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口氣開3張千萬級罰單!反洗錢嚴監管加碼,機構+責任人「雙罰...

2020-12-24 和訊銀行

反洗錢從嚴監管不斷「加碼」,央行首次一口氣開出三張千萬級罰單。

  近日,央行公示27例行政處罰,其中涉及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華泰證券(601688,股吧)三家機構,共計罰款5190萬元。這三家機構皆因反洗錢違規被罰,與此同時,按照「雙罰」(罰機構、罰責任人)原則,央行還公示了三家機構包括業務部門副總在內的相關責任人的處罰決定。

  三家機構被罰金額均超千萬,這也是央行首次對違反反洗錢規定的金融機構開出千萬級以上罰單。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現行的《反洗錢法》,反洗錢領域最高罰款金額為500萬元。不過,由於可以對多個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累加處罰,此次三家金融機構受罰金額超過千萬,央行應是對幾個問題一併處罰。

  近年來,隨著國際反洗錢反恐融資監管趨勢的趨嚴,我國也加大對國內金融機構反洗錢反恐融資的監管處罰力度。從此前央行公布的機構被罰案由看,未按規定履行「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以及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是機構「中招」被罰的主要原因。我國金融機構在日常資金交易中對反洗錢檢查的專業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多位金融機構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金融機構近年加大對反洗錢合規機制建設的投入力度,反洗錢專業人士現在是業內的「香餑餑」,但相較於海外一些發達地區金融機構,我國的反洗錢能力建設依舊任重道遠。

  機構+相關責任人「雙罰」

  從這三家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類型看,主要包括了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四方面。

  具體來說,民生銀行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被央行總計罰款2360萬元。

  光大銀行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被央行總計罰款1820萬元。

  華泰證券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被央行總計罰款1010萬元。

  央行此次公布的27張罰單中,除3張涉及機構處罰外,剩餘24張為個人罰單,分別涉及三家機構的法律合規部、信用卡中心、運營管理部、信息技術部等部門。民生銀行被罰的責任人有12人,光大銀行有8人,華泰證券有4人。

  其中,賈鳳軍(時任民生銀行直銷銀行事業部副總經理)對民生銀行以下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共計被央行罰款8萬元,是此次受罰金額最高的個人罰單。

  金融機構「補課」構建反洗錢管理體系

  反洗錢工作的基礎和核心就是強化資金交易中,客戶及其受益人的身份識別管理。有銀行業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受限於自身對客戶身份識別的技術和能力,目前不少金融機構(如券商)都是藉助第三方機構開展客戶身份識別。比如,一些券商會購買道瓊黑名單資料庫,藉此發現可疑客戶,避免黑名單人員進入其體系。還有不少金融機構在開發黑名單監控的中間商系統,中間商系統能夠實現外國政要名單與公司客戶的匹配,以及名單的模糊搜索。

  同時,不法分子的洗錢活動也有「套路」,也就是說,一些特定的金融業務或特定的領域,常常會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洗錢,如跨境匯款就是洗錢活動的高發業務、也是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重點盯防的業務。

  不過,對國內的金融機構來說,建立完善的反洗錢管理機制並非易事,這一領域在過去被絕大多熟金融機構所忽視,如今隨著全球反洗錢監管的趨勢,我國金融機構也不得不抓緊「補課」。

  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曾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境外中資金融機構近年發生多起反洗錢合規風險事件表明,我國金融機構反洗錢履職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解決。一方面,表現在「重發展、輕合規」意識較強,片面地將反洗錢視為應付監管的需要,工作流於形式,履職主動性不夠。另一方面,隨著監管標準的提升,機構履職能力不足的問題也開始凸顯,表現在對新制度掌握不透、配套機制建設不完善、專業人員配備不到位等,這些都會影響反洗錢工作的質量。

  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對反洗錢合規管理制度建設也有快有慢。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銀行經過過去多年反洗錢制度的不斷強化,特別是一些國有大行海外分行因反洗錢不到位被開巨額罰單的「切膚之痛」,銀行業整體的反洗錢水平相對較高、制度相對完善。

  然而, 像券商、第三方支付機構、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這類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則還處於建立反洗錢制度的初期階段。因此,從近兩三年央行公布的反洗錢罰單情況看,非銀行金融機構反洗錢管理的備戰工作顯得格外壓力大,收到的罰單也比較多。

  一上市券商合規負責人曾對記者反饋:「目前看來,客戶身份識別和可疑交易監測這兩大難點仍未完全解決,而多數券商被罰都逃不出這兩點。」

  上述券商合規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可疑交易監測的難度尤其高。由於義務機構需自定義可以交易檢測標準,券商設定分支機構需關注的客戶可疑交易閾值一直在調整和優化完善。

