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地名」四堡子鄉村屯名字及由來

2020-12-24 遼北春秋

1985年資料

自然概況

位於彰武縣西北部。東及東南鄰滿堂紅鄉、哈爾套鎮,西、北以柳河與內蒙古庫倫旗為界,南鄰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土地面積220.8平方公裡。有2,559戶,11,932口人。轄11村民委員會、58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四堡子,位於縣人民政府駐地彰武鎮西北,相距48公裡。鄉名因駐地而得。

歷史沿革

該地於清末時屬西北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當時設有四堡子村、白廟子村和龍王廟子村(1949年8月,白廟子、龍王廟子兩村地劃給庫倫旗)。偽滿時期為柳南村。國民黨統治時期為柳南鄉。1947年冬彰武解放後為本縣第五區。1956年劃鄉時為哈爾套區,分設為十家子鄉、四堡子鄉和二道房身鄉。1958年10月屬滿堂紅人民公社。1962年4月,從滿堂紅人民公社劃出四堡子、先鋒、韓家杖子、興隆、二道房身、冷家、朝陽7個生產大隊建立四經子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劃為四堡子鄉。

四堡子鄉衛星圖

該鄉多為丘陵地。繞陽河發源於境內敦家段,在境內流長9公裡。耕地面積73,093畝。土質較瘠薄。以農業為主,作物除糧谷外多芝麻等油料,是本縣小雜糧產區。近年居民多種黑瓜子。1983年該鄉出口黑瓜子曾榮獲部優質產品榮譽證書。林業發展較快,有林地面積121,264畝,森林覆蓋率已達到36.1%。土地面積較寬闊,有利於多種經營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這個偏僻地區的經濟已經活躍起來,人民生活水平有顯著的提高。1983年人均收入在全縣名列前茅。鄉辦工業基礎較差,但近年已辦起農機廠和磚廠。全鄉已有1所中學、9所小學和1所醫院。鄉人民政府駐地有供銷社、銀行營業所、郵電支局、中、小學和醫院等單位。交通上有哈爾套到庫倫間的班車。四堡子鄉幾年來為遼寧、甘肅、寧夏等省(區)輸送了十幾名競走運動員,阜新市人民政府命名該鄉為「競走之鄉」。

村屯名字及由來

四堡子村民委員會駐地四堡子。位於四堡子鄉中部。屬丘陵地形。耕地9,030畝。以農業為主。該地特產黑瓜子,歷年播種面積較多。全村322戶,1,467ロ人。轄8自然村。以駐地得村名。

四堡子自然村系四堡子鄉和四堡子村駐地。位於縣城西北,相距48公裡。耕地1,611畝。85戶,398口人。駐有鄉人民政府機關和供銷社、銀行營業所、郵電支局、醫院、中學、小學和四堡子林場等單位。彰武至庫倫公路由該村通過,設有站點。相傳早年的養息牧場,在這一帶有四個放哨的地方,後形成屯落,故得名四堡子。三義井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相距0.9公裡。有耕地1,000畝。34戶,135ロ人。相傳早年在南大溝有三個泉眼,泉水清澈,居民飲用方便,稱該地為三眼井。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三元井」。後演變稱三義井。

程胡蘿蔔井子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2公裡。耕地900畝。37戶,147ロ人。胡蘿ト井子一名原為蒙古語,「好勞伯力景」轉音,意為連接不斷。該地多丘陵崗地,因地形而得名。後諧音作胡蘿ト井子。又因居民多程姓故名程胡蘿蔔井子。朱興隆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1.5公裡。耕地980畝。35戶,161ロ人。住戶為祈求興旺昌盛取名興隆溝。又因朱姓而稱朱興隆溝。關家店 自然村

