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盧正義,一個年輕的手藝人,你的每一次點讚和關注,都是對中華傳統手藝的傳播和認可。」最近,木雕手藝人盧正義火了。這位來自福建莆田的72歲大爺從今年5月開始,通過B站帳號「盧正義的雕刻時光」,上傳自己用紅木製作的各種ACG(動畫、漫畫、遊戲縮寫)角色手辦,目前粉絲已超過90萬。《論如何從木頭裡取出卡卡西》《從木頭裡取出進擊的巨人·兵長利威爾》等都是熱門視頻。
白髮蒼蒼的盧正義自稱年方二十有七,「因為拿起鑿子接觸雕刻的年紀是27歲,就和各位開了個小玩笑」。在木雕這門時光漫長的手藝面前,他覺得自己仍是個年輕人,「關於雕刻我需要學的掌握的地方還很多」。
雕刻年輕人喜歡的二次元形象,可以成為讓非遺走進年輕人,在當下煥發新生的方式嗎?
年輕的「老二次元」
秋天將至,「小盧」最近有些小感冒,特意提醒小夥伴們別著涼了。網友熱情地叮囑,「小盧注意身體呀,不要太累了,年輕人啊不要把身體當資本!」他回復道,「當然了,我還要做好久好久下去。」
這個和網友們打成一片的「小盧」,實際上是一位72歲的老人,喜歡穿工字背心、藍色塑料拖鞋,造型有點像周星馳電影裡的「火雲邪神」。之所以要對著這樣的老爺爺叫「小盧」,是因為在每個視頻的開頭,都會有一個年輕人這樣稱呼他,並請他做手辦,好像在叫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好兄弟。
背後的聲音是攝影師阿偉,原本,他打算稱呼盧正義「老盧」或「盧老」,但想到視頻要發在B站,不妨製造一點「反差萌」,於是想到了「小盧」這個稱呼。盧正義欣然接受,「只要觀眾接受,我沒有問題。」
盧正義生活在莆田仙遊的一個小村莊,遠處有連綿的群山,風景優美。這裡的木雕文化氛圍濃厚,紅木家具相當出名,被稱為「仙作」。附近有一座海峽藝雕旅遊城,去過那裡的人都印象深刻,「遠遠望上去,像皇宮一樣」。旅遊城和這裡舉辦的紅木藝雕精品博覽會,讓前來參觀和購買紅木家具的遊客一度絡繹不絕。紅木生意熱蔓延到這座小山村,村裡有一條長長的街,沿街關於木製品的店鋪鱗次櫛比,盧正義的兒子也開著這樣一家店。大約五六年前開始,紅木家具市場漸漸冷清,客流量驟減,人們開始普遍抱怨店鋪生意不好做。
盧正義在木雕行業小有名氣,但幾個月前阿偉來找他做木雕手辦時,盧正義已經很久沒做過木雕了。「單子基本沒自己經手了,當地人會直接聯繫我的一些徒弟去做。木雕近些年市場需求量相比以往少很多,價格跟造型確實是很大的因素。」盧正義之前做的大多是些傳統常見的雕刻,包括佛像、關公、達摩、生肖動物等。做了幾十年還是這些,他覺得只是在重複勞動。何況上了年紀,他也想享受閒暇時光。
阿偉帶來動漫圖片和模型手辦給盧正義看,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這些造型誇張、充滿張力的新玩意讓這位老手藝人看到了和達摩、貔貅全然不同的生氣,他拿在手裡反覆把玩,「他對這些手辦很感興趣,我能感受到。」阿偉說。他試探著問盧正義,「有沒有興趣挑戰用木雕做這個?我們做幾期視頻看看是否受歡迎。」盧正義一口答應。
儘管許久沒有用了,但盧正義拿出來的鑿子還很鋒利,阿偉猜測,這些工具他還會經常保養——手藝人的武器不能生鏽。
5月20日,「盧正義的雕刻時光」第一期視頻《用一個紅木雕刻一拳超人琦玉》上線,點擊量超過42萬。這個搖著蒲扇,淡定地從木頭中「取出」手辦的絕世高手,帶著與自稱年紀嚴重不符的外表,一下子戳中了B站網友的萌點。
「等以後UP火起來,這一期就是夢最開始的地方」,有人這樣預言。盧正義喜歡看網友的評論,看著看著,開心地笑起來。
碰到網友在彈幕和評論裡的「B站梗」,盧正義會請教阿偉,比如,為何這麼多人管他叫「老二次元」?「解釋起來有些麻煩,他普通話不好,我只能拿莆田本地方言翻譯給他聽。這個詞的確讓我有點懵,最後解釋為很喜歡看動漫的老人。」盧正義點點頭,也許心有神會。
