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夢穎
當老工藝撞上Z世代,手辦給傳統的紅木產業帶來新可能。
8月21日,進入B站的第93天,這位名為盧正義的木雕師傅在B站的粉絲數突破了60萬人。
這位自稱「27歲年輕手藝人」的72歲前浪,已經在B站發布了他雕刻的近20件年輕人喜愛的動漫角色:皮卡丘、傑尼龜、宇智波鼬、鋼鐵俠……
這批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後浪,親切地稱他為「小盧」。小盧每次都會拿出一塊四四方方的木頭,畫上幾筆,接著用刻刀打樣,再加上網友調侃的「億點點細節」,一個栩栩如生的動漫形象就呈現在鏡頭前。
看慣了彩色塑料小人,小盧的木雕手辦令人耳目一新。幾個月來,他的視頻播放量持續走高,像是用紅木雕刻大熱日漫JOJO中人氣角色空條承太郎一期,就有230多萬次播放量。
B站帳號「盧正義的雕刻時光」視頻一覽(圖源:網頁截圖)
近年來,由於木材資源縮減、行業內惡性競爭、終端需求下滑等因素,紅木產業陷入持續低迷的狀態。而在逐漸成長為消費主力的這群80後、90後的印象中,紅木家具及工藝品又往往是「昂貴」「沉悶」的代名詞,並不受到青睞。
不過,在B站的評論區,不少年輕人「跪求」老爺子開網店,稱這是「中國手辦」,還有粉絲直言:「花千八百買個手辦,還不如買木雕。」
對於尋求轉型升級的紅木產業而言,在保留傳統文化與工藝的基礎上,擁抱年輕消費群體的偏好,也許是一條必經的創新之路。
老工藝與Z世代的碰撞
「一開口就是老莆仙了。」
盧正義濃濃的鄉音讓不少觀眾發現,他來自福建莆田的仙遊縣,而此地正是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仙作」的發源地。
25歲的史政偉是帳號「盧正義的雕刻時光」背後的主理人,負責視頻的拍攝、製作與運營。
他告訴筆者,他自身就是莆田人,加之老爺子在本地有些名氣,於是他就和老爺子商談拍攝一事。「他覺得自己的技藝不會輸給現在的年輕人,平時時間也比較多,就同意了拍攝。」史政偉說。
盧老爺子說,之所以自稱27歲,是因為他在27歲開始拿起鑿子學習雕刻,「算起來有四五十年了」。他之前做關公、佛像等擺件比較多,但是現在這些擺件的市場大不如前。
老爺子介紹,視頻中所有的木雕都是純手工製作,雕刻一個手辦需要花3到5天。想要達到能夠雕刻人物的功力,「從頭開始學的話,最少也得七八年的時間」。
在這些作品中,有幾件是用「紅木」雕刻的,盧老爺子介紹,他所使用的是紅檀,色澤比較顯眼,而且成本不會太高。
盧正義與他雕刻的「紅木手辦」(圖源:受訪者供圖)
紅檀,別稱紅鐵木豆、紅堅木等,是廣義上紅木類木材的一種,但並不屬於我國2018年新國標所確定的5屬8類29個品種。
其實,盧正義並非第一個用紅木雕刻動漫人物的手藝人,在B站,「守藝小胖」「鐵頭雕刻鋪」這些同樣創作木雕類手辦的UP主的出現時間都要早於「盧正義的雕刻時光」。
在某電商網站上,也已經出現多件使用不同紅木種類雕刻的手辦,售價在幾千到上萬元不等。
某網店出售的使用小葉紫檀雕刻的哪吒木雕(網頁截圖)
盧老爺子表示,按照他使用的木料以及雕塑的長寬來計算,一個高20釐米寬10釐米的手辦,價格在1500元至2000元左右。
但是,史政偉告訴筆者,視頻中的所有成品都未出售,他和老爺子也暫未考慮手辦商業化的問題,「版權這些問題就很難搞定」。
紅木手辦的商業化,難嗎?