位於四堡子北偏西,相距2.9公裡。耕地900畝。27戶,127ロ人。早年此地為通往庫倫之大道。相傳有關姓在此開店故得名。村東北1公裡有林場的林果工區,建於1973年,佔地700畝。吳興隆溝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偏北,相距1.8公裡。耕地1,602畝。39戶,187口人。地名來歷見朱興隆溝。關興隆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1.7公裡。耕地975畝。29戶,135口人。地名來歷見朱興隆溝。五家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西,相距1.5公裡。耕地1,062畝。36戶,177ロ人。相傳在形成屯落時以戶數得名。二道房身 村民委員會駐地新窩堡。位於四堡子鄉西北部。屬丘陵地形。耕地7,025畝,以農業為主。全村252戶,1,168ロ人。轄5自然村。以轄區內二道房身得名。新窩堡 自然村系二道房身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1公裡,縣城西北55.4公裡。村落在哈庫(哈爾套至庫倫)公路北側,設有站點。有耕地1,360畝。48戶,224口人。相傳該地為早年居住在鷹窩山的王姓於此地後立的地窩堡,遂得名新窩堡。村內設有供銷商店及小學。村西北2公裡坨崗上有一遼金時期遺址。二道房身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7.3公裡。哈庫公路北側。有耕地1,360畝。49戶,239ロ人。相傳早年居住在鷹窩山的王姓於此地建房,以鷹窩山為頭道(棟)房,此地順序第二,稱二道房身。村內設有供銷商店。

鷹窩山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9公裡。有耕地1,450畝。64戶,292口人。相傳早年此地北山上榆樹叢生,有群鷹築窩其間,遂得名鷹窩山。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英臥山」。前王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1公裡。耕地1,000畝。28戶,121ロ人。地名含義見後王家店。後王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9公裡。西傍柳河,哈庫公路南側,設有站點。有耕地1,855。63戶,292ロ人。因早年曾有王姓於此地開店得名。後聚落增多,今分為前王家店和後王家店。冷家 村民委員會駐地是新建的居民點,接近冷家窩堡。位於四堡子鄉東北部。南距四堡子5.5公裡,縣城西北50.4公裡。屬丘陵地形。耕地5,781畝。以農業為主。全村181戶,819口人。轄4自然村。以冷家窩堡得村名。冷家窩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5.2公裡。有耕地3,061畝。118戶,536口人。村落約形成於養息牧場招墾後,因冷姓得名。村落在哈庫公路北側,設有站點。村內有供銷商店、小學及四堡子鄉敬老院。後葦子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7.8公裡。有耕地1,242畝。31戶,129ロ人。早年村中有溝生長葦子遂得名葦子溝。後形成兩個聚落,分前葦子溝和後葦子溝。前葦子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5.7公裡。有耕地1,078畝。32戶,154ロ人。地名含義見後子溝。村北300米處有一古墓葬。出土器物較多,約為遼代以前遺址。興隆 村民委員會駐地系新建居民點,接近菜園子自然村。位於四堡子鄉西南部。四堡子西偏南,相距5.2公裡,縣城西北52.7公裡。屬丘陵地形。有耕地7,056畝,以農業為主。黑瓜子為該村特產。全村312戶,1,486ロ人。轄5自然村。村以興隆溝得名。菜園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相距3.7公裡。有耕地1,300畝。51戶,219ロ人。相傳早年該地有菜園子,遂得名。別名亦稱興隆溝。小南窪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6.5公裡。南窪水庫東側。有耕地1,900畝。98戶,459口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以該處地勢低洼遂得名。在村西1.4公裡處有遼代古城遺址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附近有勝利機械林場南窪工區,建於1962年。

何興隆溝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相距6.4公裡,興隆溝河東岸。有耕地956畝。42戶,212ロ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因居民多何姓得名。村內設小學。林家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南,相距5.2公裡。有耕地1,300畝。55戶,284ロ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因林姓得名。別名小林家窩堡。敦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南,相距3.1公裡。有耕地1,600畝。66戶,312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相傳在清丈土地時,該處為敦姓所領地段,速得名。村南為繞陽河發源地。席房 村民委員會駐地席房。位於四堡子鄉南部。南隔繞陽河與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為鄰。屬丘陵地形。耕地7,456畝,以農業為主。黑瓜子為該村特產,全村261戶,1,248口人。轄9自然村。1958年為躍進大隊。因重名,1980年改為席房大隊。現為席房村。以駐地得村名。席房 自然村系席房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南,相距5公裡,縣城西北46.6公裡。耕地799畝。33戶,154ロ人。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席坊」。村內設供銷商店及小學。譚家窩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6.8公裡。有耕地1,960畝。47戶,243ロ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因譚姓得名。黑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東,相距5.6公裡。有耕地967畝。24戶,123口人。相傳早年居民選擇向陽的溝坡上定居,溝深林密,遠望呈黑色,遂得名。馬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2.7公裡。有耕地980畝。34戶,152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土地清丈時,因該地屬馬家地段,遂得名。李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4.1公裡。有耕地650畝。23戶,111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土地清丈時,因該地屬李家地段,遂得名。村東0.5公裡處有一遼金時期遺址。陳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3.6公裡。有耕地500畝。22戶,100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土地清丈時,因該地屬陳家地段遂得名。與李家段相連。東福合號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西,相距5.1公裡。繞陽河北側。有耕地386畝。13戶,61口人。相傳早年有商人於該地開過鋪子,其字號名「福合號」遂以其命為地名。後聚落增多,分為東福合號和西福合號。西福合號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西,相距5公裡。繞陽河北側。有耕地814畝。37戶,165口人。地名來歷見東福合號。

