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的意義?

2021-01-07 明陽天下

研學旅行的意義

《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研學旅行必須遵循「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對正確認識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義十分重要。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學旅行有哪些特點呢?

一、 創設主題,引領研學旅行

(一)創設增強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題

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現「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雖然現今社會大大提倡全民創新,但創新難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因此,研學旅行在研學旅行中開設增強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題,在旅遊活動中設計專項主題精神普及,賦予學生敢為人先的精神;在線路設計中推行富有科教意義的文化線路,豐富的人文知識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研學旅行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土壤,潛移默化地在學生思維中植入創新的種子,激發人人求新的欲望,從多層面上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創設提高學生實踐水平的主題

旅行超越了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向自然、學生的生活和社會領域延伸與擴大。當今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導致大多數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低、實踐能力差。因此,研學旅行在研學旅行中設計旅遊產品diy、自主設計雕塑、參加鄉村旅遊田園採摘等能夠提高學生實踐水平的活動,不但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使學生積極進入情境中,自覺地參與實踐活動。

二、 豐富內容,充實研學旅行

(一)補充現實所需內容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各種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課本上的知識更多呈現前人的知識理論經驗,無法與現實日新月異的事物有效銜接。因此,旅行便成為彌補這一缺陷有效手段。研學旅行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可設計空間大,可緊跟時代發展加強活動內容設計,讓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多樣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識,補充課本內容的不足。

(二)延展未來必備內容

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不僅需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素養,待人接物、自我管理、團隊協作等能力也是必備的素質。旅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提升處事能力的機會,旅行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處理與其他師生之間的關係,同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突發事件的挑戰,讓學生在困難面前學會自我管理的能力,鍛鍊學生與同學協作配合面對困難及克服困難的能力。這些都是課堂所不能觸及的方面,研學旅行將成為幫助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

因此,建立中小學研學旅行體系有利於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意見提出,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範疇。讓學生走進自然,走入社會,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親近自然、親近社會的情感,增強關愛生命、關心社會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建立中小學研學旅行體系有利於建立規範有序的遊學秩序。把鄉土鄉情納入研學旅行的範疇,有利於規範我國的海外遊學市場秩序,扭轉捨近求遠修學旅行的本末倒置現狀,對培養合格的文化交流使者具有重要意義

對中小學研學旅行意義的思考

都說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走在路上,要麼讀書,要麼旅行。最近教育部聯合發改委、交通部、保監會等11部門開展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讓我看到了讓孩子走出書的世界,走進現實的世界,走進大自然的世界的希望。

古話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求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著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小學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開展研學旅行,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從物質層面的追求演變為精神層面的追求,但快速的經濟發展讓我們國民素養有些跟不上,沒有契約精神、團隊精神,沒有責任感、秩序感,不懂得欣賞,文明欠缺等社會問題越來越突出,而「研學旅行」的開展和實施讓學生從從小彌補了這些缺陷。中小學生在集體旅行的過程中,既能培養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同時對「美」的欣賞能力也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目的在中小學一直都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是除了「智育」在學校教育發展比較好之外,其他的德育、體育、美育等都有欠缺,尤其是在農村及應試教育重災區,而「研學旅行」這樣一個項目卻能直接實現這幾方面的發展,一舉多得。

短期來看,「研學旅行」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實踐意義和公益性。長期看,學生能從社會、大自然中汲取自身發展的力量,同時鍛鍊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處理問題能力、還培養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和對「美」的欣賞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下一代國民素養。

