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化石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
松花江猛獁象全體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體長9米,高4.7米。晚更新世(14C 測齡距今33760±1700年)。出土自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煤礦。這具猛獁象骨骼化石保存完好,發現於距地表39米深的古河床內,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猛獁象之一
鸚鵡嘴龍全體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體長0.8米,高0.4米。出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爾布蓋。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2320萬年前到1億1000萬年前。鸚鵡嘴龍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因生有一張酷似鸚鵡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鸚鵡嘴龍最長可達2米,一般體長在1米左右。
原角龍全體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體長2.2米,高0.7米。出土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巴彥滿達呼。生活於白堊紀晚期(約1億—6500萬年前)的恐龍。為短肢四足動物,體長2米,體重1.5噸。巴彥滿達呼是原角龍出土最豐富的地區,近年來發現了大量的頭骨及全身骨骼化石,為研究角龍類的起源與進化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
古似鳥龍全體骨架 。內蒙古博物院藏。古似鳥龍生存於距今8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小型恐龍,體長3米。它是一種小型的食肉類恐龍,它是一種身高像大鴕鳥一樣,雙足行走的虛骨龍類恐龍,體長約2.5米,有著輕巧、苗條的體形和與鳥相象的外貌。
巴克龍全體骨架。體長7.5米,高3米。出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二連鹽池。是一屬草食性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東亞,距今約97-85百萬年前,被認為是最早的鴨嘴龍超科之一。(圖片版權均屬內蒙古博物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