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端混合勵磁的無刷直流發電機運行特性分析

2020-12-14 電氣新科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餘俊月、曹煜、朱姝姝、劉闖,在2019年第22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針對電勵磁發電機功率密度低,永磁發電機調磁困難等問題,提出一種新型雙端混合勵磁無刷直流發電機。研究結果表明勵磁電流可以調節發電機氣隙磁通,解決高效永磁發電機電壓難以調整的問題,適用於車輛的高壓直流供電系統。

電勵磁發電機結構簡單、成本低,通過改變勵磁繞組,控制電流能夠方便地調節氣隙磁場強度,實現寬範圍輸出電壓和調速特性;斷開勵磁迴路能夠有效滅磁,實現發電機系統的短路和故障保護。但其存在勵磁繞組損耗使得系統效率相對較低,難以實現高功率密度,且由於使用電刷-集電環結構,可靠性不高。

永磁發電機取消了電刷-集電環結構,省去了產生磁場所需要的勵磁功率,因而效率更高,與同功率、同轉速的其他類型的電勵磁發電機相比較,通常效率可以提高3%~5%,且沒有勵磁線圈及磁極鐵心,能使電機體積減小,減輕質量。但永磁發電機電壓難以調節且故障時滅磁困難,在車輛中應用較少。

混合勵磁電機自出現以來,就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前蘇聯學者最早提出混合勵磁發電機,此類電機有兩個磁動勢源:永磁磁動勢源和勵磁磁動勢源。兩種磁動勢源共同產生氣隙磁場,可以通過調節勵磁繞組電流實現氣隙磁場調節。

有學者研究了一種磁分路式切向磁鋼混合勵磁同步電機,在傳統徑向磁化結構永磁電機基礎上,N磁極組和S磁極組從同側沿軸向向外延伸,並在延伸端安裝導磁橋,勵磁繞組放在導磁橋開槽中,軸向磁路不經過機殼,利用磁分路結構調節勵磁電流控制氣隙磁場,實現無刷化。有學者提出了一種雙端調磁型混合勵磁電機,永磁體切向磁化,在軸向兩端各放置一個勵磁繞組,N磁極組和S磁極組從不同側沿軸向向外延伸,軸向磁路經過導磁橋、機殼和定子鐵心,電機為無刷結構。有學者研究了一種並聯式混合勵磁爪極電機,永磁體呈圓環型夾在爪極中間,在軸向兩端放置勵磁繞組,也可以用圓環型永磁體代替,減少了爪極間的漏磁通,電機實現無刷化。結合上述電機特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餘俊月、曹煜、朱姝姝、劉闖,在2019年第22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提出了一種雙端混合勵磁無刷直流發電機,永磁磁路和勵磁磁路為並聯關係,其中永磁體是主要的勵磁源,勵磁繞組產生的磁場用來調節磁路的磁通。同時將勵磁繞組放在電機兩端,實現無刷結構,不存在因接觸不良和磨損等造成的勵磁不穩定問題,兼有電勵磁電機調磁方便和永磁電機功率密度高的優點。電機工作時,三相交流電通過二極體整流電路轉換成直流,從而實現無刷矽整流。

研究者考慮到發電機的非對稱性,利用JMAG軟體搭建發電機三維有限元靜態和瞬態模型並仿真分析了其不同勵磁磁動勢下的磁場分布和氣隙磁通密度變化及發電機的運行特性。製造了DC 900V、10kW實驗樣機,實驗結果與原理分析和有限元計算相符合,表明這種新型雙端混合勵磁無刷直流發電機具有如下特點:

1)該發電機主要由永磁體作用於主氣隙磁通,勵磁繞組起輔助調節作用,使發電機同時具備高功率密度和調節電壓的優點。2)將勵磁繞組放在軸向磁橋中,不僅實現了發電機的無刷化,還使得勵磁路徑和永磁路徑形成並聯磁路,實現無刷勵磁。3)採用集中式雙三相整流,相對集中式三相發電機提高了發電機的功率因數和功率容量,同時減小了輸出直流紋波,提高了發電機可靠性。

