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美術界是變形的妓院 文學是我的情人

2021-01-08 搜狐網

  來源:青年時報

    美術界是變形的妓院 文學是我的情人

  吳冠中在杭州的最後三天

  首席記者 王晟

  2007年10月13日,88歲的吳冠中自1998年以來第一次回杭州,5年沒有坐過飛機的他,為了母校中國美術學院的回顧展「滄桑入畫———吳冠中藝術展」專程從北京飛過來。因為飛機延誤,吳冠中一行折騰到11點才到。第二天的記者見面會上,吳冠中很沉默地坐著,他甚至想推掉講話,直接回答記者的提問,但這並不是因為疲勞,只是謙虛,話匣子一經打開,他便毫無保留且毫不掩飾。對於自己的直率,這位被國際藝壇認定為20世紀現代中國畫的代表畫家說,這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沒有性格是成不了藝術家的。

  1935年,我16歲時在浙江大學附設工業學校讀書,暑期軍訓時認識了國立杭州藝專的朱德群,改變了我的命運。他陪我參觀藝專後,我大吃一驚。那些老師、同學的作品陳列出來,油畫、水墨、素描,哎呀,美的力量太大了!朱德群看我這樣,就說:「你以後要學美術。」可以說我有一種盲目的愛,不顧一切,一定要學美術。

  母校告訴了我美是什麼,當時我也可以去其它教畫像的學校學習,但就不知道美了,如果我上了一座只教畫像的學校,我是要後悔的,是要罵母校的。但我現在不鼓勵孩子以畫畫為職業,社會不需要詩人,因為詩人不是職業,寫詩是內心情緒的迸發,美術也是。美術是要真正激動的感情,才會有震撼人心的作品問世,所以歷史上的藝術大師才會那麼少。學藝術需要天賦和決心,而不是因為文化課分數低、畫畫能賺錢。藝術是修道院,是要捨棄生命的!今天那麼多美術學校培養那麼多畫家,簡直就是在耽誤他們,學校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爛,很多就是垃圾。美術教育現在太泛濫,魯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些小事,長大以後不要當「空頭文學家」,他卻沒有想到現在「空頭美術家」的繁殖力那麼強,那麼多雜誌報紙上登著畫家的作品,還寫上地址電話,簡直變成了變形的妓院!如果讓我重活80年,我一定不學畫,我要學政治,把國家民族治理好,這比畫畫更重要。———吳冠中

  1946年,國民政府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了一次面向西方國家的公費留學考試,時年27歲的吳冠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僅有的兩個繪畫專業名額之一,得以進入法國最高美術學府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閱卷時,擔任考試閱卷考官的陳之佛看到了一篇極其出採的應考文章,居然喜歡到偷偷抄了一份珍藏。這個秘密被埋藏了40年後,直到2006年才在其女兒陳修範家裡發現這份手稿,而原作者正是吳冠中。2007年10月15日,它被裝裱一新,懸掛在中國美術學院二樓參加「滄桑入畫———吳冠中藝術展」。

  我當年對文學充滿了興趣,但是學不了,為什麼?因為學文學沒飯吃,這才改了工科。而轉學美術,是學不成文學,又被「美」深深觸動後的一種替代。如果說美術是我的配偶的話,文學就是我的情人,聽到有人說更喜歡我的文章,我就覺得很高興。一百個齊白石的社會功能也比不上一個魯迅。

  美術的責任就是提高審美,掃除美盲。但美盲和教育程度並不成正比,在農村寫生的時候,我把作品拿給房東看,要是那些大伯大娘說畫得很像,那就說明畫得還不夠好,只有他們讚嘆「好美啊」,這才算得上是件好作品。———吳冠中

  到杭州的第三天,吳冠中和中國美術學院的學子們做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那個下午,中國美術學院的年輕學子們獲益匪淺。

  老人都是孤獨的,好在我能依靠藝術。再過三五十年,你們也會和我這個老頭一樣,這幾十年的生命有什麼價值?只有不斷的創造。你們中間也會有些人成為大師的,風格是作者的背影,作者自己看不見,大師是後人對前人的認識,現在誰看得起誰啊。

