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雄安12月16日電(黃鈺涵) 「孩子們是雄安未來的建設者,他們需要有(人工智慧)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建設家鄉。」近日,在談到教育話題時,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副校長鄭紅彥如是表示。
截至目前,京津冀地區已有56所優質學校與河北雄安新區的59所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幫扶合作關係。其中有哪些特色亮點?「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近日走進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下稱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對此進行了探尋。
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黃鈺涵 攝
模式創新 促京雄學校協同發展
北京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是第一批入駐雄安的學校之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該校雄安校區於2018年正式掛牌。
京雄兩地學校如何實現協同發展,走向融合?據了解,自2018年12月起,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組建「新時代教師研修工作站」,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梳理打造12個研修項目,並形成「N+1+1+X」的成員組成模式。
「『N』是指來自高校的理論導師和來自北京總校的實踐導師團隊;兩個『1』分別說的是,一位北京支教教師和一位雄安當地骨幹教師;『X』指的是數量不限的參與研修教師。」副校長鄭紅彥介紹稱。
兩年來,該研修站已組織研修工作50餘期,引領輻射幹部、教師3000餘人,鄭紅彥說:「我們的導師可以說在京雄兩地已經(總計)往返了一萬多公裡。」
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黃鈺涵 攝
人工智慧教學培育智慧之城「未來建設者」
各式各樣的模型、整齊排列的電腦……在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的教學樓,可見一處充滿科技感的教學空間。它取名為「『AI+夢想空間』人工智慧實驗室」。
「AI+夢想空間」人工智慧實驗室一角。黃鈺涵 攝
「雄安是智慧之城,我們雄安人民一定要具備人工智慧的理念。孩子們是雄安未來的建設者,他們需要有(人工智慧)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建設家鄉。」鄭紅彥表示,「(所以)我們要想方設法給孩子們開設這樣的課程。」
「AI+夢想空間」人工智慧實驗室內陳列的模型。黃鈺涵 攝
人工智慧課程的開設,激發了學生們對該領域的興趣,反響熱烈。「孩子們很樂意去學。我們社團招募時,場面也是非常火爆」,鄭紅彥笑著說道。
據了解,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於2019年成為「人工智慧與教育發展論壇」的永久會址;該校區還在今年倡導並發起成立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研究共同體,為人工智慧教育的學校實踐貢獻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