三家子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6.2公裡。繞陽河北倒。有耕地400畝。28戶,139口人。以原始戶數得村名。村西北200米處有一遼代遺址。韓家杖子 村民委員會駐地東水泉。位於四堡子鄉東部。屬丘陵地形,耕地6,533畝,以農業為主。全村207戶,940ロ人。轄6自然村。原名韓家大隊。因重名,於1980年改為韓家子大隊。現為韓家杖子村。以韓家杖子得名。東水泉 自然村系韓家杖子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3.3公裡,縣城西北46.3公裡。有耕地745畝。16戶,83ロ人。相傳早年村南溝內有泉,水流甚旺,遂稱該地為東水泉。村內設小學。三喇嘛營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5.8公裡。有耕地1,350畝。54戶,241口人。沙カ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4.2公裡。有耕地1,023畝。26戶,121口人。相傳早年村南溝內多砂石,每值夏季雨水衝擊,沙石沿溝流下,遂得名「沙粒溝」。今稱沙力溝。村中間有一遼金時期址。村西北有一遼金時期城址。西水泉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偏北,相距2.5公裡。耕地765畝。19戶,88口人。因該地位於東水泉西南,遂得名西水泉。韓家杖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相距3.7公裡。有耕地1,550畝。49戶,204ロ人。季家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偏北,相距5.4公裡。有耕地1,100畝。43戶,203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因季姓得名。先鋒 村民委員會駐地系新建居民點。位於四堡子鄉北部,隔柳河與庫倫旗接壤。南距四堡子11.5公裡。縣城西北55.3公裡。丘陵地形。耕地12,149畝,以農業為主。全村409戶,1,913口人。轄8自然村。1958年屬滿堂紅公社大公主屯大隊。1961年劃歸四堡子公社改名先鋒大隊。1984年腰吳家大隊併入,今為先鋒村。西大公主屯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1.5公裡。柳河南側。有耕地1,142畝。36戶,181口人。據當地居民傳說,遼代燕公主行經此地住過一宿,後得名大公主屯。舊《彰武縣誌》記該地名「大姑娘屯」。聚落增多後,今分為西大公主屯和東大公主屯。村內設小學。東大公主屯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1.3公裡。有耕地1,375畝。55戶,269口人。地名來歷見西大公主屯。東吳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0,2公裡。有耕地2,100畝。78戶,358人。相傳早年因有吳姓於該地開店得名。彰武設治初為本境險要之地,曾駐兵防守。《奉天郡邑志》記載:「吳家店,縣西北百三十裡,駐後路第一營左哨」。聚落增多後,分為東吳家店、西吳家店和腰吳家店。大林家窩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1.1公裡。有耕地1,700畝。54戶,253ロ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因林姓得名。原為林家窩堡,1980年因重名,改稱大林家窩堡。二灣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2.6.公裡。柳河南側。有耕地1,300畝。38戶。197ロ人。村約建於清鹹豐年間。因地處柳河灣得名。村東北1.2公裡處有一遼金時期遺址。腰吳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偏西,相距11.8公裡。有耕地1,800畝。68戶,298ロ人。地名含義見東吳家店。