  藝術分娛樂別人的藝術和傳播大道的藝術,我想搞傳播大道的藝術,但直到晚年才得以實現,這就是我一生無奈的藝術轉折。———吳冠中

  溫馨提示:「吳冠中捐贈作品展」正在杭州南山路138號浙江美術館展出,並將展至6月30日。目前浙江美術館免費對外開放,周一閉館。

  首席記者 王晟

  時報訊 著名漫畫家華君武逝世之後,美術界再度傳來噩耗。6月25日23點52分,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等作品深入人心。

  「午睡前聽到這個消息,就睡不著了,心裡實在難受。」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說,「前幾年就在說,如果吳先生沒了,中國美院就在北京少了一座藝術上的靠山,現在真的沒了,心裡空蕩蕩的。」

  許江看過不少吳冠中的畫展,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四五年前在故宮辦的那次。「在午門上辦畫展的藝術家很少,那是個捐贈展,我才知道吳先生捐了那麼多畫,這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許江得知吳冠中罹患癌症的消息,但他沒有想到吳冠中會走得那麼突然。

  許江為此特意寫了一篇文章來悼念吳冠中,他寫道,「吳先生的藝術融通中西,是當代中國藝壇的奇觀。在中國水墨繪畫方面,他力求時代出新;在油畫等藝術形式上他戳力創造民族特色。這兩方面他都走得很遠,但在核心處卻又秉持中國人特有的『詩意』和『象心』來相通……吳先生的精神樸實高尚,是我們崇敬的一代師者。他一生捐出來的作品數以千百計,幾乎包括了他各個時期的精品力作。」許江說,吳冠中的繪畫早已在追求一種「意象」,「他畫一副鄉村的圖景,一定是把各地鄉村的景色化在心裡表現在紙上,沒有一副是實景,為了表現星空下的瓜棚,他會在瓜棚下像蟲子一樣移動,體會那種視覺。」最後許江用了海子的一句詩來作為結束,「垂著穀子的大地上/太陽和肉體/一升一落,照耀四方。」

  「2007年我們請了吳冠中來辦個展,但是就有意讓他捐一些作品,但吳先生有顧慮,」許江回憶說,「去年浙江美術館建成開放,吳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知道浙江有了存放他作品的條件,馬上給我打電話要捐贈作品,他說,這些作品是捐給母校、捐給故鄉浙江,希望在美術館保存。」許江說,吳冠中是江蘇宜興人,卻一直把浙江當作故鄉,就是因為母校養育了他。

  2009年12月,90歲的著名畫家吳冠中捐贈的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運抵杭州浙江美術館,將72件作品和收藏品捐贈給浙江省人民政府及母校中國美術學院,由浙江美術館永久收藏。

  包括油畫10件、墨彩畫29件、《漢字春秋》系列10件、速寫7件及吳冠中所珍藏的師友作品16件,以及關良、朱德群、李可染等人的書畫精品,甚至包括被他稱做「結婚證書」的恩師林風眠、陳之佛的結婚賀禮的畫作。

  今年11月,省政府、省文化廳、省文聯、中國美院等單位將在浙江美術館舉辦「中西貫中」吳冠中作品回顧展,「原來我們還打算多派些人陪著吳先生座火車來杭州,現在想想是多麼可笑啊。原來這個展覽是對活著的大師的致敬,現在則是緬懷。」許江打算屆時請一些國際漢學家和藝術研究者一起來研討吳冠中的藝術成就。

  藝術生平:

  1936年,從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轉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師從李超士、常書鴻及潘天壽等學習中、西繪畫,1942年畢業。

  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學習。

  1998年,中國美術學院70周年校慶之際,吳冠中作為校友代表出席並致辭。

  2006年,中國美院院長許江拜訪吳冠中時,他為美院題下深情的話:我的母校是培養美的母校,我永遠懷念她。

  2007年10月,吳冠中畫展「滄桑入畫」在杭州中國美院美術館展出,他最後一次回杭州。

(責任編輯:黃珊)

