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my mummy
yummy mummy
近年來,不少「朋克」式科幻類型作品進入人們的視野範圍,小說、電影、電視劇、電子遊戲……而這其中,又以「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最吸人眼球。
「朋克」(Punk)一詞所代表的含義是:「最原始的搖滾樂,經過不斷發展,最終從搖滾樂當中獨立出來,且其不太講究表現技巧,更注重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特點,在二十世紀中葉至下半葉在英美兩國流行開來。」如若把這概念放到影視語境當中,朋克文化則成了一種離經叛道的,非傳統的,具有反叛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而賽博(cyber數碼)代表的是現今或近未來的數字信息科技,蒸汽(steam)代表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複雜機械組合,蒸汽為主動力為代表的科學技術。
雖然「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這兩者經常會被拿出來一起指代,但其實通過其含義我們可以預想到,兩者各自所描繪的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科幻世界。
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Cyberpunk),由Cybernetics(神經機械學:對信息傳遞和控制的科學研究,尤涉及人和動物大腦與機器和電子裝置的比較)和punk組成。這一名詞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當時的菲利普·狄克、羅傑·澤拉茲尼、J·G·巴拉德、菲利浦·荷塞·法默和哈蘭·艾裡森等作者迴避了早期科幻小說的烏託邦傾向,嘗試描繪用藥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帶來的衝擊。賽博朋克中所被大家公認的開宗立派的作品便是威廉·吉布森在1984年發表了處女作《神經浪遊者》,與此同時,它也是第一本同時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與「菲利普·狄克獎」三大科幻小說大獎的著作。但同為賽博朋克經典作品的電影《銀翼殺手》於1982年6月在美國上映,其所描述的的世界與表達的精神與《神經漫遊者》高度相似。
在之前的專欄中,我們也提到了《銀翼殺手》與《神經漫遊者》的淵源,這類作品的整體格調是對科技發展的悲觀態度以及反烏託邦的風格,其背景大多設置在未來,但與普通的未來科幻類題材不同的是,它在描繪未來科技的同時強調了人文,哲學與思想。
人工智慧與人體科技高度發達,以至於人工智慧試圖或已經掌控人類,前所未有的危機感讓人類開始反撲,甚至逐漸喪失人性,人工智慧越來越趨近於人類,而人類卻變得越來越不像人。反烏託邦的特性開始在社會中出現:高度集權或完全無政府,物質文明泛濫,但社會腐朽、貧富差距嚴重,人類秩序崩潰或瀕臨崩潰。更多人願意通俗地理解為:high tech,low life(高科技,爛生活)。常見元素大多包含:黑客,數字空間,虛擬實境,人工智慧······
賽博朋克中所探討的元素幾乎覆蓋了20 世紀中葉以來人類科技與社會發展變化的幾個主要方向,包括控制論、仿生機械、與人類神經系統聯繫的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以及技術資本壟斷和過度城市化。
賽博朋克作品中通過對末世和不可調和矛盾的描繪來否定與消解。技術主義與資本主義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缺點被空前放大,創作者們甚至虛構出一些令人不寒而慄的反烏託邦來達到徹底否定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賽博朋克作品是保守的,它想通過原地的駐留反思,勒住科技這匹飛馳野馬的韁繩。大部分賽博朋克作品把感情當作了人類最後得以把持的支撐點,希望同科學主義所代表的理性劃清界限,從而尋得一片「淨土」。例如「缸中之腦」的困境讓《攻殼機動隊》中的義體人素子在與傀儡師的不斷鬥爭中自我審視,並最終通過與傀儡師的結合達到了突破自身界限的超我境界。波茲曼在晚年時也曾經指出,我們對於新技術的迅疾發展無可奈何,但歷史與社會心理學可能控制我們對技術的自主使用。
這也是賽博朋克中的「朋克」決定了賽博朋克不完全是反烏託邦作品。反烏託邦作品主要表達的是:看起來很美好的世界,內在卻是汙穢不堪的黑暗;而朋克作品表達的是:雖然世界很黑暗,光明和希望仍存。
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Steampunk)也是一個合成詞,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兩個詞組成。這類作品往往依靠某種假設的新技術,展現一個平行於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即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架空世界觀,努力營造它的虛構和懷舊等特點。這一概念來源於1987年蒸汽朋克由威廉吉布森和布魯斯斯特林1991年的著作《差分機》,20世紀初期第二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蒸汽朋克誕生。
拼湊美學和機械美學是蒸汽朋克的核心追求。拼湊是後現代主義美學的明顯特點之一,最早是從建築開始的,逐漸向影視、繪畫、文學等方面擴展。科技的發展使人們可以複製很多東西,將歷史上最好的東西複製、拼接在一起,取其精華去,去其糟粕,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美學表現。蒸汽朋克同樣如此,它包含的內容更加寬泛,未來與過去、現實和想像、魔幻和科學的元素相互混淆,雜陳出現。
另外,工業革命後,人們逐漸對手工製造變得生疏,也逐漸喪失了自己勞動所獲的成就感。這時,「蒸汽朋克」這條幻想中的時間線讓我們能以蒸汽與特斯拉電力為基礎,製造出既壯觀又精巧的物品。而機械美學便是人們對工業時代的美學訴求。其心理基礎是認為各樣的機械本身蘊含著美感,不僅是帶來實利的功能之美,更主要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之美,它與古典美迥異其趣。它認為機械本身的合乎功能、技術邏輯的構造和外表具有一種樸素的不加修飾的美。「蒸汽朋克」所懷念的,是不適合這個年代、已經回不來的東西。這反映了一種訴求,想要將那個時代迷離繁複的美感與現代科技完美地結合起來,一面無比文藝地懷舊,一面又對現代科技的便利性與前衛性感到難以割捨。
正如英國評論家託馬斯·卡萊爾在1829年的斷言,未來「將不再是一個英雄主義的時代、虔誠的時代、哲學的時代或是倫理的時代,而將是一個機械的時代」,蒸汽朋克引領的是一個審美機械化的時代。基於凡爾納、瑪麗·雪萊等世界上第一批科幻小說誕生的蒸汽朋克小說是對寫實的科幻世界和西方主流價值觀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