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博物院,珍藏的恐龍、猛獁象化石!件件珍貴,難得一見!

2021-01-11 大咖la暢遊博物館

恐龍化石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

松花江猛獁象全體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體長9米,高4.7米。晚更新世(14C 測齡距今33760±1700年)。出土自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煤礦。這具猛獁象骨骼化石保存完好,發現於距地表39米深的古河床內,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猛獁象之一

鸚鵡嘴龍全體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體長0.8米,高0.4米。出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爾布蓋。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2320萬年前到1億1000萬年前。鸚鵡嘴龍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因生有一張酷似鸚鵡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鸚鵡嘴龍最長可達2米,一般體長在1米左右。

原角龍全體骨架。內蒙古博物院藏。體長2.2米,高0.7米。出土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巴彥滿達呼。生活於白堊紀晚期(約1億—6500萬年前)的恐龍。為短肢四足動物,體長2米,體重1.5噸。巴彥滿達呼是原角龍出土最豐富的地區,近年來發現了大量的頭骨及全身骨骼化石,為研究角龍類的起源與進化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

古似鳥龍全體骨架 。內蒙古博物院藏。古似鳥龍生存於距今8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小型恐龍,體長3米。它是一種小型的食肉類恐龍,它是一種身高像大鴕鳥一樣,雙足行走的虛骨龍類恐龍,體長約2.5米,有著輕巧、苗條的體形和與鳥相象的外貌。

