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追風箏的人》濃縮成4句話,總有一句讓你感同身受

2020-12-22 書影生香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兼成名作,首版於2003年。

作品以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友情為主線,用溫暖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跨越26年之久的自我救贖故事。

2006年,因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卡勒德胡賽尼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2007年,作品被拍攝成同名電影,影片獲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能夠在很多榜單中找到它的名字。

我想,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然經過了時間和讀者的檢驗。

今天這篇文章特意從原著中挑選了四條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能觸及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第一句

「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有人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

如果這是真的,我倒甘願做一條呆呆傻傻的小魚,在水裡無憂無慮地遊蕩。

因為,無論過去的七秒是絢爛還是黯淡,它都註定轉瞬即逝,而生命也因此有了無數次重新開始的機會。

相比之下,人變得好可憐,因著那超強的記憶力,有些事情會在你的腦海裡存儲一輩子,尤其是那些讓你覺得內疚、自責、不快樂、不光彩的往事。

或許,你曾經自作聰明地以為只要時間拉得長一點,再長一點,它就能像白雪覆蓋塵土一樣埋葬過往。可你終會明白,時間再強大,也沒有那種魔力。

陳年舊事會在某個瞬間突然湧上心頭,像突襲的敵人一樣讓你措手不及。

第二句

「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人生雖然漫長,可仔細想想,也不過是一個不斷得到和失去的過程。

我們行走在這條單行道上,會收穫成功的喜悅,會贏得別人的誇讚和掌聲,同樣也可能遭受挫折和失敗。

人人都喜歡得到,厭惡失去,因為得到能帶給我們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失去會讓人失落、低沉,甚至萎靡不振、陷入自我懷疑。

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擁有後再失去,這其中的苦楚比從來就不曾得到一件物品,從來就不曾遇到一個惺惺相惜的戀人,更加讓人難以承受。

其實,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所以有人才會說,如果早知道未來的某一天你會離開,那我寧願你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的世界裡。

第三句

「我很高興終於有人識破我的真面目,我裝得太累了。」

毒舌作家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說過這樣一句話:

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

我們生活在浮躁的人世間,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也許是出於自我保護,也許是出於討好別人,我們會習慣性地戴上一張面具,以此來掩飾內心的懦弱、卑微、慌張甚至恐懼。

可我們何曾不想有那樣一個人,他能輕易看透我們所有的偽裝和故作堅強。在看穿了那些人性的弱點之後,他不會洋洋得意,不會出言嘲諷,而是願意坐下來,耐心地陪我們聊一聊。

如果當真遇上這樣一位朋友,誰不願意卸下防備,敞開心房呢?

第四句

「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故事中有一處情節,我印象非常深刻:阿米爾寫出了人生中第一篇短篇小說,他怯生生地拿著兩張稿紙走進父親的吸菸室,所希望的無非是得到父親一句認可。

可父親斜靠在沙發上,嘴裡吐著煙霧,絲毫沒有要看一眼的興趣。

阿米爾在那裡站了不到一分鐘,可那是他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分鐘,他覺得空氣凝固,呼吸困難。

最後,是父親的好友拉辛汗接過了阿米爾的小說,還稱讚他寫得很棒。

阿米爾一直對父親敬若神明,但那一刻他恨不得扯開自己的血管,讓他那該死的血統統流出自己的身體。

父親是當地最有名望的地毯商人,他希望阿米爾和他一樣勇猛、剛強、有血性。但阿米爾有他自己的脾性和喜,他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可這一切在父親眼中都是軟弱無用的代表。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像阿米爾的父親一樣,忽略掉孩子的個性和興趣愛好,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們身上,這是非常糟蹋的教育。

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不是工業,而是農業。

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經過一套固定的工序,就大功告成。孩子更像一顆種子,我們所能做的是給予他們水分、光照和適宜的土壤,讓它們自己去發芽,去伸展枝葉就好。

0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願你勇敢去追

《追風箏的人》在豆瓣圖書Top250中位列33,超過66萬人為這本書打出了8.9的綜合評分。讀者群之廣,受歡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

