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他們病了?還是受傷了?」
白龍: 「不是,是吃太飽了在睡覺。他們已經忘記自己是人類了。」
《千與千尋》我看過N多遍,是宮崎駿作品中我最喜歡之一,今天我來聊一下我對動漫中「無臉男」角色的認知。
「無臉男」在動漫中出現過「十一次」,再次重溫《千與千尋》,我在「無臉男」身上找尋自我。
《千與千尋》這部作品,是宮崎駿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2001年首次在日本上映。
該影片創作時,日本正處於泡沫經濟時代,因此在這部動漫中出現了,被汙染的「河神」、「湯屋」營業狀態等折射。
「無臉男」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是絲毫不影響,看了動漫之後大家對它的喜愛。
「無臉男」初次出現,是在影片17分鐘時,白龍帶千尋通過大橋,去往湯婆婆的「湯屋」時,「無臉男」就站在橋上。
此時,「無臉男」和千尋的擦肩而過,也為後期情節展開埋下了伏筆。
「無臉男」這個角色在設計時,並未賦予它語言溝通的能力,但在想要表達時,卻能發出「啊啊~啊啊」的聲音。
「無臉男」雖然是一個孤獨、寂寞的角色設定,但是它也渴望能與「人」溝通。
加上它整體身形在視覺上有「虛無」、「透明」效果的設定,更是反應出「無臉男」「小透明」的狀態,很容易被周邊的「人」忽略,存在感極低。
但是,千尋看到它了,還和它打了招呼。
千尋和「無臉男」的第二次相遇,千尋點頭示意;第三次相遇時,千尋更是將其當成「湯屋」的客人,看到對方淋雨,為其留了一扇門。
也正因為如此,寂寞而又孤獨,渴望溫暖、被重視的「無臉男」,開始渴望靠近千尋,想用自己的方式對千尋「好」。
「無臉男」更像是一個迷失了自我的角色,僅僅藉助自身的本能,渴望和千尋這個純真、善良的姑娘接觸。
「無臉男」喪失了語言能力,當它發現千尋被負責藥浴牌子的「經理」刁難時,找到了可以幫助千尋的方法,也得到了千尋的感謝。
可是之後,再次效仿之前的方法,千尋因為不再需要所以拒絕了,也是從這裡開始「無臉男」真正出現了情感的波動。
嘗到了一些甜頭之後,再次效仿卻發現路走不通了,懵懂無知的狀態下,不明白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心裡失落的同時,又想改變現狀。
「無臉男」不就像是我們自己嗎?
「河神」離開後,眾人歡呼雀躍的反應,無疑是給「無臉男」的重要「提示」,它貌似找到了「討好」千尋的方法。
當「湯屋」內打樣,「青蛙」偷偷出來撿遺落的金沙時,「無臉男」就用了它以為的方法,果然「青蛙」很歡喜,也因此被吞到了肚裡。
有了「青蛙」的助力,「無臉男」也因此有了交流的能力,它不斷的變出金子,也因此獲得了「湯屋」內工作人員的吹捧,把它奉為「大爺」用心招待。
就連十分討厭「無臉男」的湯婆婆,也在它不斷變出「金子」之後,轉變了心態,歡喜不已。
甚至當「無臉男」迷失在自己的欲望、貪婪中,逐漸黑化之後,提出要見千尋,湯婆婆為了「財」答應了。
而此時的「無臉男」,已經在「金子」給它帶來的「聲名」、「權利」中迷失,他變得貪婪,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它擁有了「金子」,擁有了周邊所有人的視線,大家把它「奉為上賓」、「卑躬屈膝」,只為它漏漏手指,這一切讓「無臉男」喪失了自我。
而此時的千尋,正在為受傷的白龍擔心,面對狼吞虎咽變得半死不活的「無臉男」,千尋是陌生的。
「無臉男」終於向千尋說出了自己的訴求「我好寂寞」,它渴望千尋在它身邊給它溫暖,讓它不再寂寞。
「我想要小千」、「我給你金子」……
千尋拒絕了,她想要救出爸爸媽媽,她想回家,她想救白龍,她唯獨不想要金子……
「無臉男」那一瞬的憂傷,千尋似乎察覺到了,猶豫間千尋還是拿出了「河神」贈送的禮物,把「一半丸子」讓給了它。
但是「無臉男」並未第一時間察覺千尋的好意,因為「丸子」的功效,它不得已把吃下的一切都嘔吐出去。
它此刻是憤怒的,它的好意千尋不但不接受,居然還「拿」走了它的「一切」。
它以為的「一切」,是它在追尋溫暖的過程中,吞下的「虛榮」和「欲望」。
「無臉男」帶著不可原諒的心,追著千尋離開「湯池」,並趕上了火車。
在這個過程中,「無臉男」吐出了原本不屬於它的東西,它逐漸清醒,又回到了最初的狀態。
如果說和最初有什麼不同,此時的「無臉男」有了勇氣,直接和千尋一起踏上旅程,它此刻學會了「陪伴」,而不是毫無根據的「給予」。
《千與千尋》這部動漫作品中,「無臉男」無疑是被偏愛的。
當它在試圖通過「金錢」的利益關係,和千尋建立起關係,失敗之後。它又有機會和千尋一起踏上了一次真正的「找尋歸宿」的旅程。
千尋和「無臉男」一同去往,湯婆婆的姐妹「錢婆婆」家裡,在錢婆婆看到「無臉男」時,對它說「你也請坐下吧。」
這是「無臉男」在這部作品中,第二次收到他人的關懷。
在錢婆婆家裡,「無臉男」和湯婆婆的孩子一起織毛衣、幫助錢婆婆,十分愉快。
在這個過程中,「無臉男」的身上似乎有不一樣的色彩。
千尋離開時,錢婆婆開口留下了「無臉男」,而此時它的「面具」似乎帶著一絲溫柔。
「無臉男」看著千尋猶豫了之後,選擇了揮手告別。
「無臉男」本身就是一個「一無所有」,四處遊走的生物,它寂寞、孤獨,渴望能夠得到關注,得到關懷。
像不像最初的「我們」,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接收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信息,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找錯過「方向」,我們面臨了「無知」和「迷茫」。
為了我們追尋的,那個很可能不存在的「未知」,撞得頭破血流,我們傾盡所能,只想要過得「更好」。
「無臉男」就是「我們」的縮影,但是它無疑的幸運的,是被偏愛的。
「無臉男」經歷了種種「失敗」,最終在錢婆婆這兒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因為它可以真正的幫到錢婆婆,也因此有了真正存在的「意義」。
此時的「無臉男」自身,有了「價值」,它不再是「虛無」的。
在我看來,這是「無臉男」最好的結局,在不斷的找尋、犯錯之後,仍舊找到了一處可以為它敞開的「港灣」。
我深受觸動,也感受到了溫暖。
希望和我一樣,在「無臉男」身上「找尋自我」的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港灣」。
:真心喜歡,真情實感!歡迎同樣喜歡這部作品的朋友,留言互動。
新手上路,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