巴克龍全體骨架。體長7.5米,高3米。出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二連鹽池。是一屬草食性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東亞,距今約97-85百萬年前,被認為是最早的鴨嘴龍超科之一。(圖片版權均屬內蒙古博物院所有)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博物院鎮館之寶—遠古恐龍,身高四層樓26米,體重六十噸
    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內蒙古博物院,於2007年成立,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為國家一級博物院。 入館前需要預約,大家時間充裕的話可以早點去,國慶期間正常開館。
  • 內蒙古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匈奴黃金王冠、元鈞窯香爐、巨型恐龍
    內蒙古博物院前身是內蒙古博物館,作為1957年自治區成立10周年大慶的重點項目,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列入世界建築史。2007年,內蒙古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建築面積15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為國家一級博物院。
  • 內蒙古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匈奴王金冠、元鈞窯大香爐、巨型恐龍
    內蒙古博物院前身是內蒙古博物館,作為1957年自治區成立10周年大慶的重點項目,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列入世界建築史。
  • 「恐龍獵人」邢立達,研究古生物學,曾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
    邢立達十分喜歡恐龍、化石等神秘的事物,此間他也認識了董枝明教授,在他的影響下,邢立達曾多次前往雲南挖掘恐龍化石,還創辦了一個被諸多專業人士認同的"恐龍網"。 2005年"恐龍網"被中國古生物網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人類學研究所發現了其價格和成果,他們合作共同改良了"恐龍網","恐龍網"也一躍成為"十佳"網站中的榜首。
  • 體型巨大讓人畏懼的史前生物藏身於南京博物院,因何都滅絕了呢
    圖為南京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館內藏品之豐富,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文化的寶庫。日日遊客爆滿。特別是一批批學生更是蜂擁而至到此,立體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圖為博物院內的猛獁象化石。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  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 內蒙古成功完成區內體形最大蜥腳類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工作
    12月7日,記者從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委宣傳部獲悉,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遺蹟保護研究室相關專家圓滿完成野外調查及搶救性發掘工作。本次挖掘開啟了野外打包工作,共計打包77件「皮勞克」。經過發掘初步判定為內蒙古自治區發現的體形最大蜥腳類恐龍化石,不僅保存完整,還包含了該類型蜥腳類同一個體大部分前肢、後肢、腰節部位化石,少部分背脊、尾椎化石,不同個體化石之間還可以相互補充,對此研究基本查明含化石地層的基本信是難得的蜥腳類恐龍化石科研材料,是極具科普展出價值的化石材料。近日,起運呼和浩特進行修復和研究。
  • 【聽說內蒙古】恐龍的故鄉
    在內蒙古,地下不僅埋藏著種類繁多的恐龍,還有世界上最早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和豐富的恐龍足跡化石。因此,內蒙古被譽為「恐龍的故鄉」。 早在2億年前的侏羅紀,內蒙古就有大量恐龍活動。目前在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化石主要分布在四個地區:二連浩特、鄂爾多斯、巴彥淖爾和阿拉善。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中的完美巴彥淖爾龍真骨。
  • 猛獁象化石現身平泉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通訊員陳彥華 河北日報記者李建成)5月10日,平泉縣郭杖子鄉李家莊村的楊海青在自家後院發現了骨頭化石,經有關專家初步鑑定,該化石屬於猛獁象化石,但化石具體的形成年代及成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據郭杖子鄉黨委書記高春林介紹,5月10日,楊海青在整理自家菜窖時,刨出一些生物骨頭化石。
  • 自貢恐龍博物館舉辦「自貢地區古生物化石重大發現展」 披露100年...
    鼠年新春將至,自貢恐龍博物館組織了一系列活動,特別是策劃了《我們從長江走來——長江流域人類起源與演化》和《侏羅紀的迴響——自貢地區古生物化石重大發現展》兩個臨展,給公眾呈上一道文化大餐。100年間的「尋龍者」故事 首個以自貢地區重大化石發現展覽展覽現場,展廳正中央矗立的猛獁象骨架格外引人注目,不少來自外地的遊客,正聚精會神地觀展。
  • 河北發現史前猛獁象化石
    新華網石家莊5月15日電(記者張濤)近日,河北省平泉縣郭杖子鄉李家莊村發現了象牙及骨骼化石。經權威部門初步鑑定,化石屬於史前猛獁象化石,但具體的年代及成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李家莊村農民楊海青在整理自家菜窖時,刨出象牙及骨骼化石。象牙前段已破損不全。
  • 2018北京大學化石文化周在京舉辦 恐龍主題公園興起
    展出的恐龍化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冬陽/攝   青岡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磊以《化石結緣 共謀發展 讓中國猛獁象故鄉從新時代走向未來》為題,重點從古生物化石的發現、保護、開發及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經濟優勢打造猛獁象文化旅遊產業等方面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恐龍已超過1000多種,中國已經發現的恐龍有200多種,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已達36種之多,12個盟市有9個盟市發現過恐龍化石。一、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恐龍的故鄉」展廳內,記載著: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也是發現最古老帶羽毛恐龍的地方;同時又擁有豐富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還保存著世界罕見的風沙埋藏狀態的恐龍化石。
  • 「恐龍界寶可夢」尋找恐龍化石當副業可賺上百萬美金?
    美國西部出現了新形態的淘金熱:尋找史前恐龍化石。在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南北達科他州的荒地上,牧場主和牛仔發現珍貴的恐龍骨化石,並利用這些發現拯救生計。尋找這些史前生物的賭注很高,但報酬也可能成正比,有些化石潛在價值高達數百萬美元。
  • 北京延慶著手編制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區發展規劃
    賈德勇攝  暴露的足跡至少幾百個  2012年伊始,北京市延慶縣宣布,新近在千家店鎮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距今約1.4億至1.5億年前晚侏羅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行動記錄。
  • 世界最霸氣的博物館,裡面全是珍貴的恐龍化石和遺址,就在中國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的一種爬行動物,它在當時就是食物鏈的頂端,地球的霸主。恐龍的種類相當多,不同的種類體型和習性差得很遠,有無肉不歡的霸王龍,也有隻愛吃素的板龍,但是這種統治了地球的動物卻突然之間消失了,留給人們的只有化石。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發現命名了322種各類恐龍! 我們曾經有一個49天的約定 還記得這些中國恐龍麼? 內蒙古一直是恐龍科考研究的重要一站 截止至2019年底統計的322種中國恐龍裡 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就佔了
  • 80後學者親嘗4千年前猛獁象肉味道 稱味同嚼蠟
    大多數脖友帶著惡搞或調侃的語氣留言,或轉發@恐龍達人的微博。2月12日下午4點,@恐龍達人在微博上宣布,「繼10年前煮了恐龍化石喝湯(1口)之後,於2011年2月12日零點,吃了一片西伯利亞出土的猛獁象帶肉版本的腿肉一片,長8.9cm,寬4.1cm。煎,10成熟,加鹽。」並附有一張被放置在玻璃展櫃中的猛獁象象牙和軀幹圖片,但沒有上傳和烹製或試嘗猛獁象腿肉有關的圖片。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內蒙古完成一處恐龍化石群搶救性發掘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8日電(記者於嘉)記者8日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政府獲悉,古生物化石專家近日完成對當地一處恐龍化石群的野外調查及搶救性發掘工作。 據了解,這處化石群位於東烏珠穆沁旗額吉淖爾鎮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