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師如何在設計時避開更多「坑」?

2020-12-22 非標領域機械工程師

撰文:八戒談科技

部分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一、前序

最近比較頻繁在探討機械設計難不難,有沒有前途?設計出來有多少坑,坑了多少任工程師,又有多少工程師給你填補。

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師如何在設計時候避免更多的「坑」呢?當然專業的機械工程師只給他一臺電腦即可就能畫出海量的機械機構和零件,這也是機械工程師從零基礎到精通實戰出來的結晶,也是實踐得真知,也沒有一個機械工程師不接觸基礎就能夠隨隨便便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械工程師。

通過下面幾張知識體系圖,我們來看看作為一個機械工程師有多難! 或許你在工作中不需要用到那麼多知識點,但是你或多或少的都應該掌握這些知識點。在機械這個行業,需要長年累月去積累知識及技能,技術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

二、材料

1.材料性能、常規特性、試驗方法、設計依據;

2.金屬材料、材料特性、晶體結構、試驗方法、材料選擇;

3.非金屬材料、工程塑料、陶瓷、光纖、成型與製作方法;

4.熱處理、熱處理方法與工藝、檢測與試驗方法;

言歸正傳: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是規定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藝文件之一,它是在具體的生產條件下,把較為合理的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規定的形式書寫成工藝文件,經審批後用來指導生產。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一般包括以下內容:工件加工的工藝路線、各工序的具體內容及所用的設備和工藝裝備、工件的檢驗項目及檢驗方法、切削用量、時間定額等。

同時也是按照圖紙的圖樣和尺寸,使毛坯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成為合格零件的全過程,加工工藝是工藝人員進行加工前所需要做的工作,避免在加工過程中發生加工失誤,造成經濟損失。

機械加工那麼它分為哪幾種?我們常見的有車、銑、磨、線切割

總的來說,這也是我們機械設計必須需要了解的常見加工工藝意識,對於一個小白來說如何了解零件是怎麼構成的是務必的重要。

那麼工程師先開始需要制定圖紙材料的規格,確定生產類型。分析零件圖及產品裝配圖,對零件進行工藝分析。通常都會有以下幾種:

根據圖紙的結構外形選擇帶餘量的毛坯材料。再開始擬定加工工藝的路線,是先洗車還是線切割,根據圖紙要求來定。再進行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及公差,根據圖紙技術要求控制加工的精度。確定各工序所用的設備及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確定切削用量及工時定額。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簡單舉例

銑床加工:銑床主要用於加工平面(包括水平、垂直、斜面)、開槽面、成型、切削等,在毛坯上配合高速旋轉刀刀,銑出需要的形狀和特點。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為1.6 ~ 3.2μm。傳統銑削主要用於銑削輪廓和倒角形狀簡單的特點,而CNC數控銑床可以進行複雜形狀和特徵的加工。

銑床有分幾種類型,比如數控銑床,龍門銑床,專門針對一些大型材料進行加工工具機,有臥式和立式兩種,數控銑床大家都比較了解就是大家常說的CNC,龍門銑加工同樣可以加工大型加工件,比如我們常用的機架即就是使用龍門銑將其銑平面。

一個零件的生成同樣是經過:工程師設計-毛坯料採購-加工外形-根據圖紙要求加工孔、槽等。

車床加工:車床主要是針對圓柱類型的材料進行加工,可以根據圖紙的要求進行車、鑽精車普車,複雜的零件可以使用CNC數控車,只需要根據產品的3D尺寸要求進行數控車床自動完成工藝。

同樣一個零件的生成同樣是經過:工程師設計-毛坯料採購-加工外形-根據圖紙要求加工孔、槽等。

磨床加工:磨床加工對於自動化行業應用在模具方面最為普遍,我們做非標設備可能對於表面或零件精度不高的情況下很少有使用到。

磨床的功能有:

