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玉米市場展望:臨儲庫存壓力解除 玉米價格強勢上揚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概述:

  受2020年玉米供求關係等因素影響,秋糧上市後,國內玉米收購價格高開高走,並達到歷史高位。玉米價格大幅上漲使農民種植玉米收益達到近幾年最好水平,但也推動明年地租等種植成本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令玉米價格的下跌空間受限。國內玉米市場出現的供應缺口已被廣泛認可,如何保障2021年國內玉米供應備受各方關注。高價玉米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傳導和整合仍需要一個過程,替代商品和相關進口政策將為玉米市場增添變數。2020年國內玉米價格大漲主要是對國內玉米供需格局變化的有效反應,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炒作成分。玉米價格經過長時間高位運行,市場風險正在逐步累積,供需雙方均需理性看待市場變化,控制好經營風險。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玉米價格出現的震蕩調整有利於風險釋放,也有利於促進玉米產業鏈健康發展。在2021年中國經濟快速恢復的大背景和國內玉米市場新的供需形勢下,國內玉米價格仍有望繼續震蕩上行

  風險點:疫情、宏觀經濟下行超預期(價格下行風險)、非洲豬瘟超預期(價格上行風險)、種植區天氣災害(價格上行風險)、其他重大宏觀事件。

  本文分為兩大部分,全文約5500字,閱讀大概需要20分鐘。  

2020年玉米市場行情回顧

  流動性寬鬆+通脹預期回暖

  2020年,對於中國玉米市場來說,沉寂多年後終於迎來了上漲的「黃金季」。從年初漲到年尾,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指數從1月初的1910元/噸,上漲到12月3的2670元/噸,累計漲幅高達760元/噸。無論從玉米價格上漲的時間還是上漲的連貫性看,2020年都是玉米市場不折不扣的「牛市年」。國內玉米價格自年初啟動後即拉開了上漲大幕,不但未受新冠疫情衝擊,也沒有因臨儲拍賣而停止反彈腳步,反而出現了「越拍越漲」的反常現象。玉米臨儲庫存大量回流市場,原有的蓄水池功能消失,中國年玉米生產量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巨大的供應缺口預期成為推動玉米價格持續走強的內在動力。在新季玉米即將上市階段,東北主產區在短期內的三次颱風造成玉米大面積倒伏。各路資本聞風而動,推動玉米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雖然各機構對颱風造成的玉米減產幅度存有較大分歧,但玉米倒伏造成的收割困難和成本增加卻顯而易見,從而助推玉米價格在12月初繼續高位運行,並實現全年近40%的漲幅。從2020年國內玉米市場的強勢表現看,玉米市場基本走出了持續多年的政策市,今後更易受自身供需因素影響回歸市場化運行。

  


  

玉米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全球玉米市場供需狀況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12月份供需報告預測,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產量11.44億噸,與上月評估值相同,比上年度增加2800萬噸,增幅為2.5%;總消費量11.58億噸,比上月下調147萬噸,比上年度增2.2%;出口量1.86億噸,比上月增加120萬噸,比上年度增8.27。預計全球玉米期末庫存為2.89億噸,比上月下調247萬噸,比上年度減4.7%;庫存消費比24.95%,比上年度下降1.8個百分點。整體來看,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均小幅增加,結轉庫存量雖較上年度小幅下降,但絕對量依然偏高,可以有效抵禦局部減產造成的影響,全球玉米庫存使用消費比繼續保持安全水平,不支持玉米價格過度上漲。

  


  國內玉米供需形勢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以及玉米臨儲政策,2020年玉米供給側改革目標基本完成。中國玉米產量有所下降而需求保持穩定增長,自2017年我國玉米進入產不足需的新常態,每年供應缺口主要靠臨儲玉米補充,臨儲玉米庫存基本在2020年全部拍賣完畢,玉米供需轉入緊平衡階段。2020年中國玉米繼續實行進口關稅配額管理,但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中國從美國進口大量玉米,全年玉米進口量遠遠超過720萬噸玉米進口配額。

  


  需要注意的是各分析機構對中國玉米市場供需平衡表的評估與國家統計局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在關鍵的玉米產量和結轉庫存方面更是差距巨大。以天下糧倉發布的數據為例,該機構評估2020年中國玉米產量為2.066億噸,比國家統計局偏低近6000萬噸。下圖為天下糧倉給出的近幾年中國玉米供需平衡表,在分析玉米市場時可作為參考。

  


