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霸主孫權,最後是怎麼死的?三國英雄一樣落寞

2021-01-09 小鹿的魔法廚房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是後來人對孫權的評價,無一例外大多是讚美孫權的英雄氣,那麼同為三國中一方霸主的孫權,到底做過什麼,又是怎樣去世的呢?

其實孫權在老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犯渾了,先是被反覆無常的公孫淵戲弄,之後更是斬了關羽人頭送給曹操,後來陸遜火燒連營打崩了劉備。

在這一系列的事情發生之後,曹操、劉備相繼去世,三國時期的三位掌門人也只剩下東吳孫權了。

但是孫權沒有那個足以稱帝的威望,也沒有能夠攻取魏蜀的實力,所以只能為吳國找尋好一個能擔當大業的繼承人。

找繼承人最怕的一件事就是,爭儲。

而三國時代的儲位之爭,一點不輸宮鬥劇:袁紹、劉表、曹操,這些一方豪雄的兒子們不都為儲位爭奪的你死我活嗎?

眼瞅著一幕幕爭儲鬧劇,曾經的孫權發誓:一定不能讓悲劇重演!於是,就早早的冊封自己的長子孫登為太子。

既然皇位已經確認,就不需要再費心思爭奪了,他還為孫登留下了很多顧命大臣,保證孫登順利的登基。

孫登先後師從程秉、張溫等名士,又和官二代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人是同學關係。

孫登自己也是聰明睿智、好學上進,為人謙恭謹慎,更對老爹孫權也多次提出建設性意見,比如:孫權曾經寵信校書呂壹,讓他監察百官,這個呂壹居然趁機弄權。為此,孫登就多次勸諫孫權。孫權雖然不太高興,但是東吳大臣們可都喜歡上了這個太子。

孫登眼瞅就是最合適的東吳二代接班人,如果真是這樣,東吳的政權交接將會波瀾不驚!

公元241年,意外就是這樣突然發生了,年僅33歲的孫登重病纏身,英年早逝。

後來孫權也因為喪子之痛身體愈發不堪,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疾,當年十二月,孫權急召大將軍諸葛恪入朝,委託後事。、神鳳元年夏四月,孫權在內殿駕崩,終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孫權自統領江東到逝世為止,前後共52年,長達半個世紀左右,是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

