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與田園詩在詩風方面的差異:意境方面

2020-12-14 小仙女帶你遊

意境方面 童慶炳說:「意境是在抒情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 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回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如果典型是 以單個形式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 是以整體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山水田園詩中的意象體系構成了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境,而意境更是與山水 田園詩的審美異趣相吻合的。

陶淵明詩歌樸實明快,文氣暢達,在看似平淡散緩中形成 天然意境。在其作品中有「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 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生活;有「露疑無遊氛,天高肅景澈」;「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的田園風光。這樣的意境猶如「逸 鶴任風,閒鷗忘海」,絕無一般士大夫的矯揉造作,事真、景真、 情真、意真。

平淡自然的藝術境界的創造源於他心靈與自然 的契合,源於他「任真」的人生態度。當真人與真境實現和諧 的統一時,平淡自然成了詩人創造的主要藝術境界之一。 謝靈運在景平元年初春,失意辭去水嘉太守歸家時寫就 《登池上樓》。詩的前半篇是發洩官場失意的牢騷,後幾句是 觸景傷情,抒發「歸歟」之嘆。中間部分,是描寫陽春景色。

詩人對景物觀察細緻,造境新奇,深寓哲理,給人以無窮情思。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二句,一「生」、一「變」把冬去春來 景色的變化形象地寫出來。既有景色,又有變化,同時含蘊詩 人春光雖好而己不遇時的感慨寫景抒情達到高度融合,意境 清新,給人以大自然的美的真實感受。但是謝靈運山水詩,多 數詩篇都帶有玄言的尾巴,他詩中的景情和理的融合雕琢斧 鑿之感猶為凸兀,意境並不深遠。 王維詩中常以陶淵明自況,《後山詩話》也說:「右丞、蘇 州、皆學於陶,王得其自在。」足見陶淵明對他的影響。

陶淵 明、王維無一例外地都熱愛自然,都具有平和恬淡的心情,風 格都是渾然天成,毫無雕琢斧鑿之感,格調也都是高雅的。他 們的山水田園詩中都描寫田園風光和悠然自樂生活,而王維 晚年歸隱山林,參憚悟道,他對待山林有一種親切、信懶之感, 而不像謝靈運凌駕於山水之上,因而山水田園風光在王維筆 下呈現出一片寧靜。王維以禪入詩,使山水田園詩又呈現出 「空靈境界」,如《過香積寺》前六句所寫景色,清幽寧靜,和諧 冷清,絕無人間煙火味,這正是佛教禪宗追求的境界。

他引禪 詩,渾然天成,具有空靈美。而在《竹裡館》一詩中,詩人將輞 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與優雅清淡的禪寂生活結合起來描 繪,創造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不僅給入以「清幽絕俗」 的感受,而且使入感到,月夜幽林之景如此空明澄靜,彈琴長 嘯之人如此安閒自得,情景融為一體。 文學的話語蘊藉是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活動蘊含豐富 的意義生成可能性,是語調、句子、意象、音調等風格的複合體,也就是說,意象構成意境,意境蘊含意蘊。

縱觀謝靈運、陶 淵明、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意蘊不難看出,謝靈運寄情山水,吟 詠山光水秀來寄託他仕途失意而企羨道遙的情懷。而詩中話 語的生成與闡釋可能性卻很小。而陶淵明的田園詩,我們既 能品味出田園生活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也能體會出 農事勞動的希望與焦慮,悠然酒趣中深遠激憤的憂思……詩 中意蘊有無限豐富可供挖掘的潛能。

賞王維之詩,先窺其形, 再悟其意,初讀時詩中畫面歷歷在目,形象逼真,再讀可通其 心境,其言有盡而意無窮。 王維不僅從題材上完成了山水詩與田園詩的合流,更從 藝術上實現了兩大傳統流派的合併,使山水田園詩具有繪畫、 音樂的美感,清淡雅致的格調,衝淡脫俗的意境,形成了自己 獨特的風格,從而將山水田園詩推向新的高峰,對後世產生深 遠影響,正式宣布了陶淵明時代的到來。

