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深入聊下蘋果改用自研Mac處理器這件事

2020-12-14 海外黃老邪

經過多年謠傳,蘋果「總算」宣布 Mac 將逐步從 Intel 處理器轉移到「Apple Silicon」,預計年底推出首臺採用自家 ARM 指令集兼容處理器的 Mac 計算機,也傳出臺積電將編列「300 壯士」團隊,從研發、設計、製程、封裝都提供「火力支持」的消息。

與前代 PowerPC 轉 x86 的 Rosetta 相隔 15 年,從 x86 轉譯為 ARM 的 Rosetta 2 動態二進位代碼轉譯器(Dynamic Binary Translation),目前尚未公布有啥特殊的神兵利器和暗黑科技,可同時產出 x86 與 ARM 版本的 Universal 2 開發工具就沒啥好提的。唯一可確定的是,那個開發者轉換套件(Developer Transition Kit)之所以不使用 A13,而是 A12Z,多半基於更多運算核心數量與更高容量內存的需求。

無獨有偶的,當蘋果在 WWDC 發表「狼終於來了」重大宣示時,以 Fujitsu A64FX 處理器組成的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奪得 Top500 榜首,Ampere 發表 80 核心(第四季提升到 128 核)、頻率 3.3GHz、功耗 250W 的 Altra 伺服器處理器,一同共襄盛舉。接著各大社群媒體就冒出了不少「ARM 出頭天」、「x86 指令集包袱早該丟掉」、「x86-64 架構老舊難以擴展」等曠世高見,但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

01這件事和「架構」毫無瓜葛。

指令集架構和理器微架構劃上等,傻傻分不清楚」,這已經算是稀鬆平常、隨處可見的觀念謬誤了。指令集架構(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是「計算機的語言(x86、ARM、RISC-V、PowerPC、SPARC、MIPS、Alpha、PA-RISC)」,處理器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則是實作的執行載具(一堆琳琅滿目的核心代號,像 Skylake、Sunny Cove、Zen 2、Willow Cove),兩者演進彼此互動,像沒事就直接以內存為運算目標的 x86 指令集,就很需要超高效率的高速緩存子系統,但並非絕對,過去近 30 年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件事。

x86 指令集再毫無道理可循,英特爾和 AMD 也能靠著龐大的個人計算機(還得加上雲端數據中心)市場和投入天文數字般的研發資源,研製出效能頂尖、電晶體預算幾乎砸在「軟體最常使用的簡單指令」的 x86 處理器。而 AVX 這個 x86 指令集歷年最大改革問世後,x86 指令集擴張速度更是一飛沖天(連英特爾自己在公開文宣都不想列出從 AVX 到 AVX-512 的新增指令數目了),無論英特爾還是 AMD,處理器微架構推陳出新,更是毫無停滯跡象,完全沒有「因為架構老舊所以難以擴展」這回事。寫出這句話的人,真的知道自己在講哪個層次的「架構」嗎?

02「指令集架構」不是絕對的因素。

像奪下 Top500 榜首的富嶽超級計算機採用的 Fujitsu A64FX 就是很好的例子,本質上根本就是將指令集架構從 SPARCv9 和 HPC-ACE2 換成 ARM v8.2-A 加上 SVE 的 SPARC64 XIfx 處理器,先前的核心微架構、多核心分區規劃、大型主機等級的數據可靠度等,幾乎原封不動的從 SPARC64 XIfx 搬到 A64FX(可參考筆者在 2018 年發表於癮科技的專文),Fujitsu 做這個決定的背後考慮也不是為了效能,而是要沿用 ARM 和臺積電的晶片生態系統,加速研發和生產時程。

講的更白一點:死忠果粉和長期用戶選擇的是「靠著高度軟硬體垂直整合而達到最佳使用者體驗」的蘋果,不是 ARM 也不是英特爾。所以這件事扯到 ARM 和 x86 怎樣怎樣,一點意義都沒有,人家就只想要整合生態系統,順便降低產品成本。至於這次轉移工程,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和代價,會不會因此「動搖國本」(當下的 Mac 軟體資產規模已非 15 年前吳下阿蒙),那就是蘋果自己要承擔的風險了。

03蘋果統一處理器指令集架構,誰是第一個潛在受益者?

