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怎麼能不談及愛情。
雖然這是一種說不清、也解釋不太明白的一種情愫,卻使人的生命輕盈、飽滿,使人在快樂與苦痛中無懼於流言、蜚語,甚至於生死。
巜所謂世間,那就是你》精選了日本四大文豪的六篇文章,讓我們通過他們筆下的人物故事,了解日本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那個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愛情囈語。
1
巜家靈》:如若,有人用盡生命來溫暖你
《家靈》作為首篇,併入選日本中學課本,影響了不止一代人,自有它的驚豔之處。
文章講述的是日本昭和時代,發生在高崗地帶住宅區一家「泥鰍店」的故事。
小店處於狹窄蜿蜒的斜坡上,乾淨的細木格子門,正中央懸掛著老舊門帘,門帘上寫著青蓮院派的白色「命」字。
因為料理方法獨特,價格也便宜,所以生意一直絡繹不絕。
近來因老闆娘生病,則由她剛走出學校不久的女兒久米子,管理帳房的日常。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描述了久米子當時的內心:
「在女子學校上學期間,她就對這洞穴一樣的家感到無比厭煩。自家所做的工作仿佛是食物療法治療世上的老人和勞動者,這讓她難以忍受。」
久米子一想到自己將來會變得和母親一樣忠實地履行職責,被家業打磨的毫無稜角,久米子就會渾身顫抖。
這不是她想要的。
她曾經也以畢業為契機離家出走過,但在外面重複的生活並沒有讓久米子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如今的她不得不顧及母親的病情,回到店裡接管帳房的工作。
這時,男主出現了,一位欠著店裡一百多元的雕金匠德永老人。
老人長得還算端正,身著臃腫的衣服,腳穿草鞋,寬大的體格看起來並不結實。
他向著久米子以及店員們方向一本正經地說道:「整個社會經濟一天不如一天,自己所從事的雕刻工作不再被大眾需要,因此才沒錢付帳。無奈今天天氣太冷,所以過來討要一份白米飯加泥鰍湯。」
老人在談及自己手藝的稀有性時,非常興奮,像換了一個人,身上迸發出一種力量,越說越有勁。
老人從年輕時就喜歡上了這家的白飯加泥鰍湯,孑然一身的他,生活曾落魄潦倒。
他只能用自己的雕刻品來換取食物,或者說,用他的作品來報答老闆娘,也就是久米子的母親一次又一次饋贈的食物。
久米子的母親當時也很年輕,早早地招了一個夫婿入贅。可怕的是,丈夫是一個放蕩公子,整日吃喝玩樂,臭名遠揚……小店全靠久米子的母親隱忍支撐。
德永老人當時也是使出所有力氣在雕刻上下功夫。他心想著,既然不能把她從囚禁的帳房裡拉出來,又逃離不開這裡,那就用飽含心血的片切雕刻送給她。
如今,久米子發現,病重的母親越來越看重這些雕刻品,對它們無比珍愛。
文中有這樣一段關於母親的描述:「她把臉緊貼著這盒子,十分懷念似的搖了兩三下。裡面傳來德永嘔心瀝血雕刻而成的無數金簪、銀簪的響聲。聽到這響聲的母親抿著嘴發出嚯嚯的笑聲,那是一種近乎天真的少女的聲音。」
看著這些雕刻,母親曾告訴過久米子:「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一個人用盡生命來安慰你。」
2
巜十三夜》:人生只有一半的自甶
阿關在「十三夜」這一天的晚上,下定決心跑回了娘家。她受夠了在夫家被無視、沒有尊嚴的日子。她想離婚,想讓父親為她求一紙休書。
父母親原本以為,女兒在夫家過著物質富足,有著闊太太一樣的體面生活。
在聽了女兒的哭訴後,他們雖然心疼,卻又貪戀於女婿家裡的財勢帶來的種種榮耀。加上阿關一時間割捨不下對孩子的母子情,父母只能讓她回到那個家裡,繼續做她的「少奶奶」。
卻不曾想在回去的路上,阿關遇見了做車夫的初戀——錄之助。
時事和世事都已改變,他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曾經的錄哥哥潸然淚下道:「在這世上,不如意的不止你一個呀!」
他們都被生活磨去了志氣,被那個時代收於囊中。
即使在今天,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一直在延續,不管是看重財富上的巨大差距,還是精神上追求的勢均力敵,都是一個選項罷了。
即便是無奈,你選擇了什麼,就得捨棄一些什麼。
巜十三夜》被稱為古日本女性文學之絕唱。樋口一葉的文筆細膩綿密,對於世態百相刻畫入微,陋巷中的庶民眾生,男女歡愁莫不躍然紙上。
3
巜女生徒》:我想美麗的活下去
巜女生徒》無疑是書中精彩的部分,在閱讀時不由得疑惑:太宰治作為男性,是如何捕捉到一個少女的心靈情緒的,竟可以把它描寫得如此細膩入微,令人生嘆。
文章描述的是一少女在一天中的思想、情緒變化,一種想要長大卻又牴觸成人世界的種種。
她寧願在少女時代死去也不願失去某些美好的東西,像一個思想的精靈在漫無邊際地遐想,和游離…
以少女的視角和心智去感受這個世界,無疑「美好」是多於「憂鬱」的。因這憂鬱的本身就包含著淡淡的,對生活、對未來的期許,是一種成長的欲望加身。
就像每一個少女都有一個「王子」的夢,它就潛藏在我們的意識裡,同時潛意識也會不自覺產生另一訊息:它是遙遠的,好像永遠都不會到來……
但是沒關係,這並不妨礙這個夢的存在,它就如空氣中的陽光一樣,陪伴我們在平凡的塵世行走。
4
結語
「每個人都是生而孤獨的,如何在茫茫人世的緣起緣滅中覓得一份屬於自己的溫暖和幸福,是我們研習終身的課題。」
從作家的筆下,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些日本的傳統觀念對女性的要求,以及養成她們隱忍性格的傳統文化。
思及當時的社會,或許我們能夠理解,卻很難認同。
今天的女性,倡導個性自由、自我價值。從當下不斷上升的離婚率可以看出,婚姻不再成為束縛女性的模式。
不得不承認,這些細膩的文字足以溫暖了我們。
就像我們父輩們的愛情,他們在艱難的日子裡,卻彼此相伴走過一生。
或許,每個「生命」的一生,都隱喻著花一般的密語,用溫度的力量來擴展存在,用愛恨來疏通血液的流淌。
作者:簡y,精讀讀友會會員,從簡約中汲取生活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