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姍編輯 | 周卓然1
界面時尚從MUJI中國總部處獲悉,MUJI將於年內在上海開設中國第二間MUJIcom店鋪,這間店鋪目前正在籌備中。
6月15日,MUJI無印良片在北京京東總部園區內開設了「MUJIcom」便利店。根據MUJI介紹,這間店內銷售的商品區別於MUJI傳統門店所售商品,僅保留了消費者日常所需商品。
不過,這間面積605.96平方米的MUJIcom便利店,還是比消費者日常見於街頭的全家、羅森、711等便利店大得多。
除了突出便利店提供必需商品和方便顧客選貨的開放式貨架陳列之外,MUJIcom同時還打造了餐飲空間,以及閱讀休息的沙龍空間。
在其餐飲區內,設有「無印良品便當」貨架區和無印良品烘焙產品陳列區,整個餐飲區提供了71席座位,幾乎是一個小食堂的標準了。
而店內還劃分出一個閱讀休息區,其中兩面牆的書架上擺放了MUJI專門甄選的與北京當地文化相關的書籍,另外還整齊擺放了多張沙發靠椅,供顧客閱讀和休息。
總體來說,MUJIcom京東店可以視為MUJI常規門店的精縮版,但它會針對特定的目標客群,進行差異化的陳設布局和有側重的選品。
而此次MUJIcom京東便利店的目標客群就是京東園區內的5萬名員工。可以看出,MUJIcom北京京東店的選品和服務形態都更加貼合企業園區內上班族的工作生活場景,包括店內設置的自助結帳臺和觸摸式點餐機,也考慮到了快節奏的工作生活。
這次選址京東似乎暗示著,已經在中國重點城市的購物中心和主要商業街區廣泛布局的MUJI,可能將把零售網絡拓展至城市當中的商業社區。
對此,MUJI中國總部對界面時尚表示,「開店選址的前提是要有合適的商業合作夥伴,並不會局限於某一類的選址。MUJIcom的服務,會依照開店地點周邊環境、消費者需求等因素的不同而展現出區別。」
MUJIcom在中國市場的野心是在於社區商業,通過深入城市當中的各個社區,為當地社群提供本地化的服務。這意味著MUJI的目標並不局限於商業園區,還可以是大學校園、城市居民區等各類型街道社區。
「希望讓MUJI的店鋪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街道的場所。」MUJI中國總部告訴界面時尚。
便利店社區化和個性化正是中國便利店市場未來的突破方向。根據市場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向界面時尚提供的一份研究報告,將自身定位為城市中閒適的第三空間,更好地服務於當地社區和繁忙的上班族,是中國便利店品牌未來可以探索的可能方向之一。
根據英敏特數據,中國便利店的銷售收入在2019年以前的5年,以2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如果不考慮進疫情的因素,中國便利店的發展在未來五年仍將保持這一增長趨勢。
而億歐智庫發布的《2019年中國便利店零售業態報告》中指出,上海和廣東是擁有便利店最多的地區,地域發展的不均衡讓便利店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間。在2020年上半年,羅森、711等外資便利店品牌開始向二三線城市下沉。
與此同時,在市場相對飽和的一線城市,便利店品牌則需要考慮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門店空間體驗的升級等。
以全家為例,界面時尚觀察到,過去半年,全家上海店內紛紛增設了自助結帳臺和觸摸式點餐機,以提高結算效率,並升級門店體驗。
在中國便利店市場高速發展,一線城市便利店面臨轉型升級的節點進入這個賽道,MUJI是有優勢的。
中國是MUJI目前僅次於日本規模的市場,在此MUJI已經發展出了多種新業態,店鋪、書店、餐飲、酒店幾乎涵蓋了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這意味著MUJI在多種生活場景當中擁有豐富的經驗,可以自如地根據目標客群進行場景搭配。
與此同時,MUJIcom在日本也已經運營數年,已經具備了社區服務的經驗。MUJIcom的日本首店開設於2016年,最初的定位是在交通便利的位置開設快捷店。
如今,日本的每一家MUJIcom都會根據選址等客觀因素做出細調來服務特定社區的人群。2019年,MUJIcom入駐武藏野美術大學,成為首家開進日本大學的MUJIcom,這間店內還設置了展覽空間。
而MUJI店內清一色的自有產品則無疑增強了它在國內便利店市場差異化特性。
在現有的國內便利店市場上,無論是以全家、羅森為代表的外資便利店品牌,還是本土便利店品牌。還沒有哪一家連鎖便利店品牌可以做到100%自有產品的佔比。
50%是日本市場上便利店自有產品佔比的平均數據為50%,而國內便利店市場上,羅森、全家這類日本品牌的自有產品SKU可達40%,大多數本土便利店的自有品牌佔有率僅不到10%。
2016年,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總裁兼執行董事松崎曉對界面時尚否認了「品牌是否在複雜化」的問題。他表示,「你會發現我們後來具體做的還是都和店鋪有關,店鋪是最主要的。我們的公司並不複雜,其實復不複雜是根據人的做法來決定,無論是什麼業務,都是在同一個理念下的分支。」
4年之後,在中國開出多家超大型門店的MUJI開始收縮門店尺寸,帶來了全新的MU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