使用 Mac 開發 iOS 應用程式的人,有機會在 Mac 享受「最接近原生硬體」的測試與執行環境了,不必像過去多了模擬層,可能會在實際 iOS 裝置出現的問題,卻不會在跑 Xcode 的 MacOS 時發生的狀況。

另一個受益者,理所當然的就是替蘋果製造晶片的臺積電了,Mac 在全球個人計算機的佔有率約 7%,排名第四,次於 Lenovo HP Dell,略高於宏碁和華碩,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即使晶片出貨單價將遠低於英特爾賣給蘋果的價碼(畢竟只有代工),對臺積電的業績,也是不無小補。

04誰又是第一個受害者?

除了英特爾還能有誰?平白無故逐漸失去「全球個人計算機 7%」,對業績肯定是明顯的傷害。

曾經看似有希望「啃蘋果」的 AMD 也是潛在的受災戶候選人,但並不代表蘋果轉移過程就沒機會「短暫引進」AMD 處理器,這倒是值得觀察一下。

05第一臺改用自家晶片的 Mac 會是哪個產品線?

大概從「最不需要高效能」的輕薄型 MacBook 踏出第一步吧。

但這卻也衍生出一個大哉問:那像 Mac Pro 這類工作站類型的高階桌機,既然也要轉進 Apple Silicon,那這意味著,蘋果將自行打造 Xeon 等級的大型化多核心高頻率 ARM 處理器,甚至有機會直逼 IBM Power 伺服器家族的等級。這背後暗藏了無數深水炸彈,特別是深度管線的處理器微架構(搞不好還要追加同時多線程)、一定程度的高可用性(RAS)與高效能的快取數據一致性協議(Cache Coherence Protocol)。最起碼,身為「商業化 RISC 處理器的始祖精靈」之一的 IBM 也是累積了幾十年經驗,才有能耐持續推出地球最高階的 RISC 處理器,這些「know how」一點都不簡單,這也將是 Apple Silicon 研發團隊即將面對的最艱巨挑戰。

不過如果蘋果願意研發高單價的大型晶片,對臺積電來說,當然是天大的利多,臺積電特別編列技術支持團隊,恐怕就是為了這件事(假若僅讓 Mac 沿用 iPhone、iPad 處理器,就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弄得不好,看在 Mac Pro 出貨量也沒多少的份上,蘋果做的高階 Apple Silicon 整體成本還高於跟英特爾購買 Xeon,也不是太讓人意外的結果。

06蘋果會順便連獨立繪圖晶片都自己做嗎?

延續 AMD 的可能性比較高,此外,基於對 AMD 繪圖晶片的「熟悉感」,Mac 用的 Apple Silicon,像三星從 AMD 授權相關 IP,再整合到自家晶片,也有機率不低的可能性。

07最後,短期內有哪些對用戶的影響?

這兩天社群網絡媒體的鄉民輿論浮現很有趣的兩極化觀點:「對 ARM 處理器效能沒信心者,想趕快買臺英特爾版 Mac 放著」、「原本想入手搭載新型鍵盤的 Mac,但看到換心手術後的 Mac 可原生執行 iOS iPadOS 應用程式,寧願按兵不動等年底再出手」。蘋果宣稱 Mac 晶片轉換將在「兩年內完成」,這段期間,使用者和開發者的後續反應,絕對是極度有趣的話題。