老人知道自己並非真正的「老二次元」,只是為了解這些人物的形態細節和性格,才在阿偉的幫助下看一些視頻片段。很多網友管他手裡雕刻的角色叫「老公」「老婆」,他覺得有趣,「應該像追星偶像一樣吧,心裡有個特別喜歡崇拜的對象,言語上放大了喜歡」。他眼裡的B站是一個很好的分享與學習平臺,「從評論和私信裡能感受出來用戶的友善可愛,評論區裡討論氛圍也融洽。」
阿偉是1995年出生的,他為視頻裡的「小盧」注入年輕靈魂。盧正義雕刻的這些動漫裡,阿偉之前追過的只有《進擊的巨人》,《火影忍者》《海賊王》《JOJO的奇妙冒險》等都是因為在B站討論度高才去補看的。「追番的任務落在我身上,看了才知道那些梗。」
就是這對「不懂」二次元的一老一少,成了B站網友心目中的二次元大神。阿偉覺得,視頻裡的「小盧」並不是刻意包裝出來的,在實際生活中,盧正義是個愛笑、容易害羞的老人。包裝僅限於有時會穿著阿偉提供的印有「二次元」特色圖案的T恤。
「他性格本身就很老頑童,我會按照他的性格設計一些對話,不會脫離他的本真。」阿偉會抓拍一些盧正義的小動作,比如看手機、照鏡子,都是他生活中真實的樣子。把這些剪輯在一起,才有了那個網友們喜歡的,把木雕玩得出神入化又充滿生活氣息的27歲「小盧」。
大半時間花在雕一張臉上
盧正義的生活其實距離二次元手辦很遙遠。
平日裡他愛跟老夥計們玩樂器、釣魚、看莆仙戲,去村裡的老人協會打打牌,帶帶小孫子,再去看看徒弟們最近在做些什麼。「紅了之後,生活倒也沒什麼太大變化,就是有時候路上遇到一些小年輕被遞根煙,叫我『老二次元』,還挺不好意思。」
在莆田的這個小村莊裡,手藝人只是默默傳承和重複著傳統的木雕手藝。阿偉拿來介紹西方藝術的畫冊給他參考,盧正義才第一次知道米開朗基羅。原來雕刻還有這樣的玩法,新鮮感促使這個老手藝人拿起鑿子,產生了試一試的念頭。
一個木雕手辦通常要花四五天時間雕刻,其中花在臉部的時間佔一大半。傳統木雕臉部線條柔和圓潤,人物偏豐滿,形象也比較具體寫實,但在用紅木雕刻《JOJO的奇妙冒險》裡的空條承太郎時,阿偉提醒盧正義,要把臉做得有稜有角,像刀削一樣,因為角色特點是不苟言笑的。
《進擊的巨人》裡的兵長利威爾是耗時最久的,一開始刻出來,阿偉拿在手上仔細端詳,總感覺哪裡不太對。「身上細節都還原得很好,但盧爺爺習慣了傳統木雕的塑形方式,人物臉型比較寬,沒有動漫臉的感覺。」首期視頻底下,也有人認為手辦做「崩了」,不像一拳超人,倒像是羅漢臉。
盧正義不太理解動漫人物的眼睛為何這麼大,尤其是女孩子的眼睛,大得好像要跳出來,瞳仁裡能裝下星星。這是傳統木雕無法容納的內容,也是師父沒有教過的。
包括利威爾在內的很多手辦人物,眼睛最後都是用筆畫出來的,木雕只能刻出大概輪廓,再往下,技法上就遇到了瓶頸。盧正義儘量避開大眼睛女孩子的形象,但得到B站贈予的十萬粉絲UP主牌子的時候,他還是做了網友呼聲頗高的「炮姐」御坂美琴。
為了還原人物的眼睛,阿偉拿著鉛筆陪盧正義一點點試,「盧爺爺不是沒質疑過,我只能介紹年輕人喜歡這樣,希望他儘量還原原作的神態,他也能理解。」御坂美琴手辦做好後,他們找了另一位UP主「大土DOU」給木雕重新上色,加上了鮮亮的色彩。如果不加說明,幾乎難以覺察出這是用木雕純手工做出來的。
「我一直覺得傳統木雕工具和工藝在創作題材上沒有限制,各種形象都可以達到。」阿偉說,但現在回想起來,有些複雜的手法也許要依賴特殊工具實現。每一門手藝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就像B站有人用古箏彈奏二次元名曲《千本櫻》,但換成盧正義彈的三弦琴,也許很難去模擬那種快到瘋狂的節奏。
「團隊」只有盧正義和阿偉兩個人,拍攝、剪輯都由阿偉來做。有評論吐槽,視頻一到「精修」的部分就沒了。阿偉坦言,精力有限,視頻確實只拍了雕刻的開始和結尾,他平時也要上班,所以大多挑在周末錄製,要花去半天以上的時間。
盧正義時常對著手辦獨自琢磨,默默修改打磨細節。「傳統雕刻跟動漫手辦在雕刻技法上有共通性。我認為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傳統更注重『意』,動漫手辦更在『形』,張力比較大。」盧正義覺得,自己能在B站走紅,離不開阿偉的協助,也因為木雕手藝對年輕人的確有吸引力。
