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搖籃」富連成興辦之初舉步維艱,葉春善的夫人受了不少累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說起京劇,恐怕很難繞過富連成。富連成是京劇教育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科班,它培養了一大批京劇名角兒,侯喜瑞、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袁世海、譚元壽……就連大名鼎鼎的梅蘭芳、周信芳,也曾帶藝到富連成「進修」,因此富連成有「京劇大師搖籃」之美譽。

作者:徐淳


葉盛蘭與母親合影

奶奶宋喜珠的姥爺葉春善就是富連成科班的班主,他用畢生心血來經營富連成,他被後世稱為「戲曲界的蔡元培」。葉春善的夫人叫段承榮,也就是奶奶的姥姥。

任勞任怨

最初,葉春善搭班唱戲,掙不了幾個錢,日子過得很清苦。怹早起出門帶上兩塊藍布的包袱皮,辛苦一天,將唱戲所得的錢換成兩包袱皮的東西:一塊包袱皮裡是煤末子,另一塊包袱皮裡是棒子麵。這兩塊包袱皮就是葉家人的一日生活。段承榮在家裡洗衣做飯,伺候婆婆。婆婆難伺候,稍不如意就在葉春善面前告狀。葉春善也不問青紅皂白就拿雞毛撣子教訓段承榮一頓。段承榮從不反抗,總是忍氣吞聲。怹不辨一時之是非,不爭一時之高下,日子總得往下過,過日子就不能事事計較,「糊塗」者往往是生活的贏家。在怹看來自己受委屈是小,打理好這個家是大。

段承榮為葉春善生了九個孩子(五子四女),拉扯孩子,料理家務,終日操勞。每天晚上段承榮伺候一家老小吃完飯,把一包袱皮的煤末子和成泥,拿手攥成一個個溼煤球,然後再把火爐子弄滅了,把溼煤球一個個放在爐臺上烤乾。第二天一大早,怹再拿這些煤球生火做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葉盛蘭戲裝照

富連成科班興辦之初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缺錢少人,段承榮自然成了富連成的「後勤主任」,著實受了不少累。每日天剛蒙蒙亮,段承榮就起來給學員們梳小辮,那時候是清末,男人都梳辮子。為學員們燒火做飯、漿洗縫補衣服都由段承榮一人承擔。後來富連成發展成全國第一大京劇科班,葉家也過上了好日子,段承榮依舊勤儉持家,相夫教子。葉春善死後,段承榮成了葉家兒女的主心骨。葉家有今天,段承榮功不可沒。怹的溫和不是軟弱可欺,而是一種大度的包容,是一種力量;讓人直面狂風暴雨時,依然微笑著把它當作生命的饋贈。

愛子有方

葉春善在富連成不僅培養出了眾多京劇名角兒,還把自己的兩個兒子——葉盛章、葉盛蘭培養成了好角兒。葉盛章、葉盛蘭是京劇史上以武丑、小生為首挑班掛頭牌的大藝術家。兄弟二人均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京劇流派。

成角兒難,成了角兒能立住更難。成角兒之後,藝人會面對很多誘惑:金錢、美色……這時就需要有人把關。奶奶說,追四舅葉盛蘭的女人太多了。一來四舅長得好看,二來四舅臺上真棒。邊說邊挑起大拇哥,顯出驕傲的神情。當年,段承榮帶著奶奶陪著葉盛蘭去天津演出。那時候葉盛蘭已經很紅了,奶奶對那次去天津的印象特別深。那次是葉盛蘭和馬連良一起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那會兒,奶奶七歲,天涼了,段承榮就在天津給奶奶訂做了一件紫紅色的呢子大衣。那次住惠中飯店。娘兒仨住一個裡外間的套房。奶奶和段承榮住在裡間,睡一張雙人床;葉盛蘭住在外間,睡一張單人床。

每到演出快結束的時候,段承榮就帶著奶奶到後臺來接葉盛蘭。那時候,散戲之後,天津中國大戲院後臺門口總停著好幾輛車,車旁邊站著幾個人,都是來「搶角兒」的,都想把葉老闆接走。散戲之後,葉盛蘭一手攙著段承榮,一手拉著奶奶,從後臺出來:這就讓「搶角兒」的那幫人只好退卻一旁了。段承榮這是為兒子葉盛蘭「擋駕」啊。段承榮知道培養兒子不易,可毀了兒子容易。再好的角兒要是被那些追他的女人給耽誤了,那可就前功盡棄了。奶奶老說:「姥姥是『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言傳身教

