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託德·羅斯著有《平均的終結》一書,在書中,託德·羅斯闡述了「平均標準」的誕生:即以社會人類學家凱特勒的「平均主義」和優生學創始人高爾頓的「等級劃分」為思想核心,經由科學管理創造者泰勒的發展傳播,形成的一種用單一維度去衡量個人價值和才能的思想觀念。
「平均標準」的思想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在推崇個性化發展的當代,這個思想正逐漸被推翻。「我們不是工業品,我們應該與眾不同」,託德·羅斯也有力地論證了這一思想對個體發展的限制,並提倡消除平均,尊重個體的發展。
託德·羅斯也積極將「消除平均」的理念推廣至教育領域,這也正與中國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近年來國際化趨勢的發展,素質教育的發展在中國迫在眉睫。但學生基數大、東西部教育不平衡、教師匱乏等問題讓素質教育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起教育科技劉暢認為,教育技術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樂觀的是,國家的相關政策也在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
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
突破教育瓶頸,科技創新讓教學過程更高效
「在六年前我們最早去創業的時候,我們就想說一句話,叫做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這句話我們當時把它解釋成用素質的內容,就是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的美好,讓結果變得更加有效」,劉暢說。
藉助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一起教育科技也真正實現了學生、教師和家長三端的減負。首先,便捷的方式縮短了學生做作業的時間。艾瑞諮詢的一項報告顯示,過去只有31.8%的學生是在30分鐘之內完成作業,但隨著一起教育科技智能端的普及,這個數字正慢慢地增長到了46.7%。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學生也有著一千種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獲得專屬的個性化教育,一起教育科技也幫助大部分的老師實現了全班的個性化作業,讓教育由「千人一面」轉向「千人千面」。通過一起教育科技客戶端,家長也能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並與老師形成良性互動,幫助孩子更有效地學習。
打破學科壁壘,科技創新助力跨學科思維的形成
「我們知道今天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大多數都是建立在跨學科思考的基礎上得出來的結論,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時候的頓悟都來自於跨行業的思考。能不能讓孩子學會所謂的科學知識,學會科學能力,學會跨學科的思維模型,我相信這個應該對小孩子的一生是最有幫助的」,劉暢說。
在今年的新春發布會上,一起教育科技推出了Socrates智能導航學習系統,以充滿哲學意味的名字,讓所有科目的學習都歸結到一套方法論中:即通過將學生錯題的知識點還原回整個知識體系,讓學生不只學到知識,更是建立起學科的整體框架,並觸類旁通地建立起跨學科思維,實現能力的提升。
在劉暢看來,中國的素質教育是可實現的。對於孩子來講,來於同步並高於同步、知識與能力同步提高、分數與素質並重,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時代都成為了可能。跨學科思維作為一種綜合能力,也將加快素質教育的進程。
直擊教育痛點,科技創新讓個性化教育走得更遠
「我們希望一起作業能夠讓鄉鎮和城市進一步在一起,我們傳播的不是優質的大數據和內容,這些挺冷冰的,我們想傳遞的是優秀的教育理念,傳遞的是愛」,劉暢在新春發布會上說道。
個性化教育一直是傳統教育的痛點,在偏遠的鄉村學校更難以企及,在師資不流通的地方,技術發揮著更大的價值,即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讓每一個孩子自由而全面地成長。
王瓜店鎮中心小學的校長張益強也來到了新春發布會的現場,在談及一起教育科技給家鄉學校帶來的改變時,張益強難掩激動的心情:「一次英語測試裡,我們班上一共48個同學,有38個是100分的,都是通過一起作業(一起教育科技子品牌)自學的。」張校長也表示,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社會工程,最首要的一點就是用先進的技術改變教育,這也將改變鄉村孩子一生的命運。
《平均的終結》裡面提到,每個人所面對的都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張充滿可能性的網。每個個體都不同,其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不要用一個標準或一個緯度來要求,這就要求無論學校還是教育機構,都要全面加速推進素質教育。在劉暢看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素質教育培養的是更會學習、更會處理爆炸信息、更具有全球勝任力的未來人才,而教育技術勢必要參與其中,共同構建未來全新的教育時代。
編輯: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