磨平面磨臺階磨斜度磨內外R角磨針

通常在於我們目前設計的精密配件會使用磨床加工,修槽包括滑動配合件等。磨床和銑床車床相比它屬於後段工序,即先銑、車工序完成後,磨床後續進行一個精磨加工處理,整個零件即可算完成。

線切割、慢走絲及快走絲:此類加工工具機在零件設計要求精度極高的情況下,加工中心才安排使用該功能,一般車銑磨能夠滿足情況下是不需要使用。

放電加工:放電加工是特種加工技術的一種,大部分應用在模具製造、機械加工行業。放電加工可以用來加工傳統切削方法難以加工的超硬材料和複雜形狀的工件,一般使用導電的材料,可以在諸如鈦合金、工具鋼、碳鋼和硬質合金等難加工材料上加工複雜的型腔或者輪廓。

小建議:

其實非標設計就是憑自己多年的實踐與見識,將一些結構進行組合,變動再轉嫁接,創造一些新鮮東西並不難的。對於每一個設計工程師我都常常灌輸他們的思想,在設計開始的時候先考慮好這四個要點:1.定位,2.基準,3.尺寸4.成本控制

1.定位

何為定位,即就是你在設計初衷就要考慮到A工件與B工件的一種固定方式,是要用銷釘去定位呢,還是用臺階槽去定位呢,還是用卡鍵槽。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設計過程中常見的一種安裝固定方式,我們通常定位的意思就是要你設計它的時候要如何才可以滿足到該機構的定位性功能,同時要考慮到裝配師傅們方便安裝及拆卸,這就是我所說的機構設計基準定位。

2.基準

何為基準,其實就是結合與第一點定位這個特性來相互的。基準就是涉及到你設計時候一個定位性基準方向,好比一組機構的左右調節,還是前後調節,它都有一個最初的基準點及最終的基準點,即就是我們設計中常常使用的定位孔,限位塊等,常稱為基準。

3.尺寸

尺寸簡單地說明了零件的整個外形及體積,好多剛剛入門的工程師對機加工工藝是不了解的,所以他們設計的工件往往就是搭積木的方式,反正能夠搭上去就搭,並且定位及基準性一點都沒有,工件反正就是隨便拉伸切除,也不考慮加工一個方便,本來我是用銑床就可以加工完成的,他設計的工件加工必須要走一道火花機放電才能夠完成,這就是簡稱為尺寸,也可以說是零件的定位。

4.成本控制

根據個人總結經驗裡所理解,機械工程師必須要懂得了解自己設計的零件一個加工工藝過程, 並且這個工件成本是完完全全是出自於你自己怎麼樣的設計,這也是節約成本的一個環節,還有自己對機構的材料使用,是否選擇的材料能夠滿足力學上的支撐及壽命。

在審核過別的工程師圖紙的時候,明明一組機構兩端支撐就可以足夠的了,他卻多加了一組機構,而且加了這組機構反而對調試及組裝一點都不方便,故這方式也是節約成本環節,其實有很多種方式,各種各樣,好比一塊板能夠在2個對角螺絲固定的時候就不必要四周均開螺絲孔,這也是一種成本的控制。

其實我們做非標設計,要考慮到的是定位、工藝、人機互動,再次圍繞以下這幾點:

定位: 這點來說,設計開始考慮到定位與螺絲固定這概念,杜絕少定位,也避免過多的定位;

工藝: 是指一臺設備的裝配工藝性,是否安裝方便同時方便拆卸;設計零件結構是否合理,滿足精度同時是否方便加工,還有工件強度及它的使用壽命;

人機互動: 一臺設備好不好操作,就得看設計工程師的設計水準了,是否方便操作,是否方便隨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況,設備故障時候是否一目了然非常便捷地排除;

寫到最後,希望學機械的童鞋們,堅持自己的選擇,千萬不要聽前輩們的抱怨,因為他的遭遇不可能走到同樣的,所以加油吧!