  新季玉米收購價格高開高走,市場看漲預期較高

  2020年秋季玉米上市後,全國玉米收購價格非但未因季節性供應壓力而下跌,反而承接陳糧價格,呈現高開高走現象。以下幾點是造成玉米價格強勢運行的主要原因:一是舊作玉米價格持續高企運行,玉米市場看漲情緒濃厚。二是由於3次颱風等災害天氣,東北地區玉米收穫期推遲10天至20天,新玉米上市慢於往年,11月份雨雪天氣又影響了玉米上市節奏,用糧企業提價收購掌握糧源。三是颱風造成的倒伏玉米收穫成本增加,推動價格上漲。四是新年度玉米產需有一定缺口,用糧企業和貿易商收糧存糧意願強。五是臨儲玉米基本拍賣完畢,庫存見底,國家缺少有效調控手段幹預玉米市場。六是社會資金充裕,資本炒作強化市場看漲預期。此外,國內畜禽養殖持續向好,尤其是生豬產能快速恢復,對穩定飼料糧需求作用顯著。

  


  玉米臨儲庫存壓力大幅釋放,玉米價格回歸供需因素

  據業內分析機構評估,截至2019年年末,國內臨儲玉米結餘庫存量大約在5600萬噸。2020年玉米首輪拍賣自5月28日啟動以來至9月底,國內一次性儲備與臨儲玉米拍賣共進行17次,市場需求主體參與熱情高漲,玉米價格呈現越拍越漲現象。根據統計,今年臨儲玉米拍賣累計成交量達到5684萬噸,一次性儲備拍賣成交量802萬噸,合計6486萬噸。由於近幾年國內玉米新增供應無法滿足當年需求,臨儲玉米很好地發揮了庫存調節功能。如今臨儲玉米庫存完全回流市場,原有的蓄水池功能消失,玉米市場開始回歸供需因素指引的市場化運行軌道。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玉米價格合理回升,也是主動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促進玉米消費和玉米市場健康發展的積極成果。

  


  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控制,玉米飼料需求好轉

  受國內生豬養殖利潤維持高位以及各項扶持政策陸續到位影響,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生豬養殖業逐漸恢復,目前全國生豬產能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8%左右。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0月份國內能繁母豬存欄約3950萬頭,已連續13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2%;生豬存欄約3.87億頭,已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同比增長27%。隨著生豬存欄繼續恢復增長,將對後期優質玉米行情形成較強支撐。禽料方面,雖然二季度養殖利潤下滑,但由於存欄基數較高,三季度國內禽料消費總體較為穩定。整體來看,四季度國內飼料消費形勢有望繼續向好,飼料需求對玉米價格有正向拉升作用,仍是穩定玉米價格基本盤。

  


  玉米上市節奏有變,供需雙方持續博弈

  進入11月份,隨著主產區玉米上市量階段性增加,玉米市場隨之出現震蕩調整行情。在玉米價格不斷創新高的帶動下,東北產區農民售糧積極,銷售進度同比偏快;部分貿易商出貨增加,使得市場供應階段性放量,帶動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小幅回調。因北方多地暴雪天氣導致玉米上市受阻,11月中下旬收購主體搶糧態度依然積極,東北烘乾塔開塔率逐漸上升,收儲企業積極入市收購輪換糧源,推動玉米價格再次啟動上漲行情。預計主產區農民售糧高峰對玉米行情的打壓程度有限。據估計,到11月下旬,東北地區農民售糧進度在二成左右,華北地區為二至三成,但貿易環節囤糧較多,且加工企業備貨時間前移、庫存較大,購銷雙方博弈仍在持續。

  高價玉米抑制需求,未來玉米進口政策可能大幅調整

  玉米價格一路上漲,導致企業產品端利潤下滑,飼料養殖企業和國內深加工企業紛紛尋找替代原料以降低成本壓力。飼料企業開始增加使用庫存小麥和水稻,而近期國家層面也加大了儲備小麥和水稻的投放力度,玉米消費份額被部分擠佔,對價格上漲造成一定阻力。深加工企業將目光轉向進口玉米。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已經訂購的進口玉米達到1700萬噸,遠遠高出720萬噸配額指標,其中美國玉米1200萬噸,烏克蘭玉米500萬噸。1月至10月我國累計進口玉米及其飼料替代品總量約1782萬噸,同比增長78.7%。隨著進口玉米大量到港,國內玉米供應不足狀況有望緩解。從目前國內玉米供需基本狀況看,市場普遍認為中國政府將調整原有的玉米進口政策,繼續擴大玉米進口以滿足國內需求。因此,在玉米替代品和進口玉米的雙重調解下,國內玉米供應缺口將有所收窄,市場原有的看漲預期也逐漸趨於理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資金的炒作情緒,避免玉米價格過度上漲。

