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盤曲自妖嬈!這裡是赤峰,不只有草原!(附震撼航拍)

2021-01-15 赤峰微生活

人民網「小城故事」採訪組:

唐維紅 遊海濱 白建平 初梓瑞 金晨 李毓涵 張志強 富麗娟



「極目青天日漸高,玉龍盤曲自妖嬈」。


這裡,可以滿足你對草原的所有想像。


壯美,這裡有遼闊的草原;奇崛,這裡有石林、冰臼;靈秀,這裡有雲杉、溫泉;瑰麗,這裡有5大水系140處湖泊,達裡諾爾湖被譽為「草原明珠」。


要尋根探源,這裡是世界聞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是把中國文明史向前推進一千多年的「中華第一龍」出土的地方。


這裡是赤峰,一座鐘靈毓秀的城市。


走進赤峰,傾聽關於心靈和時代的故事。


【視頻】人民網記者航拍美麗的赤峰



  赤峰,轄3區7旗2縣,共9萬平方公裡,戶籍人口461萬,是內蒙古自治區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人民網記者在赤峰採訪的四天,跑了3旗1縣2區。專訪赤峰市委書記畢力夫時,採訪即將畫上句號。他問了我們的具體行程後,對我們說:喀喇沁旗的雷營子村你們一定要去看看。


  從赤峰新城到雷營子村,大約80公裡的路程。一路上,風光秀麗,道路通暢。當我們來到雷營子村的鳳梅農家院時,已近下午兩點,主人剛接待完5桌客人,桌子還沒有來得及收拾。


  農家院的老闆叫雷殿清,話不多,一看就是典型的北方男人。2014年,他和愛人楊鳳梅一手經營的農家院正式開業,第一年就賺了5萬元。2015年,他們投入15萬元將農家院翻建,當年收回成本。今年,從5月到8月,三個月的利潤已經超過13萬。


  可不要小看這幾個數字。


  雷家營子過去是有名的貧困山村,當地的歌謠唱道:「拆東牆、補西牆,穿上衣裳斷口糧」。村子坐落在狹長的山溝內,長期以來雪封山、路難通,人均只有一畝半的貧瘠山地,村民習慣了「靠天吃飯」。


  「咱村子過去不通路,村裡的老百姓沒出路」,雷殿清說。2014年,公路修通了。村裡開始考慮要做些產業,帶動老百姓致富。想來想去,決定建農家樂。


  「一開始說要建農家樂,大家都樂了,不信,說誰來咱們這大山裡頭吃飯啊?」老百姓不積極,雷殿清是村支書,只好自己帶頭上。


  結果,農家樂火了。


雷殿清夫婦站在他們的農家樂門前,笑開了花。 金晨 攝


  其實,建農家樂的決策不是憑空來的。經過政府多年的扶持和開發,這裡已經形成較強的旅遊資源,背靠喀喇沁旗國家4A級森林公園,有龍王廟、耶律琮墓、野核桃谷、垂釣園等人文和生態景觀。附近平莊、赤峰等城區的遊客經常光顧。


【視頻】天上的草原 戀鄉的人


  雷殿清的農家院,人多的時候,飯菜得預訂,周六日還得臨時多僱人。記者看了一下他們的菜譜,能做三十多道菜。


  圍繞著農家樂,村裡調整了產業結構,有的專門種菜,有的負責養雞,有的開個豆腐房,食材上就形成鏈條,村裡老百姓都參與到這個產業鏈裡來了。


  村裡共有26戶貧困戶,貧困戶和農家樂結了對子。沒有勞動能力的,可以養雞,供應農家樂。有勞動能力的,可以過來當服務員,工資一個月1800元,兩個月就達到自治區脫貧標準了。


