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阿姆斯特丹,Unseen攝影博覽會現場。Hedyah/攝
Hedyah | 文
今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西北部的Westergas公園,一座圓柱形工業建築裡人聲鼎沸,來自全球各地的畫廊參展商聚集一場攝影博覽會上,展示著年輕新銳的當代藝術攝影。這裡是荷蘭Unseen攝影節的活動現場之一。
「Unseen」其實不止是個攝影節,它更像是介於「攝影博覽會」和「攝影節」之間的高度綜合的年度活動,今年已經是第8屆。今年新上任的Unseen藝術總監瑪麗娜·鮑倫卡(Marina Paulenka)說,博覽會和攝影節看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活動,實則可以共存和互補。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即聚焦於新銳攝影人才、挖掘新的作品。
這也是Unseen有別於其他攝影博覽會或攝影節的最大特點——無論出自於攝影名家還是嶄露頭角的新人,在這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未曾展出或發表過,因而「未被看到過」(Unseen)。
荷蘭Unseen攝影節官網上的標語「發現新攝影」。
Unseen的核心場地Westergas公園改建自19世紀的工廠遺蹟,攝影節的各部分活動就散布在大大小小的廠房裡。雖然展期只有短短的三天,整體規模也不算大,但內裡卻是五臟俱全、豐富多彩。一進公園就可以看到Unseen標誌性的粉紅色道旗,展區戶外彩旗飄舞,有快餐車、露天酒吧、音樂聲,有狀態輕鬆而愉快的年輕人,是跟倫敦攝影博覽會(Photo London)上的紅毯、鮮花、香檳、西服完全不同的氛圍。展覽一直開到晚上8點,附近的攝影聚會更是持續到凌晨3點。
博覽會入口處,指示牌隨意地放置在地上。Hedyah/攝
晚上8點活動結束後,在博覽會門口逗留喝酒的人們。Hedyah/攝
博覽會和書市,是Unseen最「熱鬧」的兩個活動。今年的博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53所畫廊參加,展出了140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大部分人是首次展出新作。整體而言,展出作品中影像裝置的數量佔比相對較高,探索媒介語言和工藝本身的藝術觀念性作品居多,大多數作品在視覺表達和呈現方式上都有較強的形式感,不過其中有一些作品的完成度還有待提高。紀實類作品的數量佔比,相較於其他攝影博覽會而言似乎要少很多。
漫步在博覽會的圓柱形廠房裡,隨時能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瑞士畫廊Bildhalle代理的影像藝術家道格拉斯·曼德裡(Douglas Mandry)憑藉進行中的項目《紀念碑》(Monuments)入選了2020年阿姆斯特丹攝影博物館天才計劃(Foam Talent),他搜集了20世紀早期瑞士冰川影像,通過平版印刷術轉印在廢舊土工布上,這種土工布用於覆蓋阿爾卑斯山冰川以減緩其融化。藝術家認為,瑞士旅遊業的黃金年代已經消逝,土工布覆蓋的冰川也在消失,他通過這一創作過程旨在檢驗人們對有形性和持久性的理解。
道格拉斯·曼德裡的作品《紀念碑》。Hedyah/攝
2019年適逢荷蘭女性獲得選舉權100周年,來自德國科隆的Mirko Mayer畫廊帶來了關注女性社會身份的攝影師茱莉亞·甘特(Julia Gunther)的兩部作品,分別是《為性而漁》(Fish-For-Sex)和《黑曼巴》(The Black Mambas)。前者關注的是馬拉威漁夫和女性魚販間的關係,後者關注南非女性反偷獵組織「黑曼巴」。兩組作品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即全球視覺檔案中缺少關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女性的積極正面的形象記錄。
書展場地裡的氣氛似乎比博覽會還要熱烈。今年書展首次在新場館舉辦,有85家出版機構參加,是Unseen目前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屆。平時不習慣購買攝影畫冊的愛好者,在這裡可能也會難耐購物慾。這裡攝影書的種類形形色色,有正式出版的攝影畫冊、攝影雜誌,獨立出版的雜誌、個人作品集(如一些藝術院校學生的畢業作品、手工書),有一些展位也賣小尺幅的照片。在書展中穿行,隨時會看到驚喜。
Unseen書展現場。Hedyah/攝
今年的展覽板塊由四個展覽構成,參展藝術家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了關於移民、後殖民、女權和虛擬實境等話題。論壇(Living Room)也是一大看點。今年的論壇內容由Unseen和奈及利亞拉各斯攝影節(Lagos Photo)、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共同組織策劃,呈現了多場關於攝影策展、攝影收藏、攝影書等的座談和講座。拉各斯攝影節的代表討論了個人與集體記憶的二元性,以及檔案材料在歷史敘述中的角色;V&A博物館則關注了與自身定位相關的攝影收藏話題,包括它的能量及在社會中的地位。
Unseen展覽中,來自法屬蓋亞那的80後女藝術家塔比塔·雷扎勒(Tabita Rezaire)的多媒體裝置作品。她利用視頻、裝置和3D渲染等新媒體手段創作,將網際網路看作一個殖民化的空間、一種虛擬和現實的邊界,並利用表演的形式探索有機身體和數字人格的關係。圖片來源:Unseen官網
在看照片、聽講座之外,形形色色的線下互動項目(On-site Projects)為觀展的人營造了更加立體的攝影體驗。人們可以看到荷蘭三所藝術學院畢業生的作品展示,參觀藝術家工作室、閱覽室,還可以參加創作交流會、影片放映等多種有趣的活動。同時,攝影節還會評選出幾個獎項,例如旨在為歐洲藝術家創造更多國際展覽機會的Unseen天才獎(ING Unseen Talent Award)、Unseen手工書獎、能夠獲得與歐洲多所重要影像機構合作機會的Futures攝影獎等等,鼓勵新人的態度可見一斑。
Unseen舉辦期間,在阿姆斯特丹全城各處都能感受到攝影氛圍,這得益於Unseen的「全城合作機構聯動項目」(City Programme),包括畫廊和博物館的夜間觀展專場、門票折扣等等。荷蘭的地標性攝影機構——阿姆斯特丹攝影博物館就是合作方之一。
Unseen藝術家論壇。圖片來源:Unseen官網
荷蘭幾所藝術學院優秀畢業生的作品在戶外展示。圖片來源:Unseen官網
除了強調未展示過的「新」,Unseen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它還致力於呈現那些提出問題的、開啟全新思考方式的、破除成見的、更有探索精神的作品。這些特點植根於主辦機構Unseen基金會的願景——鼓勵那些以創新方式支持藝術家社群、強化藝術家社會影響力的嘗試。雖然跟巴黎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倫敦攝影博覽會(Photo London)、國際攝影藝術經銷商協會展銷會(AIPAD)等活動相比,Unseen的規模很小,也許還顯得有些不修邊幅、莽撞和青澀,但它是獨一無二的。這種氣質也許與荷蘭多元、活躍的藝術氛圍分不開。
在當今的媒介環境下,Unseen同樣也在面臨挑戰。Unseen藝術總監鮑倫卡在接受《英國攝影雜誌》採訪時表示,Unseen就像一個「鮮活的有機體」,其結構、策略和方法都在變化,當前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是平衡藝術家和行業中其他參與者——畫廊、策展人、批評家、收藏家的關係。「市場在變化,攝影也是。Unseen如果想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並且堅持把藝術家放在第一位,就要適應這種變化。」
編輯 | 曲俊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