但是孫權這一生仿佛也沒能幹出一些大的功績,在那個三國相互牽制的時期,這三位英雄最終都沒能到達自己想去的遠方,三位英雄一樣的落寞。

相關焦點

  • 如果三國時期東吳也評五虎將,孫權哪些大將有資格?
    (千年風霜·第108期·三國史 文案/沐小瞳 圖片/沐小瞳)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劉備在戰場上徵戰最得意的便是他的五虎大將,個頂個的英勇,而曹操集團也有智勇雙全的五子良將,雖說江東孫權沒有那麼強的猛將陣容,但他手下也少不了能徵慣戰的大將,除過四大都督,我們來說說其他有資格入選的大將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孫堅,東漢末年將領、軍閥,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 為什麼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而劉備、孫權、諸葛亮卻都是
    他們怎麼可能不是三國人物?那麼,究竟正確答案是誰呢?正確答案是曹操!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為什麼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三國時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又到什麼時候結束的?權威的,也是一致公認的說法:三國時期從公元220年開始,到公元280年結束,前後一共存在60年。它是上連東漢下接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 東吳也是三國時期雄踞一方的霸主,為什麼關羽卻始終看不起東吳?
    關羽看不起東吳是有道理的。三國歷史上,曹操憑藉自己的能力,組建軍隊,滅了袁紹,呂布等諸侯,平定北方;劉備是關羽的大哥,也是白手起家,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做了江東之主,孫權屬於富二代,所以關羽瞧不上孫權。
  • 三國時期孫權的東吳,它的地盤,文臣謀士、武將以及它的興亡史
    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孫權死的比司馬懿還晚,為什麼沒能統一三國?
    現下說到三國歸晉,大家都調侃是司馬懿這個老不死的,熬死了同期所有對手,笑到最後。其實不然,還有個孫權,他竟然比司馬懿還晚死一年。那為什麼,統一三國的不是孫權呢?孫權也算是個牛人,曹操曾帶著歧義讚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 三國時期,東吳派大將去夷州幹啥?夷州是如今的何處?
    三國時期,東吳派大將去夷州幹啥?夷州是如今的何處?衛溫、諸葛直都是三國時期的東吳將領,其中,衛溫曾任將軍職,諸葛直是當時的東吳文官。黃龍二年(公元230年),東吳孫權稱帝以後,想著擴大領土,但是北方有魏國,西南有蜀國,雖然東吳有能力與蜀國一戰,但是,對東吳的消耗卻是巨大的。孫權便與衛溫,諸葛直討論,提出向外海擴展的想法。於是,命衛溫與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臺灣)、亶洲,經過日夜航行,數月之後,按照《禹貢》上的記載,他們終於到達夷州。後與當地土著人交好,二人回來後,孫權以「違詔無功」的罪行,致使二人入獄,伏誅。
  • 三國殺:東吳大帝孫權子孫眾多,實力強的難道是大小虎?
    三國時東吳雖偏安一隅,看似不能圖謀天下,但卻是最晚滅亡的。江東能夠長久屹立不倒,功勞歸根結底要歸屬於孫權的籌謀,如果孫權打下的江山不夠牢固,估計早被那些能力不強的子孫給敗完了。其實他的子孫強不強看三國殺的武將就知道,一個個的堪稱庸才,甚至都比不上孫權的女兒大小虎,這就很離譜!
  • 三國人物誌:出使東吳以結盟好,卻遭到孫權的「吐槽」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在漢末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人物,一些大人物在歷史舞臺中心,在時代變遷的潮頭,或者直接推動歷史潮流。這些人物理應受到史家和後人的注視,這是正常的事情。不過三國時期的一些"小人物"作為一些大事件的參與者,也有一些事情可寫。
  • 三國時期,袁紹扮演著什麼角色?
    準確的說袁紹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他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著名人物。但是袁紹卻是引出三國時期的重要角色。袁紹靠著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背景,在東漢末年的亂世迅速聚集了一撥和他一起打拼的文臣武將,經過多年的發展,袁紹接連拿下并州、青州和冀州,最後在和公孫瓚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拿下幽州,至此袁紹拿下四州之地,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東漢末年,東吳將領三國名將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心胸寬廣,忠君愛國。翻開正史,可以發現本傳中的周瑜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英雄應為"聰明秀出為之英,膽略過人為之雄",再加上一條道德高尚。出身士族,替孫家打下一片江山,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可惜的是天妒英才,他也是因操勞而過早的去世的。
  • 曹孟德、劉玄德、孫仲謀,誰才是三國時期最負責的老大
    三國時期,是一個悽苦與雄壯並存的時代,每天都在上演殺戮與血腥。三足鼎立,曹魏、蜀漢,東吳,三強爭霸,眾多的健將和謀士分別依附在了每個政治集團之下,堵上了他們最美好的青春,只是為了助他們的主公奪得霸主地位,一統天下。典韋、郭嘉、周瑜、趙雲、法正等在這個舞臺上爭相登場,大放異彩。
  • 全新三國炫技卡牌手遊《驍將三國》,東吳神將助主公一統天下
    《驍將三國》是一款全新三國RPG炫技卡牌手遊,以三國為藍本,加以全新的故事,帶你從一位少年郎的視角感受三國,去招募華麗三國英雄,策略搭配羈絆情緣,釋放碎屏合體神技,成就一方霸業統治。還有配飾爭奪、金闕之巔、絕世戰馬、赤壁之戰等精彩玩法,帶你體驗其中的徵伐與激戰的魅力。
  • 三國殺:支撐起東吳政權的中流砥柱,江東四大家族知多少?
    大家知道三國鼎立時期位居東南的東吳其實是一個大家族嗎,估計也只有吳國才有這麼複雜的歷史淵源,在孫權掌權之時東吳的政權已經歷經其父其兄兩代,當初其父孫堅以及哥哥孫策來到東吳打下一片江山,更是培育眾多的文武將才。
  • 三國英雄裡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名將?第一位最令人可惜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在三國歷史時期,英雄人物輩出,名將迭起。在三國中,名將們的結局不盡相同,他們有的戰功顯赫,有的壯志未酬,還有的是英年早逝。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三國史上英年早逝的名將。在小編看來,有三個著名的將領可以說得上是英年早逝。
  • 為何大家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權到底比他哥差在了哪裡?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很多人都認為孫策只是一個莽夫,所以最後才會被許貢門客刺殺,大家通常認為孫策作戰雖勇猛,但是缺少謀略,和他弟弟孫權想比,孫策在謀略方面似乎要差一點。
  • 魏蜀吳三國爭雄近百年,為何最後是司馬懿家族統一了三國呢?
    但是成王敗寇,英雄不問出處,割據近百年的的三國紛爭是如何被司馬懿終結的呢?筆者認為,司馬懿家族能統一三國割據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各方勢力在繼承人選擇上所出現的重大失誤!在三國各方割據勢力中,在繼承人人選問題上出錯而毀掉苦心經營基業者數不勝數!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漢末群雄割據中,他統一河北,勢力一時無二。但官渡之戰以後,袁紹對繼承人選擇問題上卻處理的一塌糊塗!
  • 三國三大著名戰役,兩戰全勝的東吳,為何無法統一?
    縱觀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赤壁大戰、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都是以弱勝強的戰例。同時三大戰役還有一個共同點,火攻而勝。赤壁大戰全仗一把火。官渡之戰曹操用許攸之計,焚烏巢,絕糧道,致袁紹失敗,把個偌大的河北拱手讓於他人。
  • 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的十位名將,看看你能認識幾位?
    第3名:周泰(武器:風影刀) 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死於黃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數有戰功,死於黃龍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繼承了兵權和爵位。
  • 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一直比曹魏和東吳弱小呢?這4點原因很重要
    三國時期,天下有三個勢力鼎立,分別是曹魏、東吳和蜀漢。三國從始至終,蜀漢都要比另外兩個集團要弱小,雖然說強弱從來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是一直都在變化。例如秦漢時期的項羽雖強,後面還是給弱小的劉邦所打敗,自刎烏江;三國時期,袁紹兵多將廣,不也在官渡之戰中被弱小的曹操打得全軍覆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