  這正是讓市委書記畢力夫心心念念的關鍵:怎樣讓這個深山裡的貧困村真正走上脫貧路。一顆子活,滿盤皆活。雷殿清的農家樂,就是雷家營子這盤棋的棋筋。


  扶貧攻堅,這是當前的大棋。赤峰市目前有10個貧困旗縣,24.3萬貧困人口,佔整個自治區的三分之一。精準扶貧,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真正為村民們辦農家樂打下良好基礎的是內蒙古正在大力推進的「十個全覆蓋」工程。「水、電、路、視、房;文、教、衛、保、商」,是赤峰農牧民對「十個全覆蓋」工程最通俗的概括。正是「十個全覆蓋」,逐步完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克什克騰旗達來諾日鎮,牧民巴圖孟克也嘗到了旅遊經濟的「甜頭」。


  克什克騰旗素有「北京御花園」、「塞北金三角」之稱。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從全國各地趕來體驗草原生活。


  巴圖孟克用自家的蒙古包辦起了「牧家樂」,還和其他牧民一起創辦了「駿馬之鄉」,除了提供餐飲、住宿以外,主要展現難得一見的民族特色馬文化。在這裡,遊客可以觀賞到馴馬、套馬、賽馬等蒙古族傳統馬上技能,還能品嘗風味獨特、味道鮮美的民族美食,當然少不了正宗的手把肉、烤全羊和神奇的馬奶酒。


  巴圖孟克希望把「駿馬之鄉」打造成一個草原旅遊特有的品牌。


張樹森剛剛花重金對自家農家樂進行了改造。 張志強 攝


  而在翁牛特旗烏丹鎮賽沁塔拉嘎查(村),一個叫張樹森的中年人則剛剛花重金改造升級了自家的農家樂。


  張樹森家的院子佔地2700多平米,以前只能吃飯,沒有客房。今年,他修建了6間客房,還建了衝水的廁所,服務更加貼心周到了。「現在所有的客房都定出去了,連我們的大炕都滿著呢。」 張樹森告訴我們。


  這次裝修改造,張樹森投入了110萬,除了這兩年做農家樂掙的錢,還有40萬的貸款和一部分親戚朋友們的借款。


  張樹森初中畢業,以前在外面打工,前幾年已在鎮上定了居,現在,他又重新變回了農村人。他對記者說:「農村這幾年變化大,不但環境好了,而且能賺錢了,不用舍家撇業出去給人家打工啦。」


  張樹森所在的賽沁塔拉嘎查,已有農家樂18家、燒烤經營戶20家,直接帶動就業380人。


  旅遊富了百姓,也活了經濟。截至7月底,赤峰市已經接待遊客950萬人次,旅遊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6.9%和22.7%。



阿斯哈圖石林  唐維紅 攝


  在赤峰市委宣傳部長郭玉峰眼裡,赤峰的旅遊資源可以用三個「最」來形容——紅山文化、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是全國考古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級市;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溫泉、冰雪、湖泊……應有盡有,旅遊門類最全;東鄰遼瀋,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錫林郭勒大草原,四通八達,距錦州港220公裡、北京420公裡、瀋陽440公裡,交通最便利。


  8月,正是旅遊旺季。我們來到阿斯哈圖石林已是下午4點鐘。景區停車場停滿了來自北京、河北、遼寧、山東等地的車輛。阿斯哈圖石林位於赤峰克什克騰旗,是國家4A級景區。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換乘上景區的遊覽車,遠望石林,猶如遠古先人建造的城堡,平地突起,崢嶸險峻,滄桑雄渾;駛到近處,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的像「石柱」、「石叢」、「石筍」,有的好似「石塔」、「石牆」,千姿百態。


  一名扛著三腳架、背著照相機的中年男子與人民網記者攀談起來,「我來這裡拍了兩天了,這裡真的很神奇。從不同的方位拍攝,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不同的光照下,能讓人產生不同的聯想。」


  順著觀光路一路上行,一名導遊正在給來自山東的旅遊團介紹,


  「大約在7000萬年以前,這裡發生了劇烈的地殼變動,也就是燕山造山運動。在達裡湖的位置上形成了大凹陷,燕山造山運動之後,赤峰地區近代山系雛形基本形成,地殼運動形式以升降為主,西部抬升構成大興安嶺西南段及燕山山脈北段。」