我們常說,書讀百變,其義自見。

其實,文學小說的魅力便在於它不會像工具書那般把要表達的東西一條條羅列出來,它需要我們用心去讀、去品、去悟。

更有趣的是,不同年齡層的人,不同生活閱歷的人,能從同樣的文字裡讀出不同的感悟。

「風箏」的象徵意義到底是什麼?希望你帶著這樣的疑問走進這本《追風箏的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看一看:

想一次入手多本的朋友,可以選擇下面這個套裝,7本世界名著總價只要64塊(下方橫條價格顯示有誤),平均一本9塊多,領券可再減,性價比很高:

套裝中包括以下7本書,豆瓣高分,名家名作:

01《追風箏的人》

02《解憂雜貨店》

03《擺渡人1》

04《擺渡人2》

05《無聲告白》

06《偷影子的人》

07《島上書店》

期待與未曾蒙面的你,共品書香。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文章,歡迎轉評贊,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26萬字的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濃縮成4句話,寫盡生活,說透人生
    接下來一起讀讀這本世界名著裡的4句精華,更近距離的體會《百年孤獨》的魅力與智慧吧。如果你現在活得非常吃力,人生很迷茫,十分排斥孤獨,更要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因為你收入高了,你的欲望也多了,到頭來還存不到錢,失望的感覺反而會比月薪低的時候更多了。這句話的深意不僅體現在人生波折上,還在孤獨上有所體現,如果你現在身邊有很多人,別太開心,因為你遲早會陷入寂寞、孤獨之中。
  • 電影《追風箏的人》相比原著改編得如何?值得一看嗎?
    電影《追風箏的人》雖然不及原著給人的飽滿傷感,但此次改編也算的上精良了,畢竟一部長達2個小時的影片,並不能和幾十萬文字的文學作品相提並論,其中對於故事的描述和情感表達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想要完美濃縮為一部影片,原著中一些重要情節也難免會遭到刪減和忽視。
  • 有一個原耽的開頭,卻給了一個名著的結尾,追風箏的人救贖成功嗎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小說不僅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還對阿富汗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有深刻的反映。
  • 劉慈欣《三體》究竟有多偉大?濃縮成這10句話,句句讓人難忘!
    《三體》濃縮成10句話,句句讓人難忘!1:碑是那麼小,與其說是為了紀念,更像是忘卻。4:過去就像攥在手中的一把幹沙,你以為攥得很緊,其實早就從手指縫中流光。5: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是那些上岸的魚早已不是魚了,同樣的,真正進入到太空的人,早已不是人類了。
  • 《百年孤獨》:世界名著濃縮成經典十句人生哲理,一生至少讀一次
    《百年孤獨》:世界名著濃縮成經典十句人生哲理,一生至少讀一次《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想要讀懂這本書並沒有那麼難,我們可以先從他經典的10句話開始讀起。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一開始看《追風箏的人他渴望通過爭奪風箏大賽贏得父親對自己正眼相看的巴望,著實讓人心疼。傾心寫好的小說,興衝衝地拿去希望父親可以品讀,卻得到父親的忽略和不屑。雖然他是少爺,卻也在羨慕著哈桑。哈桑有一個愛他如生命的父親,關心他,緊張他,即使哈桑不如他富有,可是哈桑父親對他的愛卻歷歷在目。哈桑,少爺,為你千千萬萬遍。
  • 追風箏的人,感覺整部電影看下來讓人直想嘆氣
    追風箏的人,感覺整部電影看下來讓人直想嘆氣——追風箏的人這種生活態度不應該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嗎?這小說不只是寫出了人性,還有人內心深處的情感,也反映出社會那險惡的一面。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哈桑說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文中多次反覆句話,但情景不同,讀出來的滋味也是不同的。相同的就是哈桑的那份真誠,忠誠和勇敢的心。他聰明,在放風箏的時候可以辨別風箏要飛行的方向,總能第一個找到風箏!他勇敢,面對外人的威脅,恐嚇之下能夠抓起他手中的彈弓,不向惡勢力屈服!
  • 興安萬裡 · 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 《 追風箏的人》
    興安萬裡 · 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 《 追風箏的人》 2020-08-12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該書在2002年首次出版,並在2005年獲得全美暢銷書排名第三名的好成績,該書的讀者受眾過以億計。人們都在為書中哈桑那一句發自內心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這句話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 《基督山伯爵》:大仲馬最經典的3句話,總有一句觸動你
