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膝關節受傷後,不論是韌帶損傷亦或是半月板問題,還是簡單的肌肉韌帶拉傷,膝關節總是會有不順暢、卡卡的感覺,甚至有時候走路或久蹲之後彎曲膝蓋起身時,膝關節也會突然卡住無法彎曲/無法伸直?
近期,工作室來了一位患者,他是在網球比賽中開始膝蓋不適,賽後膝蓋便無法完全伸直。經過不同的評估與動作測試後發現問題的根源點在膕肌(popliteus muscle),而為什麼膕肌會造成膝蓋無法完全伸直呢?在這裡需要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膝蓋的螺旋迴返機制。
什麼是膝關節螺旋迴返機制?
膝關節在最後伸直30度到0度,因內外側股骨髁的不同形狀,造成脛骨在相對股骨的滑動,會產生10度脛骨外旋,此稱為 」螺旋迴返機制 (screw home mechanism)」。
除了股骨髁的不對稱,還有兩項因素會協助螺旋迴返機制:
膝蓋伸直時股四頭肌產生拉力協助外旋伸直時脛骨平臺被往前拉,前十字韌帶被繃緊也幫助了外旋產生。
為什麼會有螺旋迴返機制
老天設計讓我們在膝蓋伸直站立時,可以拴緊幫助人類直立動作的穩定。反之當你膝蓋伸直站立時,有不順、伸不直、無力支撐的現象,需檢查螺旋迴返機制是否出了問題。
有拴緊就有放鬆,膝蓋伸直外旋拴緊的狀態,要如何解開栓緊回到有彈性膝蓋彎曲狀態?
答:反螺旋迴返機制
反螺旋迴返機制,必須依靠膕肌來幫忙
膕肌位於膝蓋後方膕窩的位置,動作上也可以部份協助膝蓋彎曲,而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在膝關節完全伸直的終端角度時控制脛骨的旋轉!在不同角度下,膕肌與外側副韌帶(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也可以共同維持股骨脛骨之間的穩定。膕肌雖然是肌肉組織,但在膝關節穩定的特色也為其獲得了膝蓋第五條韌帶的名號~
當膕肌收縮時,會幫助膝蓋解開拴緊,離開伸直狀態。在兩種情況產生解鎖:
腳踩地時(稱為閉鏈closed chain ) ,膕肌會收縮產生股骨外旋,相對脛骨產生內旋,就解開了拴緊狀態。腳懸空時(稱為開鏈open chain),膕肌收縮則是將脛骨向內旋解鎖。
膕肌收縮時除了解鎖外,還有一些重要的功能:
1、在膝蓋彎曲時,將外側半月板往後拉,使膝蓋彎曲時半月板不會被夾到。
2、在膝蓋後方與小腿的腓腸肌&大腿的腿後肌一起穩定膝蓋,和前方股四頭肌互為拮抗。
膝關節術後、股四頭肌無力或腿後肌無力,原本要三個人一起做的事,變成膕肌自己做,造成過度使用。所以十字韌帶重建或半月板修補手術後,膕肌常伴隨過度肥大緊繃。
上述腿後肌(控制內旋外旋對稱)無力,膕肌過度使用,產生走路時,腳踩地時脛骨內旋過多,無法做出正確的膝蓋滑行軌跡(螺旋迴返機制),導致膝蓋走路時會有伸不直的感覺。
3、預防後十字韌帶被過度拉扯:避免脛骨過度往後位移,防止後十字韌帶被過度拉扯。
4、脛骨在內外旋時會伴隨向前後移的耦合動作,相當於膕肌便能夠協同前、後十字韌帶穩定關節。所以,膕肌在整個膝關節的動態穩定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需要反覆執行膝蓋伸直彎曲的動作如走路、跑步等,或是需要急停、變換方向等球類運動中常見的動作,若是膕肌失能,便會影響膝關節、甚至進而影響整個下肢的動作!
5、膝蓋彎曲時,防止脛骨過度外旋和內旋。
6、限制脛骨過度內旋 , 限制膝蓋內翻(varus force),幫助扭到膝蓋時(脛骨過度內旋,膝蓋內翻)時,煞車不要繼續扭下去!所以扭到膝蓋常常伴隨著膕肌拉傷。
分析完膕肌,可以發現一條小小肌肉,卻有如此般多功能,難怪號稱膝蓋的第五條韌帶。但膕肌卻常常令人困擾,過度使用也不行,太弱也不行
若其失去平常應有的功能,除了會使膝蓋不穩定,同時也會使得更多的淺層的肌群如後腿肌,股四頭肌等有代償的關係產生,長久下來,肌肉使用過度疲勞或是關節組織疼痛則伴隨而來。因此,膕肌的訓練有時也是打破膝關節疼痛的訓練重點肌肉之一。
參考資料
Fukubayashi T, Torzilli PA, Sherman MF, Warren RF. An in vitro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nterior-posterior motion of the knee. Tibial displacement, rotation, and torqu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2;64:258-264.Nyland J, Lachman N, Kocabey Y, et al. Anatomy, fun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pliteus musculotendinous complex.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5; 35(3), 165–179Schinhan, M., Bijak, M., Unger, E., & Nau, T. (2010). Electromyographic Study of the Popliteus Muscle in the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the Posterolateral Corner Structures of the Kne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9(1), 173–179.Kozanek M, Fu EC, Van de Velde SK, Gill TJ, Li G. Posterolateral structures of the knee in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deficiency. Am J Sports Med. 2009;37(3):534–541文章來源:運動醫學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