  的確,特定的大地構造環境、特殊的邊界條件、複雜的發展演化過程及氣候變遷,造就了這裡的雄奇與俊美。


人民網無人機正在克什克騰草原拍攝  唐維紅 攝


  離開石林,汽車行駛在克什克騰旗的草原上。此時,太陽就要落山了。草原似一條綠色的毯子,一直鋪到天邊,零星的蒙古包、牧歸的牛群、奔馳的駿馬、一簇簇的白樺林……裝點著這幅生機盎然的風景畫。


  赤峰的草原總面積達4.7萬平方公裡,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這裡的草原屬於溫帶草原,四季皆宜,處處皆景。由於受大興安嶺南部山地的影響,境內又多天然湖泊,氣候溼潤,植被茂密。


這是「中華第一龍」的仿品,真品現珍藏在國家博物館內。 張志強 攝


  當然,赤峰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千姿百態的地理奇觀,更在於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步入赤峰市博物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C形碧玉龍。解說員告訴記者,「中華第一龍」的真品目前收藏在國家博物館內。它集龍頭、蛇身、豬鼻、馬鬃四種動物元素於一體,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身體中部有個小孔,只要用線穿過小孔後懸空,龍頭、蛇尾就會呈現在一條水平線上。


  1971年8月,玉龍出土於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的三星塔拉小北山,是目前發現的國內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它的出土標誌著早在5000多年前,西遼河上遊就已形成了對龍的圖騰崇拜,表明赤峰是中國尚玉文化和寵龍傳統的發端地。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跟隨講解員用2個小時快速遊覽了館內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蒙元文化等4個展廳。萬餘件的文物,80%為考古發掘成果,其中趙寶溝文化鳳形陶杯、遼代鎏金銅面具、遼代三彩鴛鴦壺、清代金字《甘珠爾經》等都是鎮館之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峰先人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真讓我震撼」,一位上了年紀的遊客與記者分享著觀後觀。據介紹,赤峰博物館已成為紅山文化、北方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



  在赤峰採訪,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是PPP。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縮寫。


  今年,僅 「十個全覆蓋」工程,赤峰就要投入266億多元。對赤峰來說,城市發展、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每一項工作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壓力不可謂不大。錢從哪裡來?


  市委書記畢力夫說,這個問題就是對幹部能不能適應新常態的考驗。


【視頻】專訪赤峰市委書記畢力夫:要讓幹部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


  正是通過PPP模式,政府有效解決了資金籌措的問題。


  為了研究PPP模式,畢力夫帶著隊伍到北京PPP研究中心學習,請專家到赤峰授課。今年3月份,赤峰市12個旗縣區委書記、旗縣區長閉關三天專門學習PPP。大家的討論越來越深入:什麼是基金?什麼是債務?什麼是Partnership?


  赤峰市著力推廣PPP模式,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同時,也助力赤峰完成了多項惠民利民的重點項目建設。


  赤峰市住建委今年負責推動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市輕軌建設等9個重點PPP項目,總投資將超過364億元。


  這些關係民生的重要項目大部分已經啟動,不僅完善了政府職能、盤活了民間資金,更為百姓民生提供了切實的保障,真正實現了政府、社會資本和公眾共贏。


  翁牛特旗委書記南振虎說:PPP解決了三大問題,資金怎麼籌,幹部怎麼幹,社會怎麼參與。


  翁牛特旗興隆地村有9 個自然村,「十個全覆蓋」項目總投資3795 萬元,全部採取PPP 眾籌模式建設,既把原來一年的資金壓力分攤到10年, 緩解了財政壓力,又為企業和融資群眾帶來了合理回報和收益。


  「觀念一變天地寬,人的觀念一定要創新。」這是市委書記畢力夫反覆強調的話。而創新,正是推動赤峰各項事業發展的引擎。


林西縣新城子鎮七合堂村村民呂忠申向人民網記者介紹大棚。 唐維紅 攝


  老百姓的觀念也在改變。林西縣新城子鎮七合堂村60歲的村民呂忠申,原來家中的大棚裡種著西紅柿。村裡聘請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專家為村民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在專家的建議下,呂忠申把西紅柿全部改種了提子,年收入翻了一番。


