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盤點吳冠中先生說過的大實話

2021-01-13 歷史花瓣兒

著名畫家吳冠中,以中西合璧的新穎畫風,在當代畫壇佔有重要地位。而他向來大膽敢說,經常炮轟藝術界亂象和社會風氣。他都說過什麼驚人的話呢?

1.一百個齊白石抵不上一個魯迅

吳冠中非常崇拜魯迅,推崇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曾說:「中國沒有魯迅,這個國家骨頭要軟得多。所以我講過很狂的話,齊白石是大畫家,我說過一百個齊白石抵不過一個魯迅,當然不好比,但我覺得齊白石少幾個對於這個國家關係不是很大,但沒有魯迅,這個民族的心態就不行。」他說魯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親,他要做一個有脊梁的中國文人。

2.空頭美學家、流氓美術家太多

他說:「這幾年,中國的美術館、博物館越建越多,硬體越來越好,但你收藏了很多垃圾,許多東西是走後門憑關係送進去的。現在一些國外美術館,經常有中國人主動送畫,回來就宣傳炒作自己。」「有的人左右逢源,既在體制內擁有權力,又享受市場的好處。但在這樣一個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環境裡,藝術家泛濫,空頭美術家、流氓美術家很多,好的藝術卻出不來了。」

3.取消畫院,取消美協

吳冠中認為畫院和美協養著太多畫家,待遇優厚,他們出不了成果。「就好比養了一群雞,不下蛋。」

他說,一些美院大量招生,都是為了錢。對報考美術學院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應該給他講明利害,「學美術等於殉道,將來的前途、生活都沒有保障。學畫的衝動澆不死,這樣的人才可以學。」吳冠中向來強調,藝術家應該是「野生植物」,不是靠「圈養」就能出成果的。

4.什麼藝術碩士、藝術博士,都比不上作品

吳冠中認為藝術院校文化課要求太低,決定了大學只能培養出工匠,培養不出藝術家。「美術界大部分畫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們的作品情懷和境界上不來。」而對於藝術院校的教師,吳冠中照樣批評得不留情面:「現在很多大學老師不稱職,一定要毫不客氣地淘汰。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大師。現在大學都搞綜合化,理工科學校都在搞美術學院、藝術學院,老師要評職稱,學生要拿文憑,都掏錢在刊物上買版面發作品。全世界很多美術家都沒有學位、文憑這些頭銜,什麼藝術碩士、藝術博士,都比不上作品。」

5.筆墨等於零

吳冠中認為,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中國的書畫,過於重視傳統技法,寫出來的東西千人一面,裡面看不出個人的性情,也反映不出時代的風貌,毫無情趣可言。

「我國傳統繪畫大都用筆、墨繪在紙或絹上,筆與墨是表現手法中的主體,因之評畫必然涉及筆墨。逐漸,舍本求末,人們往往孤立地評論筆墨。喧賓奪主,筆墨倒反成了作品優劣的標準。」

當然,他不僅針對傳統書畫,他也反對畫石膏像。吳冠中認為,畫石膏像會把藝術感覺都抹殺掉。石膏像是死的,現在要求畫的人死摳,要畫得正確,要畫得像,結果畫得越像越沒有感覺。藝術需要錯覺,沒有錯覺就沒有藝術。藝術要有想像力,要有飽滿的情感。藝術家需要有比常人更豐富的想像力和情感積累。

6.美盲比文盲多

吳冠中早在1984年,就在《北京晚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整個社會懂美的人太少,人們缺乏美育。他說,「有一次乘船去小三峽遊覽,發現同舟的幾對青年男女,每人手裡一本小人書,拋開兩岸的大好風光,看書度光陰。」在另外一個地方,「見到許多老樹根,神態突兀,確是極好的欣賞對象,然而陳列者卻把它們塗上了各種顏色」,十分掃興。 又說,現在的很多寺廟,香菸繚繞,遊客眾多。但廟裡的菩薩大都是被作為緊急任務趕塑起來的,因為原先的早被砸掉了。

這個說得很對,現在各地的古文化街,不都是缺少文化內涵的假古董嗎?還有,現在滿街使用的醜陋書法字體,張牙舞爪,卻大行其道,不但普通人用,連官方也用,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建築,追求高大奪目,毫無品味。酒廠就是造一個大酒瓶式的建築,產螃蟹的地方就造一個巨大的螃蟹建築,毫無想像力,惡俗趣味。當初立項的時候就沒有經過眾人商量嗎?