村東南1公裡處有一遼代墓地。西吳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12.2公裡。柳河東側。有耕地1,232。39戶,173ロ人。地名來歷見東吳家店。壕外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3.3公裡。有耕地1,500畝。41戶,184口人。該處地勢低洼,早年曾挖一條大壕,因村建於壕外得名。新立 村民委員會駐地胡蘿ト井子。位於四堡子鄉中東部。丘陵地形。耕地5,886畝,以農業為主。全村182戶,844口人。轄4自然村。1974年從冷家大隊劃出,故名「新立」。胡蘿蔔井子 自然村系新立村駐地。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5.5公裡,縣城西北47.4公裡。耕地1,240畝。36戶,169ロ人。曾名張胡蘿ト井子。名稱來歷見程胡蘿ト井子。村內設小學。新立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6.7公裡。耕地1,240畝。40戶,181ロ人。原名胡蘿ト井子,1974年改名新立。小房身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6.8公裡。耕地1,106畝。46戶,213口人。因早年住戶搬遷後遺有房址故得名小房身。村西南400米處有一金元時期遺址。恆力溝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偏東,相距3,4公裡。有耕地1,900畝。40戶,183口人。葦子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8.4公裡。葦塘河西岸。耕地400畝。20戶,98口人。1959年建奶牛廠,1960年因加工煉乳,改名煉乳廠。1984年企業停辦,改為居民地(自然村)。恢復葦子溝名。朝陽 村民委員會駐地朝陽溝。位於四堡子鄉西部。西靠柳河。地勢為北高南低,間有溝壑的丘陵地形。耕地6,293畝,以農業為主。該地特產黑瓜子,為播種面積較多之村。全村180戶,845ロ人。轄4自然村。1958年屬滿堂紅公社二道房身大隊,1961年劃歸四堡子公社稱朝陽溝大隊。1984年改為陽朝村。以駐地朝陽溝得名。朝陽溝 自然村系朝陽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6.5公裡。縣城西北54.7公裡。有耕地2100畝。72戶,345ロ人。相傳是因早年居民多在溝坡向陽處建房而得名。村內設小學。村東南0.5公裡處有青銅時代遺址,解放後曾於該遺址採集到古遺物多件。八棵樹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5.9公裡。八棵樹山西北。哈庫公路由此通過,設有站點。有耕地1,500畝。39戶,183ロ人。相傳村北山上早年有八裸樹,遂名山為八棵樹山。村以山得名。村東有一遼代遺址。小黑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5.4公裡。八棵樹山西麓。有耕地1,143畝。31戶,138ロ人。居民原住溝內,稱該地為黑溝。1973年已移至溝上新建居民點,仍用原名。他力蓋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公裡,柳河東側。有耕地1,550畝。38戶,179口人。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他了蓋」。雞冠山 村民委員會駐地程子溝。位於四堡子鄉東南部。哈庫公路北側,雞冠山西北。耕地6,284畝,以農業為主。黑瓜子為本地特產。全村253戶,1,202ロ人。轄5自然村。以雞冠山得村名。1984年榮獲文明村稱號,阜新市人民政府發給文明匾。程子溝 自然村系雞冠山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3.8公裡,縣城西北44.5公裡。有耕地2,500畝。105戶,506口人。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成子溝。」村內設小學。

