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資料
自然概況
位於彰武縣西北部。東及東南鄰滿堂紅鄉、哈爾套鎮,西、北以柳河與內蒙古庫倫旗為界,南鄰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土地面積220.8平方公裡。有2,559戶,11,932口人。轄11村民委員會、58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四堡子,位於縣人民政府駐地彰武鎮西北,相距48公裡。鄉名因駐地而得。
歷史沿革
該地於清末時屬西北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當時設有四堡子村、白廟子村和龍王廟子村(1949年8月,白廟子、龍王廟子兩村地劃給庫倫旗)。偽滿時期為柳南村。國民黨統治時期為柳南鄉。1947年冬彰武解放後為本縣第五區。1956年劃鄉時為哈爾套區,分設為十家子鄉、四堡子鄉和二道房身鄉。1958年10月屬滿堂紅人民公社。1962年4月,從滿堂紅人民公社劃出四堡子、先鋒、韓家杖子、興隆、二道房身、冷家、朝陽7個生產大隊建立四經子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劃為四堡子鄉。
該鄉多為丘陵地。繞陽河發源於境內敦家段,在境內流長9公裡。耕地面積73,093畝。土質較瘠薄。以農業為主,作物除糧谷外多芝麻等油料,是本縣小雜糧產區。近年居民多種黑瓜子。1983年該鄉出口黑瓜子曾榮獲部優質產品榮譽證書。林業發展較快,有林地面積121,264畝,森林覆蓋率已達到36.1%。土地面積較寬闊,有利於多種經營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這個偏僻地區的經濟已經活躍起來,人民生活水平有顯著的提高。1983年人均收入在全縣名列前茅。鄉辦工業基礎較差,但近年已辦起農機廠和磚廠。全鄉已有1所中學、9所小學和1所醫院。鄉人民政府駐地有供銷社、銀行營業所、郵電支局、中、小學和醫院等單位。交通上有哈爾套到庫倫間的班車。四堡子鄉幾年來為遼寧、甘肅、寧夏等省(區)輸送了十幾名競走運動員,阜新市人民政府命名該鄉為「競走之鄉」。
村屯名字及由來
四堡子村民委員會駐地四堡子。位於四堡子鄉中部。屬丘陵地形。耕地9,030畝。以農業為主。該地特產黑瓜子,歷年播種面積較多。全村322戶,1,467ロ人。轄8自然村。以駐地得村名。
四堡子自然村系四堡子鄉和四堡子村駐地。位於縣城西北,相距48公裡。耕地1,611畝。85戶,398口人。駐有鄉人民政府機關和供銷社、銀行營業所、郵電支局、醫院、中學、小學和四堡子林場等單位。彰武至庫倫公路由該村通過,設有站點。相傳早年的養息牧場,在這一帶有四個放哨的地方,後形成屯落,故得名四堡子。三義井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相距0.9公裡。有耕地1,000畝。34戶,135ロ人。相傳早年在南大溝有三個泉眼,泉水清澈,居民飲用方便,稱該地為三眼井。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三元井」。後演變稱三義井。
程胡蘿蔔井子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2公裡。耕地900畝。37戶,147ロ人。胡蘿ト井子一名原為蒙古語,「好勞伯力景」轉音,意為連接不斷。該地多丘陵崗地,因地形而得名。後諧音作胡蘿ト井子。又因居民多程姓故名程胡蘿蔔井子。朱興隆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1.5公裡。耕地980畝。35戶,161ロ人。住戶為祈求興旺昌盛取名興隆溝。又因朱姓而稱朱興隆溝。關家店 自然村
位於四堡子北偏西,相距2.9公裡。耕地900畝。27戶,127ロ人。早年此地為通往庫倫之大道。相傳有關姓在此開店故得名。村東北1公裡有林場的林果工區,建於1973年,佔地700畝。吳興隆溝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偏北,相距1.8公裡。耕地1,602畝。39戶,187口人。地名來歷見朱興隆溝。關興隆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1.7公裡。耕地975畝。29戶,135口人。地名來歷見朱興隆溝。五家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西,相距1.5公裡。耕地1,062畝。36戶,177ロ人。相傳在形成屯落時以戶數得名。二道房身 村民委員會駐地新窩堡。位於四堡子鄉西北部。屬丘陵地形。耕地7,025畝,以農業為主。全村252戶,1,168ロ人。轄5自然村。以轄區內二道房身得名。新窩堡 自然村系二道房身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1公裡,縣城西北55.4公裡。村落在哈庫(哈爾套至庫倫)公路北側,設有站點。有耕地1,360畝。48戶,224口人。相傳該地為早年居住在鷹窩山的王姓於此地後立的地窩堡,遂得名新窩堡。村內設有供銷商店及小學。村西北2公裡坨崗上有一遼金時期遺址。二道房身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7.3公裡。哈庫公路北側。有耕地1,360畝。49戶,239ロ人。相傳早年居住在鷹窩山的王姓於此地建房,以鷹窩山為頭道(棟)房,此地順序第二,稱二道房身。村內設有供銷商店。