現在文盲不多了,但美育的道路卻很遠。吳冠中先生雖然已經走了,但言猶在耳。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家有女孩,千萬別把女兒養成「美盲」,比文盲還糟糕
    如今很多80後90後的潮媽潮爸喜歡把孩子打扮得很漂亮,可孩子一旦進入學齡階段,就得一心扎在學習上,一切關於美的東西都與學生的身份不符,不許嘗試。扼殺孩子的審美,如今還在重演。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先生說:現代中國文盲不多了,「美盲」卻遍地都是。
  • 吳冠中:美術界是變形的妓院 文學是我的情人
    那些老師、同學的作品陳列出來,油畫、水墨、素描,哎呀,美的力量太大了!朱德群看我這樣,就說:「你以後要學美術。」可以說我有一種盲目的愛,不顧一切,一定要學美術。  母校告訴了我美是什麼,當時我也可以去其它教畫像的學校學習,但就不知道美了,如果我上了一座只教畫像的學校,我是要後悔的,是要罵母校的。
  • 吳冠中:這幫流氓書畫家,我就是看不慣!
    美國並不供養畫家,法國也只是給一些貧苦的畫家提供廉價畫室,而中國卻有這麼多『養畫家的畫院,就好比養了一群雞,不下蛋。」 「美協機構很龐大,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術沒關係,他們靠國家的錢生存,再拿著這個牌子去抓錢。」
  • 同是畫灕江,吳冠中PK李可染,孰高孰低?
    這幅畫創作於1982年,那時候的桂林山水,還是沒有開發過的山水,不像是現在經過旅遊開發後的桂林。這幅畫曾在2016年的時候,拍賣出了1610萬的價格。 熟知吳冠中先生的人知道,吳冠中先生擅長油畫,晚年畫的油畫,提倡大道至簡,畫面簡單,但是形象生動,所以他的水墨畫中,是引入了油畫的風格。而且畫的作品中,有很多畫都是抽象作品,比如吳冠中先生畫的牆系列。最出名的應該是如下的蘇州獅子林這一幅抽象畫了。
  • 木心: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現在就有一種「隱形窮人」,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現在無論在臺北、紐約還是莫斯科,發達國家的國會大廈,都要按照希臘這個柱式建。」大老闆仍覺得「走了幾小時山路,太不划算了」。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誠如此言。
  • 楊梅紅繪畫大師課|給孩子不一樣的藝術創作
    少兒美術之花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最為動人最為鮮活的花朵,它不僅值得我們欣賞,更能啟發推動我們用向善向美的心靈去擁抱人生。 未來是一個創造力與藝術能力當道的世界,從小缺乏審美的眼光,孩子將無法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 吳冠中藝術實踐中的工匠精神
    莎士比亞故裡(布面油彩) 1992年 吳冠中 中國美術館藏 吳冠中說過:「科技不能等同於科學,好比『畫技高明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不應是一個匠人,而是一個去發現自然的美,一個去再現自然的美。 」畫技不同於藝術,也即摹仿不等於再現,畫匠的「摹仿」是不涉及主觀思考的機械複製工作,而藝術家對自然的「再現」是主觀認識結合實踐的具有創造性的再加工。畫匠、工匠在藝術領域並不是褒義詞,但工匠精神卻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熱詞。
  • 美協主任陳傳席:吳冠中的字歪門邪道,評價李苦禪的字不知所云!
    因為每個人的對藝術的概念維度不一樣,使得自己對一件作品的判斷也不一樣,著名的美協主任陳傳席曾批判畫家吳冠中的字歪門邪道,評價李苦禪的寫意書法是有筆墨功力,但是不知所云。藝術之間究竟是否需要界限吳冠中是誰,為什麼陳傳席曾批判他的書法是歪門邪道呢?
  • 文盲式追星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友的「文盲式追星」日常了解一下
    文盲式追星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友的「文盲式追星」日常了解一下時間:2020-03-06 15:49   來源:火爆閣小卿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文盲式追星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友的文盲式追星日常了解一下 說到追星各位今天有沒有為自己的愛豆打call呢?
  • 吳冠中被罵慘了的「筆墨等於零」,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