好的教育就是無痕跡的教育,「研學旅行」就是這樣,

本文轉自明陽天下拓展官網,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研學旅行的現實教育意義在哪裡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一時間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點。研學旅行,也叫遊學。我國歷史上遊學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期的孔子、明代的顧炎武、清朝的梁紹壬、現代的陶行知等。可以說遊學思想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珍貴部分。
  • 研學旅行並不同於修學遊
    原標題:研學旅行 並不同於修學遊 ,首次明確了中小學研學旅行「鄉土鄉情」內涵。根據這一意見,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這一研學旅行與之前普遍開展的修學遊有什麼不同?   肖丹:新的研學旅行與過去不同的地方在於現在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中食宿,集體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園,對大自然,對生活上的知識進行體驗。
  • 霍邱縣研學旅行走出一片新天地
    近年來,霍邱縣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截止目前,全縣擁有市級研學基地3家,縣級研學基地8家,全年參與研學旅行的中小學生近20萬人次。特別是上海復旦大學每年都組織500多名師生到臨淮崗景區研學,社會評價和滿意度都很高。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工作組織。
  • 行業觀察|以研學旅行推動鄉村振興
    導語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高鐵時代大家談】關於系統化開發研學旅行產品的建議
    2013年國務院發布《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2014年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範躊,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 《北侖區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細則》發布
    來源 | 寧波市北侖區教育局 整理 | 未名研學根據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及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旅遊局等10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前期開展研學活動的相關經驗,制定北侖區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細則
  • 教育部: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
    12月2日,教育部答覆《關於完善研學旅遊市場秩序的提案》中表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地根據《意見》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 研學旅行行程安排的基本邏輯與注意事項
    研學旅行行程安排既要保證學生能有研學收穫還要體驗旅行的快樂,所以行程安排就需要張弛有度,其中的細節把控非常考驗研學旅行設計者的能力,鑑於氣候、路況等突發因素,還需對行程進行不斷的調整,那麼行程安排就需要有預案,研學旅行行程設計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拆分和模塊化設計,只有這樣的方案設計
  • 研學後記/研學旅行有感
    上周,你離開家,和老師同學們去往滁州參加研學旅行。這是你第一次離開家,沒有媽媽的陪同,還在外住了一晚。媽媽很擔心,當看到你的笑臉,更多的是欣慰。因為我知道了,你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可以和同學們和睦相處。欣慰的同時也有幾句話和你說說。
  • 【金昌】龍門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讓孩子走出課堂 走進歷史」
    【金昌】龍門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讓孩子走出課堂 走進歷史」 2020-11-15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學旅行順利開展安全的基石應三方共建
    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活動方式中「考察探究」的一種活動方式。要進行研學旅行活動,就要走入社會,投身大自然之中,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安全問題則首當其衝,也成為制約研學旅行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 《詩意旅行詠歸聖城》大型詩歌研學線路喜獲二等獎
    11月20日下午,「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及「2020首屆山東省精品旅遊文創發展大賽」頒獎典禮在濟南舉行。由中國曲阜詩歌論壇組委會、曲阜市風光旅行社有限公司報送的《詩意旅行·詠歸聖城》大型詩歌研學線路獲得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二等獎。
  •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之國家海洋博物館館研學課程課題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藍色國土資源,海洋產業是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社會各界都需要補上海洋啟蒙這一課,尤其是要樹立海洋國土意識,而培育全民族海洋意識首先應該從中小學生抓起,開展海洋研學旅遊則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
  • 寒亭區 研學基地 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基地 研學旅行
    千牧泮宮是廣大中小學生研學、勞動實踐的優選之地。 寒亭區 研學基地 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基地 研學旅行
  • 「從高考作文看研學旅行與教育發展」公開課在邕開講
    7月18日,「從高考作文看研學旅行與教育發展」公開課在廣西民族藝術宮開講。記者 冼妍杏 攝公開課由廣西中小學研學旅行學會會長、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主任陸雲主講。記者 冼妍杏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18日迅(記者 冼妍杏 黃新躍)7月18日,由廣西中小學研學旅行學會、廣西新聞網聯合主辦的「從高考作文看研學旅行與教育發展」公開課在廣西民族藝術宮開講。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難忘的研學旅行》
    難忘的研學旅行乘著秋日的微風,迎著燦爛的陽光,我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研學之旅。早在兩個星期前,我們就打聽到了研學旅行的好消息,我的心裡非常期待,天天和同學們討論帶什麼。一聲畢,同學們頓時全都歡呼雀躍起來,有的一蹦三尺高、有的盡情地尖叫、有的把帽子拋向空中……在閉營儀式的頒獎臺上,我們四(1)班」猛虎一連」獲得了研學優秀班級證書和獎盃。我望著下午明媚陽光照耀下的獎盃和證書,金燦燦的,它上面映著同學們歡樂的笑臉,也映著同學們的淚水與汗水。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社旗一高研學旅行記
    2020年12月6日,社旗一高六年制實驗班組織初一全體學生展開了一次研學之旅。此次研學旨在讓孩子們走出校園,陶冶情操。目的地在南陽龍灣綜合社會實踐基地。寒冬雖至,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上依然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山東一區開啟「研學旅行」,吸引44萬人次關注,助力青少年教育
    研學旅行是旅遊當中一個特殊的旅遊模式,這些旅行一般都是學校根據各地的一些特色組織學生群體進行集體旅行,研學旅行在2013年的時候就已經簡單提出了設想,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有了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研學旅行。研學旅行並不是單純的放鬆身心,在遊玩的過程中寓教於樂,青少年們可以學到非常多的知識。
  • 鮮衣少年古都遊 不負韶華再出發 開封全力打造研學旅行基地
    「這是我第一次製作算盤,今天的研學活動太有意義了!」把課堂搬出學校,在行走中學習知識。  12月12日上午,兩場別開生面的研學課程「刻刀上的藝術」「精打細算說算盤」在開封山陝甘會館「上線」了。研學旅行可謂「行萬裡路」與「讀萬卷書」的完美結合。
  • 原行少年「超級飛俠」周末親子營,感受研學旅行的魅力!
    一個周末,如何度過才有意義?不知道幹什麼?「超級飛俠」周末親子樂翻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12月5日至6日,新疆原行網旅行社在阿勒泰組織研學少年「超級飛俠」研學旅行活動,參與者達50人。此次研學旅行旨在讓小朋友們在與眾不同的周末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在旅行中提升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認知的同時度過一個完美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