  


  玉米深加工需求相對平穩,未來企業建庫動力較大

  2020年受玉米原料價格持續反彈影響,國內玉米深加工企業整體利潤全年波動較大,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企業利潤也存在較大差異。整體來看,酒精企業加工利潤要好於玉米澱粉企業加工利潤,華北澱粉企業利潤好於東北地區。根據天下糧倉的統計,截止11月底,全國玉米澱粉加工利潤盈利9.59元/噸,較10月減少21.61元/噸。主要是原料玉米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澱粉及副產品價格跟漲幅度較小,致使全國玉米澱粉加工利潤收窄但仍處盈利狀態。全國酒精企業加工利潤盈利水平差異較大,11月底吉林企業盈利約為163元/噸,河北企業盈利約為90元/噸,均較上月出現明顯回落。除了加工利潤下滑外,出於對高價玉米可能下跌的擔憂,加工企業紛紛放慢建庫節奏,可以說高價玉米對新年度深加工企業備貨產生明顯抑制效應,12月初國內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從目前市場結構來看,只有當玉米深加工產業鏈運行順暢,企業利潤處於合理水平,深加工企業對玉米原料的建庫動力才會提升。

  

  

2021年玉米市場展望與投資策略

  中國玉米市場供給側改革於2015年啟動,在五年時間內完成了鐮刀灣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削減5000萬畝的目標,也成功將2.6億噸臨儲玉米庫存回歸市場,國內玉米價格也實現了從1400元/噸躍升到2600元/噸的華麗轉身。2020年國內玉米市場出現超預期上漲,很大程度上屬於去政策化後的恢復性上漲,尤其是在國內新增玉米產量無法滿足當年新增消費量的背景下,玉米價格適當上漲具有一定合理性,對於推動玉米市場健康發展以及提高農民收入作用顯著。

  展望2021年,儘管玉米種植效益提高可能導致新年度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但地租等成本的大幅增加將繼續推高玉米種植成本,而臨儲玉米庫存見底又使國家層面缺少「蓄水池」調控功能,在不考慮超預期玉米進口和大麥高粱等替代品進口的情況下,2021年國內玉米市場將處於供應偏緊的大格局之中玉米價格仍具備高位運行的基礎。從玉米的需求看,在中國經濟有望繼續高速運行的背景下,無論是生豬、禽畜水產等養殖業還是國內深加工企業,都有對玉米需求的穩定支撐。國內生豬產能有序恢復將繼續帶動飼料需求回暖,而深加工企業的補庫需求甚至可能成為玉米市場繼續衝高的新動力。

  從庫存角度看,2020年拍賣的6000餘萬噸政策性玉米目前基本完成出庫,我國玉米庫存處於嚴重偏低水平。雖然新玉米上市後各級糧庫會建立一定庫存,但仍無法改變國內玉米庫存偏低的現狀。值得關注的是,玉米價格上漲還會受到小麥稻穀價格的制約。從往年經驗來看,小麥價格通常是玉米價格的「天花板」。玉米價格漲幅大,小麥替代數量會增加。由於我國糧食整體庫存充裕,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能夠滿足一年以上消費需求。預計國家會通過適時加大政策性小麥和稻穀庫存投放力度等補充方式緩解市場對玉米供應緊張的關切。

  從進口角度看,為滿足國內需求,2021年中國擴大玉米及大麥高粱等替代穀物的進口數量勢在必行,而國家玉米進口政策會否調整以及進口節奏和數量將是影響國內玉米價格重要因素。增加玉米進口可以改善國內供應,但也容易推高國際市場的玉米價格,導致外部輸入風險增加。整體來看,2021年中國玉米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偏強運行,操作上宜維持長線多頭思路。

(文章來源:中投期貨)

(責任編輯:DF318)

