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一段時間,冷兵器研究所已經通過《五部飛軍,所當無前!這支嚇破魏軍膽的蜀漢精銳究竟來自何方?》、《他們才是長坂坡的真正主角:三國最強甲騎具裝為何神秘消失?》《白馬義從,這支漢末幽州的胡騎剋星,為何在大戟士面前一敗塗地?》《僅700人就讓曹操畏之如虎!騎將呂布麾下為何以重步兵陷陣營為精銳?》和《張藝謀電影《影》的死士原型,孫權的解煩軍聽說過嗎?》五篇文章,介紹了三國時代的五支精銳部隊——無當飛軍、虎豹騎、白馬義從、陷陣營和解煩軍。精銳部隊介紹得差不多了,我們再來說一下三國時代的一些特種兵種,比如本文的主角——西涼鐵騎。
西涼鐵騎並非某一特定部隊的名稱,而是對西涼所出的精銳部隊約定俗成的稱呼。
不過,在網傳說法中,對於西涼鐵騎也往往有很大的誤解。在著名的戰棋遊戲《曹操傳》當中,西涼鐵騎是乘坐馬拉戰車作戰的部隊。
而在很多網文當中,則認為西涼軍吸收了卡萊之戰後逃到東方的羅馬軍團的後裔,擅長使用龜甲陣和標槍作戰。但此說法實際上來自驪靬村的旅遊宣傳。
▲遊客在驪靬古城遺址與被稱為「古羅馬後裔」的村民合影
真實的西涼鐵騎,在東漢王朝長期與羌人作戰的過程中形成,又與羌人相吸收和影響,是一支遊牧色彩非常濃厚的軍隊。
曹操與馬超的潼關之戰,就體現出西涼騎兵以騎射見長的特點。 曹操親自率軍從潼關北渡黃河,前隊剛過,曹操和許褚以及虎士一百餘人斷後,馬超突然率領步騎一萬餘殺到,箭如雨下,曹操幾乎喪命。曹操部下虎痴許褚一手用馬鞍擋箭,一手撐杆,拼死救出曹操。①
但是東漢王朝每次鎮壓羌亂都取得了成功,證明比起純粹的遊牧軍隊,西涼騎兵又能憑藉農耕民族騎兵更好的格鬥能力和紀律取勝,如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擊敗烏桓、鮮卑等異族一般。
那麼與中原地區的騎兵相比,西涼騎兵的優勢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馬大:西晉時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說法。從東漢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車馬儀仗俑之比例來看,其馬匹也確實碩大。
甘肅在當代戈壁連綿,是隋唐開始水土破壞嚴重的惡果。在漢晉南北朝時代,涼州水草豐美,是農耕地區最廣袤優質的馬匹蓄養場所,而又以河西走廊中涼州治所武威一帶的草場質量最優。漢武帝取得中亞的大宛馬、烏孫馬等寶馬,就在武威等地蓄養,與本地馬種混血,極大地改善了涼州馬匹的品種。
▲武威出土的馬踏飛燕據專家考證正是汗血寶馬,也即大宛馬
優質的馬種提供了更強的奔馳速度和衝擊力,也能夠在承載具裝時有著更強的續航能力。此外,涼州騎兵所用長矛明顯長於內地,這也無疑與擁有更龐大健碩的馬匹有關。②
二、擅長山地戰:蒙古高原並非一馬平川,而是群山縱橫。所以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騎兵都具備一定的山地作戰能力。
但這點山陵起伏,比起羌人活動的涼州地區無疑是小巫見大巫了。
《資治通鑑》提到,東漢虞詡對大將任尚進言時曾指出羌人都是騎兵,所以朝廷以大軍討伐往往無功。③可見羌人的馬匹蓄藏量之多。然而羌人的行動,往往穿行於山陵巖谷之間,聚散如風,隨意無阻(這也是羌亂比起匈奴人顯得難纏的關鍵)。這足以證明羌人騎兵擅長在山地地形奔馳作戰。東漢王朝在涼州大規模建設騎兵,由虞詡始。④其後涼州騎兵受到羌人影響,也吸收了不少忠於漢王朝的羌兵,因此山地戰能力極為出眾。
歷史上,與馬超、韓遂等關西諸將會戰時,敵人出現得越多,曹操越高興。這正是因為西涼兵擅長山戰,如果各依險阻,逐步消滅需要花的時間太長,他們紛紛到平原地帶與曹操會戰,正可以一網打盡。⑤
三,堅韌果勁,悍不畏死:在西漢時,涼州所出的「良家子」騎士就以多力善射,武藝精湛,悍勇敢戰聞名。⑥進入兩漢之後,長安一帶因為長期作為帝國政治中心,生活優渥,關中人尚武精神退化,老秦之地剩餘的優質兵源也多存在於雍、涼、並三州交界的陝北地區。
由於雍涼之地多山的緣故,西涼戰士往往從小翻山越嶺,耐力驚人,其作戰的韌性超過中原地區的戰士。既然擁有如此優越的條件,更是輕重裝衝擊騎兵、騎射手、步弓手等各類兵種齊全,甚至步兵也擅長使用長矛,戰力可觀。為何在漢末的爭霸當中,西涼軍未能重現赳赳老秦併吞六國和劉邦掃平項羽的盛況呢?
