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脈影像經絡,洞悉文娛風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句老話,用在國內對日劇的翻拍上,總是一用一個準。
例如最近的一部《不負時光》,雖然是在原著小說(不是原版劇)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改編」,但從女主角的穿著、分鏡、甚至是配樂,都與2016年播出的日劇《校閱女孩河野悅子》十分相像。
兩版《校閱女孩》相似場景對比
在這種情況下,中版「校閱女孩」的扮演者安悅溪在採訪時特意強調的一句「不是翻拍」,便顯得有些牽強。而就在《不負時光》播出的同時,B站上線了正版的《校閱女孩河野悅子》,微博上也有人製作了兩版同場景的直接對比。一輪對比下來,一部原本配置還算合格的網劇,一下成為了爭議焦點。
對比起來,另一部在優酷播出的《上鎖的房間》則力圖以「原創」來擺脫被對比的命運。同樣是跳過2014年的日劇,片方購買了日本作家貴志佑介的原著小說版權進行改編,並且在第一集,就讓小說「真身」出鏡,成為了破案的關鍵。
而其後的二到八集,則都是編劇的原創。
目前來看,《上鎖的房間》從人物關係,到人物設定和犯罪手法,都已經完全脫離了原著。片方花錢買下原著小說的版權,似乎也只是為了避免觀眾懷疑劇作是「抄襲」,或是與原版日劇進行比較。
雖然想盡辦法撇清關係,中國版《上鎖的房間》卻仍然在一個小細節上被網友抓住了「小辮子」。日劇中,大野智扮演的榎本徑,在思考時習慣性搓手指的動作,是演員在拍攝時進行的自我創作。
但在改編自原著小說的中版《上鎖的房間》中,男主角卻也使用了同樣的標誌性動作。
雖然日劇觀眾在國內仍屬小眾群體,但能夠被本土的片方和製作公司看中,並願意花錢買下版權進行拍攝製作的,都是在中日兩國的觀眾中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在此前提下,中版的主創團隊對日版在細節上的模仿,對於看過原版作品的觀眾來說,便有點「東施效顰」的意思,顯得十分刺眼。
在翻拍日劇時,國內的影視製作者似乎總會走入一個誤區,認為日劇中的經典橋段,經典臺詞,經典場景,一定要「原汁原味」地放到中國版裡,才能夠吸引觀眾。
事實上,對於日劇迷來說,中國版如何進行「神還原」,他們其實並不感興趣,甚至天生排斥。而沒有看過原版的,所謂「情懷」「感動」更無從提起。
日劇IP「本土化」多年,相信不僅業界,許多觀眾都已經發現,由於中日兩國在社會結構、國民性格、以及影視文化上的根本差異,許多在日劇背景下順利成章的橋段,放在中國社會的語境下,便顯得浮誇而尷尬。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中日版同場景對比
就拿把日文名改成中文名這一項來說,對國內的創作者就是個大難題。
比如《校閱女孩河野悅子》中的女主角名字。日版的「河野悅子」一眼看上去很普通,但這個名字的簡寫「河悅」的發音,和日文中的「校閱」一詞一模一樣,因此才有了女主被調侃「天生就是要當校對」這個梗。
而中版,直接就讓女主叫做「李校」,足夠直接,卻少了語言上的趣味。
應當說,日劇IP的屢屢翻車,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中日兩國看似相似,卻天差地別的社會文化基礎。而這一點,並不是買下小說版權,或是與日方進行正規的「戰略合作」,就能夠克服的。
2016年,尚世影業與日本富士電視臺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版權合作,準備將《求婚大作戰》《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最完美的離婚》三部作品,改編成「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全新作品。」
三年過去,《求婚大作戰》《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已經播出,《最完美的離婚》則似乎遙遙無期。