鷹窩山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9公裡。有耕地1,450畝。64戶,292口人。相傳早年此地北山上榆樹叢生,有群鷹築窩其間,遂得名鷹窩山。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英臥山」。前王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1公裡。耕地1,000畝。28戶,121ロ人。地名含義見後王家店。後王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9公裡。西傍柳河,哈庫公路南側,設有站點。有耕地1,855。63戶,292ロ人。因早年曾有王姓於此地開店得名。後聚落增多,今分為前王家店和後王家店。冷家 村民委員會駐地是新建的居民點,接近冷家窩堡。位於四堡子鄉東北部。南距四堡子5.5公裡,縣城西北50.4公裡。屬丘陵地形。耕地5,781畝。以農業為主。全村181戶,819口人。轄4自然村。以冷家窩堡得村名。冷家窩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5.2公裡。有耕地3,061畝。118戶,536口人。村落約形成於養息牧場招墾後,因冷姓得名。村落在哈庫公路北側,設有站點。村內有供銷商店、小學及四堡子鄉敬老院。後葦子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7.8公裡。有耕地1,242畝。31戶,129ロ人。早年村中有溝生長葦子遂得名葦子溝。後形成兩個聚落,分前葦子溝和後葦子溝。前葦子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5.7公裡。有耕地1,078畝。32戶,154ロ人。地名含義見後子溝。村北300米處有一古墓葬。出土器物較多,約為遼代以前遺址。興隆 村民委員會駐地系新建居民點,接近菜園子自然村。位於四堡子鄉西南部。四堡子西偏南,相距5.2公裡,縣城西北52.7公裡。屬丘陵地形。有耕地7,056畝,以農業為主。黑瓜子為該村特產。全村312戶,1,486ロ人。轄5自然村。村以興隆溝得名。菜園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相距3.7公裡。有耕地1,300畝。51戶,219ロ人。相傳早年該地有菜園子,遂得名。別名亦稱興隆溝。小南窪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6.5公裡。南窪水庫東側。有耕地1,900畝。98戶,459口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以該處地勢低洼遂得名。在村西1.4公裡處有遼代古城遺址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附近有勝利機械林場南窪工區,建於1962年。
何興隆溝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相距6.4公裡,興隆溝河東岸。有耕地956畝。42戶,212ロ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因居民多何姓得名。村內設小學。林家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南,相距5.2公裡。有耕地1,300畝。55戶,284ロ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因林姓得名。別名小林家窩堡。敦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南,相距3.1公裡。有耕地1,600畝。66戶,312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相傳在清丈土地時,該處為敦姓所領地段,速得名。村南為繞陽河發源地。席房 村民委員會駐地席房。位於四堡子鄉南部。南隔繞陽河與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為鄰。屬丘陵地形。耕地7,456畝,以農業為主。黑瓜子為該村特產,全村261戶,1,248口人。轄9自然村。1958年為躍進大隊。因重名,1980年改為席房大隊。現為席房村。以駐地得村名。席房 自然村系席房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南,相距5公裡,縣城西北46.6公裡。耕地799畝。33戶,154ロ人。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席坊」。村內設供銷商店及小學。譚家窩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6.8公裡。有耕地1,960畝。47戶,243ロ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因譚姓得名。黑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東,相距5.6公裡。有耕地967畝。24戶,123口人。相傳早年居民選擇向陽的溝坡上定居,溝深林密,遠望呈黑色,遂得名。