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攜手共進】走近保稅區裡的文物修復師:妙手助國之瑰寶...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十六善神圖、《清龍藏》木質經板……通過文物修復師們的「妙手」,一件件國之瑰寶煥發生機。日前,「瓣瓣同心·攜手共進」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的樂石文物修復中心內,見證了這一景象。

「修復最主要還是最小幹預和可還原性,還有就是『修舊如舊』,我們要保證文物的原形」,文物修復師魏子茗介紹道。96年出生的他,目前正參與國家一級文物《清龍藏》木質經板修復項目。

談及修復文物的感受,這位年輕人笑道:「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把一件文物修好,修成它原來的樣子,會特別有成就感。」在該文物修復中心內,像魏子茗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都在為文物的傳承貢獻著力量。

圖為文物修復師對古畫進行修復。

相關焦點

  • 保稅區裡的文物修復中心: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中國日報網12月15日電 (記者 陳丹妮)12月15日,中國日報網記者隨「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來到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參觀了北京樂石文物修復中心。北京樂石文物修復中心是全國首家享受「免證、免稅、保稅」政策的文物修復中心。中心有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單位的50餘位國內頂級文物修復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團隊,能提供書畫、金屬器、金銀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石器、石刻、磚瓦、玉石器、絲織品等各類文物藏品、藝術品的保護和修復業務。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張家灣設計小鎮點亮副中心未來生活
    原標題:【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張家灣設計小鎮點亮副中心未來生活  12月16日,中國日報網記者隨「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來到張家灣設計小鎮,參觀了創新中心和正在建設中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銅牛地塊)。
  • 【瓣瓣同心 攜手共進】觸摸未來之城的「智慧脈搏」
    採訪團參觀5G智慧展廳。
  • 瓣瓣同心 攜手共進 | 雄安站今年底將投入使用 六大亮點搶先看
    原標題:瓣瓣同心 攜手共進 | 雄安站今年底將投入使用 六大亮點搶先看  12月13日,「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雄安站,圖為採訪現場。12月13日下午,「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雄安站,了解雄安站的建設情況。  設計理念以雄安水文化為靈感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時尚+科技 銅牛老廠房即將變身未來設計園
    新華網 劉文敏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劉文敏)16日,「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位於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張家灣設計小鎮,探訪銅牛老廠房的華麗蛻變。據悉,由北京銅牛廠轉型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一期年底將正式亮相。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直營店+加盟店」延伸...
    天津港集團業務經營部物流經營中心副主任魏天愛在接受「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採訪時表示。   據介紹,經過多年建設,天津港集團目前已在京、冀兩地布局建立了物流服務網絡,有效地實現了港口服務功能的延伸。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直營店+加盟店」延伸...
    天津港集團業務經營部物流經營中心副主任魏天愛在接受「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採訪時表示。據介紹,經過多年建設,天津港集團目前已在京、冀兩地布局建立了物流服務網絡,有效地實現了港口服務功能的延伸。
  • 瓣瓣同心 攜手共進|雄安站今年底將投入使用 六大亮點搶先看
    12月13日,「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雄安站,圖為採訪現場。記者孔思遠攝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孔思遠)「今年底京雄城際鐵路即將通車,雄安新區首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雄安站也將正式投入使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交通統籌組曹猛介紹說。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雄教育協同發展!人工智慧教學培育「未來...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近日走進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下稱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對此進行了探尋。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黃鈺涵 攝  模式創新 促京雄學校協同發展  北京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是第一批入駐雄安的學校之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該校雄安校區於2018年正式掛牌。