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四位將領出自今煙臺市一帶,除了太史慈還有誰?

2020-12-22 騰訊網

煙臺市,為山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地理位置上,煙臺地處華東地區、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青島,南鄰黃海,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海岸線長909千米,瀕臨渤海、黃海,有島嶼63個。煙臺市最大橫距214千米,最大縱距130千米。總面積1.37萬平方千米。在漢末三國時期,今山東省煙臺市一帶雖然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就該地區來說,卻出現了幾位武將。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四位將領出自今煙臺市一帶,除了太史慈還有誰?

一、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法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原為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後,孫權執掌江東大權,因太史慈能制劉磐[pán],便將鎮守南方的任務交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對於太史慈這位武將,受到《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所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換而言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太史慈的勇猛媲美馬超、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人。

二、劉繇

劉繇(156年-197年),字正禮。東萊牟平(今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人。東漢末年宗室、大臣,漢末群雄之一,齊悼惠王劉肥之後,太尉劉寵之侄。由此,和劉備、劉表、劉璋等人一樣,劉繇也是漢室後裔,並且在漢末三國時期割據一方。東漢末年,劉繇最初被推舉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縣的縣令時,因拒絕郡守請託而棄官。後被徵辟為司空掾屬,除授侍御史,因戰亂而不到任,避居淮浦。興平元年(194年),劉繇被任命為揚州刺史。他先後與袁術、孫策交戰,一度被朝廷加授為揚州牧、振武將軍,但最終還是敗歸丹徒。此後,劉繇又擊破反叛的笮融,旋即病逝,年四十二。

三、劉基

劉基(184年—232年),字敬輿,東萊郡牟平縣(今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齊悼惠王劉肥之後,揚州牧劉繇長子。揚州牧劉繇去世後,劉基為江東孫權效力,歷任驃騎將軍東曹掾、輔義校尉、建忠中郎將。孫權成為吳王后,劉基被晉升為大司農,遷郎中令。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後,授光祿勳,聯合丞相顧雍分平尚書事。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劉基受到了孫權的信任和重用。

四、王基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輿,東萊郡曲城縣(今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兒子。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王基文武兼備,才德過人。東漢末年,起家東萊郡吏。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舉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別駕,遷秘書郎。得到尚書僕射司馬懿推薦,遷中書侍郎。勸諫曹魏皇帝不要大興土木,遷安平太守,坐罪免職。大將軍曹爽執掌大權時,授從事中郎,出任安豐太守、河南尹,頗有成績。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除掉了曹爽及其黨羽,從而篡奪了曹魏大權。嘉平二年(250年),在司馬懿的安排下,王基擔任尚書。雖然曾為曹爽效力,但是,司馬懿沒有捨棄王基這樣的人才。