但回過頭來,Apple Silicon 這匹狼成為眼前的現實,大家不必再浪費時間「隨隨便便就賭上爺爺的名譽」說一堆無意義的語言和臆測,應該讓不少人(包含筆者)鬆了一口氣,現在就讓大家來瞧瞧,蘋果是否真能在短短兩年內,「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的搞定「第四次遷徙」,也許將爆發令人出乎意料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蘋果核補完計劃,iOS終將回歸mac OS?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國內外有越來越多小道消息都在傳蘋果將為新款Mac改用定製設計的ARM處理器:《彭博社》曾報導,蘋果可能於今年開始在 Mac 電腦上改用內部代號為Kalamata的自研處理器;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新近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更是指出蘋果公司將在2021年上半年發布首款搭載ARM處理器的Mac電腦。
  • 蘋果終於放出大招,全新自研桌面處理器,又是劃時代產品?
    今天凌晨2點,蘋果再次召開了新品發布會,這和蘋果曾經高傲的性格總有些不相符,難道蘋果也開始走一月一個演唱會的模式了嗎?這次蘋果又會帶來哪些新產品呢?首先"蒂姆廚師"還是簡單地介紹了進入了"全新紀元"的iPhone12系列,之後就直接放出了今天要發布的主角——三款全新的mac電腦。而發布會沒放多久就甩出了王炸,蘋果自己設計的全新處理器 Apple M1。這款M1處理器是蘋果自主研發、基於ARM架構的桌面處理器,目的就是幹掉目前和蘋果有著15年合作的英特爾處理器。
  • 欣興電子有望成蘋果自研Mac處理器主要ABF載板供應商
    【TechWeb】6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公司在當地時間周一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已公布了基於ARM架構自研Mac處理器的計劃,首款自研晶片Mac計劃今年年底出貨,將在兩年的時間裡完成過渡,屆時Mac產品線就將全部採用自研晶片。
  • 蘋果下一代自研Mac處理器曝光:或命名M2 仍有望由臺積電代工
    蘋果首款自研Mac晶片M1,是在11月11日凌晨的發布會上推出的,採用5nm工藝打造,集成160億個電晶體,配備8核中央處理器、8核圖形處理器和16核架構的神經網絡引擎,蘋果方面表示其CPU、GPU、機器學習的性能及能效,較目前的產品均有明顯提升。
  • 蘋果Mac全面改用ARM架構,意味著什麼?
    而iPhone和iPad、Apple Watch和Apple TV都搭載著蘋果的自研晶片,分別包括A系列、S系列。當然,很快,Mac 晶片的空白將會填補。 從英特爾的轉向自研晶片,將使蘋果對Mac電腦的性能、功能和推出時間有更多的控制權,因為它將不再需要在英特爾每次推出新的處理器時更新機型。
  • MI處理器遇BUG,蘋果用戶外接屏幕讀不到解析度,兼容性背鍋
    11月10日,蘋果在今年的第三場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基於ARM架構的自研處理器M1,並推出搭載M1處理器的三款Macbook產品。而從陸續曝光的跑分以及測試結果來看,這款M1處理器擁有強勁的性能表現。很多人認為這是蘋果轉投ARM生態,摒棄X86生態的開始。
  • 踢開英特爾,自研Mac晶片高調登場,蘋果「大一統」徵程正式啟航
    昨夜,庫克帶著蘋果首款桌面級自研晶片如期而至,奏響了蘋果下一個十年的篇章——它將是蘋果逐步脫離英特爾生態的基石,同時也是蘋果改寫桌面電腦行業規則的起點。 不同設備採用同樣的底層架構,運行著同樣的程序,差別只是外形尺寸與性能,這要放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當然,如果換到蘋果以外的平臺上,也是不可能的。
  • 鴻海、廣達開啟組裝,自研晶片Mac將亮相蘋果發布會
    圖片來源: 網絡集微網消息,蘋果官方宣布將於北京時間11月11日凌晨2點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旗下的全新產品。據此前爆料消息,本次發布會的主角應該是蘋果自研晶片版Mac系列產品。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和海外供應商正提高三款Mac系列產品的產量:13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13英寸MacBook Air。鴻海負責兩款13英寸產品的組裝,廣達負責16英寸產品。因13英寸產品生產較早,將率先在下周的發布會上現身。除了處理器的變化外,這些產品不會有重大設計變化。
  • ...約談:深入落實約談意見;蘋果自研處理器MacBook或將於11月10日...
    我聽說,有的公司很有意思,他們老闆老是半夜 2 點開會,他們把這當成公司的一個優點,覺得是勤奮,說「老闆玩命幹」。我覺得,對老闆來說,你兩點不睡是你的事,但是不能讓大家都陪著你一宿一宿這麼做。其實,疲勞以後效率也在降低,效果也未必好。另外這樣做只是把你的弱點,你的焦慮暴露在大家跟前。
  • 換上蘋果自研M1晶片的Mac產品有什麼不同?