奶奶的母親是葉春善和段承榮的二女兒。奶奶四歲時喪母。老舍先生說:「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奶奶說:「姥姥給了我母親般的關愛。我從小就長在葉家,那時候,我大舅葉龍章、二舅葉蔭章、三舅葉盛章、四舅葉盛蘭、五舅葉盛長都挺疼我。為什麼?那是因為姥姥特別疼我,舅舅們自然也就都不會怠慢我。」大夥都說奶奶是葉家的「林黛玉」,段承榮的庇護與疼愛,讓奶奶不完美的童年得到了許多溫暖。

奶奶的老姨(蕭盛萱的妻子)跟奶奶說:「我們都沒跟我媽在一個床上睡過覺,這家裡就只有你能跟我媽一起睡。」每天晚上,奶奶的舅舅、舅媽們都會到段承榮的西廂房裡問安:「娘,您沒事吧?那我們睡覺去了。」這是葉家的規矩。段承榮在兒女的心裡很有分量。奶奶說:「姥姥從不發脾氣,說話總是輕聲細語的,但兒女們都特別尊敬怹。」要想讓兒女們發自內心的敬重,不能光靠父母老家兒的身份,而要靠父母立身行事的正派。等大傢伙都走了,段承榮拿出果子,削個蘋果,片個梨,跟奶奶一邊說話一邊吃著果子。每天祖孫二人都睡在一張大席夢思床上。在奶奶記憶裡那張席夢思床特別舒服,我想那張床一定舒服,因為那張床是奶奶兒時最幸福的港灣。

奶奶說葉家飯桌上沒有菸酒,飯菜簡單,即便日子過得再好也不搞排場。在奶奶的記憶裡段承榮永遠都是那麼乾淨利落:頭上梳一個纂兒,身上穿著黑布的大襟褂子,一雙大腳。段承榮的那雙大腳穩穩地站在地上,走出了一條屬於怹自己的路。奶奶說:「姥姥身上沒有女人的那些個壞毛病。」

傳家至寶

我沒見過段承榮,但我能從奶奶身上窺見段承榮的影子。「文革」前夕,爺爺身體不好,家裡甚是拮据,可全家人都沒虧了嘴,奶奶把爺爺唱戲用的行頭都賣了,換成了食物。奶奶說,什麼東西都是身外之物,咱們不能「守著烙餅挨餓」,身體完了,什麼都沒了。我曾祖父徐蘭沅去世後,家裡有些人惦記著老爺子的財物,奶奶跟爺爺說:「讓他們要老爺子的東西,咱們要老爺子的朋友。」奶奶不也是「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嗎?

奶奶的婚事是段承榮給定的。奶奶出嫁時,段承榮只陪送了一對從上海買來的矮墩、圓肚、縮口的痰桶和兩個臉盆。奶奶說:「出嫁那天,姥姥什麼話也沒囑咐」。我起初疑惑,段承榮那麼疼奶奶,怎麼在出嫁時沒傳授給奶奶些生活的秘笈呢?怎麼就陪送了那麼點東西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明白了。這或許就是古人說的:「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奶奶的姥姥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早已把最寶貴的財富傳給了奶奶。

 

 

