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雲的拐點之年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拐點之年到來

2020年可能是雲的拐點之年。

我們可以先看看兩組數據。

2020Q1,AWS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百億美元,達104億,注意這裡是美元。

再看後發廠商的數據會發現,部分國內廠商全年營收甚至不超過100億,注意這裡是人民幣。

如果你再看蘇寧雲、美團雲相繼停服事件更會意識到,雲市場的馬太效應其實正在加劇,未來市場只會越來越集中。中小廠商不再具備發展雲的權利,只有大廠才能投入資源和技術,支撐雲的長期發展。

頭部廠商擠壓、中小廠商停服,並不意味著市場就不再有空間。

IDC《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下半年)跟蹤》報告就顯示,2019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69.6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長60.9%,PaaS市場同比增長76.3%。

市場大環境其實依舊處於大盤增長的狀態,後來者的增長依舊迅猛,細分市場的機會始終都在。不管是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百度雲乃至金山雲的種種舉動,都可以察覺到這一年似乎不太一般。

我們可以先梳理一下這一年來雲市場關鍵事件的時間線。去了解雲廠商所處的宏觀環境是怎樣的——新冠疫情和新基建是討論雲廠商不可避免的宏觀環境。

疫情前,不少雲廠商接連組織架構調整,把雲在集團中的地位迅速拔高,打響了2020年雲拐點之年的發令槍。

疫情中,雲的需求激增,國家決策層疫情後再提出「新基建」的號召。大環境突變,原本在2019年就開始緩慢提速的賽道迅速進入膠著狀態。騰訊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則是顯示,騰訊雲2019年營收超過170億元。

疫情後,36氪報導稱百度雲2019年營收目標為100億元,2019年完成70%。2020年百度雲OKR為扭虧為盈。金山雲5月8日赴美上市,騰訊在5月13日發布Q1財報,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再次成為其中的亮點。

行至今日,所有雲廠商都到了需要刀刀見血拼刺刀之時,你從各個雲廠商上上下下的反應,以及發布會的頻次,乃至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聯動,就能察覺到到其中的焦慮感。

家家都有本經

對雲廠商而言,家家都有本經,我們可以去審視每一家企業當下面臨的挑戰。

華為雲在年初升級成為Cloud&AI BG ,成為華為第四大BG,「獨立」和「突破」是核心目標。

要知道,過去華為雲在IT私有雲部署的戰場因華為政企業務的支撐,具備較大優勢。但公有雲趨勢不可避免,阿里雲等雲廠商的市場表現極為誘人,華為雲逐漸獨立,華為雲BU過去處在華為政企業務之下,2019年逐漸有獨立脫胎之勢。

華為雲甚至還在重新界定混合雲的問題——用公有雲牽引私有雲發展。

畢竟政企客戶對安全需求極高,往往需要私有化部署,過去那種在企業內部做私有雲部署業務軟體的模式不再可行,基於公有雲提供標準化、可規模化複製的產品成了華為雲接下來的思路。

對百度雲而言,今年是組織架構不斷調整,業務線不斷梳理的一年,「整合」與「盈利」是最大主題。

2020年1月百度雲組織架構調整,原AIG(AI技術平臺體系)、TG(基礎技術體系)、ACG(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組)整體整合為「百度人工智慧體系」(AIG)。新AIG包含技術中臺群組(TPG)和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兩大群組組成,由百度CTO王海峰整體負責。

5月7日百度雲2020年第一季度內部會上,百度CTO王海峰提到「力出一孔」的原則。百度雲「雲+AI」加速整合,以及提到追求規模轉變為考核利潤、扭虧為盈。

其實在這種環境下,你也能理解金山雲上市的考量。

從外部環境去觀察,巨頭林立市場過於激烈,金山雲有必要找到一個相對契合的時間節點。此時不上市,之後或許再難尋覓上市良機。

從內部治理去考量,雲戰爭全面打響前,上市對企業內部有一定激勵作用,可為下階段的競爭做好鋪墊。

在中概股遭遇瑞幸事件重創,美國證監會甚至直接警告美國投資者警惕中概股之際,金山雲上市首日還能股價大漲40%,成為國內首個純雲計算中概股投資標,可見市場對中國雲市場的看好。

雲廠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其實很大程度已經展現出了中國雲計算的想像力和大廠們的增長空間。

那麼回過頭來看,騰訊雲當前所處位置究竟是怎樣的?