  呼籲修訂《反洗錢法》上調處罰裁量基準

  近兩年,央行不斷加大對金融機構反洗錢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百萬級以上罰單不斷增多,一改過去幾萬、幾十萬的輕罰處理。此次千萬級罰單的首現,也預示著央行繼續加大反洗錢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的決心。

  數據顯示,2017年,央行全系統針對反洗錢違法違規行為的罰沒總金額約1.34億元,比2016年增長106%。2018年罰款金額合計1.66億元,同比增長54.55%,基本實現「雙罰」。

  不過,相比於國外一些金融機構因違反當地反洗錢監管規定動輒幾億美元的處罰相比,我國國內的處罰仍較輕,這實則也受現行的《反洗錢法》的限制。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金融機構因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的頂格處罰,就是罰款500萬、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殷興山就建議,當前我國涉眾型經濟犯罪高發頻發,洗錢活動多領域滲透,除傳統金融行業外,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貴金屬等行業都成為了風險擴散的載體,形勢不容樂觀。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要求都迫切需要我國進一步加強反洗錢監管。因此,當前最重要的就是修訂《反洗錢法》。

  「自2006年《反洗錢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反洗錢制度日趨完善、監管水平顯著提升、洗錢犯罪打擊成效顯著。但隨著國內外洗錢形勢發展的變化,其部分條款已明顯滯後於實踐的需要,亟需修訂。雖然我國近幾年根據國際標準,對現有制度進行了完善,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新規,但都僅停留在規章層面,尚未觸及根本法,影響執行效力。」殷興山稱,建議《反洗錢法》中確立「風險為本」的工作理念,調整洗錢罪界定範疇,擴寬義務主體範圍,上調處罰裁量基準以強化反洗錢管理,從根本法層面推動我國反洗錢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香港一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香港,金融機構的一個「大忌」就是違反反洗錢規定,這是不可觸碰的「紅線」,如果被做實為不法分子洗錢活動提供金融支持,將會被直接吊銷執照。對內地的金融機構來說,反洗錢監管趨嚴是大勢所趨,各家機構都要予以重視。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馬金露 HF120)

