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受2020年玉米供求關係等因素影響,秋糧上市後,國內玉米收購價格高開高走,並達到歷史高位。玉米價格大幅上漲使農民種植玉米收益達到近幾年最好水平,但也推動明年地租等種植成本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令玉米價格的下跌空間受限。國內玉米市場出現的供應缺口已被廣泛認可,如何保障2021年國內玉米供應備受各方關注。高價玉米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傳導和整合仍需要一個過程,替代商品和相關進口政策將為玉米市場增添變數。2020年國內玉米價格大漲主要是對國內玉米供需格局變化的有效反應,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炒作成分。玉米價格經過長時間高位運行,市場風險正在逐步累積,供需雙方均需理性看待市場變化,控制好經營風險。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玉米價格出現的震蕩調整有利於風險釋放,也有利於促進玉米產業鏈健康發展。在2021年中國經濟快速恢復的大背景和國內玉米市場新的供需形勢下,國內玉米價格仍有望繼續震蕩上行
風險點:疫情、宏觀經濟下行超預期(價格下行風險)、非洲豬瘟超預期(價格上行風險)、種植區天氣災害(價格上行風險)、其他重大宏觀事件。
本文分為兩大部分,全文約5500字,閱讀大概需要20分鐘。
2020年玉米市場行情回顧
流動性寬鬆+通脹預期回暖
2020年,對於中國玉米市場來說,沉寂多年後終於迎來了上漲的「黃金季」。從年初漲到年尾,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指數從1月初的1910元/噸,上漲到12月3的2670元/噸,累計漲幅高達760元/噸。無論從玉米價格上漲的時間還是上漲的連貫性看,2020年都是玉米市場不折不扣的「牛市年」。國內玉米價格自年初啟動後即拉開了上漲大幕,不但未受新冠疫情衝擊,也沒有因臨儲拍賣而停止反彈腳步,反而出現了「越拍越漲」的反常現象。玉米臨儲庫存大量回流市場,原有的蓄水池功能消失,中國年玉米生產量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巨大的供應缺口預期成為推動玉米價格持續走強的內在動力。在新季玉米即將上市階段,東北主產區在短期內的三次颱風造成玉米大面積倒伏。各路資本聞風而動,推動玉米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雖然各機構對颱風造成的玉米減產幅度存有較大分歧,但玉米倒伏造成的收割困難和成本增加卻顯而易見,從而助推玉米價格在12月初繼續高位運行,並實現全年近40%的漲幅。從2020年國內玉米市場的強勢表現看,玉米市場基本走出了持續多年的政策市,今後更易受自身供需因素影響回歸市場化運行。
玉米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全球玉米市場供需狀況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12月份供需報告預測,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產量11.44億噸,與上月評估值相同,比上年度增加2800萬噸,增幅為2.5%;總消費量11.58億噸,比上月下調147萬噸,比上年度增2.2%;出口量1.86億噸,比上月增加120萬噸,比上年度增8.27。預計全球玉米期末庫存為2.89億噸,比上月下調247萬噸,比上年度減4.7%;庫存消費比24.95%,比上年度下降1.8個百分點。整體來看,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均小幅增加,結轉庫存量雖較上年度小幅下降,但絕對量依然偏高,可以有效抵禦局部減產造成的影響,全球玉米庫存使用消費比繼續保持安全水平,不支持玉米價格過度上漲。
國內玉米供需形勢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以及玉米臨儲政策,2020年玉米供給側改革目標基本完成。中國玉米產量有所下降而需求保持穩定增長,自2017年我國玉米進入產不足需的新常態,每年供應缺口主要靠臨儲玉米補充,臨儲玉米庫存基本在2020年全部拍賣完畢,玉米供需轉入緊平衡階段。2020年中國玉米繼續實行進口關稅配額管理,但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中國從美國進口大量玉米,全年玉米進口量遠遠超過720萬噸玉米進口配額。