  「見識多了,學習多了,才會有更寬闊的思維和更先進的創新理念。」畢力夫說,「赤峰人,是充滿智慧的。」


  赤峰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把金融辦和國資局做強,成立市屬的六大平臺公司,把能力強、肯擔當的幹部調過來擔任正處級公司經理,確保「強手裡面挑強手」。


  赤峰的企業同樣面臨著提速換擋,而契機就是「退城進園」。


  在赤峰市紅山工業園區和元寶山工業園區中間,有一塊42平方公裡的園區,這裡未來將打造成赤峰的工業經濟走廊。


  赤峰市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二五」收官之年做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推進赤峰製藥、丹龍、蒙欣、艾克等醫藥企業退城入園。


  畢力夫說:「我們工業一定要搞集約化,一定要搞產業鏈延長化,一定要搞科技主導化。」


  赤峰蒙欣藥業將搬遷看作企業升級的良機。在搬遷過程中,企業引進國內領先的高速壓片機、高效包衣機以及多種國際先進的精密分析儀器,新增了汙水處理站和廢氣脫硫的環保設施,確保了企業生產更加節能環保。而企業新建的質檢大樓,更是達到了自治區政府的質檢標準。


退城入園為赤峰東榮羊絨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了逆勢增長的契機,這是他們現代化的廠房。  張志強 攝


  對於赤峰東榮羊絨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來說,「退城進園」則幫助他們實現了逆勢增長。他們抓住搬遷時機,積極引進義大利和德國編織機,上線了自主研發出的世界最先進的的風吸式自動化羊絨聯合分梳生產線,淘汰大量落後產能設備。


  在全國羊絨製品出口額下降6.8%的情況下,東榮集團卻在出口創匯額上較上年增長7.7%,出口羊絨及羊絨製品位居全國第五位,出口額更是達到了歷史最高的3605萬美元。


  紅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委副書記高翔表示,截至目前,開發區承接退城入園項目33個,項目總投資66.7億元。入駐企業有129家,安排就業2.5萬,已經形成了有色金屬、醫藥、機械、紡織四大主導產業。



  在幾天的採訪中,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我們遇到的每一個赤峰人身上都有一股說不出的精氣神兒。他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是卻又充滿著掩蓋不住的激情、熱情和豪情,興奮著,忙碌著。


  29歲的王豔龍長著一張娃娃臉,他是翁特牛旗東他拉村村委副主任,也是村便民服務站裡最年輕的代辦員。他只有高中學歷,去年報名參加了翁旗黨校大專課程的學習,主修農牧業經濟學。「現在老百姓經常跟村幹部面對面地討論政策上的問題,我希望多學習一些和老百姓相關的知識。」他還想多學點計算機知識。「現在工作裡都要用到審批系統、遠程設備,不懂的話給百姓辦不了事。」


  翁牛特旗五分地鎮鎮長王建軍,今年3月4日剛剛上任,原來擔任翁旗的團委書記。他坦言:「當鎮長四個半月,跑過的地方頂過去四年。」他現在的重點工作包括扶貧攻堅、「十個全覆蓋」、基層組織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每一項都涉及千家萬戶。「通過自己的努力,看到村子裡實實在在發生的變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王建軍告訴記者。


  在克什克騰旗採訪時,我們到住處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鐘,旗委書記邊中悅過來匆匆和我們打了個招呼。他正忙著「十個全覆蓋」收官檢查,也是剛剛回來。指著自己曬黑的面龐,他和我們開起了玩笑:「看,我已經曬成了古巴色了。」


  我們在翁牛特旗採訪當天,市委書記畢力夫也到了翁旗,但他一天就奔波了近800公裡。他告訴我們,一跑幾百公裡,這是他工作的常態。


  說起赤峰的幹部群眾,畢力夫很自豪:「我們通過發展、建設,把幹部調動起來了。從過去不會幹到會幹,從被動幹到主動幹,從過去是為了工作幹到現在是帶著感情幹,變化是非常大的。到任何一個地方,哪怕隨便找一個村支書,都是精氣神兒很好。」


