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為什麼我們不努力為自己活一次呢?
同事今天和經理吵了一架,拿起東西就離職了。
她都要升職了,這一走,可惜了。
然而生活往往如此,在你即將獲得成就的時候,隨便就拉你下馬。
輕而易舉。
不說同事離開對不對,但這一走,明顯就是意氣用事。
很多人被情緒操控著,然而自己也沒有察覺到。
反而依舊覺得自己很委屈,自己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怎麼還是不能讓他人滿意?
我們是為了讓別人滿意而工作生活,還是為了自己?
想起《奪冠》中的郎平說:「你為什麼打排球?」
女生說:「為了我爸媽?」
郎平並不滿意這個答案,再一次逼問。
女生說:「為了成為你。」
郎平說:「你永遠不可能成為我。」
你可以有偶像,有標杆,但是最終你就是你自己,你也只能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一輩子,並不長。
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剛剛開始自己的人生。
我曾為了讓母親高興,讓朋友開心,讓家人安心,我不斷調整自己。
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非常容易就能感覺到他人的情緒,然後轉換自己狀態,讓對方感覺好一點。
多讀點書吧,要不然你的三觀是由你的親朋好友決定的。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挺扎心的。
前段時間朋友帶母親來市裡看眼睛。
阿姨還年輕,才50多歲,最近看東西總覺得模糊,朋友就說來看看。
各項檢查結果出來,什麼毛病都有一些。
阿姨一直說:醫院是騙人的,我就眼睛模糊,怎麼可能肝臟,肺都有問題?
打電話給親戚。
我認識一個治眼睛不錯的醫生,我給他電話給你。
你住院太燒錢了,不如回家找土方子,上次誰誰去拿了藥,現在好了···
哪有這麼嚴重,你不是不是被人放蠱了。
父母一輩省吃儉用習慣了,剩飯衝點開水就吃;剩菜放冰箱兩三天也不捨得倒······
胃病犯了,身體痛了,吃點藥止疼就行了。
小病小痛忍著,實在扛不住了才去醫院。
曾經有朋友跟我說,你應該換種書讀,你寫的東西,我根本看不懂,不實際。
建議很不錯,但是他一個不讀書的人,看不懂,也正常。
換成從前,我會覺得,他說的很對,我應該去寫他能看得懂的,寫他喜歡看的。
但是,我為什麼要討好他?
又不是甲方爸爸。
朋友給我轉了199元,要做一對一。
聽完她的傾訴,我沒有收款。
她只是存在負面情緒,急需一個出口,而衝動消費。
有人說我蠢,給錢也不要。
要這麼說也可以。
曾經一位同學有個人品牌方面的煩惱,私信問我應該怎麼辦?
當時我的情緒狀態並不是特別好,雖然已經有了課程,但是簡單的定位問題,抑制住情緒,語音通話十幾分鐘就處理好了。
「舒適區」,幾天看到最多的詞。
待在這個區域其實挺幸福的,至少不需要思考過多的問題,也不需要做自己能力外的事。
一個人最終都要離開,為什麼不努力的活著?
努力突破舒適區,努力突破恐懼。(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