騰訊雲過去一年高歌猛進,已經躍升至全球市場第五位,且增速位列第一。

騰訊雲2019年全年營收超過170億元,增速超過87%,付費客戶數突破100萬。

騰訊雲過去一年的勢能都在得到釋放,在疫情中雖然也受到雲業務的項目交付及新客戶獲取延遲的影響,但騰訊雲基本方向值得認可,和其他企業形成了差異化競爭:

在網際網路優勢領域持續深掘,在金融、政務等領域進一步拓展;

堅持C2B的策略,在工業、文旅及零售等垂直行業不斷延展機會;

加速國際化布局,已在全球26個地理區域內運營著 53個可用區;

尤其是C2B的策略,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極為明顯。騰訊可以利用自身社交軟體為連接器,聚集C端客戶,為B端轉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除了增強用戶的體驗之外,還可以通過企業合作和小程序設計上攫取B端的增效出口。

細分、垂直、紮根

在2020年,騰訊雲真正面臨的問題其實是細分、垂直、紮根,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生態擴張。

要知道,雲等核心其實還是推動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它的本質上連接客戶、結構可視、智慧決策,對產業鏈上下遊的全要素數位化改造,從而實現產業降本提效、提高用戶體驗、增加產業收入和升級產業模式。

一組有意思的數據是,2019年騰訊雲合作夥伴數量超過7000家,增長40%,聯合行業合作夥伴在19個行業共同打造了100多個解決方案,共同服務客戶超過20萬家。2019年,來自合作夥伴業務的收入在整個騰訊雲佔比達到了30%。

這樣龐大的生態規模還會持續提升。

行業解決方案面對的是一個多行業、多場景的複雜數位化轉型市場,客戶對服務的關鍵訴求主要表現在兩個維度:

1、在空間維度上,在架構維度上的集成多場景需求,這裡面包括了前瞻性的架構設計與技術諮詢,還有從行業應用向下延伸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2、在時間維度上,需要通過實踐的方式實現數位化轉型架構的長期運營。要知道,諮詢僅僅只是起步,交付是開始,持續的運營才是關鍵,這需要時間才能驗證。

對騰訊雲來說,它的幸運之處在於。

和其他市場上的雲廠商相比,騰訊雲在2018年930改革之後,就實現了組織架構調整,業務方向相對明確,過去1-2年都處於業務發力的狀態。

騰訊雲對騰訊集團而言是當前的戰略業務,畢竟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所佔營收已經達到了四分之一以上。

其他廠商要麼面臨盈利問題,要麼面臨內部博弈問題,甚至是國際供應鏈問題。騰訊雲的包袱更小,掣肘更少,內部環境、外部環境都相對更為優越,無論從營收結構、未來方向以及公司內的地位而言,騰訊雲當下能夠獲取的資源都是相對優於其他廠商。

在這種專注業務拓展,且得到高層戰略認可的情況下,我們幾乎可以預料到騰訊雲在2020年可能會著重發展的方向。

1、更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財新》報導,這次疫情當中,國內雲企業都在「完全不計成本地投人、投設備」。以騰訊會議為例,為了滿足疫情期間激增的用戶需求,騰訊雲使用星星海SA2雲伺服器,在8天之內為騰訊會議擴容超過 10 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這些伺服器未來必然會投入市場。

在「新基建」的宏觀背景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了「融合創新的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要求,我們可以在政策文件中找到一些端倪:

以5G、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智能技術為主要支撐,通過打通全產業鏈,構建基於雲平臺的海量數據採集、匯聚、分析服務體系,支撐製造資源的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最終形成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和全新的價值創造生態,是工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前兩天騰訊雲提到要新增多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群,這些數據中心集群將秉持集約化和模塊化模式建設,長遠規劃部署的伺服器都將超過一百萬臺。

要知道騰訊早年在天津、貴安等地不計成本打造了雲數據中心,而這樣的數據中心後來在騰訊幾次春節紅包發展之後遍地開花,這次疫情用雲量激增之後,數據中心只會越建越多。從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的力度來看,騰訊雲幾乎和阿里雲不相上下,這其實也是未來騰訊雲在國內的底牌。