相關焦點

  • 吳冠中:這幫流氓書畫家,我就是看不慣!
    我每天家裡收到的雜誌,都是些亂七八糟宣傳自己的,這樣搞就跟妓院一樣了,出錢就給你辦。」 ,「魯迅我是非常崇拜的」,他家中也擺著雕塑家熊秉明所作的牛,從中不難看出吳冠中對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推崇。
  • 吳冠中:你不是思想家,但要成為思想者
    吳冠中:我把藝術看成人類文化重要的哨兵,它對人類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相當神聖的一部分。但是,我從法國回國後,讀到列寧說,「藝術是政治的螺絲釘」,我感到受到了重大的打擊,難以接受,從此開始了無窮的苦難。但是,還是要堅持自己內心的價值判斷。
  • 呂鳳子|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他還以其羅漢畫和「鳳體」書法取得了一生中藝術的最高成就,培養了如朱德群、吳冠中、李可染、劉開渠、王朝聞等一大批當代中國美術大家,在中國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頁,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 「現在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盤點吳冠中先生說過的大實話
    著名畫家吳冠中,以中西合璧的新穎畫風,在當代畫壇佔有重要地位。而他向來大膽敢說,經常炮轟藝術界亂象和社會風氣。他都說過什麼驚人的話呢?1.一百個齊白石抵不上一個魯迅吳冠中非常崇拜魯迅,推崇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曾說:「中國沒有魯迅,這個國家骨頭要軟得多。
  • 111幅吳冠中藝術畫作在京展出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樊攀)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清華大學、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美育人生——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1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共展出111幅吳冠中先生各階段畫作。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5月3日。
  • 一支鉛筆輕輕地摩挲 在20世紀中國美術界掀起滔天巨浪
    誰也不曾想到,簡簡單單的一支鉛筆,握在手中,在一張白紙上輕輕地摩挲,卻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界掀起滔天巨浪。素描,本是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描繪對象的一種基礎訓練手段。輪廓、體積、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在反覆的勾擦中,漸漸地形成了堅實的物象。20世紀初,它隨西方思潮湧入中國,對中國美術教育及藝術實踐產生深遠影響。
  • 歐陽修改書,吳冠中撕畫:有種追求是為自己守住良心
    歐陽修可這樣一位文學大家,收到蘇軾考中進士後的感謝信,便覺得蘇軾文章寫得真是好,禁不住讚嘆說,讀著蘇軾的信,不知不覺汗都流下來了。蘇軾無獨有偶,我想起了名畫家吳冠中撕畫的事。吳冠中吳冠中告訴大家:「我滿意的作品就像我的好姑娘,但她們總不能一輩子守著我,有一天總要『嫁』到博物館和美術館,是要給大家看的。
  • 「鑑賞」徐悲鴻蔣兆和吳冠中靳尚誼,這些畫壇巨匠素描長這樣
    誰也不曾想到,簡簡單單的一支鉛筆,握在手中,在一張白紙上輕輕地摩挲,卻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界掀起滔天巨浪。素描,本是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描繪對象的一種基礎訓練手段。輪廓、體積、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在反覆的勾擦中,漸漸地形成了堅實的物象。20世紀初,它隨西方思潮湧入中國,對中國美術教育及藝術實踐產生深遠影響。
  • 《刺客信條:英靈殿》分級信息 有任務發生在妓院
    根據分級信息,《刺客信條:英靈殿》其中一個任務發生在妓院裡。「遊戲包含一些性內容:一個任務發生在妓院裡,裸露上身的婦女跨在男人身上,一個角色同意和一個男人睡覺(你可以看到接吻畫面,然後鏡頭變黑)。」ESRB還確認《刺客信條:英靈殿》將有某種形式的魔法蘑菇:「在玩家的角色食用蘑菇或吸入蘑菇產生的煙霧後,會出現一系列場景,描述屏幕變形/變色和運動障礙。主角會說:我可能還在被這些蘑菇燻得嗡嗡作響。」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吳冠中師從潘天壽、林風眠,在學生時代就曾臨摹過數量頗多的中國畫,他也因此受到了傳統中國繪畫藝術的薰陶。在吳冠中的作品中,我們或多或少地可以覺察到中國繪畫藝術對他產生的影響,譬如他的畫面當中出現的一些用筆方式就有著中國畫筆墨的影子。他所創作的大量人體油畫都是以線勾寫形來突出主體。勾法有意突出物象,強調其輪廓,使形象更加清晰明朗。
