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知道,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在古代日本幕府統治時期,則是武士道最昌盛的時期。到了19世紀,幕府在樹本的統治已經接近了尾聲,日本在接受外界新事物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反幕府統治的人。為了保持治安,當時幕府便組織了新選組,這個由武士組織起來的組織便誕生了。
新選組是日本幕末時期一個親幕府的武士組織,也是幕府末期浪人的武裝團體。主要在京都活動,負責維持當地治安,對付反幕府人士。他們在戊辰戰爭中協助幕府一方作戰,1869年戰敗投降後解散。
新選組,外號「壬生狼」,在成立初期得到當時擔任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支持,並納入會津藩編制。新選組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中,重創了京都內提倡尊王攘夷的激進派。新選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有「誠」字隊旗、衣袖上印有山形圖案的獨特羽織(一種外衣)、嚴厲的「局中法度」(為維持組織紀律而採用的嚴厲規條)等。
新選組是民間與幕府聯合的組織,為時任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所支持。日本幕末時期,反幕府浪士常在京都刺殺幕府官員及親幕府人士。因此,出現了新選組內部的主流派——「試衛館派」不斷肅清反對派。
文久二年(1862年),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茂上京之際,清河八郎提議募集浪士組成將軍警護,得到幕府採納。江戶幕府採取懷柔政策控制浪人,特組織浪士組。
文久三年(1863年)二月(日本舊曆,下同),200多名浪士到達京都。清河與勤王勢力私通,企圖把那些浪士作為天皇配置下的兵力。計劃敗露後,清河及200餘人離開京都,向江戶進發。以近藤勇、土方歲三為中心的試衛館派及以芹澤鴨為中心的水戶浪士留在京都。
同年三月,近藤勇、芹澤鴨等人成立新選組的前身「壬生浪士組」(又名「精忠浪士組」),從此新選組又被稱為「壬生狼」。他們在壬生村招募新成員,組成了36人的隊伍。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委派他們維持京都市內治安,對付倒幕派的浪士們。因領導人之一清河八郎與尊攘派串通而分裂,清河回江戶不久被暗殺。留在京都的近藤勇、芹澤鴨等歸屬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支配,組成新撰組。
同年八月十八日,政變發生,壬生浪士組協助幕府勢力有功,得到朝廷賜名「新選組」(另有說法是松平容保賜名「新選組」)。
文久三年(1863年)九月,近藤派肅清了芹澤派。衝田總司,土方歲三,山南敬助,原田左之助等人暗殺芹澤,近藤勇控制了新選組,成為領導人(稱為「局長」)。近藤勇、土方歲三掌握實權,全力鎮壓尊攘、討幕派。
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新選組在池田屋事件中重創了京都倒幕派的力量。新選組在七月的禁門之變中,協助幕府擊退長州藩的倒幕派進攻。這兩次事件使新選組得到朝廷、幕府和會津藩賞賜二百多兩黃金。
同年九月,新選組進行第二次招募隊員,隊員增至超過二百人,駐地從壬生村遷移到西本願寺(京都市下京區)。
慶應三年(1867年)三月,新選組的伊東甲子太郎、藤堂平助一派受命成為孝明天皇的御陵衛士,脫離新選組,同年十一月被新選組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