  精氣神兒,是幹出來的,也是「養」出來的。


  文化,滋養一方水土。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命脈。


  赤峰的文化,久遠、多元、包融。紅山文化、青銅文化、遼文化、蒙元文化,都構成赤峰的底色。「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赤峰的文化建設也可圈可點。


王國利向人民網記者介紹公司產品  李毓涵 攝


  57歲的王國利是赤峰力王工藝美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原來是赤峰市一所小學的美術老師,36歲辭職創業。力王工藝是外交部禮品定點生產企業,下一步還準備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為了創新工藝,他至今堅持不斷學習。他專門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前幾天還去景德鎮學習陶藝。「我每年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在鑽研新技術。我準備把英語學好,然後考研,去清華美術學院系統地學習知識。」


  8月10日晚,赤峰玉龍廣場,座無虛席。在舞蹈《盛世歡歌》中,第十一屆紅山文化旅遊節全市農牧民優秀節目展演敖漢旗專場拉開帷幕。來自18個鄉鎮、蘇木、街道辦事處的文藝團隊將好德歌沁、敖漢皮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元素,向觀眾們呈現了敖漢旗8000年的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觀眾的喝彩聲此起彼伏。


  這是紅山文化旅遊節35場精彩演出的一場。一年一度的紅山文化旅遊節,已發展成為赤峰的盛大節日。表演者很多就是普通的農牧民。


  我們在翁牛特旗採訪時,在幾個村子都看到村民們在廣場上唱歌跳舞,排練節目。村村建起了文化室、圖書室、村史館。


2014年,翁牛特旗東他拉村的村民包學芝(中)和另外4戶村民組了一個養殖合作社,養了90多頭牛。他們每戶又幫扶兩個貧困戶,帶著大家共同致富。 張志強 攝


  為生活提供藝術的滋養,為文化插上產業的翅膀。目前,赤峰同時有8個博物館正在籌建。全市現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3個。8月6日,赤峰舉行蒙冀遼文化產業博覽會,文化產業籤約項目共12項,總投資達6.5億元。


  赤峰,是一幅立體的畫卷。


  這裡,處處充滿活力。這裡,處處充滿生機。在全國十大百姓幸福感最強城市名單中,赤峰兩次入榜。


  在翁旗採訪時,道路兩旁不僅有金黃的向日葵、綠色的玉米,還有一片片叫不出名字的樹木。隨行的赤峰朋友告訴我們,這是文冠木。


  文冠耐旱、抗風沙,樹的壽命可以長達300年。它的種子含油率高,既可以做成食用油,也可用作高級潤滑劑、制油漆、肥皂和生物柴油,經濟價值很高。如今,翁牛特旗已經是全國文冠成林面積最大的地區。


  楊家將故事中,楊宗保「穆柯寨三取降龍木」。有一種說法,文冠就是那「降龍木」。文冠,是財富,是力量,更是希望!


  此時,已過花期。據說,文冠的花朵初開為白色,逐漸變紅,盛開時滿樹繁花,極為絢麗。


  等到文冠花開時,讓我們再來赤峰!



相關連結:


畢力夫:要讓幹部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


文化人王國利的「青銅時代」


千年美麗掩不住!千種風情看開封(附震撼航拍)


橫空出世莽崑崙,這就是格爾木!(附震撼航拍)


@所有人 秦皇島市委書記約你來北戴河趕海!



又一大學生疑遭電信詐騙後離世,誰出賣了他們的信息?


這些食品不合格!天貓、京東、一號店均有售


女孩被騙光學費猝死,背後又是171號段!就拿他們沒招嗎?


(人民網原創報導,原標題《內蒙古赤峰:玉龍盤曲自妖嬈》)