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打造綠色智能客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舒飛】12月13日,環球網記者隨「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訪團來到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站房的施工現場。據了解,經過兩年緊鑼密鼓的施工建設,雄安站日前通過初步驗收,將於本月底具備通車條件。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張家灣設計小鎮年底開園 老舊製衣廠將變身...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舒飛】12月16日,「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訪團隊來到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張家灣設計小鎮。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目前園區已累計承接106家企業,首期兩棟樓宇實現交付使用。本月底,五大重要板塊之一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一期園亮相,首批企業將正式入駐。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雄安新區教育換新貌:實地探訪中關村三小...
    12月14日,中國日報網記者隨「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來到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參觀了該校的宣傳欄和特色教室,採訪了來自北京的幫扶教師。通過這樣多管齊下的綜合施策,學校的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成為了雄安新區首批「素質教育示範校」,學生們也在一系列創新課程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用老師的話來講,「孩子們的眼睛裡有了光」。
  • ...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雄安新區正式啟動
    杜正楊攝河北新聞網12月13日訊(記者孔思遠)今天上午,「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雄安新區正式啟動。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由中央媒體和河北省屬網站記者、編輯組成的媒體採訪團,將奔赴雄安新區、廊坊霸州,共同見證這項重大國家戰略落地燕趙大地6年來的喜人變化。
  • 紡織品修復師:針線縫歲月 妙手還光華
    幾位紡織品修復師正專注地伏在工作檯上,用於固定文物的磁鐵片在手中拿起落下,時而發出輕輕的「嗒嗒」聲。在她們的巧手縫補間,時光如同倒轉一般,千年文物得以「化腐朽為神奇」。  量身定製,文物修復學問大  乍一看,修復師「全副武裝」,身穿白大褂,戴著口罩、手套,工作檯旁還架著如手術燈般的照明設備。
  • 北京這家民間修復室不斷接到博物館「訂單」,文物可享受「上門問診」
    本報訊,昨天(11月16日),位於天竺綜合保稅區的北京樂石文物修復中心首次發布最近3年的修復成績單,其中大約1/6的修復訂單來自北京的國有博物館。資料圖 北晚新視覺供圖 王海欣攝樂石文物修復中心漆木器文物修復室裡,一塊塊雲居寺藏清代木經板整齊地碼放在囊匣內。修復師白富剛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塊,邊展示邊講解著修復的要領。該中心負責人鄭燕鵬介紹,目前和修復室有合作的博物館達到了120餘家。
  • 山東博物館「文物修復師」:修復時光碎片,匠心守護古人智慧
    6月12日上午,魯元良正在為一幅清代全形拓片「全色」——用筆墨把畫上殘缺之處補好。38歲的他左手託著墨盤,右手執筆,表情嚴肅,頭系一塊方巾,戴著一條工作圍裙,圍裙兜裡插著大大小小的工具。 「文物修復是一項非常細緻且耗時很長的工程,做起來慎之又慎。」魯元良解釋,他有一個習慣,一進工作室就在頭上系一塊方巾,「字畫修復多要一氣呵成,我怕時間長了,汗水滴到書畫上」。
  • 上海博物館文物修復師馬如高:五個徒弟走了四個
    上海博物館第四代古家具修復師馬如高收過5個徒弟,1個入門一星期就放棄了,3個轉行去做生意,如今門下只有一個28歲的小徒弟賈濤。  「古代的工匠,他們一輩子就做幾件東西,不顧時間成本,慢工出細活。」在修復室裡,馬如高與賈濤並無過多對話,而與師徒二人相伴的是一堆文物殘片和修復工具。
  • 一位文物修復師與千手觀音的故事
    >  記者:你是如何開始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  因為擔當,所以要創新   記者: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有什麼特點?  陳卉麗:文物價值的多樣性以及文物的唯一性,決定了文物保護需要科學的保護修復理論、原則及方法,並在其指導下進行科學的保護修復。同時還要根據文物屬性特點不斷探索文物保護、藝術效果、公眾需求之間的平衡。
  • 《我在故宮修文物》:重新了解文物,感受「工匠精神」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去參觀博物館時,對博物館展覽的文物只會覺得它漂亮,獨特,在驚嘆於先人的偉大創造力之時,還會不禁感嘆一句,「哇!過了這麼久了,還能保存得這麼好,優秀!」事實上,在博物館展覽的這些文物,並不是從土裡挖出來就這麼光彩奪目的。
  • 廣州開展「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海報展 穗漢同心共抗疫
    緣起一場2.3億人次觀看的微博接力活動  據介紹,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國家文物局於2月11日在官方微博「中國文博」發起了「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活動,倡議文博機構選擇館藏文物設計成海報,並結合文物特點配以祝福文字,在各自的官方微博上接力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