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命線

2021-01-16 銀川晚報·輕鬆閱讀

生態環境是城市之本。近年來,銀川在黃河流經領域顯現出河湖密布的綠洲生態特徵。

銀川作為西北三面環沙中的一片綠洲,在城市建設中堅定不移實施生態優先戰略,改善環境,保護溼地,以此來增強城市生態抵抗能力和城市生態免疫力,從而構建水資源環境良好的存續發展模式,不斷提高現有水資源環境功能,實現綠色轉型發展,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以水為重以民為本

近年來,銀川市堅持降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項共治,協同推進水環境治理。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並通過西線供水工程等項目適時解決了一些「老大難」問題,切實保障了居民飲用水安全。

「以水為重,以民為本。」談及銀川市的惠民西線供水大工程,家住銀川市北郊的居民王建華說,感覺也就一年多的工夫,徹底解決了用水高峰期停水的煩惱,還用上了優質的黃河水,生活的幸福指數又增加了。西線供水工程的建設、輸送,惠及三區兩縣180萬人口供水,解決的不僅僅是老百姓用水的窘境,更是讓銀川市民喝的水、用的水以及景觀水域的水質全面提升。

銀川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地下水為單一水源的首府城市,西線供水工程完成了從抽取地下水到引取黃河水的轉型,如今銀川實現了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的雙重水源,使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要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就要徹底截汙治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現如今,我市一改過去黑臭水體舊貌,使其變成宜居宜遊的生態景觀。

位於西夏區的陳家圈溝,曾給人的印象就是一條臭水溝,但現如今的陳家圈溝已是今非昔比。「環境一下子就變好了,以前的臭水溝變成了景觀帶。」陳家圈溝附近生活的一名何姓市民深有感觸地說,治理效果是實實在在,看得到的。西夏區陳家圈溝這處黑臭水體的治理變化只是銀川市開展「黑臭水體」的一個縮影。

近三年來,銀川市採取截汙納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溝體砌護、水生植物種植等多種治理手段來「控源截汙」。2017年底,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基本完工,西大溝、陳家圈溝兩條黑臭水體在已完成整治工程的基礎上,納入銀川市西北區域防洪排澇及湖庫水系綜合整治工程。

2018年,銀川市重點開展溝體水質提升達標考核,對已完成整治任務的黑臭水體進行為期半年的溝體斷面水質監測,全面消除9條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通報銀川市為100%全部完成整治任務的9個城市之一。

2019年銀川市入選國家第三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充分發揮「河長」在溝體長效管控中的重要作用,統籌完善「廠—網—河」一體化運營管理機制,實行「一溝一策、責任到人」的常態化管理模式和全流域、全過程的治理整治模式,不斷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

政策惠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遵循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銀川市實施擴湖增容、退田(塘)還湖、河湖連通、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修復、溼地管理等項目建設。

全市現有典農河、排水溝道66條1000公裡,100畝以上的湖泊128個;已建成鳴翠湖、閱海、黃沙古渡、寶湖4處國家級溼地公園;鶴泉湖國家級溼地公園試點及6處自治區級溼地公園、3處溼地保護小區、8處市級溼地公園;三區溼地率達到10.65%,三區溼地保護率達到78.5%。自2002年以來,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的空氣溼度從30%提高到如今的50%。

銀川也已成為中國西部以及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重要的遷徙路線和棲息繁殖地,棲息著239種野生鳥類,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生態立城」戰略成效凸顯,先後獲得國際溼地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十大新天府」等多個榮譽稱號。

「近年來,銀川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聚焦黃河流域水汙染治理,堅持保清水和治汙水並重的治理思路,持續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水系開挖建設、湖泊擴整連通、溼地修復保護,使銀川市民感受到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銀川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杰說。

