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這篇小說的題目就很有深意。字面上看,寫的是村子裡的一座可供村民們逃命過河的橋;心中的橋是,在危難時刻,能幫村民們渡過難關的黨員老支書也是一座橋,是聯繫黨員和群眾的一座不朽的生命橋。
這篇小說講述了村民們遇上暴發的山洪,村裡的老支書憑著共產黨員的大公無私,沉穩果斷的指揮,讓村民們安全過橋的故事。
故事不長,卻分成27個自然段,多用短句,自然段也極短,給人一種急促、緊張的節奏,學生在朗讀時有頓挫、緊迫之感。
學生獨立預習,要完成這幾方面的任務,助力課堂學習效果。
一、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讀完課文,要能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能說出故事大意。對主人公有初步的印象,是個什麼樣的人?初步感受到老支書是個忠於職守,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黨員。
二、再讀課文,理清 故事情節的脈絡。
讀課文時,思考:1.課文哪幾節寫了故事發生的起因?2.從哪一節開始到哪一節寫到老支書的所說所做?3.故事的結果是什麼?
這是六年級學生在自讀中能夠解決的問題。這樣就知道作者寫作的思路了。
第一段,(1-6自然段)故事起因。寫了黎明,山洪暴發,村民驚慌中衝向可以逃命的窄橋。
第二段,(7-23自然段)故事經過,也是高潮。寫了老支書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大公無私,臨危指揮村民安全過橋。
第三段(24-27自然段)故事結局。寫了老支書和他的兒子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三、自學生字詞,理解詞意,正確書寫。
「嗓 sǎng,肆 sì」讀平舌音,「躥」 cuān 也是平舌音,要注意與「竄 cuàn 和串 chuàn」讀音的區別。」攙" chān 是翹舌音。"呻吟"讀「shēn yín」,都是前鼻音。"獰" níng 是鼻音 n,又是後鼻音,多讀幾遍,考試中經常考這個字音。
聯繫上下文理解「咆哮」,洪水從山上衝下來發出的巨大聲響。查詞典解詞義時,還是要結合語境來選擇,改動詞義,如「放肆」,詞典中解釋:言行輕率,不規矩,毫無顧忌。在文中指洪水毫無約束,很危險。「呻吟」詞典中解釋:人因為痛苦而發出哼哼聲。在文中是指木橋承受不了這麼重的人群而發出吱吱聲。
自己觀察生字結構,臨摹抄寫。書寫時留心「廢」不能寫成病字頭,裡面是「發」。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中有五個口旁的字,口旁在字的左邊時,要寫得小而偏上。
四、描寫老支書的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多練讀幾遍,初步感受人物品行。
文中寫老支書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凝練而有深意。如「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裡,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老支書是急村民所急,心中裝著群眾的好黨員。又如:老支書的兩次「吼」包含著對村民的負責,對兒子的真愛。再如:第15自然段中「衝上前,揪出,兇得像只豹子」寫出老支書的鐵面無私。第20自然段「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又寫出老支書深深地愛子情……
自己能獨立完成這些任務,上課時就能目標明確地聽老師講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主題思想。輕鬆完成課後的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