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設領域,鋼結構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向,是裝配式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鋼結構行業相關產業政策暖風頻吹,政府支持鋼結構發展的力度不斷增強。為探索鋼結構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轉型路徑,本報專訪了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建築鋼結構分會會長孫曉彥。
中國建設報:近年來,國家層面多次出臺政策,大力推廣鋼結構建築,很多省份積極響應。不少人認為,鋼結構的春天已經到來,您怎麼看?
孫曉彥:國家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出臺,為鋼結構行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能夠推動鋼結構行業快速發展。
在去年10月,由國家發改委修訂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鼓勵類建築目錄中,新增加「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築技術體系的研發和推廣」。近期,相關部委印發《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提出把鋼結構建築推廣作為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發布的《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築優先採用鋼結構,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和農房建設,推動鋼結構建築關鍵技術和相關產業全面發展。
天津、重慶、雲南、河北、甘肅、河南和安徽等地,提出培育一定數量鋼結構建築龍頭企業和建材供應骨幹企業,明確鋼結構建築形式的推廣實施範圍以及各類新建建築中鋼結構應用比例。多地政府從財政補貼、稅費優惠、金融支持、行業引導、行政許可支持等多方面給予政策鼓勵,促進鋼結構建築產業化發展。例如,在稅收優惠方面,對部分新建鋼結構建築進行直接補貼,對符合條件的鋼結構建築列入專項資金支持,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等。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建築應用中,鋼結構速度快、抗震性好、結構安全等優勢日益突出。我國是產鋼大國,但不是鋼結構應用強國,在鋼結構住宅和鋼結構建築產業現代化等方面,與世界鋼結構應用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
鋼結構建築作為工業化生產特徵明顯的建築產品,必須走標準化和通用化、精細化發展之路。鋼結構企業要把握行業趨勢、順勢而為、主動變革,在海外市場、基礎設施、綠色建築(住宅)等領域共謀鋼結構行業新發展。
中國建設報:您認為鋼結構建築的發展現狀如何?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孫曉彥:在國家頂層設計和產業政策的有力推進下,鋼結構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目前,鋼結構已經廣泛應用在高層建築、大跨度機場航站樓、會展中心、物流廠房等各個建築領域,今後鋼結構建築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廣泛。
與目前建築領域普遍採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具有強度高、工程造價低、自重輕、施工周期短和可工廠化製作等優點。武漢市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便採用了鋼結構,為鋼結構在社會中樹立了「能夠快速建設」的良好形象。
目前,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的政策導向、造價、技術都已呈現利好態勢,鋼結構建築已經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轉折點。但與此同時,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產業鏈還不健全,配套產業遠遠滯後於鋼結構產業本身的發展。此外,人才培養不足,缺乏專業性技術工人。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鋼結構的發展。
中國建設報: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如何推動鋼結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孫曉彥: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建築鋼結構分會將繼續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組織鋼結構企業的領導、專家,一起分析討論新形勢下鋼結構行業重點任務和發展趨勢。抓住鋼結構建築的推廣機遇,全面提高鋼結構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發揮鋼結構在裝配式建築中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擴大鋼結構建築的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及早謀劃、科學布局、共同開創新時代鋼結構建築發展新篇章。
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建築鋼結構分會今後的主要工作是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要求,針對鋼結構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補齊短板。
工作內容包括全面提高鋼結構工程設計、生產、施工、運維質量水平。推動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提速發展和鋼結構住宅的試點工作,著力構建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構件、部品、配件等認證體系和鋼結構行業的團體標準,圍繞推薦鋼結構綠色建造技術、綠色建材開展相關工作。以誠信創佳、工程創優、技術創新等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組織編寫《鋼結構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寫指南》,做好鋼結構從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指導工作等。順應5G時代與「新基建」發展趨勢,加大鋼結構行業科技創新力度,加快鋼結構建築與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新材料、網際網路平臺的深度融合,打造新興產業增長極,推動鋼結構行業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