,那是「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難嗎?
  • 三年級學生對寫寒假日記很厭煩,家長該怎麼辦?一線老師為你解惑
    「孩子的語文老師這次布置了一個寒假作業,就是讓孩子每天寫一篇日記,放假二十多天要寫二十多篇日記。最近他寫的幾篇日記,基本上沒有哪一個句子是通順的,看完他寫的不倫不類的日記,我快要奔潰了!」前些天,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和我說到這麼一件事。
  • 昭化區「好老師共同體」學校送教黃龍小學
    近日,昭化區「好老師共同體」學校(元壩一小和虎跳小學)聯合送教工作小組,到黃龍小學開展送教活動。聽課觀摩助成長上午,元壩一小教師李薇、唐銀屏,虎跳小學教師王金蓉分別上了三堂示範課。李薇執教了四年級語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她按照小古文「三讀」教學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文意」。學生據此而讀,教師適時點撥,課堂不蔓不枝,行雲流水。唐銀屏執教了二年級《數學廣角—搭配》。她設計了有趣的「擺數字」活動,引導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悟,在體驗中收穫思維的成長。
  • 以研促教,不負春光——龍王莊鎮六年級英語組舉辦教研活動
    以研促教,不負春光!——龍王莊鎮六年級英語組舉辦教研活動陽光肆意,春光正好。在中心校的領導下,我們龍王莊鎮六年級英語組於4月3日齊聚三樓小學進行了第四次教研活動!接下來由第一位主備人蔡莊小學張恩育老師進性微型課展示!張恩育老師發音準確,講解細緻,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為學生答疑解惑!第二位主備人是三樓小學的王豔麗老師,她講授的是三年級下冊 Unit5 Do you like pears?
  • 三年級語文上冊《不懂就要問》課堂筆記,孩子們快快收藏哦
    這篇課文講述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裡讀書時,背完先生規定的內容後,冒著挨打的危險請求先生給他講解,而後先生破例為同學們進行講解的故事,讚揚了孫中山勤學好問的精神,啟示我們要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學習習慣。一、生字本篇課文需要孩子們認識13個生字:背、誦、例、圈、段、練、糊、塗、呆、戒、厲、挨、楚。本課有4個多音字,分別是:讀、背、圈、挨。
  • 老師處罰被撤銷!人民日報發聲: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_騰訊網
    但學生還是不服管教,老師便請他到辦公室反省,結果這名學生在辦公室裡一頓打砸……」 教師職業的背後竟是孤立無援 網絡上曾出現了這樣一篇文章,叫《教育最大的困局: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 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令很多老師深有感觸: 「教師也是需要安全感的,若教師背後無人撐腰,教育只會孤立無援。」
  • 六年級學生作文:「我的拿手好戲是跳舞」,老師:學習要迎頭趕上
    六年級學生第七單元的作文主題是「我的拿手好戲」。一位女同學在作文中所寫的標題是「我的拿手好戲是跳舞」。這位同學在我剛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語文成績在班級中是拔尖的,現在她的語文成績也還算不錯,但是和兩年前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我感覺這有可能和她所寫的這篇文章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