在國內,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手辦被玩家戲稱為「塑料小人」,而這些塑料小人並不便宜。
根據天貓的報告《 95 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潮玩手辦成為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在電商平臺的客單價及消費頻次均排在前列,一年內同比增長近190%。
在日本從事手辦原型師一職近3年的小涵(化名)告訴筆者,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手辦商品材質以PVC塑料和搪膠為主,價格一般在300多到兩三千元不等,比較小的盒玩類一般在30到200元左右。
在手辦圈子裡,那些還原程度低、人物走形嚴重的手辦被稱為「邪神」。為了避免出現「邪神」手辦,保護角色人設,版權方對手辦原型的監修十分嚴苛。
另一位手辦原型師羅先生介紹,在一個完整的塑料手辦製作過程中,手辦公司要提出企劃方案,取得版權後把項目分配給原型師,其間需要經歷版權方的多次監修,在原型完成後交給塗裝部門上色,而上色期間也同樣需要各類的監修,最後交給工廠開始批量生產以及上色。
小涵強調,版權方對角色的身材、比例十分執著,有時候甚至還會提出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單單打造原型通常就要花費兩三個月的時間。
小涵介紹,以往也有使用非塑料材質製作的手辦,例如貴重金屬、木製、石制等,但此類多為收藏品級別,多採用預約制,限量基本在百件以內,產品交貨時間甚至能長達一年。
2019年在上海警方破獲手辦制假案後,日本萬代公司贈送的限量版電鍍金色高達模型
(圖源微博帳號:警民直通車-上海)
紅木手辦想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商業化,版權問題是繞不開的一點。
當筆者詢問一家銷售木雕手辦的網店「是否有版權」時,對方並未正面回答,僅回復一個「微笑」的表情。
若失去了版權方的監督,由生產廠家自主「決定」如何創作,手辦的細節就無法保證,消費者買到「邪神」的概率就會更大。
目前,這些木雕類手辦多出品自中小型獨立廠商,他們仍以製作、銷售傳統木雕手工藝品為主,在手辦類別內還未形成規模,更不論實現行業的正版化與規範化。
羅先生認為,對於木雕手辦而言,量產難度較大。雕刻更考驗原型師的水準,一步出錯後面就難以修改,如果版權方不滿意,「那基本只能重來了」。
另一方面,羅先生認為,對於習慣雕刻家具以及傳統人物形象的老師傅們而言,他們做二次元的人物「做得不像」。
史先生表示,因為盧大爺做慣了傳統雕刻造型,對二次元角色五官神態上並不是很熟悉,所以每個雕塑成品的臉,都是他和盧大爺一起琢磨的。
不過,仙遊縣工藝辦主任黃杰告訴筆者,當地正在積極推進紅木企業的技術改造,鼓勵工廠應用智能化、自動化設備進行生產。目前,許多木雕產品已經可以實現量產。
機器量產的《西遊記》人物紅木擺件(受訪者供圖)
「老」紅木如何擁抱新生代消費者
我國的紅木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洗牌。
2019年,曾有媒體記者走訪了福建、廣東多地的主要紅木產區,發現60%左右的企業關門停業。
河北的小王(化名)告訴筆者,因為行情不好,自家的紅木廠在兩年前已經關閉,此次受到疫情影響,在北京商場的線下店鋪更是無人問津,房租還貴,於是決定不做了。
2019年,中國紅木委發布的《中國紅木產業分析報告》指出,目前國內紅木產業正處於「下一個十年增長期的前期調整階段」,在過往的發展過程中,非理性的「價格戰」、人才匱乏、品牌建設的落後、設計投入不足與未統一的服務標準體系都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同時,紅木資源的枯竭也在倒逼紅木產業的轉型。
黃杰介紹,作為紅木生產重地,當地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
如在原料用料方面,引導企業開發利用新的可替代木材,推廣大果紫檀、非洲紫檀、非洲黃花梨、雞翅木,開發利用非洲檀香木、科檀、古夷蘇木、非洲烏木等中低端木材。與此同時,降低高端古典家具產值佔比,提高中低端家具、小件工藝品的產業佔比,一方面確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推進紅木消費的大眾化。
對於行業規範化的問題,黃杰表示,仙遊目前在積極推廣「仙作」集體品牌,健全行業標準,完善細分標準,也在加強行業的監管執法,對於專利、商標侵權、摻假售假等違法行為開展聯合執法。
黃杰坦言,只有迎合年輕人的潮流和需求,才會有市場。因此,仙遊當地的紅木產業也在尋求「跨界」合作與年輕化。
黃杰介紹,近年來,仙遊也逐漸在動漫、明星周邊等文創產品方向創新發展,大師工作室高端創作與企業大批量定製雙向推進。「我們曾為某個著名歌手定製過鋼琴的紅木模型周邊,一下子就能銷售十幾萬件。」
目前仙遊有國家級工藝大師18人,省級大師136人,黃杰透露,這些手藝人每年個性化定製的工藝品都供不應求。
在盧正義的視頻下,要求增加製作細節鏡頭的呼聲越來越高,可以看到,年輕人依然對老手藝感到好奇與喜愛。正如有評論所言,這是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完美結合,手藝人與時俱進,心永遠年輕。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