需要注意的是各分析機構對中國玉米市場供需平衡表的評估與國家統計局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在關鍵的玉米產量和結轉庫存方面更是差距巨大。以天下糧倉發布的數據為例,該機構評估2020年中國玉米產量為2.066億噸,比國家統計局偏低近6000萬噸。下圖為天下糧倉給出的近幾年中國玉米供需平衡表,在分析玉米市場時可作為參考。
新季玉米收購價格高開高走,市場看漲預期較高
2020年秋季玉米上市後,全國玉米收購價格非但未因季節性供應壓力而下跌,反而承接陳糧價格,呈現高開高走現象。以下幾點是造成玉米價格強勢運行的主要原因:一是舊作玉米價格持續高企運行,玉米市場看漲情緒濃厚。二是由於3次颱風等災害天氣,東北地區玉米收穫期推遲10天至20天,新玉米上市慢於往年,11月份雨雪天氣又影響了玉米上市節奏,用糧企業提價收購掌握糧源。三是颱風造成的倒伏玉米收穫成本增加,推動價格上漲。四是新年度玉米產需有一定缺口,用糧企業和貿易商收糧存糧意願強。五是臨儲玉米基本拍賣完畢,庫存見底,國家缺少有效調控手段幹預玉米市場。六是社會資金充裕,資本炒作強化市場看漲預期。此外,國內畜禽養殖持續向好,尤其是生豬產能快速恢復,對穩定飼料糧需求作用顯著。
玉米臨儲庫存壓力大幅釋放,玉米價格回歸供需因素
據業內分析機構評估,截至2019年年末,國內臨儲玉米結餘庫存量大約在5600萬噸。2020年玉米首輪拍賣自5月28日啟動以來至9月底,國內一次性儲備與臨儲玉米拍賣共進行17次,市場需求主體參與熱情高漲,玉米價格呈現越拍越漲現象。根據統計,今年臨儲玉米拍賣累計成交量達到5684萬噸,一次性儲備拍賣成交量802萬噸,合計6486萬噸。由於近幾年國內玉米新增供應無法滿足當年需求,臨儲玉米很好地發揮了庫存調節功能。如今臨儲玉米庫存完全回流市場,原有的蓄水池功能消失,玉米市場開始回歸供需因素指引的市場化運行軌道。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玉米價格合理回升,也是主動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促進玉米消費和玉米市場健康發展的積極成果。
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控制,玉米飼料需求好轉
受國內生豬養殖利潤維持高位以及各項扶持政策陸續到位影響,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生豬養殖業逐漸恢復,目前全國生豬產能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8%左右。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0月份國內能繁母豬存欄約3950萬頭,已連續13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2%;生豬存欄約3.87億頭,已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同比增長27%。隨著生豬存欄繼續恢復增長,將對後期優質玉米行情形成較強支撐。禽料方面,雖然二季度養殖利潤下滑,但由於存欄基數較高,三季度國內禽料消費總體較為穩定。整體來看,四季度國內飼料消費形勢有望繼續向好,飼料需求對玉米價格有正向拉升作用,仍是穩定玉米價格基本盤。
玉米上市節奏有變,供需雙方持續博弈
進入11月份,隨著主產區玉米上市量階段性增加,玉米市場隨之出現震蕩調整行情。在玉米價格不斷創新高的帶動下,東北產區農民售糧積極,銷售進度同比偏快;部分貿易商出貨增加,使得市場供應階段性放量,帶動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小幅回調。因北方多地暴雪天氣導致玉米上市受阻,11月中下旬收購主體搶糧態度依然積極,東北烘乾塔開塔率逐漸上升,收儲企業積極入市收購輪換糧源,推動玉米價格再次啟動上漲行情。預計主產區農民售糧高峰對玉米行情的打壓程度有限。據估計,到11月下旬,東北地區農民售糧進度在二成左右,華北地區為二至三成,但貿易環節囤糧較多,且加工企業備貨時間前移、庫存較大,購銷雙方博弈仍在持續。
高價玉米抑制需求,未來玉米進口政策可能大幅調整