馬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2.7公裡。有耕地980畝。34戶,152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土地清丈時,因該地屬馬家地段,遂得名。李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4.1公裡。有耕地650畝。23戶,111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土地清丈時,因該地屬李家地段,遂得名。村東0.5公裡處有一遼金時期遺址。陳家段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3.6公裡。有耕地500畝。22戶,100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土地清丈時,因該地屬陳家地段遂得名。與李家段相連。東福合號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西,相距5.1公裡。繞陽河北側。有耕地386畝。13戶,61口人。相傳早年有商人於該地開過鋪子,其字號名「福合號」遂以其命為地名。後聚落增多,分為東福合號和西福合號。西福合號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偏西,相距5公裡。繞陽河北側。有耕地814畝。37戶,165口人。地名來歷見東福合號。
三家子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南,相距6.2公裡。繞陽河北倒。有耕地400畝。28戶,139口人。以原始戶數得村名。村西北200米處有一遼代遺址。韓家杖子 村民委員會駐地東水泉。位於四堡子鄉東部。屬丘陵地形,耕地6,533畝,以農業為主。全村207戶,940ロ人。轄6自然村。原名韓家大隊。因重名,於1980年改為韓家子大隊。現為韓家杖子村。以韓家杖子得名。東水泉 自然村系韓家杖子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3.3公裡,縣城西北46.3公裡。有耕地745畝。16戶,83ロ人。相傳早年村南溝內有泉,水流甚旺,遂稱該地為東水泉。村內設小學。三喇嘛營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5.8公裡。有耕地1,350畝。54戶,241口人。沙カ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4.2公裡。有耕地1,023畝。26戶,121口人。相傳早年村南溝內多砂石,每值夏季雨水衝擊,沙石沿溝流下,遂得名「沙粒溝」。今稱沙力溝。村中間有一遼金時期址。村西北有一遼金時期城址。西水泉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偏北,相距2.5公裡。耕地765畝。19戶,88口人。因該地位於東水泉西南,遂得名西水泉。韓家杖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相距3.7公裡。有耕地1,550畝。49戶,204ロ人。季家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偏北,相距5.4公裡。有耕地1,100畝。43戶,203口人。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因季姓得名。先鋒 村民委員會駐地系新建居民點。位於四堡子鄉北部,隔柳河與庫倫旗接壤。南距四堡子11.5公裡。縣城西北55.3公裡。丘陵地形。耕地12,149畝,以農業為主。全村409戶,1,913口人。轄8自然村。1958年屬滿堂紅公社大公主屯大隊。1961年劃歸四堡子公社改名先鋒大隊。1984年腰吳家大隊併入,今為先鋒村。西大公主屯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1.5公裡。柳河南側。有耕地1,142畝。36戶,181口人。據當地居民傳說,遼代燕公主行經此地住過一宿,後得名大公主屯。舊《彰武縣誌》記該地名「大姑娘屯」。聚落增多後,今分為西大公主屯和東大公主屯。村內設小學。東大公主屯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1.3公裡。有耕地1,375畝。55戶,269口人。地名來歷見西大公主屯。東吳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0,2公裡。有耕地2,100畝。78戶,358人。相傳早年因有吳姓於該地開店得名。彰武設治初為本境險要之地,曾駐兵防守。《奉天郡邑志》記載:「吳家店,縣西北百三十裡,駐後路第一營左哨」。聚落增多後,分為東吳家店、西吳家店和腰吳家店。大林家窩堡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1.1公裡。有耕地1,700畝。54戶,253ロ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因林姓得名。原為林家窩堡,1980年因重名,改稱大林家窩堡。二灣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2.6.