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的十位名將,看看你能認識幾位?

2020-12-22 騰訊網

第1名:太史慈(兵器:雙鐵戟,座駕:疾雲)

太史慈和孫策都有雄心抱負。太史慈逝世前曾嘆息:「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三國志 孫討逆傳》評價孫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可見二人都有遠大的雄心抱負,太史慈欲建功立業,孫策則欲爭雄天下,二人雖然出身不高但心氣極高!

孫策決意離開袁術,開始了立業江東的壯舉。在這一過程中,孫策吸納了大量人才,文有張昭、張紘等,武則有周泰、蔣欽、陳武等,但是在筆者看來,其中最耀眼的人物當屬太史慈。小說《三國演義》中,曾以「太史慈酣鬥小霸王」半個回合的筆墨來渲染太史慈和孫策的戰鬥,除了突出太史慈的勇武,也表現了孫策的知人。在歷史上,所謂「太史慈酣鬥小霸王」確有其相應的記載,而太史慈最終決定加入孫策陣營,很大程度上在於其同孫策有強烈的共鳴。

戰績:號稱雙戟無敵的子義兄。北海解圍,大戰程普,孫策,指東不打西,近戰,遠程攻擊能力都超強,東吳第一武將非他末屬

第2名:甘寧(武器:星月刀,冰鐵鈴鐺(暗器)坐駕:閃電)

213年,曹操率大軍攻打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南),飲馬長江。為了打擊曹操的銳氣,甘寧率領精兵百騎,在夜晚襲擊曹操大營。當夜,甘寧等人在曹操大營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斬得數十首級從容而退。等曹營反應過來時,甘寧等人已經回到營中了。此戰後,每隔多久,曹操就退兵了。

甘寧在江東表現得太耀眼了,讓孫權如獲至寶。他逢人就誇,曹操有張遼,我有甘寧,足以抵抗他們了,「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然而,甘寧雖然為孫吳立下赫赫戰功,但由於性格囂張跋扈,有時連孫權的命令都不聽從,得罪了孫權。所以,他生前並未封侯,死後也沒有按照慣例被孫權追封,令人扼腕。

戰績:射殺凌操,射殺黃祖,一合斬馬延張凱,20合敗曹洪,不數合平樂進,射中樂進面門,嘗5000精兵屯於陸口,唬得關羽10萬精兵不敢攻之。水戰,騎兵都為經典,全能型

第3名:周泰(武器:風影刀)

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死於黃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數有戰功,死於黃龍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繼承了兵權和爵位。

戰績: 10餘合敗曹仁,1合斬張南,嘗於江面上一躍至曹船,號稱三國第一輕功高手,最主要是其兩度救孫權於亂軍之中,第一次隻身以後背擋敵鋒,共計30多刀仍不死,骨骼超健壯,第二次在烏需口五進五出,救出孫權,徐盛。東吳少有的悍將。第4名:凌統

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戰績:為報仇尋事於甘寧,平,50合平張遼,數十合平樂進(後為曹性所傷),嘗以一人指力連砍數百賊兵

第5名:程普

程普早年在州郡擔任官吏,頗有容貌風姿、計謀策略,善於應答論對。後跟隨孫堅四處徵戰,在宛縣、鄧縣進擊黃巾軍,在陽人打敗董卓,攻城野戰,數有戰功,身上多處受傷。

戰績:數合殺胡軫,數合殺呂公,三英戰呂布加二鬼,30合平太史慈,數合敗蔡瑁,赤壁之戰中東吳武將中的領導者第6名:黃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進攻城邑,黃蓋被調駐為太守,當時郡中只有五百人,黃蓋運用戰術,大開城門引蠻兵入城,入了一半時,立即發動攻擊,斬殺數百人,並收復所失的城邑,斬殺其領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時間,平定所有的亂事,當地的各部落的頭目對他以禮相待。

不久,長沙郡的益陽縣也受到山賊的侵犯,黃蓋再次平定,孫權便升他為偏將軍。最後病死於任內,國人都思念他,及至孫權登上帝位,追論他平生功績,賜予他的兒子黃柄爵位為關內侯。

戰績:兩合擒黃祖,赤壁之戰的第二功臣。

第7名:朱桓

孫權統事後,朱桓成為餘姚長,為當地人民解決瘟疫,又招募士卒,討伐當地山賊,所到之處,山賊都平定。後來代替周泰成為濡須督。夷陵之戰後,曹仁率領幾萬步騎出徵濡須,揚言攻打羨溪,朱桓分兵救羨溪,軍隊出發之後,才突然得知曹仁要進軍濡須,但要追回救羨溪的軍隊已經來不及了。當時朱然手下只有五千軍隊,諸將都十分恐懼,然而朱桓用兵法中攻守關係和自己與曹仁的能力對比分析戰鬥,鼓舞士氣。又設計引誘曹仁派兵攻城,於是斬常雕,生擒王雙,斬溺魏軍千餘人。

