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這門學科,很多人覺得難學。網上也有好多所謂的」磚家「 叫囂:」學英語不用記單詞,不用學語法,跟著他們聽上幾節課就能學會「。筆者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吹牛,根本不是從語言學的本質出發亂說一通,毒害了多少中國家長和孩子。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和漢語是一樣的,所以學習的方法也可通用,只是順序要調整一下。學會的目的都是為了溝通和交流,要求的技能是,聽,說,讀,寫。但是漢語可以按 聽說讀寫 的先後順序來學。英語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不能按聽說讀寫這個順序學習,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條件不具備。每個孩子出生後可以隨時聽到周圍人說漢語,這樣幾個月就能慢慢聽懂,一年左右就可以學會說話,但到了七歲以後上小學了才開始學讀和寫。就是說小學之前六年多時間都在聽和說之中度過。當然聽說沒有問題。
英語則不行,因為絕大部分中國孩子都處在一個無英語的環境中,只有到小學一年級或三年級才開始接觸到英語,現在一般學校在小學三年級前一般不要求孩子背英語單詞,主要以聽和讀為主。但是在中國目前學英語主要還是為了升學考試,雖然也開始重試聽力和口語的考查,由於沒有語言環境,只能在英語課上才有那45分鐘的英語環境,也並不是所有英語老師都會在45分鐘的課堂上全部用英語與學生交流。
由於以上這些條件的限制,我覺得英語還是要按傳統的方法來學,就是要先記牢單詞,在背單詞中正確發音,然後熟讀或背誦課文。有人會說 這不是死背硬記嗎?對頭,這就是死背硬記,你不要把死背硬記理解為一個貶義詞,這是不用任何媒介來吸收知識最直接的方法,如果不這樣,你學英語就走不遠,既便到國外也得記好單詞,不然即使你能聽懂,單詞見面認識,不會寫單詞,也寫不出文章來。對於一個非英語國家的人來說,記好單詞是學英語的關鍵一步,不信可以試一下,你記牢兩萬個英語單語以後,把你空運到英國,半年後你的英語肯定和英國人一樣流利。
也許有人說,我不用記單詞,我家有錢,可以去上外國語學校或者請個專職的老外當家教,我恭喜你,你是土豪。但在英語學習中,你只能在聽和說兩方面暫時領先別人,那些高中成績優秀的學生,考上一流或名牌大學,出國以後很快就會超過你,你那點水平也只能和國內一些用不到英語的人來比拼。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一種語言或技能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才能自然的施展出來,要通過用大量時間訓練之後才能轉化成自己具備的能力,僅靠幾節所謂的」專家課「是遠遠不夠的。不管這些課所說的多麼花哨多麼高級,那只是形式,你最終目的是學會,把知識變為自己的,只有儲備足夠多的知識量,通過自身轉化以後,才能表現成能力施展出來。
國內中小學生學英語,一定要記好單詞學好語法,這樣才能走得更遠,也是應對目前國內英語考試的必要條件。把學中文的辦法倒過來用於學英語,先背會單詞,熟讀或背會課文,在此基礎上,你可以著手去聽,才能聽懂,聽懂之後,才可以試著說與人交流。因為在沒有英語環境中,缺少潛移默化地聽和說的過程,只能把聽和說放到強化記憶之後,否則很難推進。通過做書面試題來強化聽力,通過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語法填空這些測試項目來倒逼對單詞的記憶和語法的掌握。最後達到會寫的目的。至於聽和說要拿出來單獨訓練,一是跟著老師練習,更重要的是自己去設法練習,靠一些英文網站和媒體來學習,進展地如何,要基於個人平時的英語基本功,最終還要歸於單詞,詞法,句子掌握的熟練程度。這些基本功才是英語學習能走多遠的決定因素。
記好單英語單詞,學好語法是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一項硬技能,是一個長期過程,在短暫時間內不能完成的。這個過程可以對應漢語學習中的 」生字詞默寫「 和「背誦課文」這兩項。只是漢語中少了聽與說的訓練而已,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漢語聽與說在出生後到上學前這段時間已經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上學後只是把這種能力在不經意中再加強而已。
從小學到高中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聽和說都達不到自然流露的水平,考大學時一些用不到英語的專業,英語學習就停止於高中。要想上好的大學,英語必須要好,因為當今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一流大學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大都是與世界相通,所以考大學時英語的分數要求很高,要求有繼續學習的能力,所以中小學生 一定要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