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魔王】
頗受紐西蘭華人社區歡迎的國家黨華人議員楊健近日突然宣布從政壇退休,紐西蘭華社震驚,朋友圈裡刷屏表達「哀悼」。
今年2月楊健還被國家黨提名為不分區候選人,最近則因履歷問題遭受主流輿論圍攻,國家黨的排名也一直難產。此時楊健突然宣布大選之後退休,顯然背後有很多事情發生。
這個消息對我來說其實不算意外,因為兩年前就有傳聞國家黨覺得他燙手,如今應能證明傳聞是真的。
相信此次事件也會對華社乃至中新關係產生影響,絕不只是一個人的事。
此事標誌著紐西蘭「大環境」的惡化
楊健是2011年擔任國會議員的,那時他就公開了履歷,沒有問題。
2016年後美國勢力開始在紐西蘭妖魔化「中國影響力」,布萊迪教授被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收買,從一個原本閉門研究中國文革的學者突然變成專業煽動「恐中輿論」的先鋒,搞出各種「中國間諜害她」的大戲。也就是2017年到今年這段時間內,楊健的履歷突然成了問題。
楊健1978年被空軍工程大學英語專業錄取,畢業後留校任教;1987年在洛陽外國語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2017年,其因求學及任職履歷被攻擊為「間諜」。圖為當年楊健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現場。(視頻截圖)
可以說楊健是第一個倒在美國影響力下的華人國會議員,相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美國勢力非常了解自己的強項和紐西蘭的弱點——
美國的強項:美國智庫培養的紐西蘭學者,美國跨國媒體集團的鼓譟,美國資助的人權組織助攻,以及收買紐西蘭政客站臺,都可以把髒水輕鬆潑出去,在紐西蘭鼓譟恐華輿論,並保證它在大選時高潮;
紐西蘭的弱點:相比發聲,政客更愛惜羽毛,尤其大選時受民意影響極大,而美國可以影響紐西蘭民意,所以美國可以有效影響乃至操縱紐西蘭政治,這點中國根本做不到。那些總是幻想「等輿論過去」、「等大環境變好」的人,可能永遠等不到這天了,看天吃飯的農民怎麼可能鬥得過可以控制天氣的人。
美國勢力在勝利鼓舞下,料會得到更多的美國資金支持,繼而攻擊下一個目標,「大環境」將繼續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並沒有實錘證據證明楊健犯了錯誤,但他還是下臺了。這意味著只要輿論炒得好,其他華人議員也可以因一些履歷或有與中國交往過密的經歷而下臺。
未來華人議員在中新關係上恐難有建樹
此事也說明,真正決定華人議員政治生命的並不是華人社會的支持。支持國家黨和楊健的紐西蘭華人夠多了吧?楊健這個唯一的國家黨華人議員照樣走人。
紐西蘭政黨也是很講實際功利的,華社畢竟是少數人,政黨更多要尊重主流社會的民意。楊健多年的服務已經讓國家黨與中國及紐西蘭華社建立了良好的聯繫,而他退下來後完全可以繼續做此類工作。若其還留在任上招引負面關注,得不償失。
華人排名議員,本是政黨僱來專門服務華人和爭取華人支持的角色,可不必與主流社會有任何交集,而未來華人排名議員就要被主流社會用自己的品味和標準觀察了。
這意味著符合華人品味的議員並不一定符合主流社會審美,而主流社會認可的華人議員很可能並不受華社歡迎。在有巨大差異的主流民意和華社民意之間,政黨選擇華人議員將會偏於保守和「花瓶」。
國會議員的旗子太大,太敏感,且必須公開透明,很容易被針對並引起輿論關注,職業風險是比較大的。
在這場反楊健的輿論風潮中,他曾幫助中新兩國建立關係的舉動也都陸續被揪出來抹黑,在「大環境」惡化的壓力下,未來華人國會議員預計將更難在中新關係上有所建樹,中新兩個國家之間的聯繫將受阻,有可能雙方因此誤會加深、經濟受損。
也因此我認為,中新兩國之間的溝通,以及政黨與華社之間的聯繫,沒必要僅依賴華人國會議員,沒必要再搞官僚主義那一套,普通華人黨員、華人媒體和社團都是可以勝任的。
論楊健應對媒體的方式
楊健在大選的時候被攻擊,還算是意料之中的。
他「給解放軍培訓過間諜」(其實只是教英語)的履歷,大部分華人覺得沒什麼,但在紐西蘭那些不信任中國的人眼裡非常可疑,可疑就有談資,就會引來更多媒體,產生更大的政治影響。
主流媒體圍堵楊健想要採訪他,結果他每次都迴避和拒絕採訪,這引來了民眾更大的疑慮與憤怒,認為納稅人養的國會議員不可以不透明坦誠。這種輿論壓力也給國家黨的選舉帶來了極大幹擾。迫於壓力,楊健退出。
遇到負面新聞時,政客應該如何應對媒體?在紐西蘭,政壇傳統的做法就是「迴避」。
我在去年參加地區議會選舉時遭到媒體圍攻,團隊一開始也是這樣建議我的。但我說,如果是一般的謠言和醜聞,政客不回應的話,媒體會失去炒作熱情,過一陣選民就會忘掉;而被污衊為間諜的話,情況絕對不一樣。
我認為候選人應該正面回應,用坦誠的態度與鐵的事實打消選民疑慮。我最終也是這麼做的,之後這些英文媒體再沒有懷疑過我是間諜,只是拿我的親中言論說事。但紐西蘭人在外交議題上是有言論自由的,你可以支持親美,我也可以親中,很正常。
所以我認為楊健在對待主流媒體時沒有表現出透明坦誠,這點是不太好的。但我也理解,背景履歷並非言論立場,可能會百口莫辯。
按此趨勢,未來真正能在紐西蘭政壇成功的華人議員,恐怕只有背景「清白」且了解中國的人了。
楊健走後的國家黨還會受華人青睞嗎?
目前來看,紐西蘭華人還是支持國家黨更多些。不久前紐西蘭華人論壇民調顯示,大約50%以上的華人支持國家黨,支持工黨或其他黨派的都不到20%(主流社會民意是50%支持工黨)。
按照人口比例,紐西蘭應該有四個華人國會議員;按照支持度,國家黨理當有三個華人國會議員……結果馬上一個都沒有了,短期內也很難找到和楊健水平相當的替代者。
這是非常政治不正確的。
但華人又是一個非常講實際的民族,政治正確並不起主導作用。所以只要國家黨的政策被華人青睞,只要其他國家黨議員跟華社聯繫緊密,料想紐西蘭華人依然會繼續支持國家黨。
很多非華人的國家黨議員與華社也有緊密的聯繫,華人媒體和社團領袖的英語及政治水平也不賴,所以相信國家黨並不會因楊健的退出而與華社中斷聯繫。
估計楊健走後的國家黨也一定在努力物色新的華人議員人選。願不要再發生華人因爭奪議員席位而產生內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