公裡。柳河南側。有耕地1,300畝。38戶。197ロ人。村約建於清鹹豐年間。因地處柳河灣得名。村東北1.2公裡處有一遼金時期遺址。腰吳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偏西,相距11.8公裡。有耕地1,800畝。68戶,298ロ人。地名含義見東吳家店。村東南1公裡處有一遼代墓地。西吳家店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12.2公裡。柳河東側。有耕地1,232。39戶,173ロ人。地名來歷見東吳家店。壕外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13.3公裡。有耕地1,500畝。41戶,184口人。該處地勢低洼,早年曾挖一條大壕,因村建於壕外得名。新立 村民委員會駐地胡蘿ト井子。位於四堡子鄉中東部。丘陵地形。耕地5,886畝,以農業為主。全村182戶,844口人。轄4自然村。1974年從冷家大隊劃出,故名「新立」。胡蘿蔔井子 自然村系新立村駐地。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5.5公裡,縣城西北47.4公裡。耕地1,240畝。36戶,169ロ人。曾名張胡蘿ト井子。名稱來歷見程胡蘿ト井子。村內設小學。新立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6.7公裡。耕地1,240畝。40戶,181ロ人。原名胡蘿ト井子,1974年改名新立。小房身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相距6.8公裡。耕地1,106畝。46戶,213口人。因早年住戶搬遷後遺有房址故得名小房身。村西南400米處有一金元時期遺址。恆力溝子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北偏東,相距3,4公裡。有耕地1,900畝。40戶,183口人。葦子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北,相距8.4公裡。葦塘河西岸。耕地400畝。20戶,98口人。1959年建奶牛廠,1960年因加工煉乳,改名煉乳廠。1984年企業停辦,改為居民地(自然村)。恢復葦子溝名。朝陽 村民委員會駐地朝陽溝。位於四堡子鄉西部。西靠柳河。地勢為北高南低,間有溝壑的丘陵地形。耕地6,293畝,以農業為主。該地特產黑瓜子,為播種面積較多之村。全村180戶,845ロ人。轄4自然村。1958年屬滿堂紅公社二道房身大隊,1961年劃歸四堡子公社稱朝陽溝大隊。1984年改為陽朝村。以駐地朝陽溝得名。朝陽溝 自然村系朝陽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6.5公裡。縣城西北54.7公裡。有耕地2100畝。72戶,345ロ人。相傳是因早年居民多在溝坡向陽處建房而得名。村內設小學。村東南0.5公裡處有青銅時代遺址,解放後曾於該遺址採集到古遺物多件。八棵樹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5.9公裡。八棵樹山西北。哈庫公路由此通過,設有站點。有耕地1,500畝。39戶,183ロ人。相傳村北山上早年有八裸樹,遂名山為八棵樹山。村以山得名。村東有一遼代遺址。小黑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5.4公裡。八棵樹山西麓。有耕地1,143畝。31戶,138ロ人。居民原住溝內,稱該地為黑溝。1973年已移至溝上新建居民點,仍用原名。他力蓋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西北,相距9公裡,柳河東側。有耕地1,550畝。38戶,179口人。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他了蓋」。雞冠山 村民委員會駐地程子溝。位於四堡子鄉東南部。哈庫公路北側,雞冠山西北。耕地6,284畝,以農業為主。黑瓜子為本地特產。全村253戶,1,202ロ人。轄5自然村。以雞冠山得村名。1984年榮獲文明村稱號,阜新市人民政府發給文明匾。程子溝 自然村系雞冠山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3.8公裡,縣城西北44.5公裡。有耕地2,500畝。105戶,506口人。舊《彰武縣誌》載該地名「成子溝。」村內設小學。
燒鍋地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3.9公裡。哈庫公路南側。有耕地1,200畝。61戶,242口人。村約建於清嘉慶年間。相傳曾有陳姓於該地開燒鍋而得名。
馬蹄山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偏南,相距6.2公裡。馬蹄山東。有耕地1,050畝。47戶,220ロ人。村因山得名。雞山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6.4公裡,雞冠山北麓,哈庫公路由村南通過。有耕地466畝。20戶,93口人,村名因山得。三道溝 自然村位於四堡子東南,相距2.1公裡。有耕地1,068畝。23戶,141口人。因地形得名。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