周魴引誘曹休出兵皖城,朱桓為右督,助陸遜破曹休,吳軍斬獲萬餘人。朱桓又獻計阻塞曹休退路,進圖壽春,但陸遜認為不可行,於是沒有實施。廬江主簿打算開城迎接吳軍,全琮和朱桓率軍接應,但事情敗露,被迫退軍。退軍時吳軍渡河,魏軍打算出擊攔截,但見到朱桓押後,於是不敢出擊。後來朱桓狂病發作,回建業治病,並於第二年(赤烏元年)病死,時年六十二歲。

朱桓為人高傲,不喜歡為人所驅使,而又善養士卒,輕財重義,與人一見,數十年不忘,死時部下無不哭啼。

戰績:守吳郡之猛將,數敗敵軍,武力智力都不錯,是一個全才,曾在吳郡之戰中連殺曹將數名,曹軍為之膽寒。

第8名:韓當

韓當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隨從其徵伐四方,功勳卓著,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戰績:斬張虎,殺張南。從徵劉勳,破黃祖,討鄱陽,領樂安長,山越畏服。後隨周瑜等拒破曹公,與呂蒙襲取南郡。宜都之役大破劉備。第9名:賀齊

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戰爭中立有大功,又討平叛亂無數,身經百戰,所向披靡,深受孫權器重。後來在與魏國的多次邊境爭鬥中也屢立戰功,官至後將軍,並領徐州牧。黃武六年(227年)去世。賀齊生性奢綺,尤其軍事方面,兵甲器械極為精良,所乘的船奢華至極。

戰績:對山越之戰的最大功臣,嘗一騎衝入敵陣中,連砍翻敵數十騎。

第10名:陳武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陳武出場於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描寫陳武的形象時,說他「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孫策攻打劉繇,陳武前來相助,孫策非常喜愛陳武,拜為校尉,使作先鋒。陳武以十數騎兵力殺敵五十餘人。後於赤壁等戰役屢立功勳。

陳武最後一次出場於第六十八回《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孫權與曹操在合肥交戰,陳武引一軍來,正與龐德相遇,兩軍混戰。陳武后面無應兵,被龐德趕到峪口,樹林叢密;陳武再欲回身交戰,被樹株抓往袍袖,不能迎敵,為龐德所殺。陸遜率軍擊退曹軍後,於亂軍中尋見陳武屍首,孫權知陳武已亡,董襲又沉江而死,哀痛至切,令人入水中尋見董襲屍首,與陳武屍一齊厚葬。