主 編丨凌陳 編 輯丨譚琳




相關焦點

  • 喀左至赤峰高鐵預計今年上半年開通 瀋陽到赤峰將縮至3小時
    喀赤高鐵於 2016 年下半年開工建設,自京哈高鐵承沈段喀左站引出,自南向北經遼寧省朝陽建平,終至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線路全長 157 公裡,設計時速 250 公裡,全線共設喀左、建平、寧城、平莊、赤峰 5 座車站。今年 4 月 1 日,喀赤高鐵開始聯調聯試,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根據計劃安排,在完成逐級提速試驗後,喀赤高鐵已轉入信號系統測試階段。
  • 作為赤峰人,這十本書你得知道
    作為赤峰人,雖然我們熟知身邊的世界。我們每年都會去草原、森林、高山、湖泊;我們每天都會和這個城市進行親密的接觸,感受它的存在、它的溫度。我們絕大部分人生於斯,長於斯,卻對赤峰的事知之不多,在向朋友和陌生人介紹的時候,往往感覺到乏善可陳,甚至也有些尷尬。
  • 你知道赤峰高鐵站的外形像什麼、有什麼寓意嗎?
    2020年的7月1日,對於赤峰人來說,是一個充滿自豪、永遠值得記憶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赤峰高鐵如期通車,赤峰正式邁入「高鐵時代」!這不僅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更是將赤峰融入2小時環渤海經濟生活圈,為赤峰未來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這些文物古蹟,是響噹噹的「赤峰之最」!
    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稜,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 紅山文化玉龍是目前國內時代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它的出土標誌著早在5000年前西遼河上遊便已形成了對龍圖騰的崇拜,表現了紅山文化深邃悠遠的歷史內涵。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
  • 赤峰南火車站停運車次公告及赤峰境內道路封閉信息
    以上均不收取手續費。 來源:草原鐵路 1月30日12:04高速路況 路況來源:內蒙古高路 注意:赤峰境內高速部分路段封閉
  • 「震撼視頻」給我十分鐘,帶你看遍赤峰第四紀冰川遺蹟!
    根據科研人員推斷,冰川運動時期,現在的赤峰地區曾經是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赤峰周邊有大興安嶺南段、努魯兒虎山和七老圖山。大約在2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在這些山脈上積累了厚厚的冰雪層,三大山脈的崇山峻岭中,留下無數體量巨大的冰川遺蹟。赤峰本地人最先發現了境內的冰川遺蹟。
  • 我從赤峰來|王珞丹:我是一匹野馬,我的家鄉有草原
    當這個問題問到演員王珞丹時,她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我從內蒙古赤峰來,那兒是我的家鄉。我的青春我做主1984年,王珞丹出生在赤峰市紅山區,與生俱來的藝術敏感性加上不服輸的「死磕」精神,讓她不論是學架子鼓還是唱歌跳舞,都有著不俗的成績。曾經,王珞丹的父母也為她規劃了一條「不出錯」的道路:考師範大學,將來當一個老師。
  • 內蒙古赤峰八大美景,很多赤峰人也沒看過
    赤峰龍泉寺:位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三公裡,海拔1200米的獅子崖下。寺西15米處有古井一眼,古稱龍泉,常年泉水不枯,龍泉寺便由此而得名。白音烏拉遊牧文化區達裡湖冬捕祭祀世界僅存的蒸汽機拍攝基地——熱水塘溫泉度假區赤峰馬鞍山: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東南5公裡處,屬喀喇沁王府的家廟,距赤峰市區50公裡。貢格爾草原:貢格爾草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內蒙古草原。
  • 317騎行攻略 第12天江達翻雪集拉山到玉龍
    卡貢鄉第二小學在離鄉12公裡之外,這裡附近也有小賣部出發30.8公裡處小賣部,女主人家三個孩子,這邊藏民似乎沒有道孚,爐霍那邊富有,她家也沒有犛牛,她說買來太貴,只有她媽媽家才有。自己的犛牛她們都不自己殺,殺牛的是漢族。她在這小屋賣點小食品,再為大貨車加水一次十元。
  • 深秋的貢格爾草原、達裡諾爾湖
    1/重返貢格爾 十一月中旬,雖說是深秋,從氣候意義上說,赤峰應該是初冬的季節了。對於我這個江南人,懷著對草原深秋景色的好奇,重返了在夏季來過的草豐水美、羊肥牛壯的貢格爾草原和達裡諾爾湖。 眼前的景色,給了我深深地震撼。
  • 【FB遊記】駕駛BJ40穿越四千公裡,邂逅呼倫貝爾大草原