2、把握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浪潮

中國實體經濟正在加速擁抱數字經濟。近期,國家積極布局新基建、數據要素培育,以「上雲用數賦智」行動等舉措助力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國內雲計算廠商也在把握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

比如在政府數位化轉型方面,涉及政務民生服務領域,核心在於提高政府效率,做到築基、善政、惠民、興業。騰訊參與打造過標杆案例「粵省事」,疫情期間政務小程序也在全國遍地開花。此外,助力雲南打造「一部手機遊雲南」,助力廣交會搬上雲端都是典型的幫助政府拓展服務能力的案例,這種案例未來會在更多省份和城市落地。

另一方面是幫助企業數位化轉型,比如,在需求端,騰訊雲正基於微信、小程序的C2B連接,助力生產企業實現用戶的「數位化直達」。在生產端,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幫助企業提質增效。

騰訊雲在工業製造領域助力富士康打造的「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它形成了一定的示範效應,未來也許可以對其他企業可以展開規模化、針對性輸出。

事實上,中國企業對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把握的更敏銳。疫情後,騰訊啟動了「數字方舟計劃」,試圖通過降低成本、引流拓客、設立專項基金、技術開源等方式解決中小微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在過去,網際網路平臺為代表的新經濟常常被決策層視為當下發展階段不匹配,甚至有專家質疑中國「過早去工業化」,對未來長遠競爭不利。然而你從騰訊在數字經濟中的種種動作去看,會發現幾乎所有舉動都是在「脫虛入實」。

這種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拿捏和把握,才是真正把握雲這艘大船航線的指南針。

3、構建圍繞自身的雲生態

打造一個能自由生長的生態,這需要企業慢慢去培育。這包括和合作夥伴打造聯合解決方案,與各家行業ISV(解決方案商)共同推出數位化產品解決方案,其中的認證、渠道、商業化推廣恐怕都需要靠構建生態去落地。

這其實也是華為和阿里現在著重在做的事情。去年阿里在提「被集成」,華為提「Huawei Inside」其實都是在強調生態的問題。

雖然當前騰訊雲在生態構建這個話題上相對低調,但在去年騰訊雲圍繞SaaS生態打造的「千帆計劃」以及騰訊雲啟產業生態平臺上已經看出了這個趨勢。

尤其是5月和金蝶之間的合作,你可以看出騰訊雲的「全棧+生態」思路。這種思路和阿里的「被集成」,華為的「Huawei Inside」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

它的特點在於兩塊,一塊是發力IaaS建設,另一塊是聯合行業共建PaaS平臺。

這種「全棧+生態」的思路雖然暫時不像「被集成」和「Huawei Inside」喊得響,甚至顯得有些低調,但是隨著生態內的ISV解決方案商以及PaaS產品愈加豐富,我們可以期待騰訊雲的生態規模會越發壯大。

雲的戰場永不停歇

雲的市場是不會停歇的,畢竟商業競爭永不停歇。

從宏觀背景去看,2018年國內數字經濟總量已經達到31.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全國有11個省份數字經濟規模超過萬億元。這才是雲真正的底盤。

尤其是疫情之後,決策層試圖引導網際網路公司支持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數字經濟的步伐還在進一步加快,雲的市場需求總量必然會進一步提升——這對任何一家雲廠商來說,這都是機遇。

雖然當下公有雲的市場格局相對穩定,但是從騰訊雲、華為雲的種種表現去看,這個戰場並不會停歇,未來隨著雲市場整體擴張,我們可能會見到更大的變化。

從中觀環境去看,在信通院的數據中,未來2年國內雲計算市場年增長率依舊超過30%,2022年的市場規模甚至接近3000億元,和現在的1700億元相比幾乎翻倍。

從微觀環境去看,AI市場的增長更是會給雲解決方案廠商提供更大的空間,未來頭部雲廠商和解決方案商之間的利潤分成將是遲早的問題。

尤其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等多種雲模式並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上雲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複雜化發展趨勢。

雲戰場其實是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的,它並不是簡單的公有雲大拳頭便大。後發廠商有自己的機會所在,每一個廠商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尤其是工業網際網路以及消費物聯網在未來擴張後,雲和人之間的連接只會更緊密。任何一個商業領域都不可能存在一勞永逸的競爭。

英國歷史學家彼得·沃森在《20世紀思想史》中有這樣一段話:

