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被公安部點名:漲價還沒治你,肆無忌憚向用戶隱私下手

2020-12-17 電商報

公安部點名,共享充電寶有風險

不是所有的充電寶都是共享充電寶!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重要提醒: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提醒?警方表示,我們常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可能會盜取個人信息,包括通訊錄、照片、視頻等。

那什麼地方的充電寶大概率會被植入木馬?以現有的經驗來看,這三個地方的充電寶存在較大風險。

一是,商場裡的可租賃移動電源,俗稱共享充電寶;二是,火車站、汽車站裡面叫賣的滿電充電寶;三是,做活動、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對於火車站的三無產品和免費贈送的充電寶,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還是會心存警惕,受騙上當的或是少數。

但對於應用場景極廣的共享充電寶,一旦發生木馬植入現象,那將是災難性的。

首先,共享充電寶使用的消費者基數龐大,覆蓋面廣。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許多用戶成為溫水中的青蛙,外出基本離不開共享充電寶了。

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已達2.29億人。

這是何其龐大的一個消費群體,一旦發生信息盜用、洩露,影響巨大。

其次,越是你信任的知名企業,作案越大膽。

在數位化時代,一切以數據為王。消費者隱私成為許多行業的香餑餑,有的企業將這當作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販賣用戶數據,獲取巨大利益。

某些共享充電寶企業不滿足於既有的盈利模式,向消費者個人隱私下手,欲賺取更多「灰色收入」,於是出現了公安部的點名提醒。

以用戶隱私牟取暴利早已不是行業秘密。圓通快遞「內鬼」與不法分子勾結,導致40萬用戶信息洩露;金立曾將木馬程序植入到約2652萬臺手機中,以「拉活」方式賺錢,魅族也牽涉其中……

這些都是發生在知名企業裡,如今,共享充電寶已形成了「一獸美三電」的格局,這些企業也是業內知名企業,它們就不會收集用戶隱私?

我不信!

漲價,亂扣費,我忍你很久了

為了培養用戶習慣,起初各共享充電寶玩家都不約而同採取了低價模式。從前半小時免費到1小時1元,到如今的半小時最高5元,共享充電寶最終還是向消費者揮舞起了鐮刀。

只是吃相太難看,導致很多消費者開始抱怨、吐槽。

有人網上吐槽,前幾天充了35分鐘扣了6塊錢,原來價格已不知不覺地從1塊漲到3塊了,並表示以後果斷放棄使用共享充電寶。

肆無忌憚地漲價已讓消費者無力吐槽,現在又因存在木馬植入、盜取用戶隱私風險被公安部點名。共享充電寶,還是活成了網際網路企業猙獰的樣子。

速度快了,容易翻車。

一石激起千層浪,共享充電寶過往的不滿都被扒出來了。

一是,把用戶當韭菜,任意漲價收割。

從免費到1元1小時,我忍了,畢竟人家也是要養家餬口的。但一口氣漲到均價3元,最高5元,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真的是拿《物價法》不當法,想怎麼漲就怎麼漲?共享充電寶活脫脫地變成了一隻「吞金獸」,各個企業賺的盆滿缽滿。

只是,歷史已經證明,還終將證明:不尊重消費者意願的商家,終將被消費者拋棄。

二是,惡意扣費,體驗欠佳。

在黑貓投訴上,有大量用戶投訴共享充電寶。有的是因為借的時候同意歸還難,一時忘了,還大量扣錢;有的是因為顯示歸還成功,但依然在計費;更有甚者,去年使用的充電寶,在今年扣了99元。

還有更慪火的,花5塊錢充了半小時,但才充了30% 多。為什麼?因為商家做手腳了,要利益最大化,能兩個小時充滿,為什麼要你半個小時充滿?

共享經濟領域很多屬於新生事物,許多問題監管不到位、監管力度不夠。如今是時候加強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監管了。

以此來看,王校長並沒有輸,雖然他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有人記得他。以共享充電寶「不作不死」的玩法,王校長不用直播吃翔了。

幹掉所有「方便」,才是網際網路企業最大的惡

所有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是一個調性,打法也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補貼、壟斷加收割。

以共享充電寶為例,各大玩家通過高額的補貼分成迅速搶佔線下應用場景,以免費的方式向消費者投其所好。

砸錢,是佔領市場最直接粗暴的做法,要不然怎麼說錢是萬能的?