    這次自駕我帶著家人從北京出發,一路向北前往內蒙古,途徑赤峰、呼倫貝爾草原、阿爾山、滿洲裡,除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還有異域風情讓人印象深刻。 因為第一天的行程中北京到赤峰全程高速公路,並沒有太多不一樣的風景,所以我們的精彩旅程,從赤峰開始,這一路草原越來越綠,天越來越藍,難忘的風景絕對不虛此行。
  • 震撼航拍!南水北調高清壁紙來了!
    震撼航拍!南水北調高清壁紙來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
  • 第四紀冰川遺蹟在赤峰
    300萬年前,地球經歷了第四紀冰川的洗禮,那時的赤峰是一片被冰雪覆蓋的地方。大約1萬年前,冰雪逐漸融化,巨型的猛獁象和披毛犀開始在這裡活動。約8000年以前,猛獁象、披毛犀已經在赤峰滅絕。由於1萬年前冰川剛剛過去,它們還可以在這裡生存,但是隨著氣候變化,這裡已經不適於它們生存……第四紀除了發生冰川活動外,還是人類誕生的時期。人類在幼年時期,便遭遇了多次冰河期,冰河期除了發育了冰川遺蹟外,還孕育發展了人類。冰河期是全球氣候變冷的產物,而氣候長時期變冷便構成冰河期。
  • 天山下的雪域草原,這就是人間伊甸園
    不僅如此,在帕米爾高原上的新疆,還有一個遼闊的雪域草原,那就是那拉提草原。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草原的盡頭是地平線,天際的地平線,通過聖潔的雪山連接了草原和藍天。這裡牛羊成群,當地的人們還保留著些許放牧的生活習俗,為此處的那拉提草原,賦予了些許原生態的氣息。
  • 航拍冬日武漢東湖:層林盡染 色彩斑斕
    初冬的武漢東湖,大自然在這裡打翻了調色盤,把層林盡染,留下了一地的色彩斑斕!圖為:12月5日航拍的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沿湖大道。記者 劉建維 攝初冬的武漢東湖,大自然在這裡打翻了調色盤,把層林盡染,留下了一地的色彩斑斕!圖為:12月5日航拍的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沿湖大道。
  • ​▶是怎樣的震撼?當火流星造訪-35℃的烏蘭布統……
    ​▶是怎樣的震撼?是鮮花遍野的歐式草原亦或是層林盡染的油彩畫卷但是你一定沒見過零下35度火流星劃破烏蘭布統夜空的震撼請點擊視頻左下角全屏觀賞每年12月中旬,雙子座流星雨都會造訪天空。今年的雙子座流星雨如約而至,在12月14日凌晨達到峰值。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在赤峰博物館開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紀念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赤峰1周年,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與赤峰市文物局、赤峰博物館共同主辦「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自7月15日至10月15日在赤峰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開幕儀式到場的領導和來賓有:赤峰博物館館長秦博;赤峰市政府副市長周金樁;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文物局局長叢培智;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劉冰、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陶建英;赤峰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鮑林峰;赤峰博物館副館長馬鳳磊。參加開幕儀式的還有赤峰博物館全體職工和廣大市民朋友等。
  • 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鳥居君子的赤峰遊記(上)
    而少女則大多數不做修飾,長發後垂。我在此居留期間,冬天也曾承蒙府上縫製了棉裘皮足套以及棉褲。還穿過用毛氈做的溫暖而厚實的氈靴。一般人大都穿這種氈靴,只有王爺與福晉才會穿皮製長靴。夏天則穿短靴。因福晉為恭親王之妹,平時著裝為純滿洲式的。其他王妹來學堂時,有時也會穿日本的改良服,戴上洋帽。
  • 這些生長了百餘年的赤峰古樹,你見過幾棵?
    時間是一把無情的刀,砍傷了歲月,砍斷了流年,砍不破的,便是那熬過了歲月的「活化石」——百年古樹。古樹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與文化的象徵,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無價珍寶,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赤峰地處華北植物區系、東北植物區系和草原植物區系三大植物區系的交匯過渡地帶。要說赤峰最具代表性的古樹,非油松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