歷史讓人明白,人類事務永無定論,靜態的完美和終極的智慧均不可企及。

雲計算這個風起雲湧的市場,其實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產業區塊鏈進場,2020年可能迎來拐點 | 你好2020
    星球日報  2020-01-23 00:00:00   Odaily(ID:o-daily) 「2020 這一年,產業區塊鏈開始進場
  • 2020開年12部影片破千萬,網絡電影拐點到了嗎?
    騰訊視頻上,《異星戰甲之青龍》《捍戰》《鍾馗歸來萬世妖靈》等播放量紛紛突破三千、五千萬,繁榮一片。不可否認,2020開年,網絡電影在線觀影熱度明顯提升,這是利好,是積極信號。但觀影人次翻番增長,留住人次才是考驗,後續需要行業加碼精品化、長線化發展,繼續穩固用戶網絡電影的消費習慣,才能持續鞏固市場。
  • 【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新時代,新拐點,新商業領袖(2)
    (原標題:【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新時代,新拐點,新商業領袖(2))
  • 2020雲遊戲企業排行榜
    OnLive的雲遊戲時代,是怎麼宣告結束的往前追溯,雲遊戲這一概念其實誕生於2000年,一家叫G-cluster的芬蘭遊戲公司在E3上展示了雲遊戲的雛形,但受限於內容短板和網絡技術欠缺,當時並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 400G的時代拐點 新華三的引領與超越
    2020年,400G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提速,驅動因素是運營商和數據中心兩個重要的核心市場相繼啟動。 運營商維度,因為5G規模建設加快,移動應用流量的激增,給400G帶來了持續增長的空間;數據中心維度的需求爆發得更為明顯,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新基建政策的出臺,讓數據中心得到巨大的發展,數據流量的增長速度也在不斷加快,400G逐漸成為數據中心建設的重要選項。
  • PVC庫存拐點或已出現 市場價格拐點還遠嗎?
    12月份進入多空博弈的關鍵時刻,卓創認為PVC庫存拐點或已出現,市場價格距離回落調整也將不遠。 10月以後國內PVC市場迎來一波大漲行情, 市場缺貨是這邊行情上漲的主要動力。 3.金九銀十需求超預期 需求端是最難說明白的一個話題,PVC的下遊用途多而雜,很難有一個直觀的權威數據去解釋需求端的情況,但從平衡表推導來看,10-11月份需求均處於年內高位,同比增幅來看,10月份同比增幅達到17.8%,遠超預期,11月份同比增幅下降。
  • 「疫情拐點」到底是什麼意思?如何讓「拐點」儘快到來?
    在最近這段時間裡,各大新聞媒體頻頻提到了「疫情拐點」一詞,例如「我們期盼的疫情拐點將要出現」、「一個月內疫情拐點或將到來」、「正月十五前疫情可能出現拐點」等等。 這些報導吸引了網民的極大關注,同時也留下了一些疑惑:疫情拐點到底是什麼?拐點何時能到來?拐點的到來時間是確切的嗎?在本文中,我們將圍繞著拐點這一概念進行解讀。 1 什麼是拐點?
  • 行業拐點之年:10個關鍵詞讀懂景觀2019
    對於景觀行業而言,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拐點之年。一方面,地產調控政策持續收緊和市場競爭加劇,讓不少景觀企業深陷困境。面對新鮮開啟的2020年,我們不妨一起看看過去一年景觀行業有哪些值得銘記的關鍵詞。 01 文旅融合 2019年是文旅融合發展元年,作為開局之年,也是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年。
  • 2020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年度品牌獎公布:三翼鳥、華為雲等上榜
    2020年進入尾聲,全球經濟依舊增長乏力。但中國經濟已率先復甦,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加速增長。在此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做出傑出貢獻的企業。  12月17日,在由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等主辦的2020(第十八屆)中國網際網路經濟論壇上,對這些傑出企業進行了表彰。
  • 誰是商品周期拐點「章魚哥」
    多家投行機構認為,2019年大宗商品或處於拐點時刻,商品具備配置價值。  商品市場現拐點預期  2018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中,大宗商品價格錄得下跌,跌幅超10%,黃金、原油兩大商品市場龍頭均下挫,COMEX黃金期貨及美國原油期貨年度跌幅分別為1.56%、23.78%。
  • 鋁:庫存拐點難覓,鋁價搖擺不定
    2020年10月,中國進口鋁土礦800.32萬噸,同比增加23.82%,環比下滑4.34%。10月份僅有幾內亞、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的鋁土礦流入中國,幾內亞雨季結束,疊加出礦量有所增長,10月到中國的貿易量環比增近17%,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的進口量環比基本持穩。
  • 雲從科技IPO募資「輸血」預計三年內盈虧平衡