但是久而久之,一個可怕的現象就出現了,以前提供充電器的餐館、商場、酒店等等我們常去的地方,從此再也找不到充電器了。

因為用共享充電寶方便,而且免費。但壞就壞在免費上,麻木了所有人的思想。

終於有一天,「百電大戰」結束了,戰場終極格局形成,壟斷成為最終的形態。

1小時1元錢你還可以勉強接受,當漲到3元半小時的時候,你想不接受都不行了。

這個市場已經不是你說了算,你只是資本下的一顆韭菜而已。市場就那麼幾家玩家,江湖救急,你不用他們的,你用誰的?你還能用誰的?

所有的壟斷都是為了收割,這就是壟斷的可怕。共享充電寶幹掉了一切可以提供充電器的商家和場景,這才是它最大的惡。

如今這樣的惡正在菜市場蔓延,巨頭賣菜也是最近最具爭議的話題。有點分量的網際網路巨頭都來菜市場,開車的來了,做手機的也不想放過。

當他們用萬能的金錢收服了上遊菜農、討好了下遊消費者,熬死了菜市場、便利店等所有中間商渠道後,就會露出資本逐利的本性。

他們利用強大的話語權,在抬高下遊銷售價格的同時壓低上遊的收購價,讓你連本帶利地還回來。

當所有人幡然醒悟的時候已經晚了,你還有選擇嗎?如果沒有,那就等著成為待宰的羔羊吧。

相比共享充電寶的那點用戶,買菜是14億人的剛需,這一影響不容小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滴滴的打車價趕上了 計程車,美團外賣價高得吃不起,那些年用戶薅走的羊毛,現在加倍還回去。