司馬師擔任大將軍的時候,授尚書、荊州刺史,跟隨徵南將軍王昶大敗孫吳,賜爵關內侯。參與平定淮南三叛(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出謀劃策,頗有功勳。善於謀劃,先後都督豫州、揚州 、荊州的兵馬,受封東武縣侯。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王基去世,時年七十二,獲贈司空,諡號為景。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王基可以說是曹魏後期的名將了,得到了司馬懿家族的重用。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全戰三國》太史慈圖鑑 太史慈屬性效果一覽
    導 讀 全戰三國太史慈怎麼樣,這也是一款非常火爆的遊戲,那麼遊戲中的武將「太史慈」又怎麼樣呢,相信還有些小夥伴不知道
  • 太史慈是東吳戰神,孫吳還有兩位大將,足以媲美曹劉猛將
    三國時期是一個群雄並起、諸侯割據的時期。這一時代,各種賢相名將輩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有人曾給三國中的武將按照武力值排了個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而在魏蜀吳三國之中,每一國都有幾位最優秀的將領。劉備的蜀漢有「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 三國猛將太史慈,武力值不輸趙子龍,智救孔融,為何不出名?
    三國是歷史上名將輩出的一個時期,說起東吳猛將,人們會想到五虎上將,還有百騎截營的甘寧等,其中還有一位叫太史慈,是《全唐詩》中孫元晏所寫的「聖德招賢遠近知,曹公心計卻成欺」的主人公。太史慈的真實事跡在史書記載中並不詳盡,那麼為什麼他會被稱為是「東吳第一猛將」呢?
  • 劉備錯過的三國猛將,酣鬥小霸王堪稱三國江東最強戰神
    在三國時候,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的孫策,因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平定六郡一統江東,但是就是這樣的人物在三國中有人酣鬥小霸王堪稱三國江東最強戰神。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孫堅,東漢末年將領、軍閥,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 三國東吳四位大都督實力排名,到底誰最厲害
    三國時期,曹、劉,孫三大陣營,除了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絕對主角以外,每個陣營中都還有著許多的代表人物。 而孫權手底下,最拿得出手的,顯然就是四大都督了,都是功勳卓著,為鞏固孫吳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每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代人傑。
  • 《三國志戰略版》太史慈怎麼樣 東吳強將太史慈玩法分享
    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過人。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 劉備錯過的四位謀士:除了徐庶,另外三人分別是誰?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謀士這一群體就已經開始興起了。比如張儀、蘇秦、公孫衍等縱橫家,也可以稱之為謀士。到了漢末三國時期,謀士更是成為各個諸侯逐鹿中原的重要幫手。其中,就曹操來說,在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得以消滅了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眾多對手。對於曹操來說,麾下就擁有郭嘉、荀彧、荀攸、司馬懿、程昱、賈詡等一流謀士。
  •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只有四位來自東吳,為什麼甘寧和周泰名列其中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432字,閱讀約3分鐘三國時期,武將輩出,關羽、呂布、張飛、夏侯惇、滿寵等,個個威猛無比。在東吳大營中,有十二虎臣,這些人與曹操和劉備手下的將領相比,相差很多。人們對蜀漢和曹魏的將領非常熟悉,但對東吳的將領了解不多。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關於吳將的記載並不多。這裡不多說了,是相對蜀漢和曹魏而言的。"一呂二趙三典韋"三國名將名單中,東吳只有私募榜,要知道這個排名能有24人。
  • 三國志戰略版太史慈武將詳情介紹 東吳強將太史慈攻略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過人。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 三國正史中太史慈的武力到底有多強?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 華雄單挑甘寧凌統周泰太史慈,結局如何,華雄武力在三國排第幾
    袁紹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在袁紹眼中,除了顏良、文丑之外,十八路諸侯在場的將領,都不是華雄的對手,或者袁紹不知道誰是華雄的對手。曹操手下有夏侯淵、夏侯惇、樂進、李典、曹仁、曹洪,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許褚和典韋,他手下的那些將領沒有一個人是華雄的對手,也不敢挑戰華雄,所以這些人不是華雄的對手。除此之外,十八路諸侯除了馬騰和公孫瓚有點實力外,其他勢力都不是華雄的對手,整個天下十八路諸侯都不是華雄的對手,那麼華雄的武力如何,能排第幾?
  • 如果孫策、太史慈、程普群毆趙雲,會是什麼結果?
    在漢末三國中,三方政權都有著不少出色的人才,相對知名的肯定是曹魏與蜀漢,東吳就顯得較為低調點。 很多人讀三國,也不是那麼在意東吳。由於這個因素,東吳內部的諸多文臣武將就被忽視了。其實像孫策、太史慈這些人,實力都是相當強悍的。
  •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武將中誰敢橫刀立馬?
    看起來像是一個三國中武將排行榜,說起排行榜,有很多個版本了,這裡我們只討論誰敢橫刀立馬? 說橫刀立馬,首先就把那些兵器不是刀的武將排除掉了。 在三國中有很多武將是用刀的,但是如果要搞個排行榜的話,那排在第一的絕對是我家二爺。
  • 三國時期,如果孫策和關羽單挑,誰更厲害呢?
    #喜愛看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前前後後陸續湧現出來的各位猛將中,蜀漢方面最強,除了關、張、趙、馬、黃這「五虎上將」之外,還有李嚴、關平、魏延等,可以說能打善鬥的猛將特別多;曹魏方面也不差,除了典韋、許褚這兩個能與蜀漢五虎相抗衡的超級猛將之外,還有夏侯惇、曹彰、徐晃這樣的強一流
  • 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三國還有哪些名將來自河北?
    古代的河北泛指黃河以北,比現在河北省的範圍要大得多,現今河北省在三國時期屬於冀州、并州和幽州的一部分,河北自古人才輩出,三國時期籍貫河北省的名將也不在少數,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趙雲和張飛,那麼除了常山趙子龍和燕人張翼德(張飛的自稱)之外,三國還有哪些名將來自現今的河北省?
  • 三國時的六位「鎮軍將軍」:除了趙雲,另外五人分別是誰?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鎮軍將軍」,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雜號將軍。彼時,魏蜀吳三國都設立了鎮軍將軍一職。在此基礎上,三國時期共有六位著名的「鎮軍將軍」,並且包含了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
  • 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的十位名將,看看你能認識幾位?
    第1名:太史慈(兵器:雙鐵戟,座駕:疾雲) 太史慈和孫策都有雄心抱負。太史慈逝世前曾嘆息:「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 三國時期,曹魏有總共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
    前將軍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官職,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一般高於雜號將軍。三國時期魏國,設九品中正,品級設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可以說是十分高級的職務了,而三國時期的曹魏有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人:
  • 太史慈為何在三國時名不見經傳?實際上他非常厲害,卻被孫權雪藏
    東萊郡太守得知後,立即派當時能力出眾的太史慈前去攔截,剛剛到達弱冠之年的太史慈立即動身,晝夜不停地趕往洛陽。到達皇宮門口時,太史慈就看見州府使者在宮門處等待傳召,於是太史慈裝作洛陽官員走到他的面前,詢問道:「你就是青州府要上表奏摺的使者嗎?」使者不知太史慈是何許人也,只好稱是。太史慈又以檢查為由,讓使者將奏摺遞給他,這使者依舊照做。太史慈接過奏摺之後,立馬掏出匕首將奏摺砍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