  • 吳冠中藝術實踐中的工匠精神
    莎士比亞故裡(布面油彩) 1992年 吳冠中 中國美術館藏 吳冠中說過:「科技不能等同於科學,好比『畫技從這個意義上講,吳冠中否認藝術家是工匠,但他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藝術家。這可以從3個方面來考察。 吳冠中對待藝術創作與思想主張的專注與堅守。這種堅守帶有反功利主義的情懷,不順應潮流,不迎合市場。吳冠中的堅守並不是頑固與不變通,恰恰相反,是基於現實考量,結合個人追求所作出的果斷選擇。
  • 融西貫中—吳冠中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他在50到70年代,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 吳冠中第一次給初戀小護士寫情書,因不知姓名寄給了老護士長
    吳冠中曾經說過:「我一生是看重三個人:魯迅、梵谷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谷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吳冠中和他的妻子朱碧琴攜手一生,是藝術界的模範夫妻。吳冠中常常要來醫院換藥,時間久了就和醫院的張醫生熟悉了起來,張醫生看上了他們學校的一名女生,常常叫吳冠中幫忙遞情書,吳冠中也樂得替他們牽紅線。吳冠中每次去醫院都要經過一條河,當時條件很差,每次擺渡渡河都會弄溼傷口,所以吳冠中這腳瘡竟然拖延了好幾個月才好。不過,吳冠中對於反反覆覆的腳瘡並不是十分在意,因為在醫院他可以看到一位秀氣的小護士。
  • 吳冠中油畫風景作品《海浪》欣賞賞析
    吳冠中油畫風景作品《海浪》賞析:吳冠中油畫風景的創作是一種結合了中西繪畫優長的「寫生——創作法」,即先根據感受自由組織畫面,然後再直接對景寫生,這樣的創作方法使畫家得以保持一種創造的激情,也能夠令畫面始終保持一種清新的生命氣息。
  • 短篇動畫《教教我吧北齋》確定2021年上線 美術界新挑戰
    新作短篇動畫《教教我吧北齋!-THE ANIMATION-》官方今天宣布,本片將於2021年上線開播,同時最新藝圖公開,一起來先睹為快。 ·《教教我吧北齋!-THE ANIMATION-》將致敬日本江戶時代的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講述原本什麼都畫的稀爛的美少女探索美術界逐漸成長為日本美術界一流畫師的冒險故事。
  • 吳冠中被罵慘了的「筆墨等於零」,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
    吳冠中《雙燕》有朋友私信問我:你如何理解,吳冠中「筆墨等於零」這句話?吳冠中的「筆墨等於零」這一觀點,歷來備受眾人爭議,遭受了不少罵名。但其實,吳冠中先生在《筆墨等於零》一文中的開頭,就把他的這句話解釋的非常清楚:「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
  • 畫家吳冠中散文《畫裡陰晴》,詮釋他對油畫和水墨的理解
    文畫相通,從文字裡我看到先生不受工具約束、不拘泥於形式的藝術境界。他對外界的質疑和批評,在文章結尾自我調侃:「我的兩個畫種都不純了……拿不定主意定居油畫布還是落戶水墨之鄉」。這個結尾,讓我想起先生的留法經歷,他當年和趙無極畢業後對於留還是回有過爭論,最後趙選擇「定居」法國,先生選擇「落戶」還鄉。
  • 德國科隆的帕莎妓院:因新冠疫情申請破產的歐洲第一大妓院
    1.帕莎妓院歷史帕莎妓院位於德國的科隆。科隆是一個開放、年輕、休閒的城市,名聲不大,但該城市卻將妓院行業經營的有聲有色,連周邊城市的人在周末都跑來科隆這裡消遣。在科隆火車站附近,聳立著一幢十多層樓高的大樓,外表看是平淡無奇,但它就是歐洲最大的妓院帕莎妓院所在地。此高樓建於1972年1月,並於1974年作為性娛樂中心正式開業。
  • 同是畫灕江,吳冠中PK李可染,孰高孰低?
    同是畫灕江,吳冠中PK李可染,孰高孰低? 同是畫灕江,吳冠中VS李可染,你看好誰?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本文來分享吳冠中和李可染畫的灕江山水。吳冠中和李可染畫灕江,孰高孰低,你更好看誰的畫呢?
  • 吳冠中畫作賞析——水彩與水墨的融合
    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可以稱為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由於種種原因對吳冠中水彩畫的研究遠不如對其油畫和水墨畫的研究深入。其實,相比較而言,吳冠中最早被人所熟識的不得的油畫,也不是水墨畫,而是水彩畫。雖然吳冠中水彩畫的藝術風格隨著年代的推移有所變化,但是從總體上看,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在融合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精神這一點上,是十分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