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他一直奮戰在化纖新材料研發和企業管理第一線,率領團隊在技術攻關道路上始終保持著「加速度」,身體力行地推動中國化纖行業的技術進步。本期「跟黨圓夢」系列報導帶大家了解張葉興在化纖新材料產業綠色轉型方面的探索。
張葉興是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化纖行業已經摸爬滾打了25年。25年來,他一直奮戰在化纖新材料研發和企業管理第一線,率領團隊不斷攻克技術難關,身體力行地推動中國化纖行業的技術進步。
作為主要參與者和帶領人,張葉興助推國望高科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差別化功能性聚酯纖維生產基地、供應商和生產商。公司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紡織技術創新獎、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紡織之光」科技進步獎以及香港桑麻基金會紡織科技獎等多項含金量十足的「大獎」。
國望高科
從業以來,張葉興立足本職、放眼全國、緊盯國際產業發展動向,和生產研發團隊不斷進取、攻堅克難,創造了諸多行業記錄。其中,打破國外公司對於PTT聚合生產技術的壟斷,是國望高科發展歷程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PTT聚合生產技術一直被美國殼牌公司和杜邦公司所壟斷。而經由該技術生產的PTT功能性纖維,綜合了多種化纖的優良性能,擁有錦綸的柔軟、腈綸的蓬鬆、滌綸的抗汙以及接近氨綸的彈性恢復能力,被稱為21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聚酯品種,也是未來聚酯纖維的重要替代產品。
時任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張葉興,敏銳捕捉到PTT功能性纖維的廣闊市場前景,他迅速協助集團領導進行決策,率先引進了國內第一條生產線,實現國內化纖行業又一個從0到1的突破。但在當時,PTT原料只能向杜邦公司採購。壟斷格局的打破,也讓杜邦公司在原料供應上採取限制,擠壓盛虹的市場份額。
張葉興意識到,要擺脫國內企業被「卡脖子」的處境,就必須擁有自己的聚合技術和生產能力,要靠自己解決原料問題。2008年,盛虹開始與國內院校和設計公司合作,進行PTT聚合技術的研究。研發遇到了許多難點,其中最難的是催化劑的穩定性。因為催化劑抗水解能力差,酯化過程中容易水解,而水解後性能就會失效。經過數月的努力,研發團隊終於攻克這一難題,為後續研發奠定了基礎,也極大鼓舞了研發人員的士氣。
檢測研發實驗室
這以後,聚合速度及產品質量的有效控制、副反應的控制及副產物處理、PTT結晶速率的調控等一系列難題先後被攻克。我國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萬噸/年PTT及改性PTT生產線終於建成,其PTT聚酯切片的主要物理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色相明顯優於殼牌和杜邦產品,為我國先進功能性纖維的生產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生物基PTT纖維原料—PDO生產車間
在科技攻關道路上,張葉興和生產研發團隊始終保持著「加速度」。2017年,作為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他和團隊主持承擔了《生物基PTT纖維綠色設計平臺建設項目》。研究過程中,張葉興帶領團隊攻克了全產業鏈綠色關鍵技術難題,以生物基PTT纖維領軍企業和團體為依託,建立了化纖產品綠色設計體系,從源頭對產品加工進行綠色設計,為化纖企業提供綠色設計服務。同時,還編制了生物基PTT纖維綠色產品評價評級標準,很好地引領了生物聚酯行業提升綠色設計能力和產品綠色化。
全球首條萬噸級熔體直紡中試基地
「纖維是紡織產業鏈的源頭,只要纖維和終端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品牌創立相互促進,就能從源頭上提升整體產業鏈價值,撬動整個紡織產業鏈深入轉型升級。」在張葉興看來,持續推動化纖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既是他的本職工作,也是化纖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事業。把眾多優秀纖維企業的好產品、好理念展現出來,提升中國化纖的整體形象,為中國化纖行業領先國際貢獻一份綿薄之力,是他作為一名「探路者」應盡的責任。
END
來源:區人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