燒鍋地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3.9公裡。哈庫公路南側。有耕地1,200畝。61戶,242口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相傳曾有陳姓於該地開燒鍋而得名。

馬蹄山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偏南,相距6.2公裡。馬蹄山東。有耕地1,050畝。47戶,220ロ人。村因山得名。雞山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6.4公裡,雞冠山北麓,哈庫公路由村南通過。有耕地466畝。20戶,93口人,村名因山得。三道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2.1公裡。有耕地1,068畝。23戶,141口人。因地形得名。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康平地名」北四家子鄉村屯名字由來
    村屯名稱及由來【北四家子村】建制村,鄉政府所在地。1956~1958年9月在此設區轄鄉,即「四家子鄉」,1958年9月撤消。位於203國道西側,鄉政府西南1千米處,地勢東低西高。轄4個自然屯。區域面積17.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9672畝。
  • 「新民地名」前當堡鎮村屯名字及由來
    1961年,由大民屯人民公社劃出成立前當堡人民公社,隸屬新民縣前當堡人民公社,轄茨林子、大太平莊、小太平莊、前網戶屯、後網戶屯、大古城子、後當堡、中古城子、馬坊、章京堡子、前當堡、腰崗子、馬家套、趙家套為生產大隊。1967年「文革」期間,前當堡人民公社改為「前進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標準化處理後恢復原名。
  • 柏家溝鎮村屯名字由來
    偽滿時,分屬柏家溝、東頭臺子、公主屯3個主村,18個副村(自然屯)。國民黨佔領時期,沿用偽滿村屯區劃,改村為鄉,改屯為保。1948年2月,法庫全縣解放,隸屬法庫縣第二區,轄19個行政村。1956年撤銷區村制,分屬大六家子、東頭臺子、柏家溝、大泉眼四鄉。1958年2月並鄉,劃歸柏家溝管轄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柏家溝與和平兩鄉合併,成立「滿天紅人民公社」。
  • 浙江十一個城市的地名由來,你的家鄉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上)
    寧波寧波作為浙江的副省會城市,在浙江的地位也是相當高的,但是寧波的名字演化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變革。寧波最開始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夏朝,寧波所在地區在夏朝的時候叫做堇子國,堇加上邑便成了鄞。
  • 「嵐山本線」站名與秦始皇有關?
    【A1】四條大宮「四條大宮」指的是「四條通」與「大宮通」的交叉口,「大宮」指的是「皇居」喔!大宮通就是通往皇居的道路。在平安時代稱為「大宮大路」,是當時相當繁華的一條主要道路。到現在四條大宮這一帶依然熱鬧,無論飲食、購物與交通都非常便利。【A2】西院在京都,同一個地名「西院」卻有兩種讀音。嵐電的站名讀作sai,阪急則是sai-in。地名的由來與當時的皇居(京都御所)有關。
  • 朱元璋給九江「馬迴嶺」賜地名的故事由來
    關於九江「馬迴嶺」地名的來由,也是有著幾個有趣傳說的地方,而且每個故事傳說都是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著莫大關的關係。朱元璋聽完老道的話後,看著滿地跪下的馬兒,心中覺得也是有異樣,於是傳令大軍停止了前進,後撤到一處山邊安營紮寨,事後才得知道陳友諒在蘆花蕩裡埋伏了重兵等自己入甕,慶幸自己躲過一劫,於是脫口就將這些馬兒突然臥地不走的地方叫為「馬迴嶺」,以示紀念,這就是現在「馬迴嶺」這個地名的由來。
  • 搭乘復古嵐電玩日本京都,「嵐山本線」站名小故事大揭秘
    【A1】四條大宮嵐電四條大宮站大家都知道「四條大宮shijoomiya」指的是「四條通」與「大宮通」的交叉口,但你可能不太清楚,「大宮」指的是「皇居」喔!地名的由來與當時的皇居(京都御所)有關。在平安時代,這裡是淳和天皇的離宮「淳和院」所在地,因位處皇居西方的邊邊角,於是又稱為「西院」。
  • ACG「漫畫」一詞的由來
    在確定「漫畫」的來源時,仍需要首先明確的是,此處所說的漫畫是動漫的漫畫,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帶有諷刺意味的漫畫——漢語詞典釋義: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感的繪畫。常採用誇張、變形、比喻、象徵等手法,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也有純為娛樂的作品。事實上,如果看詞典,更加古典(暴露年齡)的「連環畫」才與動漫的「漫畫」含義相同:按故事情節連續排列的許多幅畫。