戰績:孫策戰劉繇時來的一員猛將,刺翻劉繇部將張英,後在與龐德大戰中因兵器砍在樹上拔不下來,被龐德擊殺。

相關焦點

  • 以「五虎上將」為參照:孫權手下八位名將誰能入選「東吳五傑」?
    但是很多人會感到奇怪:曹操陣營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劉備手下個個堪稱精英,那江東孫權又拿什麼跟曹劉抗衡?而據正史記載,孫權的人才儲備一點也不比曹劉差,可以說只要孫權全心全意幫助一方,那麼另一方的處境就危險了。江東地盤是孫堅和兒子們一刀一槍搏出來的,手下要是沒有幾把硬手,別說三分天下,就是自保也難。那麼哪五位江東名將具有跟五虎和五子抗衡的實力呢?
  • 三國時期,曹魏有總共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
    前將軍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官職,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一般高於雜號將軍。三國時期魏國,設九品中正,品級設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可以說是十分高級的職務了,而三國時期的曹魏有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人:
  • 三國殺:所有擁有主公技的武將,魏蜀各佔三個,吳國最多
    而今天我玩了好幾局主公,突然發現原來吳國主公竟然是最多的。在我的印象中,三國當中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吳國了,因為曹魏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而蜀漢是所謂宗室,什麼也不是的孫吳就顯得有些許尷尬了。但是為什麼吳國的主公技武將比魏蜀還多呢?
  • 三國時期的九大名將,小說死因扯談,看看正史記載
    三國時期割據混戰,亂世出英雄,在當時湧現了一大批為後世所銘記的豪傑英雄們。在小說中這些將帥們的死因要麼離奇要麼轟轟烈烈般地驚天動地,然而,在正史中他們的死因都是怎麼樣的呢?以下盤點了三國時期,9位將領的死因真實,並將其與《三國演義》中他們的死因做了小小對比。
  • 三國時期,蜀漢「平安三侯」,保衛蜀漢邊境十餘年的三大名將
    三國的蜀漢一直給人缺少大將的印象,大家都認為是靠諸葛亮和姜維在苦苦支撐。其實不然,蜀國內部還是有很多出色的名將的。今天介紹的就是三位為蜀國鎮守邊疆的名將,他們三人分別駐守漢中,抵禦魏國、駐守江州,抵禦吳國、駐守南中,抵禦南蠻。這三人被百姓尊稱為「平安三侯」。我們來看看是哪三人。
  • 三國最難過的一年:魏國死了幾位名將,吳國死了大都督,蜀國更慘
    如果要評價出現在讀者最喜歡的一個朝代,那麼很多人肯定都會選擇三國,這離不開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介紹和渲染,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最終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笑到了最後,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 如果三國時期東吳也評五虎將,孫權哪些大將有資格?
    (千年風霜·第108期·三國史 文案/沐小瞳 圖片/沐小瞳)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劉備在戰場上徵戰最得意的便是他的五虎大將,個頂個的英勇,而曹操集團也有智勇雙全的五子良將,雖說江東孫權沒有那麼強的猛將陣容,但他手下也少不了能徵慣戰的大將,除過四大都督,我們來說說其他有資格入選的大將
  • 三國人物性格窺探之五-孫權
    孫權古代畫像孫權是三國時的吳國君主,也是在位時間最長,最長壽的君主之一。雖然他是繼承父兄之帝業,但是在歷史中還是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其開拓了海上水運事業,和對吳國的治理繁榮也是貢獻巨大。我們還是來看看他的生平吧!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
  • 三國時期東吳霸主孫權,最後是怎麼死的?三國英雄一樣落寞
    這是後來人對孫權的評價,無一例外大多是讚美孫權的英雄氣,那麼同為三國中一方霸主的孫權,到底做過什麼,又是怎樣去世的呢?其實孫權在老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犯渾了,先是被反覆無常的公孫淵戲弄,之後更是斬了關羽人頭送給曹操,後來陸遜火燒連營打崩了劉備。在這一系列的事情發生之後,曹操、劉備相繼去世,三國時期的三位掌門人也只剩下東吳孫權了。
  • 三國時期,四位將領出自今煙臺市一帶,除了太史慈還有誰?
    在漢末三國時期,今山東省煙臺市一帶雖然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就該地區來說,卻出現了幾位武將。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四位將領出自今煙臺市一帶,除了太史慈還有誰? 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法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原為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後,孫權執掌江東大權,因太史慈能制劉磐[pán],便將鎮守南方的任務交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黃龍二年(230年),所派將軍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今臺灣)。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國都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以下,筆者簡單說一說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驃騎將軍,排名不分先後。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 三國英雄裡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名將?第一位最令人可惜
    在三國歷史時期,英雄人物輩出,名將迭起。在三國中,名將們的結局不盡相同,他們有的戰功顯赫,有的壯志未酬,還有的是英年早逝。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三國史上英年早逝的名將。在小編看來,有三個著名的將領可以說得上是英年早逝。
  • 三國時期,真正能讓曹操忌憚的名將只有3位,其餘的根本瞧不上!
    東漢末年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時期便誕生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但是其中最為後世所備受爭議的一個英雄人物便是曹操了。有人說他是亂世奸雄,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也有人欣賞他敢想敢做的氣魄,而縱觀曹操一生,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真正能令曹操忌憚的名將只有3位,其餘的根本不值一提。
  • 《三國殺名將傳》新版本吳國逆襲
    《三國殺名將傳》新版本吳國逆襲 新聞 官方 ▪ 2020-04-30 12:08:24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的很明白
    羅貫中的三國有影響力很多人,時至今日,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三國時期變得盡人皆知。  現如今看來,三國演義的出現對三國起到了「宣傳」作用,正因如此,人們大部分熟悉的內容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反而是正史中的不熟悉。那麼在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呢?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 最強蝸牛吳國武將有哪些 吳國武將獲取途徑
    最強蝸牛華夏地區分為魏蜀吳三國,那麼吳國武將有哪些?如何獲得?
  • 盤點三國時期,五大防禦戰名將,都是頂尖的守城作戰名將
    三國時期,有這五大守城名將,都是頂尖的防禦名將,他們甚至分別讓諸葛亮,周瑜,孫策等當世名將吃了不少苦頭,甚至毫無辦法。那麼他們到底是誰呢?曹仁一、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
  • 極容易選錯: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
    由於一部《三國演義》,人們對三國時期的人物、事件、過程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上到七八十老人下到八九歲孩童,隨便提出一個關於三國的題目,都能說出一二來。因此,很多關於三國的考題也就隨之而來,不少甚至出現在了公務員的考試題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