(原標題:奶奶的姥姥 )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根深葉茂的「梨園世家」——葉春善家族的五代人
    中國人沒有不知道京劇的,知道京劇的人幾乎都知道富連成,了解富連成的都識得葉春善。葉春善七歲坐科學藝,文武昆亂無一不通,生旦淨醜無一不精,是富連成的主要創辦人之一。在京劇發展史上是一位大師級的存在。左二起:蕭長華、葉春善、唐宗成孤立地看葉春善一人稱得上大師,若審視葉春善家族會發現葉家同譚家一樣,也是京劇世家,五代人都與戲曲有著不解之緣。
  • 京劇大師梅蘭芳都為他義演
    北洋政府的黎元洪、段祺瑞、張作霖等人都經常跟他有來往,作為一個文化愛好者,在文藝界也有不俗的名聲,當時紅遍天的梅蘭芳大師等人就是從他創辦的喜連成科班出來的,梅蘭芳時常說說沒有牛掌柜創辦的喜連成,就沒有我梅蘭芳的今天。
  • 吉林市,為何被稱為京劇的第二故鄉?
    如果說清朝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入京城是京劇的起源,那麼,京劇在民間的傳播便是其成為國粹的助推力。吉林城的京劇歷史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筆。這也是為何吉林市堪稱京劇第二故鄉和京劇藝術搖籃的緣故。清朝光緒年間傳入吉林城京劇擁有200多年的歷史與傳承。吉林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早在康熙年間,吉林城就出現了首個廟戲樓。
  • 韓家胡同、富連成、人民劇場……一文帶您訪京劇地標原點
    後來譚鑫培、王瑤卿密切合作長達五年之久,被譽為「京劇二妙」。上世紀二十年代,王瑤卿在大馬神廟的住處潛心教戲,經他親授的弟子多達四百餘人。王瑤卿教戲非常注重因材施教,不少已露崢嶸的京劇演員,也慕名向他討教。他根據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的特長而分別培養,並使他們成為各自流派的創始者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新中國成立後,王瑤卿任中國戲曲學校校長。
  • 「雲上閱讀」公開課|京劇譚門的歷史記憶——譚富英的傳奇人生
    在國粹京劇百年歷史上,有一個世所罕見的梨園世家,七代人都從事京劇事業,不僅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世家之最,也創造了世界戲曲史上的奇蹟——這便是有「中國京劇第一世家」之稱的「京劇譚門」。8月21日晚,「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青年學者、華韻檔案館執行館長張斯琦,暢聊「京劇譚門的歷史記憶——譚富英的傳奇人生」。譚富英出身於京劇世家,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生,祖父是譚鑫培,父親是譚小培。自幼因為家學淵源,耳濡目染,從五六歲起,就喜歡哼哼兩句,家人認為嗓子不錯,是塊吃戲飯的材料,譚鑫培對這個孫子也特別喜愛,認為能夠克繩祖武。
  • 徐悲鴻大師傳人、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藝術總監段昭南作品賞析
    《說戲》段昭南戲畫百出京劇畫集,京劇《盜王墳》是其中一齣戲。戲的故事是:時遷、楊雄、石秀互結金蘭,投奔梁山。聞薊州府衙內侯懷勾結惡人殷顯暗盜灝王墳,時遷命好友假啞混入官賊之中以阻止惡人得逞。時遷施展本領,最終將惡人斬除,將墳內珠寶敬奉梁山在京劇表演中,丑角的「四盜、一偷」其中「四盜」是指哪四出劇目?《盜甲》、《盜鉤》、《盜王墳》、《盜銀壺》。富連成科班名醜葉盛章演出,他是京劇藝術有史以來首創醜行挑班第一人,也是迄今為止惟一一位享有"流派"鼻祖之譽的丑角藝術大師。
  • 京劇名家、梅派傳人杜近芳,究竟是不是梅蘭芳和孟小冬的女兒?
    而縱觀那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年代,似乎大多數可以被稱之為"京劇名家"的人,他們的故事,都充滿了離奇色彩。像是感情的離奇,如梅蘭芳與孟小冬,還有身世的離奇,如杜近芳等等;這幾位都可以說是京劇的代表,尤其是梅蘭芳這位"梅派大師",哪怕不看京劇的人,也知曉他的名諱。
  • 周恩來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金玉之交
    1950年7月6日,周恩來批准周揚的書面報告,任命梅蘭芳為中央文化部戲曲改進局京劇研究院(後更名戲曲研究院)院長,梅蘭芳全家由上海遷來北京定居。1951年5月3日,中國戲曲研究院正式成立,周恩來應梅蘭芳所請,親筆題詞祝賀:「重視與改造,團結與教育,二者不可缺一。」這使梅蘭芳很受鼓舞。1953年9月23日,第二屆全國文代會召開,梅蘭芳當選全國文聯副主席。