玉米價格一路上漲,導致企業產品端利潤下滑,飼料養殖企業和國內深加工企業紛紛尋找替代原料以降低成本壓力。飼料企業開始增加使用庫存小麥和水稻,而近期國家層面也加大了儲備小麥和水稻的投放力度,玉米消費份額被部分擠佔,對價格上漲造成一定阻力。深加工企業將目光轉向進口玉米。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已經訂購的進口玉米達到1700萬噸,遠遠高出720萬噸配額指標,其中美國玉米1200萬噸,烏克蘭玉米500萬噸。1月至10月我國累計進口玉米及其飼料替代品總量約1782萬噸,同比增長78.7%。隨著進口玉米大量到港,國內玉米供應不足狀況有望緩解。從目前國內玉米供需基本狀況看,市場普遍認為中國政府將調整原有的玉米進口政策,繼續擴大玉米進口以滿足國內需求。因此,在玉米替代品和進口玉米的雙重調解下,國內玉米供應缺口將有所收窄,市場原有的看漲預期也逐漸趨於理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資金的炒作情緒,避免玉米價格過度上漲。
玉米深加工需求相對平穩,未來企業建庫動力較大
2020年受玉米原料價格持續反彈影響,國內玉米深加工企業整體利潤全年波動較大,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企業利潤也存在較大差異。整體來看,酒精企業加工利潤要好於玉米澱粉企業加工利潤,華北澱粉企業利潤好於東北地區。根據天下糧倉的統計,截止11月底,全國玉米澱粉加工利潤盈利9.59元/噸,較10月減少21.61元/噸。主要是原料玉米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澱粉及副產品價格跟漲幅度較小,致使全國玉米澱粉加工利潤收窄但仍處盈利狀態。全國酒精企業加工利潤盈利水平差異較大,11月底吉林企業盈利約為163元/噸,河北企業盈利約為90元/噸,均較上月出現明顯回落。除了加工利潤下滑外,出於對高價玉米可能下跌的擔憂,加工企業紛紛放慢建庫節奏,可以說高價玉米對新年度深加工企業備貨產生明顯抑制效應,12月初國內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從目前市場結構來看,只有當玉米深加工產業鏈運行順暢,企業利潤處於合理水平,深加工企業對玉米原料的建庫動力才會提升。
2021年玉米市場展望與投資策略
中國玉米市場供給側改革於2015年啟動,在五年時間內完成了鐮刀灣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削減5000萬畝的目標,也成功將2.6億噸臨儲玉米庫存回歸市場,國內玉米價格也實現了從1400元/噸躍升到2600元/噸的華麗轉身。2020年國內玉米市場出現超預期上漲,很大程度上屬於去政策化後的恢復性上漲,尤其是在國內新增玉米產量無法滿足當年新增消費量的背景下,玉米價格適當上漲具有一定合理性,對於推動玉米市場健康發展以及提高農民收入作用顯著。
展望2021年,儘管玉米種植效益提高可能導致新年度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但地租等成本的大幅增加將繼續推高玉米種植成本,而臨儲玉米庫存見底又使國家層面缺少「蓄水池」調控功能,在不考慮超預期玉米進口和大麥高粱等替代品進口的情況下,2021年國內玉米市場將處於供應偏緊的大格局之中,玉米價格仍具備高位運行的基礎。從玉米的需求看,在中國經濟有望繼續高速運行的背景下,無論是生豬、禽畜水產等養殖業還是國內深加工企業,都有對玉米需求的穩定支撐。國內生豬產能有序恢復將繼續帶動飼料需求回暖,而深加工企業的補庫需求甚至可能成為玉米市場繼續衝高的新動力。
從庫存角度看,2020年拍賣的6000餘萬噸政策性玉米目前基本完成出庫,我國玉米庫存處於嚴重偏低水平。雖然新玉米上市後各級糧庫會建立一定庫存,但仍無法改變國內玉米庫存偏低的現狀。值得關注的是,玉米價格上漲還會受到小麥稻穀價格的制約。從往年經驗來看,小麥價格通常是玉米價格的「天花板」。玉米價格漲幅大,小麥替代數量會增加。由於我國糧食整體庫存充裕,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能夠滿足一年以上消費需求。預計國家會通過適時加大政策性小麥和稻穀庫存投放力度等補充方式緩解市場對玉米供應緊張的關切。
從進口角度看,為滿足國內需求,2021年中國擴大玉米及大麥高粱等替代穀物的進口數量勢在必行,而國家玉米進口政策會否調整以及進口節奏和數量將是影響國內玉米價格重要因素。增加玉米進口可以改善國內供應,但也容易推高國際市場的玉米價格,導致外部輸入風險增加。整體來看,2021年中國玉米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偏強運行,操作上宜維持長線多頭思路。
(文章來源:中投期貨)
(責任編輯:DF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