    但其實,吳冠中先生在《筆墨等於零》一文中的開頭,就把他的這句話解釋的非常清楚:「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吳冠中並不是否認筆與墨的價值,而是認為,作品最重要的是整體的效果,就算一幅畫面中的、所有筆墨都是好的,但如果整幅畫面看上去不和諧、再好的局部也是沒有意義的。
  • 中國文盲現狀:女文盲是男文盲3倍,經濟強省文盲更多?江蘇搶眼
    一般來說,文盲說的就是不識字並且不會寫字的人群,以前我國的教育水平不高,很多人都沒有上學的條件,不少人在該上學的年紀就已經外出掙錢。時至今日,這些人成為了我國文盲的主要群體。據統計,現在中國全面識字率達到了95%,全國總體文盲率約4.9%,還不到5%。
  • 吳冠中:你不是思想家,但要成為思想者
    很多老闆也是這樣,他們說你的畫值多少錢了,其實我也沒有拿到錢,真的拿到那麼多錢了我也不稀罕。我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藝術創作上了,對這些東西我不感興趣。 吳冠中: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的特徵。我們這個時代吸收了很多外來的東西,這些是古代沒有的,古代相對今天來說是狹隘的。我們的生活不一樣了,我們吸收的營養不一樣了,我們創造的東西也應該不一樣。所以不能跟傳統來比,我們要超過傳統才行。不要迷信傳統。每個時代都是新的,要挖掘出自己身處時代的真實來,只有這樣,時間才是往前進的,而不是倒退。
  • 王一博被嘲是文盲 屢次翻車的王一博到底什麼學歷?
    王一博被嘲是文盲 屢次翻車的王一博到底什麼學歷?時間:2019-09-12 10:19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一博被嘲是文盲 屢次翻車的王一博到底什麼學歷? 9月11日,王一博剛被官宣是《有翡》的男主,但在前一天,王一博被嘲是文盲,扒一扒王一博文盲是怎麼回事?
  • 融西貫中—吳冠中
    而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因而他的國畫作品從構圖以及色彩技法上來看完全不同於傳統中國寫意畫。中國筆墨的細膩多變與西洋油畫色彩的豔麗在他的作品中完美融合。使其作品充滿靈性與構成形式美。
  • 111幅吳冠中藝術畫作在京展出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樊攀)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清華大學、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美育人生——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1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共展出111幅吳冠中先生各階段畫作。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5月3日。
  • 吳冠中第一次給初戀小護士寫情書,因不知姓名寄給了老護士長
    吳冠中曾經說過:「我一生是看重三個人:魯迅、梵谷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谷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吳冠中和他的妻子朱碧琴攜手一生,是藝術界的模範夫妻。這名小護士總是安安靜靜的,雖然幫吳冠中換了很多次藥,但從來沒和吳冠中說話。這是吳冠中第一次喜歡一個女生,他生怕自己主動和人姑娘說話太過唐突,顯得自己輕浮,而眼看著自己的腳就要好了,吳冠中心裡也很著急。一個星期天,吳冠中一大早擺渡去了沅陵醫院,醫院當然是關著門的。吳冠中在門前默默等著,東張西望。
  • 吳冠中:打破大英博物館規則,中國現代藝術歷程高峰人物
    1992年大英博物館為吳冠中舉行個展「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其中意義深遠。博物館打破只展覽古文物的不成文慣例,首次展出在世中國藝術家的作品。70年代他專注於油畫,藉西方油畫色感表達中國情意的風景景觀,實現「油畫民族化」的理想。
  • 魯迅沒說過的話大行其道,魯迅真正說過的這些話,很多人卻不知道
    現在很多人在說話時,總愛引用一些名人名言。特別是在朋友圈裡,每天都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名人名言。這些名人名言之所以讓人感到奇怪,是因為這些所謂的名人名言有許多都是瞎編的,被引用的名人們當初就壓根沒有說過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