相關焦點

  • 穀類市場展望 玉米價格2021繼續上揚
    國際期貨市場面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強勁需求,玉米價格創6年多以來的新高,每噸近200美元。 本臺RFI經濟組記者Clair FAGES周三(2021年1月6日)在 原材市場 專欄(Chronique des Matières Premières)發表的最新網文,標題為 玉米價格2021年繼續攀升 。
  • 2020年玉米市場一路高歌,2021年行情還能起飛!
    原標題:2020年玉米市場一路高歌,2021年行情還能起飛!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月-3月,玉米價格維持震蕩上行的趨勢,但上漲速度較慢,1月期間有變現需求的基層種植戶售糧心態積極,市場仍面臨季節性供應壓力,玉米現貨價格經歷過短暫下跌,之後由於「新冠」疫情防控導致交通不暢,種植戶存糧流入市場困難,加工企業庫存消耗加快,庫存水平迅速降低,市場供應偏緊,玉米現貨價格應激性上行。
  • 玉米臨儲庫存逐年下降 行業龍業具提高市佔率優勢丨牛熊眼
    銀河證券認為,疊加養殖飼料端對玉米需求的提升,在可見的未來,玉米供需矛盾將在價格端有所表現。另外受草地貪夜蛾影響,轉基因玉米或將加速落地,屆時玉米種子行業將迎來百億級的規模增厚。估算2018年玉米種子市場規模約為316億元,登海種業、隆平高科市佔率分別為2.14%、1.91%;行業龍頭具備在「蛋糕變大」的同時市佔率提高的優勢。
  • 調控玉米有效!玉米價格會不會暴跌?2021年玉米最新預測
    #國內玉米市場在經歷了持續的價格上漲後,終於出現了回落跡象。導致玉米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為:1、國家出手調控:首先是暫停了中儲糧新糧收購,其次是開始投放臨儲玉米。上周國家第一輪調控玉米漲價措施「臨儲玉米定向銷售」於11日舉行,銷售結果:成交均價2309.52元/噸,成交率99.74%。
  • 2019年中國玉米市場分析
    年底隨著養殖的逐步恢復,玉米價格逐步回到正軌,並且新年度玉米種植面積下降、臨儲庫存不多等因素令2020年玉米市場依然充滿希望。在此從政策、供需、價格、深加工、養殖等多方面回顧2019年國內玉米市場情況,並對2020年玉米市場進行展望。
  • 國家繼續投放臨儲玉米!玉米價格漲跌互現!
    周末至今,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行情穩中漲跌震蕩。東北產區多地玉米價格下跌10-40元/噸,內蒙古局地上漲20-40元/噸,調控效應逐漸顯現。華北黃淮產區玉米價格漲跌波動,山東、河北及河南當地企業收購價漲跌10-40元/噸,廠前車輛略有增加,價格漲跌互現。北方港口多數貿易商下調價格10-30元/噸。南方玉米市場穩定為主,局地回落10-20元/噸。 隨著調控力度的增大,市場各方看漲心態鬆動,觀望情緒較濃。行情寶認為,當前玉米就處於高位震蕩調整階段,小幅下跌為主,但是玉米長線依舊向好。
  • 玉米價格行情異常火爆,春節前恐要維持強勢運行
    2021年初,玉米市場就上演一場搶糧大戰,單從價格上就能看出玉米行情的火爆程度,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春節前玉米價格走勢恐要維持強勢運行。周四(1月7日),今日市場需求依然旺盛,玉米期貨價格也比較強勢,目前已經成功突破2800元/噸了。
  • 7月14日飼料原料價格:新玉米產量影響玉米價格,豆粕跌勢再現?
    據豬好多數據監測顯示,今日全國玉米均價為2198元/噸,較昨日上漲7元/噸,較上月上漲84元/噸。玉米價格高位運行,從各省市來看,今日9跌22漲,漲幅在10-20元/噸的省市有6個;漲幅高於20元/噸的省市4個。
  • 5月25日玉米最新價格:穩了!山東價格止跌企穩,市場趨向冷靜!
    5月份的最後一周正式到來,本周是個特別的一周,因為2020年臨儲玉米第一次拍賣將在本周四進行。隨著臨儲首拍的越來越近,國內玉米市場的各方主體情緒也出現了新變化,和上周臨儲拍賣消息公布後的驚喜或者驚恐不同,目前市場各方普遍觀望心態為主,對周四要進行的臨儲拍賣慢慢轉變成了平常心,尤其是上周出糧積極的貿易商,本周一到,情緒緩和了很多,而不是焦慮玉米價格會因此下跌或者上漲。
  • 2021年玉米價格預測多少錢一斤?玉米價格最新行情預測
    2021年的臨儲已經沒了,2020年拍賣一空,目前市場的玉米不缺。進口成本大增,進入國內已無利潤可言。東北玉米質量不太好,地趴糧現象多,但優質玉米市場需求意願更高。如今的養豬需求加大,對飼料需求加大。