    雲從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這三年半時間裡,累計淨虧損額為23億元。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上交所首次公開了招股說明書,成為科創板又一家衝擊上市的AI公司。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這三年半時間裡,累計淨虧損額為2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雲從科技同樣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依圖科技於今年9月提交上市申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額為72億元。
  • 深度|如何用基差和多空人數比來判斷市場的拐點?
    舉個例子,在2020年12月12日基差 -435 時,按照收盤價 10318 和 10753 分別買入現貨和賣出期貨,倉位均為一個BTC,到2020年3月10日基差接近 0 時,分別以 7768 和 7799 的收盤價平倉現貨多頭頭寸和期貨空頭頭寸,現貨虧損2550美元,期貨盈利2954美元,總盈利404美元,資金成本大概11000美元,1個月時間收益率大概3.6%
  • 2020年情人節如何過個有意思的雲約會?
    誰能想到我們會有一天要計劃雲約會。我也沒想到有一天會寫這個選題。我覺得恰恰給了我們一次【異地戀的體驗】,這個體驗其實也有好的地方,平時見面成本很低,隨時都可以見面,反而沒有這麼仔細想過節日的意義。今天是一篇情人節居家雲約會靈感,在家約會也可以有意義感,在疫情快進入拐點的時刻,就再忍一忍相思之苦,試試看雲約會這個特殊的體驗吧。這個app已經是久聞大名了,可以滿足你們想要二人世界一起連麥同步看點東西的心願。
  • 2020年最火音樂人阿冗,從網易雲音樂起步
    近日,2020年最火的音樂人阿冗新歌《與我無關》火爆全網,在網易雲音樂上線3個月,播放量超1.6億,樂評超9萬,成為當下熱門單曲。這是阿冗繼去年底《你的答案》全網刷屏後的第二首爆款歌曲,《你的答案》在網易雲音樂收穫了超23萬條評論,至今仍在全網傳唱刷屏。在網易雲音樂,阿冗開啟音樂人職業生涯並快速成長出圈。
  • 雲從科技IPO募資「輸血」 預計三年內盈虧平衡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上交所首次公開了招股說明書,成為科創板又一家衝擊上市的AI公司。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這三年半時間裡,累計淨虧損額為2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與雲從科技同樣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依圖科技於今年9月提交上市申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額為72億元。
  • 茶飲業25年,新的拐點正在降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咖門,作者丨政雨,編輯丨金語梳理茶飲業過去25年的品牌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一個規律:茶飲業每10年被重做一次,每5年出現一個拐點。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站在新的起點,茶飲業下一個5年的機會點在哪裡?
  • 中信建投:中國啤酒行業迎來長期盈利拐點,3-5年內整體收入或增長45...
    我們梳理了全球啤酒市場的格局和大致經營情況,探索啤酒經營的一般性規律,並在數據層面回溯分析了中國啤酒行業2005~2018年的變化,得出中國啤酒行業處於向上拐點的結論:長期跟蹤盈利向上拐點(高端化+關廠),短期關注成本波動。全球視野下看,中國啤酒市場是重要戰略市場。
  • 「Mirror頭條」《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驚濤駭浪中的信念之盾
    而由張黎、韓曉軍導演,梁振華編劇,張嘉益、周一圍、譚卓、張天愛、何藍逗主演的《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以下簡稱《生命的拐點》)作為該劇的第一個故事,更是奠定基調、開篇立題的關鍵作品。能否打響這一槍,更要看這一單元效果如何。如今《生命的拐點》已經播出完畢,從結果來看,強強聯合之下,《生命的拐點》這一戰贏得漂亮。
  • 汽車之家榮膺「2020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年度品牌獎」
    【環球網汽車綜合報導】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由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德本諮詢等聯合主辦的2020(第十八屆)中國網際網路經濟論壇——暨雲上論壇&成果發布盛典在京舉辦。期間,主辦方頒發了2020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年度品牌大獎,以及各個細分領域「金i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