捧著十萬粉絲UP主的銀牌,盧正義笑得像個孩子,「我是喜歡這個平臺的。收到這個牌子,意味著有十萬個人喜愛木雕這個技藝,更加激勵我做下去。只要身體狀態允許,我就會做下去。」
「想讓大家真正感受到傳統手工藝之美」
記者是通過上海市群藝館聯繫上盧正義的,但他並不在群藝館掌握的全國非遺傳承人名單裡。
盧正義從未去評過工藝美術大師,也不知道自己傳承的技藝能否稱得上「非遺」。記者查詢《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發現,關於家具製作、木雕等有多項非遺技藝。阿偉認為,盧正義的技藝與其中「仙遊洋塘木雕手工技藝」相似。
阿偉做影視拍攝和後期工作,他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過有人做木雕手辦視頻,大部分作者在20歲到40歲之間,為了追求視頻流量,他們用娛樂、媚俗的方式吸引眼球,把傳統手工藝拉到一個很低的位置,這樣的視頻讓他如鯁在喉。「我覺得這種風氣不好,會讓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傳統手藝。我想拍得比他們更好,讓大家真正感受到傳統手工藝之美。」
阿偉想要傳播傳統手藝,盧正義想把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兩人一拍即合,有了視頻結尾的那句話——「你的每一次點讚和關注,都是對中華傳統手藝的傳播和認可。」
「現在年輕人學習了解這行的不多,即便真有興趣,入行也要比較長的時間,少則七八年,這一點就讓很多人卻步了。」盧正義介紹,由於現在大部分傳統雕刻是可以用機器完成的,導致一大批人選擇轉行。只有那些技藝夠硬,無法被機器所替代的「大師傅」堅守下去,但接單也不穩定。
「木雕手藝這一行,整體狀態不太樂觀。」說到手藝的未來,盧正義難免感傷,儘管很多B站網友留言想學,但木雕更適合面對面口傳心授,他至今還沒有見過自學成才的人。「學木雕需要有一個慢的靈魂,沉得下心來,足夠細膩。」
讓非遺走進年輕人,創作年輕人喜歡的形象或許是一種途徑。但這些木雕手辦不好估價,而且由於版權問題,現階段尚無法售賣。如果有版權公司合作,為這些手藝人授權生產正版木雕手辦,是否能成為傳承手藝更好的方式?
阿偉還有一個擔憂:即便解決了「量產」問題,喜歡木質手辦的人真有那麼多嗎?「純手工雕刻再加上紅木材質,會讓它們比一般手辦貴,而且木質手辦不耐摔,也不容易保養,容易質變、黴變等,一旦壞了,還得人工修繕。」
思來想去,阿偉覺得,目前視頻傳播可能是保護和傳承這門手藝的更好方式。「也許會有更多年輕人看了視頻後喜歡上木雕,甚至去藝術院校學習雕刻。」
有網友評論,想看盧正義生活裡的樣子,阿偉專門做了一期視頻,拍攝盧正義的日常。
視頻裡,老人喝著豆漿,揪著番薯葉,和老夥計一起彈奏三弦琴。只有打牌那段畫面是有色彩的——那是盧正義之前最喜歡的消遣。彈幕裡,有人刷著「後浪」,有人看得流淚,「希望以後自己也這樣年輕」。
盧正義很少用手機,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在短視頻軟體上看莆仙戲。直到今年5月,在阿偉的幫助下成為一名「UP主」,他才知道B站。「我沒把UP主當成職業,但我喜歡UP主這個身份。」
阿偉打算和盧正義一直創作下去。眼下,帳號有95萬粉絲,下個月有望迎來100萬,按慣例,B站會頒一塊小金牌,「到時候盧爺爺可以每天擦兩塊牌子了。」
幾十萬人的喜歡,是盧正義最大的欣慰,也是他傳承和創新手藝的動力。他期盼有一天能琢磨出雕刻眼睛的技法,吸引更多人點讚和關注傳統手工藝。
盧正義的鄰居也以老年人為多,如果不是偶爾有媒體來採訪,他們不會知道,隔壁的手藝人在網絡上有那麼多粉絲。
在中國偏遠的鄉村裡,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傳統手藝人。他們有著高超的技藝,也許會成為寶藏UP主,如果能有更多年輕人牽著他們走出來。
來源:作者:鍾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