  • 大豆、玉米、油脂……農產品漲勢此起彼伏 2021年將處於「持久牛市...
    「前幾年的下跌是因為臨儲庫存龐大,有效供應遠大於需求。2020年初至今,臨儲大庫存時代結束,缺口、產不足需、颱風炒作減產預期、疫情、經濟恢復、國內養殖業向好等因素共同造就了一波近1000元/噸的玉米大行情。」朱明說。
  • 一天大跌60元,71萬噸臨儲來襲,利空再現,玉米價格要大跌?
    近期玉米行情持續下滑,不管是東北還是山東,其報價均在持續下滑,官方的調控力度也在加大,原本帶動玉米價格的中儲糧,如今已暫停收購玉米,同時前幾天還在吉林投放了57萬噸的定向拍賣,成交率高達99.74%。如今的進口玉米也陸續進入市場,再加上替代糧,前10個月進口了1700多萬噸,在眾多的進口穀物面前,新玉米的價格遭到了嚴重的衝擊,今後玉米行情還會持續下滑,很多中小貿易商挺不住,認為接下來利潤越來越低,抓緊進行賣糧,這也增加了市場的供應量,企業並不缺玉米,從而帶動了行情的下跌。
  • 玉米價格缺乏繼續上行支撐
    大宗商品諮詢機構卓創資訊數據顯示,今年東北地區大型企業利用庫存資源和資金優勢為中小企業「做臨儲」,收取入倉保證金和庫存費用,提供90%的銀行貸款。這也導致東北地區出現市場相關主體大量存糧的現象,糧食價格居高不下。 隨著秋糧收購進入高峰期,除了玉米,其他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均有回落。
  • 到底是什麼原因壓制玉米價格的反彈?九月份玉米何去何從?
    是什麼原因致使我們一直認為玉米價格還有上漲的機會呢是什麼原因壓制玉米價格其實最近幾天小編也一直很迷惑,畢竟從當前的市場流通環節來看,仍然屬於供應偏緊的局面,東北地區的貿易商雖然產生了一定的心理變化,但是大多數仍在觀望中,並未選擇賠本出貨,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玉米價格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跌呢?
  • 玉米高漲背後還有兩大推手……
    國內玉米價格再破記錄 整體報價一塊四每斤 國產玉米市場價格在元旦節過後,繼續保持著小幅度上漲的勢頭,在不久前突破2600元每噸大關以後,近期更是逼近了2800元每噸,來到了2780元每噸以上,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 5月6日玉米期貨實時行情:供應端略呈偏緊 期貨價格將以偏強震蕩...
    從2016年發起的我國玉米種植結構調整以及近幾年持續進行的國儲去庫存,使得國儲玉米庫存到達5000萬噸左右的低位。新年度種植面積以及產量、期末庫存預期走低,導致看漲情緒集中,從而推動價格走強。   二   當前的市場供需狀態   1。供應端   主產區餘糧不多,國糧收購仍在進行。
  • 12月9日全國玉米豆粕價格,一漲一跌,玉米瘋狂到幾時?
    玉米行情:今日玉米全國均價為2512元/噸,較昨日上漲8元。進入12月,持續上漲的玉米被官方再次預警。雖然國家有關部門稱玉米上漲缺乏支撐,但是需求是實打實的。東北作為玉米的主產區仍然在上漲,四平天成再上漲100元,執行2600元,鐵嶺國投今日也要漲。為了穩定玉米價格,吉林糧食批發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定於12月11日舉辦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交易會,投放57萬噸15年的陳玉米緩解市場需求。至於競拍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玉米臨儲拍賣持續豪橫 帶動進口大麥和高粱價格上漲
    玉米臨儲拍賣高開高走,成交溢價持續上漲,帶動南方進口高粱、大麥等能量飼料需求增加,禽料等替代使用需求良好,進口高粱、大麥價格周度上漲20—30元/噸。玉米四拍持續火爆,均價周上漲67元/噸
  • 突發:加速上漲之後貿易商開始出貨 東北玉米收購價格小範圍下跌
    這或許意味著國家對大資金監管力度加強後的市場反應——當然,市場的角力仍在繼續。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玉米價格走勢發表講話之後,此前關於臨儲玉米(違約部分)拍賣、中儲糧輪換收購延緩、加強收購資金監管等一系列小道消息似乎正在逐漸被市場驗證,不過,政策性玉米庫存數量有限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