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出現了30多億年,但是地球上的生命物種出現爆發式增長的時代,還不到6億年,生物考古學家在全世界的不少地方都發現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證據,時間大約是5億4000萬年前,從那個時候開始,大量的生命物種在地球上出現,並且不斷地進化演變,最終形成了如今地球上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
但是從那個時候至今的5億多年時間中,地球上經歷了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
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了,約85%的物種滅亡,原因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不過具體原因一直有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為滅絕原因爭論了30多年。但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沈延安課題組運用新方法研究認為,是火山大噴發導致氣候劇變是這次大滅絕的真正原因,沈延安研究團隊在華南地區找到與大滅絕同時代的黃鐵礦,對其中的硫同位素進行高精度分析,發現奧陶紀末期發生的火山大噴發曾將大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氫等輸送到大氣層20公裡高空,抵達了大氣平流層並在那裡形成以硫酸鹽為主的「氣溶膠層」,太陽照射到地球表面的陽光熱量因此減少,全球氣候變冷,導致地球海洋大範圍結冰,於是首次生物大滅絕上演,這種火山大噴發觸發並驅動了生命大滅絕事件的新機制是關於大唐帝雙五大滅絕的最新研究,同時這項研究對分析現代全球氣候變化也有啟示意義。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又稱泥盆紀大滅絕
在距今約3.65億年的泥盆紀後期,歷經兩個高峰,中間間隔了大約100萬年,發生了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種滅絕事件,這次事件使得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二疊紀大滅絕
在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生物學家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發生的原因是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導致地球的氣候發生了極大變化,地球上的生態環境被破壞,只有4%的生命物種流傳了下來。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三疊紀大滅絕
在距今1.95億年的三疊紀末期,發生了地球生命史上第4次生物大滅絕,估計有76%的物種消失,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滅絕,原因至今不明,生物學家認為可能和全球海平面的升降有關。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又稱白堊紀大滅絕
第5次生物大滅絕就是眾所周知的「恐龍大滅絕」,因為消失的動物主要就是恐龍等爬行類,發生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這次生物滅絕具有突發性,一般認為是由一顆大質量小行星的突然降臨地球造成的,另有說法認為和德幹地盾的形成有關,大約有75~80%的生命物種被滅絕。
這5次生物大滅絕使得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命物種都消失了,但是仍然有不少生命物種留存了下來,並且演化成了如今千姿百態的生命物種,不過相對於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物種來說,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物種不足總量的1/10000,由此也可見曾經有多少生命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參考資料:
《環球網》5月16日文章《我國科學家提出4.4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滅絕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