相關焦點

  • 萬字長文讓機械設計工程師工資翻一番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設計師?應該儲備哪些知識?具備怎樣的素質呢?今天分享一位資深機械設計師難得的經驗與感悟。一、知識儲備1、熟練翻閱機械設計手冊。對於標準件以及常用件的一些技術特徵要瞭然於心。在你設計初期就在頭腦裡把液壓和電氣所要連接的線路和管道進行了交叉排布,在設計時就能充分考慮這些管道和線路的空間位置問題。車小匠點評:嚴格來講氣動液壓都屬於機械設計的範疇。了解電氣控制的基本原理也是機械設計工程師的基本技能。7、養成在生活中捕捉、發現、簡化、總結、借鑑的能力。對於一個搞機械設計的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更擅長去發現「動」的事物和現象。
  • 機械設計工程師——設計能力從何而來?
    首先,在這裡要說一句「正確的廢話」,一個機械工程師的設計能力是不可能通過看書來獲得的
  • 機械設計工程師——你的設計能力從何而來?
    導讀: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年輕的朋友們在問這個問題——老說機械設計,機械設計,設計能力是哪來的呢?我也曾回答過三言兩語,但是不是很系統,今天就這個問題來做一個比較詳細的分享,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的價值和努力的方向。
  • 【經驗分享】機械設計工程師——設計能力從何而來?
    首先,在這裡要說一句「正確的廢話」,一個機械工程師的設計能力是不可能通過看書來獲得的,絕對不可能,所以以後也請不要再問我有什麼樣的書籍來推薦了,真的沒有什麼書籍是能直接提升你的設計能力的,但是確實有一些書籍能夠稍微指導一下你的設計,例如各種各樣的設計手冊,但是他們也給不了你們設計能力,這不是一種能夠從紙上得來的能力。
  • 一位老機械工程師的機械設計經驗之談,立身之本
    機械設計貫穿設計、製造、使用,維護的整個過程,設計時的疏忽總會在這些方面反映出來,成功與否是很容易判斷的。設計的過程中,受製造的影響很大,亦就是說好的設計是不能脫離製造的,對製造越了解,越有助於提高設計水平。
  • 失去手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
    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師,自失去手指後,他開始自行研發各種更易於操控的機械臂。下圖是Ian Davis製作的、舊版機械臂的抓握效果,非常驚人。「如果設計能被延續」在這般精密專業的機械臂背後,Ian Davis本人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耀眼。命運總是開過分的玩笑。
  • 失去手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
    更令網友們驚嘆的是,這樣一隻機械手,是一位失去左手四指的機械工程師Ian Davis獨立打造的。 這不禁讓網友在直呼賽博朋克之餘,想起了《鋼之鍊金術師》中的主角愛德華·艾爾利克——原作中為救自己的弟弟失去右臂,後女主替他製作機械假肢。
  • 培育工程師!武漢輕工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魅力大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齊一璇、許文秀 通訊員柳興志、餘藝)7月24日,記者走進武漢輕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探尋其新工科魅力所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機器人實驗室開放參觀。
  • 中國機械工程師,到底差在哪?
    幹機械行業是否只有死路一條?機械工程師如何活的更有尊嚴?技工不像技工,科研不像科研,不是人不行,只是決策層認為他們只是幹活的沒必要聽他們擺弄是非,幹活拿錢,出活拿錢,從沒把他們當做人,以人尊嚴來看,他們僅僅是個機器替代品!還可以繼續說實話嗎?
  • 可能是你的機械硬碟入坑了——機械硬碟硬核科普
    雖然固態硬碟價格降下來了,但是對比動輒1T(1000GB)容量起步的機械硬碟來說價格還是偏貴。雖然說目前固態硬碟(SSD)取代機械硬碟(HDD)的聲音越來越多,但存儲容量以及價格上的客觀優勢,HDD 還是有的,並且它越來越偏向於被當做長期備份和存儲數據資料的數據倉庫來使用。那麼到底如何選購一個好的HDD機械硬碟,機械硬碟又該如何避坑?
  • 機械工程師知識架構—了解80%以上的都是鳳毛麟角