相關焦點

  • 詩歌鑑賞:從「山水田園詩」經典詩詞中品讀人生百味
    走進山水田園詩,品讀經典,體味人生百態。如果說中國的詩歌是一片星空,那麼山水田園詩絕對是是最亮的那顆。為什麼山水田園詩在中國歷史上如此盛行呢?一是,中國人崇尚君子之風,不能達濟天下,就獨善其身好了。像陶淵明這樣的隱士,再有謝靈運這樣對政治不滿,就成了戶外運動愛好者。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讀王維的詩,是幼年時。而讀王維,卻是近幾年的事。他是一位描寫我國山水的大師,技術高超,在盛唐自成一派,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王維,欣賞王維十首流傳千古的詩篇,感受我國山水之氣派。
  • 王府禮序,山水詩畫,直抵心靈深處的期許——江南古典園林的意境
    依山而建、依水而居,坐落於山水之間,以中式合院為原型,以東方院落為代表,凝聚五千年文明歷史、建築、園林等文化瑰寶,匠造屬於最美國風的住宅——王府禮序 山水詩畫——入口落客亭 溯源古代府院生活,提取「天工開物、文心作美、素雅靜淡、意境悠遠」造園觀,傳承世家榮耀,回歸人文,傳承園林空間序列,演繹現代品質生活。以【王府禮序、山水詩畫】的設計理念,貫穿於整個別墅園林設計中。
  • ——品讀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寂寞與唯美
    王維之詩,現留存於世的,有四百餘首。對王詩的評價,廣為人知的評語,應該是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軾,1037—1101年,晚於王維近300年。 詩中有畫,這是對王詩山水田園詩的評價。不過,王維之詩,開局並非就是如此。 「學而優則仕」。
  • 寄情山水,自然渾成,這些山水詩讓你在詩情畫意風景中流連忘返
    山水詩,顧名思義就是描寫山水風景的詩歌。如果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山水詩也可以稱之為旅遊日記,就是記錄到某個風景名勝之地的所見所聞所感,只不過,用詩的形式表現出來更有意境和文化底蘊。山水詩的開創人為南北朝時期的詩人、佛學家和旅行家謝靈運。
  • 王維明明是山水田園詩人,為何會寫出這麼多優秀的邊塞詩?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並以詩名盛於唐代開元、天寶年間。 王維尤其擅長寫五言詩,他與好友孟浩然多詠山水田園之類的詩歌,因而他倆也被視為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
  • 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看孟浩然的田園山水情
    孟浩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田園山水派代表詩人之一。在晉代陶淵明開創田園詩、謝靈運開創山水詩之後,田園山水詩在唐代得以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其中,孟浩然、王維、韋應物、儲光義、常建等都是這一詩派的高手。但是按照年份來說,其他人都要比孟浩然晚些。
  • 穿越杜子美的意境詩、水墨詞
    意境詩.水墨詞:文|匠人沙龍DuDeCHun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子美的意境詩之美、氤氳芬芳了唐朝的文藝復興之冠!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詞闕裡分明是杜甫的詩魂隨影,即便如此秦觀這兩句詞亦溫暖了宋朝的文藝復興之美!
  • 中國文學常識: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它是指哪些內容?
    中國文學常識: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它是指哪些內容?意境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提出的「境界說」集前人論述了大成,將「意境」問題歸結為系統的理論。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 王維的這首田園詩描寫初夏景色,清幽秀麗,層次分明
    王維寫過很多山水田園詩,也非常受讀者喜愛,有的清新明快,有的格調高雅,有的禪意深遠。比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描寫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讚美。
  • 詩畫中國行——「馬良書」詩的田園畫,畫的田園詩
    自成一派的現代田園山水早些年,馬良書曾應邀創作過一幅五六米的長卷,主題即新農村。當時他呈現的內容就是這樣:翠綠的山,山上全是竹,山下是民居,「相似的河塘,相似的田野,就連雲層裡折射出來的光線都是那麼地熟悉。」而今,畫中的景致,他終於在安吉幸福城覓到了實處。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以這首《望天門山》來說,那就是一首意境高遠,同時很美的作品,當時李白剛剛乘船赴江東經過當塗,經過天門山時見到了當地獨有風光,這讓李白醉心於風景之中,從而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名篇,雖然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成的意境優美、壯闊,人們讀了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性愛山水喜泛舟的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 「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寫這首詩的初唐詩人原是陶淵明忠粉
    胡應麟《詩藪》認為"惟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王績的田園詩也同樣有平淡之風。如《野望》:"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童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雖無半字提及陶淵明,然其字裡行間卻是深得陶詩的平淡意趣。全詩看似淺顯易懂,無任何穿鑿痕跡,卻是意蘊深刻。如此自然樸素的筆調,不僅擺脫了齊梁以來的綺靡詩風,更是在初唐歌功頌德的眾篇詩作中獨樹一幟,成為一股清流。
  • 翡翠山水掛件的意境
    山水畫本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在的修為意識和以咫尺天涯的視覺意識,一直是山水畫演繹的中心。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體味出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哪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我們以更多的情感。
  • 詩「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流行於晚唐,你知道整首詩的意境嗎
    有很多詩觸動我們的心,往往一兩句話,讓我們感同身受。詩歌文化在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波瀾壯闊、波瀾壯闊,我們對一首詩總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印在腦海中,經常吟誦。有時我們隨口背誦一首詩,卻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 朗薩家居 | 家裡的田園詩
    池塘裡盛開的睡蓮,院子裡隨處可見的果實,山坡上散步的山羊,圍裙裡採摘的野果,爐子上咕嘟著的藍莓果醬......這樣的田園生活,該是快節奏下我們想要的詩和遠方吧。  心有桃花源,處處都是水雲間。朗薩家居田納西系列,正是這樣具有田園風情的家具作品,以象牙白為主色,涵蓋柔和唯美的韓式田園和大氣莊重的美式田園風,將大自然的線條和氣質引入家居設計當中,獨具舒適自然的田園情趣。
  • 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尤其是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寫過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孟浩然又遊歷了很多地方,其實孟浩然的性格更適合過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田園之間。
  • 謝朓的山水詩精華作品
    在魏晉時代,應用聲律說創作詩歌成就最大的詩人,非謝朓莫屬,他提出,詩歌,應該有詩歌的樣子,用典不至於「文章殆同於詩抄」,用韻不至於「酷裁八病」。對於當時的一種新詩體「永明體」的出現,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創作山水詩方面,他也將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推進到了新的階段。他工於發端,並在結尾抒情,雖未完全做到情景交融,但是寫景更為清麗,而且也時常會有警句妙語。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早年有意於仕途,求仕受挫之後就修道歸隱,詩歌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逸興生活,是唐代田園詩派詩人。他是唐代第一個大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將山水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孟浩然的詩以五言居多,用詞不刻意雕琢,讀起來平易流暢,平淡中領略佳境:「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即出自他之手。 孟浩然的七絕詩不多,只有八首,其中也不乏送別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