這與西涼人受到羌人長期影響後,組織度和集權意識下降有很大關係。在各支蠻族當中,羌人以首領威權不穩定著稱,大小部落分散互不統屬,各自爭殺不休。這種局勢避免了被中原王朝軍隊輕易以斬首戰術一網打盡,但也對凝聚力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樣的情況,就體現在東漢末年的西涼軍當中。
董卓死後,西涼軍馬上分為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段煨、董承等多部。演義中的韓遂八部將,正史當中也是獨立的小軍閥。另外,東漢王朝對於涼州人多有歧視和打壓,導致涼州軍表現得異常排外。呂布作為并州人在西涼軍中受排擠,正是他殺死董卓的重要原因。且涼州人的蠻化也導致西涼諸將大多不擅長民政,輕視文化,殘暴好殺,難以獲得民心。
由於有這些因素,因此雍涼並不能如秦漢開國一樣,凝聚成鐵板一塊。曹操與西涼軍作戰雖然一度極為艱難,但仍然利用各軍閥之間的猜疑與不和,大破西涼聯軍。當然,多山的涼州不適合具裝騎兵作戰,因此西涼軍當中的具裝騎兵比例不高,西涼鐵騎在平原對衝,可能因此並非全裝的虎豹騎之敵,這或許也是渭南之戰聯軍大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馬超被徹底擊敗,投奔劉備後,在漢中之戰時進入武都郡招誘羌人和涼州強豪,劉備無疑因此獲得了一部分西涼騎兵。但蜀漢政權大規模擁有西涼騎兵,還得等到諸葛亮派魏延、吳懿深入羌中,大破郭淮,增加了在羌人中的影響力,加上涼州上士姜維的加盟,使得諸葛亮每次北伐都能獲得一定數量的涼州兵源。
▲在羌漢人民中都有巨大影響力的涼州上士姜維
後來姜維北伐時也非常注重招誘羌人和遷移涼州漢人百姓,安置在蜀地。如襄武之戰獲勝後,姜維收降狄道長李簡,又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回歸蜀地,這無疑都是出於獲得悍勇的涼州兵源,以增強季漢政權騎兵力量的考量。
①《三國志·許褚傳》: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
②《魏書》:議者多言「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
③《資治通鑑·卷四十九》:懷令虞詡說尚曰:「兵法:弱不攻強,走不逐飛,自然之勢也。今虜皆馬騎,日行數百裡,來如風雨,去如絕弦,以步追之,勢不相及,所以雖屯兵二十餘萬,曠日而無功也。」
④《資治通鑑·卷四十九》:為使君計,莫如罷諸郡兵,各令出錢數千,二十人共市一馬,以萬騎之眾,逐數千之虜,追尾掩截,其道自窮。便民利事,大功立矣!
⑤《三國志·武帝紀》:始,賊每一部到,公輒有喜色。賊破之後,諸將問其故。公答曰:「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徵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
⑥《漢書·地理志下》:天水、隴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殘星幾點哥,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