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與酒神精神的悲觀主義

2020-12-12 道光暖石

說藝術是真實的,很多人是無法接受的,最多可以說,藝術是來源於真實世界的,部分的反應了真實世界,卻作為藝術始終是帶有虛構色彩的思想表達。不過,這裡所說的藝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藝術,而是尼採眼中的藝術,即超越善惡之外的悲觀主義。這需要先從尼採眼中的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說起。

00 希臘文明的兩元

西方文明的開端希臘文明中,有兩元,一元是日神精神,一元是酒神精神。日神是阿波羅Apollo,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主管光明、青春、醫藥、畜牧、音樂、詩歌等。酒神是狄俄尼索斯Dionysus,在希臘神話中是葡萄樹和葡萄酒之神。在希臘不同教派的傳說中,有不同的別名和經歷,在俄耳甫斯秘儀教派的版本中,酒神的別名是別名査格留斯Zagreus(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P66腳註)。

01 原則差異

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作為希臘文明的兩元體現在諸多方面。第一個層次是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在原則上的差異。日神精神以適度為原則,酒神精神以過度為原則。

日神精神推崇知識與理性,因此總是在一定的範圍內規劃和制定生活;而酒神精神則重視生命的存在,以生命的圓融自在為存在方式。因此在日神精神中,世界被知識與理性打理的合理而有計劃性。而在酒神精神中,世界則只有在酒醉的幻想中才達到人神物的圓融,也只有在醉中才能夠避開世界真正的可怕與荒謬、破碎與不堪。

02 氣質差異

第二個層次是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在氣質上的差別。日神精神表現為樂觀主義,而酒神精神則強調悲觀主義。

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是與科學精神和蘇格拉底主義相伴隨的。從蘇格拉底主義用邏輯否定本能開始,人們開始走上了知識理念的不歸路,知識理念理性的不斷地追逐,體現為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人們以知識邏輯理性增長作為生活的信念。太陽神阿波羅為人類盜火,也體現了人們對於火具有的可以拯救人類的認知的過度樂觀的體現。人們堅信知識能夠通往事物本質最核心的部分,並且在科學知識理性所謂的勝利中一次次堅定自己的信念,人類的本能之一領域在對知識的追逐中被拋到九霄雲外無處覓尋。這種知識對本質的把握的信念就是日神精神樂觀主義的核心內涵。

酒神精神的悲觀主義,緣起於個體化,緣起於世界的支離破碎而分裂成個體的狀態(這一點從悲劇的秘儀學說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晰。按照俄耳甫斯秘儀教派的而版本,酒神的別名是査格留斯Zagreus,起初為宙斯與其女兒……」P66腳註)。

在悲劇的秘儀派傳說中,肢解的本義是酒神的受苦,個體化的狀態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和始因。酒神的重生就是要將個體化終結,將支離破碎、分裂為個體的世界的容貌煥發一線快樂的光芒。他們認為,「萬物根本上渾然一體,個體化是災禍的試音,藝術是可喜的希望,由個體化魅惑的破除而預感到統一將得以重建。」(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 P67)

而現實中人們的生存狀態恰恰就是這樣一個支離破碎而分裂成一個個個體的世界狀態。因此,這世界首先是悲劇的。同時,由於人們對日神精神的信仰,人們看到的是一個被日神裝飾過的具有美麗外表的世界,充滿著秩序和合理的計劃性,而日神精神使用的裝飾的手法就是蘇格拉底主義和科學精神,即知識與科學。酒神精神不能夠接受知識與科學裝飾過的秩序和計劃是對事物本質的通達,酒神精神不相信知識與科學能夠一直達到事物的本質內核。在人們看來是充滿秩序和合理計劃的世界中,酒神精神看到的是生存的可怕與荒謬——支離破碎的個體化的世界。

酒神精神對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感到悲觀,對知識與科學的力量感到悲觀,對世界的支離破碎和個體化感到悲觀,對人的本能的被遺棄感到悲觀。它倡導對日神精神的衝擊與破除,它主張過度原則,主張醉的狀態,只有在過度與醉中,人們才能回歸到本能世界,將支離破碎的世界重新彌合,人神物重新以生命的樣態融合在一起。

所以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與酒神精神的悲觀主義,實際上包涵了二者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差別:科學精神與希臘精神的對立;智慧寧靜與幻覺意志痛苦的對立;主體個體性與普遍人性自然性的對立;秩序計劃性與可怕荒謬性的對立;日神精神是等級分明的世界,酒神精神是大同福音的世界。

03 本質差異

第三個層次,是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在價值本質上的差異。日神精神體現美,酒神精神代表真。這就回到了尼採眼中的藝術是真的而不是美的話題。尼採眼中的藝術是超越了善惡的悲觀主義,也就是超於了道德的悲觀主義,是酒神精神的體現。

