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鴿,主要是因為沒啥能讓我有情緒波動的新聞,不過我也沒閒著,我在寫一篇叫《痴情嫖客魚得水》的小說,希望到時候能發的出來
。到時候如果發不出來的話,我就隨便找個顏色論壇發掉。
我們言歸正傳,動畫電影《姜子牙》在上映之前,綁著去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搞了不少聯動宣傳,而《姜子牙》在上映之後,取得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的。
眾所周知,我不喜歡引用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所以請接受一下上一段結尾的那句話,接下來我們所討論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那句話之上的。
相較於《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在「硬體」的方面進步良多,算是一場賞心悅目的視聽盛宴,但是在「軟體」方面,我只能說滑坡的厲害。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哪吒為什麼要鬥?是因為天命不公。哪吒雖是魔丸降世,但也未曾做過大惡之事,現在卻要他死,要他父母死,要拉著陳塘關所有人一起死,所以他要鬥,要逆天而為,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現在再問一個問題:哪吒是為了誰而鬥?為了陳塘關的無辜百姓?為了救自己的父母?這些答案都沒錯,但更重要的是,為了救他自己。這裡的救自己,不是救自己的肉身,而是拼上自己的肉身,去救自己的靈魂。
這樣的一部電影,看似是在討論「宿命論」,實則是一篇徹頭徹尾的爽文。
反觀《姜子牙》,姜子牙為什麼要鬥?因為他要追求真相,他要救下眼前的每一個人。姜子牙是為了誰而鬥?是為了天下蒼生,是為了公平道義。
對比一下,很多人都能看出來問題:哪吒這個人物的豐滿、多元且接地氣的,而姜子牙身上的「人性」過於高大光輝,他太執著於追求遙遠的正義,甚至於對身邊的人根本就不聞不問。即使加上了可可愛愛的四不相,姜子牙與觀眾之間的隔閡感依舊難以得到消除。
如果我們把「姜子牙」這個人物套進《三體》裡,那妥妥的就是「程心」,不會錯的。為了一個可能無辜的「人」,姜子牙對九尾網開一面;為了不傷害可能無辜的「人」,程心沒有啟動「引力波威懾系統」。這倆就是一路貨(我不討厭程心)。
可能有人會問我:一人不救,何以救天下?我不想問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當電影提出這個問題,並且試著在劇情裡給出解答的時候,我認為編劇(或者別的部門)已經屬於是在犯蠢了,如果不是犯蠢的話,那就是夾帶私貨,屬於「犯罪」了。
我看了一些導演的採訪,導演說:姜子牙被貶入凡間的這個過程,和大學畢業生剛進入社會的情景特別像。
讀到這個的時候,我簡直豁然開朗,原來這講的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不願意考公務員」的故事,我就說怎麼看來有一種反體制的感覺。
但是,根據劇情,姜子牙對於真相的追求,是建立在「狐妖幻象」之上的。他在九尾施展幻象時,在九尾的體內看到了一個無辜的元神,師尊告訴他那是幻象,但是他不信,他覺得師尊一定對他隱瞞了驚天秘密,所以一定要弄個清楚。
這是什麼?是一個猜疑鏈。《姜子牙》的懸疑感也正是建立在這個猜疑鏈之上的,電影也借申公豹之口,說出了關鍵的一句話:我們到底該信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精準的好問題,但是它不會有答案。
猜疑鏈畢竟是猜疑鏈,是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東西,雖然電影給了答案,說姜子牙是對的,但是反著寫的話劇情也完全不會衝突好嗎。為什麼不能是九尾用幻象騙了姜子牙,逃得一死,然後重塑肉身,帶著狐族禍害人間,最後姜子牙再次擊敗了九尾,重新成為了眾神之長呢?因為這樣寫就太直了,沒有意思。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電影的結局,姜子牙砸斷了天梯,而所謂的師尊也受到了「上級」的處罰呢?這裡為什麼要突然出現一個比師尊還要師尊的天神呢?很簡單,因為電影把師尊寫壞了,所以師尊必須要有一個更好也更厲害的「上級」來壓住他,想想《人民的名義》為什麼會設置一個叫「沙瑞金」的角色吧。
《姜子牙》所提出的問題,宏大到無法回答,而電影中勉強給出是似是而非的答案,也並不能令觀眾感到滿意,再加上電影塑造角色的著力點帶給觀眾的隔閡感,《姜子牙》幹不過《哪吒之魔童降世》實屬情理之中。
不過,我依然認為電影算是一場視聽盛宴,還算是值得一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