作者:風清

相關焦點

  • 悄悄漲價的共享充電寶
    悄悄漲價的共享充電寶充電自由離你越來越遠聽說共享充電寶會「盜取」你的隱私?最近,公安部網安局官方微信發布了一則重要提醒: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警方表示,你常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可能就會盜取你的個人隱私信息,包括通訊錄、照片、視頻等等。
  • 或被植入「木馬」程序洩露隱私,共享充電寶的數據安全隱患何解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發布了一則提示「共享充電寶陷阱」的視頻,視頻所提的數據洩露問題給不少消費者敲了警鐘。據官方提醒,部分充電寶不僅可能存在質量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通訊錄、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洩露。
  • 好借難還、個人隱私洩露……共享充電寶的坑你遇到過嗎?
    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共享充電寶如今風生水起,租用價格一路走高。但漲價之後,相關的服務卻並未跟上。歸還後仍扣費、「好借不好還」最終被逼買下產品、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等問題受到消費者詬病。「租個充電寶,這麼貴了?」日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先生在中關村附近用餐時,手機快沒電了,就租了餐館裡的充電寶。沒想到的是,充了不到1個小時就花了6元錢。
  • 漲價還不夠猛,有人還在共享充電寶裡下「毒」
    現在公安部又發布一則重要提醒:三類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可能會盜取你的個人信息。這三類共享充電寶分別是:商場裡可租賃的移動電源;火車站叫賣的滿電充電寶;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後兩種比較好識別,只要不貪小便宜,不買來歷不明的充電寶就可以避坑。但是商場裡可租賃的移動電源就難以判斷了。到底哪些共享充電寶植入過木馬病毒呢?公安部目前沒有公布。但這說明,共享充電寶是有安全隱患的。
  • 漲價、盜取個人隱私?……玉林的共享充電寶還能安心使用嗎?
    近日,網上傳出共享充電寶悄然漲價以及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直接盜取個人信息的兩則消息,一下子將共享充電寶行業推向風口浪尖。目前,玉林共享充電寶市場如何?是否也存在價格上調狀況?個人信息如何保護?為此記者專門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
  • 共享充電寶漲價真相
    共享充電寶又掀起一陣浪潮。只不過對於用戶來說,這陣浪潮並不是什麼好事。「在商場裡要叫車,手機馬上沒電,掃了個共享充電寶。從借到還一共 10 分鐘,扣了我 4 塊錢,特別是它還告訴你前 5 分鐘免費。」家在廣州的張洋向極客公園抱怨。
  • 共享充電寶裡可能有「木馬」偷偷窺探你的隱私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題為《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的文章。該文稱,部分共享充電寶不僅可能存在質量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通訊錄、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被洩露。這些充電寶主要來源於三個地方:一是商場裡的可租賃移動電源;二是火車站裡叫賣的滿電充電寶;三是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
  • 共享充電寶「好借不好還」是否強買強賣?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採訪發現,曾被稱為「偽需求」的共享充電寶,不僅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剛需」,也告別了低價時代,收費上漲至每小時4元~10元不等。價格偏高只是一個方面,一些消費者反映,共享充電寶存在歸還後仍扣費、「好借不好還」最終被逼買下產品、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等問題。
  • 你用共享充電寶嗎?漲價、好借難還等問題引熱議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共享充電寶怎麼這麼貴了?」近日,海口市民陳瑞在五源河體育館裡租借了某品牌共享充電寶,使用1個多小時後,歸還時發現被自動扣款15元。  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共享充電寶給「低電量焦慮者」帶來便利的同時,悄然漲價、好借難還、隱私洩露等問題也頻遭消費者吐槽。
  • 共享充電寶植入「木馬」程序洩露隱私 這些地方一定要重視!
    生活中,出門在外遇到手機沒電時,一款可租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謂「江湖救急」。近兩年來,隨著消費的變化,曾經被人稱為「偽需求」的共享充電寶,如今似乎成了「剛需」。不過,共享充電寶最近陷入了洩露個人隱私的旋渦。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題為《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的文章。
  • 共享充電寶陷洩露個人隱私旋渦 消費者隱私已被洩露怎麼辦
    生活中,出門在外遇到手機沒電時,一款可租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謂「江湖救急」。近兩年來,隨著消費的變化,曾經被人稱為「偽需求」的共享充電寶,如今似乎成了「剛需」。不過,共享充電寶最近陷入了洩露個人隱私的旋渦。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題為《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的文章。
  • 共享充電寶瘋狂漲價背後有隱情
    「在商場裡要叫車,手機馬上沒電,掃了個共享充電寶。從借到還一共 10 分鐘,扣了我 4 塊錢,特別是它還告訴你前 5 分鐘免費。」家在廣州的張洋向極客公園抱怨。 打開社交媒體,對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表達憤怒的用戶不在少數,甚至還上了微博熱搜。
  • 「偽需求」變「剛需」 共享充電寶的坑你遇到過嗎?
    閱讀提示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共享充電寶如今風生水起,租用價格一路走高。但漲價之後,相關的服務卻並未跟上。歸還後仍扣費、「好借不好還」最終被逼買下產品、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等問題受到消費者詬病。「租個充電寶,這麼貴了?」
  • 歸還後仍扣費,好借難還…共享充電寶的坑遇到過嗎
    閱讀提示  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共享充電寶如今風生水起,租用價格一路走高。但漲價之後,相關的服務卻並未跟上。歸還後仍扣費、「好借不好還」最終被逼買下產品、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等問題受到消費者詬病。  「租個充電寶,這麼貴了?」
  • 歸還後仍扣費,好借難還……共享充電寶的坑遇到過嗎
    閱讀提示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共享充電寶如今風生水起,租用價格一路走高。但漲價之後,相關的服務卻並未跟上。歸還後仍扣費、「好借不好還」最終被逼買下產品、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等問題受到消費者詬病。「租個充電寶,這麼貴了?」
  • 安全風波未平、漲價風波又起,共享充電寶困局怎麼破?
    早年被市場唱衰的共享充電寶,如今早已經遍布大街小巷,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了諸多便利。不過,近日行業曝出的隱私安全問題,卻引發了用戶對於使用共享充電寶,會侵犯個人隱私的擔憂。國內共享充電寶市場,也因此受到了一定衝擊。
  • 揭秘共享充電寶:安全隱患多 網售同款不足 20 元
    用戶對共享充電寶的漲價吐槽還未過去,近日公安部的一則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的提醒,再次讓共享充電寶企業站在風尖浪口。  實際上,自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大眾視野開始,安全問題就成為焦點之一。此前,就出現過共享充電寶自燃事件,而這次則關乎信息安全,隱患更為隱蔽。
  • 警惕「免費」共享充電寶盜取個人隱私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共享充電寶進入了餐飲、商超等場所,通過掃碼租用即可為手機提供充電服務,為消費者帶來不少便利。不過最近公安部門提醒,免費贈送或試用的充電寶中或隱藏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會盜取用戶的個人信息。
  • 共享充電寶被植入木馬?小電:請勿使用來歷不明充電寶
    原標題:共享充電寶被植入木馬?小電:請勿使用來歷不明充電寶   日前,公安部網安局發布了「三類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的警方提示內容。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網友: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15分鐘5元錢
    共享充電寶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 共享充電寶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充電工具,讓大家免於拿沉重的充電器出門,又能在手機需要電時及時補充,極大地便利了大家的生活。 但近來,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了,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共享充電寶價格多為1.5元/半小時、2元/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