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價出現在讀者最喜歡的一個朝代,那麼很多人肯定都會選擇三國,這離不開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介紹和渲染,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最終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笑到了最後,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不過即便是再風雲的人物,也終將有老去退出歷史舞臺的那一天,而公元220年,發生了許多震動天下的大事情,也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難過的一年。
這一年當中,曹操去世,而繼承王位的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曹丕稱帝正式建立魏朝,漢王朝400年的歷史從此宣告終結,而三國之間,也各失去了不少優秀的人才,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魏國除去曹操去世後,在三月之後,大將軍夏侯惇也在四月去世,儘管在三國演義當中,夏侯始終給人一種頭腦簡單的感覺,實際上,他作為魏國的開國功臣,又是曹操的宗親,深得其信賴,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在曹操出徵前線的時候,成為魏後防有力保障。
夏侯惇死後,曹丕親自為其戴孝到鄴城東城門發喪。然而曹丕還沒從夏侯惇去世的悲痛中走出,另外一位名臣,三國時期著名謀士程昱也隨即去世,「丕流涕不已」。
再來看看東吳,他們在220年失去了重要的大將呂蒙。如果說蜀國有五虎將,魏國有著五子良將,那麼東吳能夠相對應抗衡的,就是「四大都督」了,但是吳國四大都督,可是出了名的短命,其中之一呂蒙去世的時候,才剛剛擊敗關羽奪取荊州沒有多久,年僅42歲。
呂蒙最終因為疾病而去世(並不是小說那樣被關羽追魂而死),此外,東吳大將孫皎和蔣欽,同樣在同年去世。
不過對比起曹魏,東吳,這一年更慘的,還是要屬於蜀國了,蜀國折損的第一名大將,就是算得上是建國基石的關羽關雲長,在赤壁之戰後,隨著劉備入川,關羽則駐紮在荊州,而他和曹仁的軍事摩擦裡面佔據了上風,開始水路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
然而因為東吳偷襲,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兵敗被殺。此外,五虎將還損失了黃忠,黃忠的出生年月並不詳細,但是等到他加入劉備,應該算是非常高的年紀了,黃忠在入川之戰中,發揮了重要貢獻,公元219年,斬下曹操名將夏侯淵,更是一舉成名,但是他的年紀太大了,第二年便病逝在了軍營中。
號稱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的法正在當年去世,他是劉備時期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擅長奇謀,被陳壽認為可以比曹操帳下程昱和郭嘉。
除去人員上的損失,蜀國在地盤上也備受打擊,關羽兵敗,蜀國從此丟掉了對荊州的全部管轄權,而上庸大將孟達也在這一年叛變,上庸也被魏國所獲得的。從這個時候開始起,蜀國只有一州之力,而且失去了上庸這個十分險峻重要的隘口,從而使得諸葛亮北伐中原的道路,也就更加稀少。即便諸葛亮有逆天之能,也就註定了其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