    機械行業水很深,要想成大師,需要學習和了解的知識可以說一輩子都學不完的,當然具體也會細分很多不同的領域,不同領域所需要的知識也不同,當然了解的越多對於個人設計能力來說會有好處,也會提高你的眼界,使得你所設計的產品更加合理,更加經濟,多做多看多思考,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更要多看相關的機械設計案例,機械設計手冊平時也要多看,注意平時的積累
  • |工程師|機械...
    上海朗旦製冷技術有限公司  複合材料工藝師.普工.機械設計工程師.數控車床.檢驗員.加工中心操機.加工中心編程  38. 上海甬興塑膠有限公司  自動化機械設計/工程師.倉庫理貨員.軟體編程、電氣設計.機械結構設計.裝配鉗工.品 檢.普工  39.
  • 這隻機械手太硬核!失去四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網友:夠朋克
    更令網友們驚嘆的是,這樣一隻機械手,是一位失去左手四指的機械工程師Ian Davis獨立打造的。這不禁讓網友在直呼賽博朋克之餘,想起了《鋼之鍊金術師》中的主角愛德華·艾爾利克——原作中為救自己的弟弟失去右臂,後女主替他製作機械假肢。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符合監理工程師報考條件麼?
    問: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符合監理工程師報考條件麼?  答: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符合監理工程師報考條件。  監理工程師報名條件:  凡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申請參加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  (一)具有各工程大類專業大學專科學歷(或高等職業教育),從事工程施工、監理、設計等業務工作滿6年;  (二)具有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
  • 過年了,小姐姐們如何避開美髮店挖的坑?
    年尾了,又是美髮店開始忽悠賺錢的時候了,有木有小姐姐們對著頭髮傷心欲絕的那種感覺,似乎又要開始了[呲牙]作為資深美業人的我,給幾點建議,希望你能避開美業深坑:1,不要相信髮型師們推薦的什麼高端產品,店裡面的高端產品與低端產品價格差
  • 如何選擇男士休閒褲?如果你想避開這個坑
    雖然市面上的休閒褲看起來差不多,但根據面料類型、圖案設計和褲子長度,可以確定休閒褲的質量,決定穿著風格,你甚至可以從側面看到你的時尚品味。那麼,我們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閒褲呢?如果你想完美地避開這個坑,你應該提前知道這三點。
  • 我國出版過的最好版本《機械設計手冊》
    在人類知識體系中,機械工程一直是一個古老的、基礎的門類。到目前為止其基礎性和重要性地位一直是無可撼動的。機械設計是機械工程的一個分支,就是設計機械裝置,具體是畫圖實現設計思想,以便按照其設計的圖紙能製造出體現其設計思想的實物。
  • 這款剛出來的工業APP,幫了設計工程師的大忙!
    雖然說我們傳統的製造業近幾年也紛紛借著這風口上雲,但是實際發揮作用、能夠切實影響到我們工程師日常工作的卻沒有幾個。受制於CAD圖紙的特殊格式,工程師要想擺脫時間和場所局限、讓手機移動辦公不亞於電腦,基本屬於天方夜譚。甚至很多的一線工程師,圖紙模型都未曾電子化,更多的還是和紙質圖紙打交道。
  • 大連理工大學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怎麼樣
    社會文明無論發展到何種程度,都離不開機械製造,它是人們物質生活用品供應的基本保障。它由於極強的實用性,長盛不衰。因此,以培養現代機械工程師為目的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也就成了我國眾多高校開設得最久的專業之一。
  • 專業篇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養只機械狗
    也許這樣的描述太過抽象,我們可以想一下,同樣是一臺汽車,在以往傳統意義的機械設計技術還沒結合自動化技術時,生產製造一臺汽車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由工人將一個個部件手工拼裝起來,不僅耗費人力、時間,同時還存在誤差及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