  • ...江虹嬌演唱的吳建明最新原創歌曲京劇新唱《勸君莫遺憾》(編曲...
    吃過不少苦,受過不少罪 這一路走來感覺實在累 心願尚未了,夢想未成真 有時候心裡難免會傷悲
  • 第一位華人007女郎,父親是京劇大師,她的傳奇遠比007女郎精彩
    【周信芳對女兒周採芹的臨別寄語】 【第一位華人007女郎,父親是京劇大師,她的傳奇遠比007女郎精彩】 2004年,出演周星馳《功夫》中的包租婆翻紅後,成龍的師姐元秋在退出影壇前的一些經歷也被翻了出來。
  • 電影《進京城》:給京劇的情書
    富大龍飾演的嶽九嶽九被逐,牽涉的重要歷史背景是,戲曲裡的花雅之爭。所謂雅,就是正的意思,統治者奉崑曲為雅樂正聲;所謂花,就是俗或雜的意思,意思是花部的聲腔花雜不純,秦腔、羅羅腔、二黃調等所有地方戲,又被叫作亂彈。
  • 《五鼠鬧東京》為何淡出京劇舞臺?一批傳統「鼠戲」別有洞天
    民國年間,富連成以及尚小雲所辦的榮春社也上演過《五鼠鬧東京》,但因觀眾欣賞習慣的改變,這部冗長的連臺本戲逐漸淡出京劇舞臺。另一部戲《無底洞》取材於古典小說《西遊記》和清人傳奇《無底洞》,寫的是唐僧在取經途中被無底洞中的玉鼠精捉去,孫悟空救援未果,請來天兵天將助戰,亦未能制勝,最後由貓神出戰,擒拿玉鼠精的故事。
  • 京劇大師梅葆玖病逝享年82歲 玖爺謝幕但留梅香在人間
    昨天,梅葆玖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因病去世,之後現場舉辦了小型的親屬告別儀式,梅葆玖夫人林麗源從遺體告別廳出來淚流滿面。 昨天上午11時零44秒,北京協和醫院ICU病房,梅葆玖身邊的儀器上心跳漸漸變成了一條直線…… 自3月30日昏迷,經過難熬的二十多天後,奇蹟沒有發生,一代京劇大師還是因為支氣管痙攣、深度昏迷,經多方搶救無效離去,享年82歲。
  • 《五鼠鬧東京》為何淡出京劇舞臺?《十五貫》《青峰嶺》等鼠戲別有...
    民國年間,富連成以及尚小雲所辦的榮春社也上演過《五鼠鬧東京》,但因觀眾欣賞習慣的改變,這部冗長的連臺本戲逐漸淡出京劇舞臺。另一部戲《無底洞》取材於古典小說《西遊記》和清人傳奇《無底洞》,寫的是唐僧在取經途中被無底洞中的玉鼠精捉去,孫悟空救援未果,請來天兵天將助戰,亦未能制勝,最後由貓神出戰,擒拿玉鼠精的故事。1957年,中國京劇院曾改編重排《無底洞》,著名武旦李金鴻扮演玉鼠精。
  • 「夫人外交」:彭麗媛邀3位政要夫人參觀首博
    戲樓裡,伴隨著民樂《花好月圓》的悠揚旋律,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北京風情的《古都風韻》徐徐上演:茶道、花道,京劇練功、演唱、盤頭、勾臉表演,北京民謠,展示出濃鬱的國韻京味。演出結束時,彭麗媛和來賓們同演員親切交流,現場洋溢著濃濃的友好氣氛。
  • 京劇貓五歲生日:你希望上映第四季下半部還是京劇貓之霸王折呢?
    《京劇貓之眼宗外傳》裡說了黯被封印在陰霾山谷,瞳瞳也說過黯是傳說中的大魔頭,手宗宗主忠也稱傳說中的黯。大多數貓民也開始認為黯是恩公,小黑是小黑。會不會小黑是黯的轉世?要知道,京劇起源於徽班進京,而三慶班就是四大徽班之一。四神可能比修的年代還早,因為修是五百年前的角色,而《京劇貓之霸王折》中透露:幾千年前,貓土就已經存在魔物了。四神可能就是那個時代的角色,之所以四神不是京劇貓的始祖,是因為四神屬於傳說中的傳說。
  • 那些年在天津栽跟頭的京劇大師
    天津,大家都熟悉我們稱之為"曲藝之鄉",有一句話說的好"北京學藝,天津走紅,上海賺包銀"。早年間天津幾乎人人都會兩句京劇,抖兩個包袱。就京劇而言許多京劇表演者對在天津演出都特別認真,因為臺下的觀眾都特別認真並且特別懂戲。正是這種原因許多京劇大師在天津出過錯栽跟頭。
  • 87年前《新民報》採訪京劇大師馬連良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原文刊登:戲曲曲藝兩門抱  )
  • 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帶不火京劇,郭德綱:相聲和京劇的表演不一樣
    目前德雲社早已經和成立之初不一樣,當年缺少演員恨不得一人當八人使,現在有嶽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尚九熙等知名相聲也能用,目前早已是人才濟濟,人才輩出。「那一夜,我曾夢見百萬雄兵」現在德雲社欣欣向榮,前景無限,大概就是郭德綱曾夢到過得百萬雄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