相關焦點

  • 支付行業嚴監管常態化 央行營管部對商銀信開除億元罰單
    其中,對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開出國內支付機構目前最大罰單——近1.16億元。對比年內往月數據,劉俊海向《法治日報》記者分析,從處罰類型來看,除了嚴懲反洗錢不力等行為之外,央行對支付機構收單違規處罰確實呈現出嚴格執法、精準執法的態勢。「事實上,關於支付領域的監管,近三年都是監管重點。
  •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年內罰金倍增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以罰單生成日期為準),第三方支付機構至少已收到100張罰單,罰金總額接近3.03億元,高於去年全年的1.66億元,創下歷年之最。
  • 監管持續整治金融亂象 銀行業內控不足首當其衝
    貸款業務成「雷區」  4月份監管部門對銀行業及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不減,僅僅25天,共下發123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32.22億元。其中各地銀監局開出罰單32張,罰沒金額為17.34億元;各地銀監分局開出罰單91張,罰沒金額為14.88億元。
  • 超200張罰單!一季度保險業重點領域繼續強化監管
    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統計,今年一季度,監管部門合計向保險機構及相關責任人開出228張罰單,罰款金額超過2600萬元。強化銀保渠道監管具體來看,各級監管部門在3月開出的罰單數量最多,1月次之,2月最少。
  • 又有巨額罰單!央行出手 罰了這家巨頭近7000萬
    第三方支付監管力度仍然強勁,支付機構開年收千萬級大額罰單。日前,福建國通星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通星驛」)因涉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12項違法行為,被央行給予警告並處以近7000萬元罰款,該公司5名高管同時領罰。國通星驛屬行業頭部公司,2020年月度交易量在千億元級別,堪稱POS機巨頭。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 信貸強監管持續升級 嚴防違規「輸血」樓市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向家瑩)銀行業強監管「威力」延續。《經濟參考報》記者據銀保監會官網統計,截至11月末(以罰單披露時間計),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各類型銀行業機構(不含個人)已累計開出罰單近2000張,罰金金額已突破1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其中過億罰單兩張,超千萬罰單12張,百萬級罰單數量超過百張,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乎翻倍。
  • 央行開出國內支付機構最大罰單:商銀信16項違規被罰1.16億
    銀訊網訊 10月10日,據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在官網披露,今年以來,營業管理部圍繞「嚴監管常態化」工作主基調,針對轄區部分支付機構合規意識弱、違法違規嚴重等問題,多措並舉,加大查處力度,對6家支付機構給予警告,處罰款合計17,837.75萬元,對8名相關負責人員給予警告,並處罰款合計242.2萬元。
  • 銀保監對「原油寶」連開5張罰單 中行最新回應來了
    中行被重罰5050萬 銀保監對「原油寶」連開5張罰單 相關業務遭暫停 人事也有調整!中行最新回應來了來源:券商中國中行「原油寶」事件又有最新進展,監管祭出重拳嚴處罰。12月5日,銀保監會一連發布5張大罰單,直指中行「原油寶」一事。
  • 開店寶收單違規、反洗錢不力等遭央行處罰
    支付之家網(ZFZJ.CN)據反洗錢網獲悉,中國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最新公示行政處罰信息表顯示,開店寶支付服務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以下簡稱「開店寶」)因違反反洗錢等相關規定遭罰款22萬元,1名相關責任人員同時被罰。
  • 新浪支付等6家支付機構遭央行罰1.78億 商銀信領國內支付機構最大...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 據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官網10日消息,今年以來,央行營業管理部圍繞「嚴監管常態化」工作主基調,針對轄區部分支付機構合規意識弱、違法違規嚴重等問題,對6家支付機構給予警告,處罰款合計17,837.75萬元,對8名相關負責人員給予警告,並處罰款合計242.2萬元。
  • 千萬罰單VS洗牌精變
    銠財梳理發現,中信銀行連續三年收到千萬元級別罰單。短短四年內因各類違規被罰1.2億元。僅從2012年11月至今的一年半內,已收3張2000萬級的大罰單,金額總計超6500萬元。2018年12月,因理財資金違規繳納土地款等6項違規行為,中信銀行被銀保監會罰款2280萬元。
  • 第三方支付分化加劇:頭部機構擬上市 巨頭加緊攬入牌照
    同時,銀聯商務作為國內收單領域的頭部機構計劃登陸資本市場。「有人歡喜有人憂」,在金融強監管之下,也有江蘇CA、上海暢購等第三方支付卻因違規、業務難開展而被迫退出支付行業。頭部機構上市 離群者掉隊又有一大支付巨頭將衝刺A股。
  • 財富周報|保險資管管理規模超18萬億,瑞信銀領央行6000萬罰單
    從資金來源來看,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機構管理關聯方保險資金約14萬億,管理第三方保險資金約1.17萬億;管理業外資金3.76萬億,包括銀行資金、各類養老金以及養老保障產品。從人均管理規模來看,保險資管行業人均管理規模23.28億元,同比增長4.22%,實現了連續3年穩步提升。
  • 嚴監管進行時!年內證監會開出266張罰單,近四成劍指信披違規;擁有...
    年內證監會開出266張罰單 近四成劍指信披違規 小編根據證監會網站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2月3日,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共開出266張行政處罰決定書。
  • 2天一銀行41罰單罰900萬!另一銀行21罰單超1400萬!
    銀行被監管處罰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罰款金額幾個億也已經並不會讓人覺得意外,但凡事總會有讓人意想不到之處,這不,這兩家銀行的監管處罰仍然讓人驚訝不已。一、南京銀行2天領21張罰單!被罰超1400萬,合作放貸機構近20家6月5日,江蘇銀保監局本級對南京銀行一連開出9張罰單,主要涉及13宗罪,主要是信貸違規和同業投資,包括:未將部分銀行承擔風險的業務納入統一授信管理一項,同業投資資金違規3項,理財業務違規5項,違規為第三方金融機構同業投資業務提供信用擔保,違規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以及關聯方管理不全面和債券投資操作不規範。
  • 杉德支付多項違規被罰227萬元 此前收巨額罰單曾刷新記錄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記者 常實 楊暢)近日,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收226.5萬元罰單。公開資料顯示,杉德支付此前曾收千萬罰單,刷新央行上海分行對支付機構處罰金額的最高紀錄。該公司在投訴網站上涉訴總量超1400條。屢遭重罰、投訴量高企的杉德支付2021年將面臨牌照續展。
  • 12月4日投資避雷針:當頭一棒 七連板彩虹股份將迎3%大比例減持
    導讀:1、七連板彩虹股份將迎來3%的大比例減持;2、網信辦和教育部將對違法違規網課平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3、尚緯股份終止同羅永浩旗下公司的重組事宜;4、今年年內金融監管部門就信披違規等問題開出多張罰單;5、標普預計今年美國實際GDP將萎縮3.9%;6、美國防部將中海油、中芯國際等企業列入「軍工企業」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