日神精神的樂觀主義運用知識與技術、邏輯與理性的手段將原本不堪的世界打扮得井然有序、蒸蒸日上。但事實上,在酒神精神的眼中,這種井然有序與蒸蒸日上僅僅是日神精神給世界粉刷的美麗外觀,日神精神所做的一切僅僅是對世間現象的模仿與更精細的模仿。在這些美麗外觀背後,是一個早已支離破碎、被肢解被個體化了的分類的世界,其間真實存在的是存在的可怕性與荒謬性。

酒神精神的藝術也就是尼採的藝術,正是遠遠脫離日神精神指導下只會對現象模仿的藝術形式,進入到對世界已是的直觀展現的層次,通過酒神精神的藝術,世界被直觀的、立體的、內容豐富的展現在人們面前。雖然真實的世界是支離破碎、個體化的不堪的世界,但是它才是真實的。而這種真實超越善惡,超越道德,留給我們的只有酒神精神的悲觀主義氣質。

相關焦點

  • 狂熱、過度、破壞、新生,「酒神」與「作死」精神,抗爭的本質是狂歡
    尼採有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他認為希臘悲劇其實是由兩個不同的原則構成的,那就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也就是第迪奧尼索斯精神,這種精神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在於醉,就是一種喝醉酒的狀態,所以叫他為酒神精神。在尼採的世界當中,酒神精神到底代表著什麼,又如何理解尼採的酒神精神呢?
  • 阿Q精神不是樂觀主義
    阿Q精神不是樂觀主義。我在中國推動積極心理學事業以來,經常遇到這樣的提問,你推薦的積極心理學是不是一種精神勝利法啊?他和阿Q精神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阿Q精神屬於逃避型和自欺型消極心理防禦機制的結合,雖然它可以讓人在遭受苦難與挫折後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快速恢復心理平衡,但其消極意義非常明顯,他會讓人因此自欺欺人,故步自封,進而導致更加嚴重的心理疾病。
  • BTS《Dionysus》驚豔四座,用尼採和榮格來解讀何為「酒神精神」
    除了熱鬧肆意的表象之外,酒神精神的內涵和概念,到底什麼呢?酒神,狄俄倪索斯,是古希臘神話中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二)尼採VS榮格:太陽神精神與酒神精神的二元對立榮格在《心理類型》中,將心理功能分為了四種基本類型。
  • 《魂斷威尼斯》,以榮格理論、酒神崇拜探究藝術家的共通精神歷程
    其中關於霍亂襲城的暗示有著濃鬱的酒神文明元素,阿申巴赫更有超越時代的象徵意義。02、霍亂侵襲暗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凱旋,解析阿申巴赫與蘇格拉底的「同構關係」託馬斯·曼通過高超的象徵手法將故事背景放置在古希臘的框架之中,借用印度起源的霍亂一路傳習到達威尼斯,將阿申巴赫的迷亂變成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凱旋,可以看出託馬斯·曼對於柏拉圖式哲學的駕輕就熟
  • 《凱蒂的道別》是不怨天尤人,是樂觀主義精神的體現
    是美國描寫窮人生活的一部寫實故事,要承認,美國人那不怨天尤人的樂觀主義精神。凱蒂是一位十八九樣子的女孩,生活在美國內陸的一個偏遠小鎮,她在一家公路休息區的餐廳做服務員,她和母親租住在不遠處的一棟小房子裡,她是私生子,她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她母親也不知道。
  • 今朝有酒今朝醉——古希臘酒神精神哲思:自由意志的狂歡盛宴
    但感性和自由的精神和追求像血液一樣流淌在古希臘人的身體內,形成了充滿狂野與激情的酒神精神。而建立在人性基礎上、提倡人文主義的西方社會,其對人的尊重和個性解放的要求呈現出古希臘酒神崇拜的影子。這種以美酒和歌舞表達對酒神及酒神精神的崇敬的祭祀儀式直接影響了古希臘葡萄酒文明的形成和戲劇的誕生。傳說中葡萄酒釀造技術就是由狄俄尼索斯發明並傳播,酒神祭祀活動的推廣,漸漸演變成了我們今日熟知的狂歡節。
  • 悲觀主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悲觀主義,對世事所懷消極看法的處世觀。出自: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投降主義根源於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反義詞有:樂觀主義,悲觀主義是貶義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悲觀主義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悲觀主義(bēi guān zhǔ yì)成語釋義:對世事所懷消極看法的處世觀成語出處: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投降主義根源於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反 義 詞:樂觀主義成語用法: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悲觀主義的例句:1、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在每個困難裡看到機會。
  • 他是希臘「酒神」,貴為眾神之王宙斯之子,但與凡人對酒當歌?