這或許是因為前兩部作品在播出後,並沒有如主創所預期的那樣,收穫觀眾和行業的好評。《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以下簡稱《約會》)請來了日版編劇古沢良太坐鎮,在劇本上還算完整,雖然熱度不高,但口碑還算及格。
《求婚大作戰》的評價則簡直「慘不忍睹」,甚至引發了原版男主山下智久,和中版男主張藝興兩家粉絲之間的一場「大戰」。
應當說,中國的主創團隊在這個項目上並沒有偷懶,照搬日劇中的情節結構,反而加入了更多的支線創作和細節創作,並試圖在上海還原一個2007年的日本高中環境,供男主一次一次的穿越,重新把女朋友追回來。
如今看來,讓尚世影業在這次合作中碰壁的,是他們對這三部作品的定位問題。
在當年的報導中,還能看到,這三部作品被統稱為「純愛三部曲」。事實上,除了《求婚大作戰》是一部標準的純愛劇之外,《約會》與《最完美的離婚》雖然都是以男女間的感情為主要敘事線索,但是和「純愛」的聯繫不大。《約會》實際上講的是失敗者與社會邊緣人士的自我掙扎,以兩個「奇葩」硬著頭皮約會的故事,來表達日本當代男女對婚姻和戀愛的態度。
而《最完美的離婚》更是與「純愛」不沾邊。劇作家坂元裕二雖然寫過許多讓人潸然淚下的愛情劇,但《最完美的離婚》卻不是其中之一。
兩對夫婦之間從決定離婚到重歸於好,這其中當然有他們在被無聊的婚姻生活侵蝕之後,重新發現彼此還相愛的過程。但佔了更大的篇幅的,是關於「婚姻」這種社會契約的探討,以及平庸的生活中,男人和女人之間如何互相妥協,以求能從兩個「局外人」變成「一家人」的過程。
在準備拍攝中國版時,坂元裕二也曾表示,希望能在中國版裡,看見中國夫妻的真實相處模式。這一寄語,或許也正是中國版遲遲無法面世的原因。
在把《最完美的離婚》也划進「純愛」框架下的那一刻起,劇本中最重要的內核和翻拍的定位間,就已經形成了一種扭曲。
而這種扭曲,在筆者看來,才是日劇翻拍和改編多年來所遇到的最大問題。
在前幾年,熱錢大量湧入行業時,為了能夠迅速地讓市場了解劇集的定位和中心思想,在影視行業內出現了一股風氣,影視公司也好,媒體也好,都習慣性地用一些短促的概念性詞彙,簡單粗暴地為某一類型的劇目套上一個「框」。
久而久之,這個「框」也就套在了創作者的頭上。甚至當他們希望去將國外的好故事引入到國內的敘事環境中時,這個「框」也在限制他們透過「純愛」、「燒腦」、「高能」這些包裝,去找尋故事的內核。
在已播出的多部日劇改編和翻拍作品中,《問題餐廳》在其中相對來說,是口碑比較好的一部。雖然由於播出環境不同,中國版拿掉了其中的幾個角色,並加入了幾條原創的愛情線,但原版中女性團結一致,爭取自己的權益,並反抗社會歧視的故事核心,中國版還是抓住了。
必須承認,對於國內的許多編劇來說,改編日劇(或者是日本小說和漫畫)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日本的創作者大多敢於直視社會的問題,並以一種相對客觀的視角和手法進行展現。因此,在日劇中,常常會有一些「毀三觀」的角色和情節出現。但是,日本的創作者和觀眾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奇妙的默契,創作者很少在劇中表達自己的好惡,而是全盤交由觀眾去評判。
在國內如今的創作環境下,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
但是,國內的編劇至少可以做到抓住原版故事中想要表達的內核,比如《校閱女孩》中對平凡的校對者「質樸但了不起」的尊重;《約會》中對「不婚不戀」的少數人群的包容;和《問題餐廳》中對女性群體的支持。而不僅僅去模仿石原裡美的穿搭,長谷川博己的頹廢,或是真木陽子的中性穿著。
「水土不服」四個字說得多了,如今聽起來也像個藉口。「翻拍」也好,「改編」也罷,都不是一件丟臉的事,真正讓國內觀眾對翻拍劇「恨鐵不成鋼」的,還是創作者在眼界上的自我局限與「原作至上」造成的創作懶惰。
【文/一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