  • 關於「浬山a natural heart」
    「浬山」這個名字,與聯合國近年來提倡的「裡山倡議」有關。
  • 【日本足球】J聯賽球隊隊徽由來
    隊名由來:球隊的名字來源於英語的「トリニティ(Trinity)」和義大利語「Trinita」,意為「三位一體」,代表著縣民、企業、行政三種架構齊心協力。 隊徽由來:隊徽由O和T組成,O代表「Oita」大分,同時也是體育場的形狀。T代表「Trinita」三位一體,也象徵著火炬,似乎有球隊如火焰般經久不息,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 好萊塢真人電影版「你的名字。」更換導演
    好萊塢真人電影版「你的名字。」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9-20 15:53:55 日本人氣動畫電影「你的名字
  • 一秒就懂日本京都地址──不可不知的地名傳說
    結語比起東京用「惠比壽」、「青山」等單一站名表現區域名稱,京都的區域說法會變成交叉點的組合,比如市中心「四條烏丸」就是位在四條通跟烏丸通的交叉口,「烏丸御池」就是烏丸通跟御池通的交叉口。利用在搭乘公車上面,就很容易看懂要去的地方,比如「四條高倉」、「千本今出川」、「東山七條」都是東西、南北向交叉地點的組合,其實就跟臺北的「南京松江」、「信義安和」一樣的道理,是不是有點熟悉感了呢?▋京都道路名稱之歌從以上的練習題知道,其實只要熟記道路,就能趴趴走京都不迷路!
  • 先搞懂咖啡豆名字的來源,再說自己是「咖啡愛好者」吧
    當然,我們可以由淺入深,先搞懂幾款常見的咖啡豆,估計能讓你對「單品咖啡」有一份新的了解,也足夠你喝上一段日子了。搞明白咖啡豆名字背後的來源或含義,豈不是更符合「咖啡愛好者」 、「咖啡控」一詞?無意冒犯,總不能說我喜歡喝美式、喜歡喝 Cappuccino、Latte...就大喊自己是咖啡愛好者吧?
  • 國外的地名有多好玩?粗口單詞竟也能做地名,甚至沿用了800年
    不知道假期你有沒有去旅行,小編可是研究了不少地方,它們看起來可能平平無奇,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名字很奇怪。像是在土耳其,就有一座「蝙蝠俠」省(Batman),它首府是蝙蝠俠市...小編以前以為蝙蝠俠住在哥譚的...當然,按照中文音譯,這裡應該叫做「巴特曼」,位於土耳其的東南地區,擁有土耳其最大的油田。
  • 佐藤 伊藤 加藤等等 為何帶有「藤」的日本人名字這麼多?
    日本新任內閣官房長官加藤 勝信(かとう かつのぶ),著名演員《海猿》主演伊藤 英明(いとう ひであき)等等,帶有「○藤」的日本人名是非常多見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藤」的由來吧。
  • 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5個超難讀地名!
    大家在宮廷古裝劇裡,常會看到大臣要去晉見皇上時會手持著用來記事的細長手板,根據官品高低可能又會分成玉制、象牙制或竹片製成,這種手板就稱作「笏」唷。▋日本人都寫不出來的地名「苫小牧」:「苫」該怎麼念?苫小牧的自然資源也很發達,「北寄貝」的漁獲量也佔了全日本的一成,如果到這裡觀光時記得要吃看看北寄貝料理唷!苫小牧的日文念作「とまこまいtomakomai」,地名來由也是出自愛努語,指的是流入山裡的河川,「苫」的中文則念作「山」(ㄕㄢ ),意思是草蓆、草簾。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四川省縣級各地地名由來(一)
    曾為簡陽縣第三區、龍泉區,1960年劃入成都並更名,因地處龍泉山西麓,明朝置龍泉鎮巡檢司,清朝設驛站,故名青白江區:因青白江(清白江)得名;《明一統志》 :清白江在新繁縣北,宋朝趙過此,嘗曰: 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因名新都區:西漢置新都縣,以蜀王開明曾徙都於此,取新置一都之意命名 ,2001年設區;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
  • 明智光秀的家紋「桔梗紋」,關於它的意思和由來
    菊花紋」能想起歷史劇「水戶黃門」的開場嗎?到了高潮,就會有人問「這個紋書看不到嗎!」格先生會拿出印盒吧?印盒上描繪的是德川家的家紋方面,順便我家的家紋是「圓形揚羽蝶」。與平清盛的家紋相同。蝴蝶紋在稱作平氏的系統中被廣泛使用。我的祖先在源平合戰時跟隨平家一側,在壇之浦之戰中敗北逃往九州……聽說……。這樣的家紋,成為知道自己的根源的線索非常有趣。
  • 在日語中為什麼除了「東北」,還有「北東」這樣的說法?
    中文在表達方位時,四個基本方位說成「東西南北」,四個中間方位說成「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也就是說「東西」需要排到「南北」的前面。與此相對,西方語言中卻要說成「南北東西」以及「南東」、「北東」、「南西」、「北西」,也就是說「南北」需要放到「東西」的前面。而在日語中,這兩種形式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