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維他奶的員工而言,今年的生意不好做。在記者暗訪中,維他奶的某位業務員一臉難受地表達了自己想離職的想法,原因是"貨不好賣"。
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維他奶的產品隨處可見。但是據很多員工反應,這不過是"虛假繁榮",維他奶近年來庫存激增,利潤下降,生意做得越來越難。
一、引領市場
維他奶是國內飲料商中的佼佼者,被人稱之為"飲料界的茅臺"、"中國人的可樂",儘管飲料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但維他奶依然多年保持著它獨一無二的地位,很多人都擔憂著,要是連維他奶都覺得生意不好做了,那飲料生意恐怕也真的遇到大難題了。
維他奶這家上世紀成立的香港品牌,是2008年進入人們視野的。那會兒國內三聚氰胺事件沸沸揚揚,對乳製品生產行業是個巨大的打擊,但是也給了主營植物蛋白飲料的維他奶一個絕佳的機會。
植物蛋白飲品營養高、添加劑少、安全性高,這些優點大大吸引了當時籠罩在三聚氰胺陰影之中的消費者,這一次出擊讓維他奶迅速佔領了飲料市場,隨後,雖然有不少豆奶品牌紛紛效仿,但維他奶始終保持著蛋白飲品的第一位。
而且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國,豆奶製品的銷量增速已經超過了牛奶,在2018年的調查中,豆奶飲品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餐桌上出現最多的飲品。此後,以維他奶為代表的製造商,其銷售額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就算在危機四起的今年,維他奶的銷量指數仍然是正增長的。
從近些年的行業指數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維他奶依然會是行業內的"領頭羊",可是維他奶自身卻步履維艱,公司想要開拓新市場的計劃屢屢擱淺,市場被局限,對於一個快消行業來說,是最大的危機。
二、危機四伏
在拓展市場這方面,維他奶做過很多努力,早在08年,維他奶就入駐了上海,希望以上海為中心點,打開華東的銷售市場,可是儘管維他奶在華東大量投資,銷量卻始終不瘟不火,當地人對這個陌生的品牌興趣不大,維他奶的第一次進軍,就這樣慘澹收場了。
直到幾年後,在大本營華南穩住腳跟的維他奶開始再度擴張,這一次的效果還可以,大概是幾年下來維他奶這個牌子已經打響了,新市場的人們也開始接受這個品牌,但是沒想到,市場打開了,更大的問題又出現了。
這個問題被稱之為"竄貨",竄貨指的是經銷商擅自進行產品的跨地區降價銷售,導致許多產地的產品供不應求,許多產地的產品卻又賣不出去,這樣的情況,多半是因為總廠家對旗下經銷商的管控能力不足,所以讓底下的經銷商隨心所欲的定價銷售。
其實這種情況本不該發生,類似維他奶這樣的大品牌,通常都實行嚴格的"全國一口價",可是維他奶當年急於擴大市場規模,忽略了這方面的管控,等到想管控時,一切已經有些失控了,想要彌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且這兩年飲料市場形勢不大好,整個市場都很低迷,競爭對手層出不窮,讓維他奶內外交困,據內部人員透露,從四月份開始,倉庫就有壓貨現象,到現在也沒能過緩解。
本來九月份是個銷售高峰期,但是庫存還是沒有清完,接下來是淡季了,庫裡壓的這些貨品多半是要報廢,這一下又要賠進去一大筆錢。
但是維他奶銷售量不佳,也不能全怪市場,維他奶自身的策略就有很大的問題,就連消費者也時常吐槽,維他奶除了豆奶和檸檬茶還有沒有別的了?其實維他奶還出品過果飲、零食,但是主市場還是在香港,雖然也嘗試過在內地銷售,但是競爭力不強,最後也就沒有做下去。
而在豆奶和檸檬茶這兩樣經典產品上,維他奶也一直止步不前,新口味沒有亮點和特色,最後還不如老配方賣得好,但是過度依賴一兩樣產品是不行的,那意味著一個產品線出問題,整個公司都得跟著垮掉。
三、舉步維艱
前幾年維他奶推出過一款比較火的新產品——維他茶飲,原本有希望和豆奶、檸檬茶三足鼎立,可惜公司高層不重視,錯過了最佳的經營期,現在也銷聲匿跡了。更有員工說,維他奶內部只重視豆奶生產線,就連檸檬茶的火爆也是純屬偶然。
原因是公司想要抓住全年齡段的市場,豆奶比其他飲料更有優勢,所以檸檬茶在維他奶一直是個"二線產品"。但是老是做豆奶,維他奶願意堅持,人們的口味卻一直在變化,對於"維他奶",人們多少都有一些審美疲勞了。
再者說,豆奶是塊黃金市場,所以競爭最為激烈,維他奶早就失去了當年獨一無二的地位,如果再不思改變,將來的結果恐怕就難說了。
這些年,可口可樂公司就瞄上了豆奶市場,推出了自己旗下的"陽光豆奶",很明顯,維他奶會被可口可樂公司視為對手,面對產品豐富、市場龐大、營銷有方的國際大公司可口可樂,維他奶想要全身而退,只怕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許多維他奶的經銷商近年來紛紛選擇了退出,維他奶多年遲滯的經營戰略讓經銷商們失去了信心,就連內部很多管理人員也生出了跳槽的念頭。憑藉多年的積累,現如今維他奶還是保持著自己的地位,銷售額也並沒有出現跳水,而是持續增長。
可是吃老本是吃不了幾天的,維他奶內部的問題已經愈發難以掩蓋。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飲料還是好生意嗎?當然是,不然維他奶的競爭對手不會越來越多,但是一味固步自封,就是好生意也會做成賠錢生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曾經的維他奶可以擁有超前的市場戰略眼光,從香港轉戰內地,吃到了飲料市場第一波紅利,但如今的維他奶卻漸漸變得保守,我們當然很不希望這個飲料巨頭倒下。
但是維他奶想要恢復生命力,不被市場淘汰,就必須要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革,但願維他奶及時反省自己,恢復它當年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