    作者:硯無聲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844-1846年。本書主要講述了19世紀法國波旁王朝時期發生的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其中,這3句最經典的話,總有一句觸動你。(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犯,望告訴我,我會刪)01:「要想發現zui犯,首先要看作案可能對誰有利」這是唐代斯的獄友法裡亞神甫對他說的。
  • 【追風箏的人】但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
    02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03 他的喉結吞咽著上下蠕動。風掠起他的頭髮。我想我看到他點頭。「為你,千千萬萬遍。」我聽見自己說。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追風箏的人》。他停下來,轉身,雙手放在嘴邊,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去追風箏前,跑著對阿米爾說過。許多年後,阿米爾也同樣追著風箏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
  • 《追風箏的人》:兒時的友誼,無關乎身份,只因為那個人是你
    兒時的風箏,裝著滿滿純真的童年。各式各樣的風箏飛在空中,牽線的人目光緊緊追隨,旁邊還一個幫自己風箏起飛的夥伴。當線斷時,你的夥伴會不顧一切為你找回你心愛的風箏嗎?《追風箏的人》中的哈桑,就是一個堅定不移的追隨者,永遠守護著自己少爺阿米爾,同時也是自己夥伴。本是同父而出,身份、地位、命運卻截然相反,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們之間兄弟友誼。
  • 《追風箏的人》:為一臉哈桑式的微笑,千千萬萬遍的自我救贖之路
    #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因為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獨特的文字力量,戳痛了無數人的心,更是將哈桑對阿米爾的友誼升華到極致,也更是將阿米爾對哈桑的救贖顯得那麼令人感動。阿米爾為了爭奪風箏大賽的最終勝利者,從而贏得父親的關心和愛,消除他內心的嫉妒。或許是繼承了父親的血統,阿米爾真的將所有的風箏鬥了下來,而當最後風箏掉落時,阿米爾讓哈桑去追,並告知一定要追到,哈桑說出了這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 人性PK《天官賜福》為你所向披靡《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而所謂的朋友不落井下石就已經很好了,談何讓他們來幫你一把?畢竟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物種,沒有一個人願意陪同一個深陷泥淖中的人。所以,當我讀完墨香銅臭的作品《天官賜福》以後,才感觸良深,而我也想起了另外一部關於人性的作品,即:卡德勒.胡塞尼的作品《追風箏的人》。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
  • 錢鍾書《圍城》中濃縮成經典的十句話:揭示了人性與婚姻的殘酷
    熟悉《圍城》這本書的夥伴們,一定對錢鍾書先生在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可以說是對這本書的中心總結。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3、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故事,這四點思考與我們息息相關
    《追風箏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是阿富汗人,後來移民美國。在寫出《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之前,他熱愛寫作,更熱愛他的國家阿富汗。即使阿富汗因戰亂變得不再熟悉,童年記憶早已經漸漸模糊,但阿富汗的民俗追風箏,阿富汗的宗教信仰和阿富汗人所遭受的痛苦,他有過切身的體會和深刻的記憶,尤其是對年少時期犯下的錯誤充滿了自責與不安,備受折磨。
  • 多個重量級電影獎項《追風箏的人》:放飛的風箏,連接過去與未來
    電影《追風箏的人》於2007年發行,2008年獲得多個重量級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電影配樂,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之最佳劇本改編等等,實屬佳作。《追風箏的人》是根據同名長篇小說來改編,節奏把握,人物內心世界,故事前後連貫等等,都改編得很好。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 (第52期)《 追風箏的人》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 (第52期)《 追風箏的人》 2020-08-10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