    最近,蘋果發布了三款Mac電腦產品。這三款最新的Mac電腦都採用了蘋果自研的M1晶片,這也是這三款產品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蘋果為什麼一定要換上自研的M1晶片,這能給蘋果Mac產品帶來什麼不同?針對這兩種不同晶片架構所打造出來的軟體是不通用的,所以晶片從傳統的X86架構轉換到ARM架構,意味著背後要進行軟體生態的轉換,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既然轉換這麼困難,為什麼蘋果仍舊選擇自研ARM架構的晶片?我們先來看看最新蘋果M1晶片所能帶來的改變。M1晶片採用ARM架構、5nm工藝打造,封裝了160億個電晶體。
  • 蘋果自研CPU徹底放飛自我 明年M2直接上Pro版Mac
    據悉,蘋果第二代自研處理器M2已經在路上,而且將要適配到Mac Pro和Macbook Pro這樣的狠角色上,蘋果要徹底放飛自我。蘋果M1的表現完全超乎人們的預期眾所周知,因為ARM架構的特性,蘋果自研CPU用在最求輕薄的Air上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將其用在定義為專業的Pro上,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大膽的動作
  • 蘋果為高端mac電腦開發了32核處理器
    【烽巢網】關於即將推出的處理器的消息傳出後,蘋果剛剛發布了首批搭載自家晶片的Mac。新款MacBookAir、MacBookPro和Macmini分別採用了該公司的M1晶片,該晶片的CPU具有4個高性能核心和4個高效核心。
  • Joker透露:大舅子的事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沒搞清楚前別亂評價
    近日關於LOL選手Mystic被某LPL隊伍放鴿子的事件可以說是鬧得沸沸揚揚,相信大家也都有了一個了解,在Mystic本人出面爆料被鴿了自己已經找不到隊伍之後,這件事很快就引發了大量的熱議,有不少網友表示這支LPL隊伍太過分了,臨近籤約把別人鴿了這簡直就是在毀別人的職業生涯,這樣的隊伍可以說毫無職業道德
  • 蘋果15 年大輪迴:Mac 選擇 ARM,正如當年賈伯斯選擇 Intel,但變數...
    但是要注意:宣布歸宣布,蘋果並不會立刻發布一款搭載 ARM 架構處理器的 Mac 設備來供消費者購買——這個時間應該是 2021 年。畢竟,對於蘋果來說,Mac 轉向 ARM 架構,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
  • Adobe發布ARM版Premiere Pro 支持蘋果M1處理器
    不久前Adobe發布了首個支持ARM處理器的Premiere Pro for macOS測試版,開始兼容採用M1處理器的Macbook筆記本電腦。在11月時候蘋果發布新款Macbook筆記本電腦,它棄用了Intel的X86架構處理器,改用蘋果自研的ARM架構處理器M1。處理器結構改變意味著軟體廠商要重新編譯軟體,此次Premiere Pro for macOS測試版正是針對M1而來的。
  • 蘋果電腦怎麼裝win10?mac安裝win10系統就是這麼簡單
    Mac也就是蘋果電腦。許多朋友雖然喜歡蘋果牌子,但是不喜歡Mac作業系統,想安裝windows系統但是不知道如何在Mac上安裝Win10。其實操作很簡單。下面小編將詳細教你如何在Mac上安裝win10。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重裝系統知識,可以在【小白一鍵重裝系統】獲取相關教程。
  • Google跟風蘋果,自研SoC能否續命Pixel?
    來源:雷鋒網在自研 SoC 這件事上,Google 坐不住了。今年,蘋果 M1 晶片的發布讓科技圈為之沸騰,且近期彭博社又曝光了蘋果新款 ARM 架構 Mac 晶片,可謂是趁熱打鐵。不過,Android 陣營的 Google 也並未閒著。
  • 蘋果Mac超實用軟體,讓你的MAC效率倍增
    眾所周知,mac系統跟windowns系統的一些軟體和一些操作習慣大大不同。相信很多第一次接觸蘋果電腦小夥伴們一定覺得非常的不順手,甚至有些夥伴還在猶豫安裝哪些軟體。今天macdown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mac必裝軟體,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以及日常操作上對大家有所幫助!言歸正傳,進入正題!
  • 蘋果不按套路出牌,傳統PC徹底沒戲?
    而運行在微軟 SQ2 處理器上的 Windows 10 on ARM,單核成績為799,多核成績僅為3089。再次證實了蘋果M1晶片組較高通競品大幅領先。對於支持Windows系統這件事,蘋果官方表示,這件事由微軟決定,因為核心技術是存在的,Mac也能勝任,但微軟必須決定是否向Mac用戶授權其基於ARM架構的Windows版本。
  • 小米自研處理器澎湃S2蓄勢待發
    作為國產手機廠商四巨頭「華米OV」,在蘋果、三星等國外大牌手機廠商接連敗走之後儼然已經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不過在這其中,身為「藍綠兄弟」的OPPO和VIVO頗有一種遺世而獨立的味道,從不親自下場攪動輿論,反而相互吹捧有一種「兄親弟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