記者 寇莉蘋

相關焦點

  • 海西州加大「三個力度」夯實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海西發布」歡迎您來稿,內容可以是文字、圖片或視頻,投稿郵箱:haixifabu@126.com記者15日從海西州政府獲悉,該州按照「規劃先行、保護為主、兼顧開發、科學實施」原則,加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項目謀劃儲備力度,爭取更多中央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助力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用好「千裡眼」,助力譜寫桐鄉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新篇章!
    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湖)水,清新的空氣……桐鄉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提升!一季度,桐鄉市「碧水藍天」成績單頗為亮眼。監測數據顯示,1至3月,桐鄉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6.7%,同比上升6.9%;PM2.5平均濃度為32μg/m"3,同比改善27.3%;桐鄉市PM10平均濃度為50μg/m"3,同比改善35.1%。
  • 開展「四清一綠」行動 生態市容環境顯著改善
    清新空氣行動 改善區域環境空氣品質隨著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美麗北辰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紮實推進清新空氣行動,區域環境空氣品質不斷得到改善。2014年以來,全區清新空氣行動取得良好進展。 清水河道行動 有效改善域內水體質量在全面開展美麗北辰建設「四清一綠」行動中,北辰區大力實施「清水河道」行動,深入推進企業汙染源、規模化養殖場、入河排汙口、村莊坑塘、二級河道治理和汙水處理廠網建設、雨汙合流制改造等七大工程,使區域內的水生態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
  • 唐山:2020年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12月15日,從唐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唐山市水利局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河湖長制工作,穩步推進全域治水清水潤城工程,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加快實現「三個努力建成」和「兩個率先」目標提供堅強水利支撐和保障。
  • 生態環境部:前11個月全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央視《新聞聯播》)
    生態環境部:前11個月全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央視《新聞聯播》) 2020-12-20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ibr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使用對改善現代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ibr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使用對改善現代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江蘇眾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產品品種多樣,型號規格齊全,ibr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設備操作簡單,使用壽命長,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丹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䴉嘴鷸飛來商洛棲息
    近年來在丹江出現的這對䴉嘴鷸,說明我市近年來丹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候鳥在商洛棲息。 (LKX)
  • 生態環境部舉行2020年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對您們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藉此機會,我就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和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作簡要介紹。
  • 全面摸清生態環境「家底」昆明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顯著
    姚曉怡表示,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重要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是全面掌握我國環境狀況的重要途徑。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規定,每10年要開展一次汙染源普查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市農業農村局等16個單位和部門於2017年至2019年聯合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 海鹽河道清淤助力生態環境改善
    整治後的團結港,河道水環境得到改善,來綠道散步的市民又逐漸多了起來。記者了解到,在開展河道清淤水質提升項目時,海鹽始終遵循「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原則,各鎮(街道)合理設置排泥場,採取科學消納方式,根據淤泥檢測結果採用還桑肥田、集中堆放、綠化種植、培堤加固、低洼地平整、脫水固化等方式妥善處置利用,避免造成二次汙染。
  • 青山碧水映藍天——西藏山南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掃描
    如今的雅礱大地,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綠,一幅幅生態畫卷映入眼帘。  近年來,西藏山南市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勇擔職責,主動作為,全力保護好雅礱大地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截至目前,山南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6%以上;地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
  • 守好綠和藍 引來金和銀
    海南省在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有何好的經驗做法,記者專訪了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  謀求更綠更藍,譜寫美麗篇章  記者:在生態環境優良的情況下,海南還在全省主動啟動六大生態環境整治,這是為什麼?
  • 環境改善怎麼樣 讓小動物「說話」:北京將建20餘處生態監測站
    森林、溼地、綠地,究竟能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改善?讓數據和「小動物」說話,本市將在全市範圍內建設20餘處生態監測站,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小動物的種群分布、遷徙情況等,更加直觀地體現生態建設成果。
  • 烏魯木齊縣改善人居環境
    烏魯木齊縣不斷加大投入,從廁所革命入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讓鄉村更靚麗,村民生活更美好。 目前,全縣已完成1.4萬餘戶農牧民衛生廁所改造。水西溝鎮閘灘村村民梁立勝說起現在的幸福生活,難掩心中的喜悅。
  • 代表熱議生態環境保護 呵護好家鄉的藍天綠水
    2017-01-11 14:22:02    華夏經緯網   守住三條紅線 依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自治區環保廳黨組書記邵峰代表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依法加強生態保護」時指出,「要依法對永久積雪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重要溼地等區域實施強制性保護」,這是畫好不能觸碰的生態紅線。
  • 十三五」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任務超額完成 保護好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通報,「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超額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已經提前超額完成對外承諾的2020年目標。
  • 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桓臺分局:共話環境變化戰果 共享優質生態環境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6日訊(記者 江學俊 通訊員 張運波 田辰珉)11月25日,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桓臺分局組織開展
  • 北京布點20餘處生態監測站,生態環境好不好,讓小動物來「說話」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監測站森林、溼地、綠地,究竟能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改善?讓數據和小動物「說話」,本市將在全市範圍內建設20餘處生態監測站,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小動物的種群分布、遷徙情況等,更加直觀地體現生態建設成果。
  • 一線抗疫群英譜「戰地玫瑰」仲月霞:守好白衣天使「生命線」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刊出的「一線抗疫群英譜」專欄文章《好一朵「戰地玫瑰」》。 好一朵「戰地玫瑰」 ——記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仲月霞 ■解放軍報記者 孫興維 通訊員 王 煜 叢墨涵 17年前,抗擊非典,她戰鬥在一線,經歷了100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