    在這個國度,還有一位被稱為「酒神」的神話人物---狄俄尼索斯。在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被忒拜公主塞墨勒所深深吸引,被迷得神魂顛倒,隨後與其幽會,使得塞墨勒懷上了他的孩子,那便是狄俄尼索斯。隨著時間的流逝,塞墨勒的腹部不斷增大,而宙斯也派遣其侍女時序女神前去忒拜城侍候自己的這位情人。
  • 虞鋒:樂觀主義是創業者的宿命,雲鋒基金最看重的企業家精神就藏在...
    在中國投資界,雲鋒基金是一家極具特色的PE,其創始人馬雲和虞鋒都是中國最成功的創業者,企業家精神是雲鋒基金的DNA。對於當前的嚴酷周期,虞鋒說,對創業者而言,樂觀主義是他的宿命,雲鋒基金最看重的企業家精神,就是永遠樂觀、堅持不懈。創業是一場淘汰賽。所有成功的創業公司,無不是在充滿種種不確定的殘酷競爭中倖存下來的。
  • 「酒神哲學家」尼採:像哈姆雷特、堂吉訶德,像一首狂妄不羈的詩
    他不光大膽地提出「上帝死了」,公然地批判那個他所處的僵硬時代,還對後世哲學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向前發展。他就是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周國平筆下的那個偉大的漂泊者。他的一生都在思想的山上攀爬,對於人類的非理性世界提出了非常獨到的見解。
  •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對比
    第三點,「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微妙差異。賈寶玉和史湘雲吃的真是鹿肉嗎?當然不是。書中借李嬸之口吐槽:一個公子一個小姐,那樣有錢那麼好看,卻在那裡惦記鹿肉。這很像是尼採所言「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間的區別,前者以冷靜理智的阿波羅為代表,後者以失控狂歡的酒神狄奧尼索斯為代表。本質性格所屬不同,體現在「吃不吃鹿肉」這件小事上、自然也有區分。對於薛寶釵而言,在眾人面前守規矩是深入骨髓的習慣。
  • 安蘭老師託特牌教學 託特愚人牌酒神是原型
    託特愚人牌是酒神的原型 尼採悲劇的誕生談論酒神的美學德國哲學家尼採的悲劇的誕生,
  • 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愛國主義是志願軍將士入朝作戰,克服一切艱險,戰勝一切敵人的巨大精神動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不容侵犯,是志願軍將士的崇高信念。對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深沉的熱愛,是志願軍將士贏得戰爭勝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內心飽含著愛國主義精神,就會滋養革命忠誠精神,昂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屈原式的殉國還是叔本華悲觀主義,王國維為什麼自殺
    陳寅恪和王國維都是那種文化信仰之人,所以陳寅恪在《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中寫道:「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為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
  • 《浮士德》:理性悲劇和樂觀主義的糾纏
    在這場賭約中展現的是《浮士德》中偉大的理性悲劇,通過此著作也表現了歌德在當時宗教打壓及資本主義盛行的時代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及對自由的神往。本文將圍繞《浮士德》及歌德自身的經歷及精神分析文本中的理性悲劇、歌德對理性主義下追求下的人類幸福的迷茫和懷疑以及對自由的享受。
  • 這部動畫每個故事都短小而精悍,但是卻表現了美國式的樂觀主義
    這些可愛的人物共同傳達著「輸了再來」的人生觀與對窘況一笑置之的態度,這種精神,可以說是人生強有力的支撐。不管何時何地,這隻小狗身上時刻都體現出美國人熱愛幻想、勇於探索的可貴精神,在此沿襲了美國動畫的一貫作風,將動物完全擬人化或神化,使它們擁有和人類一樣的個性。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中角色所具備的奮鬥和夢想的精神,也正是成長中的少年最嚮往具有的品質。這恐怕就是該故事備受世人歡迎的原因,它將真實社會和個人生活體驗濃縮在每個角色中,字裡行間蘊含著幽默的人生哲理,並且成了美國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 《延安 延安》: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鍊靈魂
    這幾年但凡有親戚朋友來訪,除了聚餐,我都會請他們來看紅秀《延安 延安》,感悟延安精神。」7月2日,在延安棗園東方紅大劇院外,延安市民馮睿對記者說。馮睿提到的紅秀《延安 延安》,是陝文投延安公司傾力打造的中國首部大型紅色主題演出,通過舞臺藝術和高科技手段,再現紅軍長徵到延安、紅二十六軍戰鬥、延安魯藝藝術創作、大生產運動等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