圖1 雙端HE-BLDCG結構
圖13 樣機組件
圖14 電機實驗平臺

相關焦點

  • 稀土永磁無刷發電機的市場前景
    稀土本身是一種稀有的金屬提純後的釹鐵硼材料(永磁)可以製造發電機的勵磁轉子,省去了老式發電機用滑環(集電環),整流橋的方式勵磁,那麼永磁無刷發電機的優點有哪些呢?它的市場發展前景如何?傳統勵磁發電機按這種情況,帶同等功率的負載,如果選用永磁發電機,發電機的功率可以選擇與負載同等功率的。
  • 「電機說01」從直流電機說起:機構、原理和特性
    對於絕大多數直流電機來說電樞都是指轉子,主要包含:電樞鐵芯、電樞繞組和換向器。對於後面所說的感應電機、永磁同步電機、直流無刷電機電樞都是指定子。2、特性硬朗直流電機速度特性如下式所示,式中n表示電機轉速,U表示電機電壓,Ke表示電機常數電機設計好之後幾乎保持不變,Φ表示電樞繞組的磁通對於他勵的恆定勵磁電機或者永磁體勵磁的直流電機來說也是常量。
  • 淺談各種不同類型的直流電機、交流電機特點
    有刷直流電機與無刷直流電機直流電機有刷和無刷區別非常之大,前面有文章介紹過,下面也會重點講下(天孚微電機主要是研發有刷直流微電機的)。直流電機1)有刷直流電機①直流電機結構轉子:轉子上有銅線繞組;定子:使用永磁或電磁,勵磁方式有串勵、並勵、他勵、復勵。
  • 無刷電機是交流電還是直流電
    無刷電機的特性就是一切具備直流電機外部特性的採用電子換相的電機統稱為無刷電機。由於無刷電機的出現,打破了交流,直流調速系統之間的嚴格界限。在無刷電機的發展史中曾出現兩種區別較大的無刷電機結構形式,即無刷直流電機和交流式換向無刷電機。
  • 如何驅動一個直流電機?直流電機驅動電路大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9/404949.htm直流電機(direct current machine)是指能將直流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直流電動機)或將機械能轉換成直流電能(直流發電機)的旋轉電機。它是能實現直流電能和機械能互相轉換的電機。
  • 東南大學程明團隊特稿:電機氣隙磁場調製行為及其轉矩分析
    基於上述理論分析及定義,研究無刷雙饋感應電機可能的運行模式、存在條件及轉矩分量構成,總結單饋同步模式下無刷雙饋感應電機與電勵磁同步電機的異同;分析多層磁障與短路線圈複合轉子無刷雙饋電機拓撲結構,定性描述輔助短路線圈在磁場調製行為中的作用,定義調製算子進而定量討論複合轉子對磁場耦合能力、平均電磁轉矩等方面可能帶來的有益影響;並對簡單凸極類磁場調製電機的調製行為及轉矩特性進行統一描述。
  • 直流無刷散熱風扇的知識原理與內部構成
    直流無刷散熱風扇的知識原理與內部構成產品型號第二,額定電壓:是風扇額定運行下的電壓值,常見的直流風扇電壓普遍為5V,12V,24V,48V等規格。③直流無刷風扇的電路微型直流電機在家用電器中應用很廣,尤其在計算機中廣泛採用直流電機進行排風降溫,這種新型的直流風扇採用無刷結構,克服了傳統換向器式(有刷)電機易磨損、噪音大、壽命短等缺點。據實物繪製的幾種風扇電路
  • 國內首臺船舶兆瓦級永磁發電機在中車株洲電機成功下線
    人民網長沙4月24日電 近日,國內首臺混合動力船舶直流組網兆瓦級永磁發電機在中車株洲電機成功下線,將首次應用於「海上看深圳」觀光雙體船上,並於今年8月獻禮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第二艘船將於12月交付運營。
  • 三埠隔離DC-DC變換器的暫態直流偏置機理及抑制策略
    傳統移相控制方法下,當移相角發生突變時,各埠電感的高頻鏈電流及高頻變壓器的勵磁電流中存在暫態衝擊和直流偏置現象,進而可引起開關管電流應力增加,導致變壓器單向飽和,威脅變換器的安全運行。因此,探索TAB直流偏置的抑制方法對變換器及其關鍵部件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現有關於TAB/DAB直流偏置抑制方法的研究大多基於模態分析法,未能清晰地對其偏置機理進行剖析,或需增加額外的硬體設施,且無法同時解決串聯電感及變壓器勵磁電感的直流偏置問題。
  • 中車株洲電機開創船舶採用永磁同步發電機全球先例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研製國內首臺大功率船舶永磁發電機中車株洲電機開創船舶採用永磁同步發電機全球先例日前,搭載中車株洲電機公司船舶直流組網2兆瓦永磁發電機的國產首艘油電混合大型濱海觀光船「大灣區一號」成功交付。
  • 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區別?原理有什麼不同?
    發電機和電動機之間用途不一樣。例如發電機把動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則是把電能轉化為動能。兩者工作原理大抵相同:電磁感應現象。磁生電就是發電機原理,電生磁則是電動機原理。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換,例如永磁直流電動機可以作為發電機使用,交流異步電機也可以作為發電機使用,但是也僅僅是應急代替而已,效率不如發電機高。
  • 佛山禪城區沃爾沃發電機回收歡迎來電
    但會使功率因數變壞,故一般也不採用,(4)採用分數槽繞組,這是目前大型水輪發電機廣泛採用的方法,14,發電機運行中的損耗主要有哪些,答:發電機的損耗大致可分為五大類,即定子銅損,鐵損,勵磁損耗,電氣附加損耗。機械損耗,發電機運行中,所有的損耗幾乎都以發熱的形式表現出來,(1)定子銅損即定子電流流過定子繞組所產生的所有損耗。
  • 自動化無刷電機定子繞線機
    直流無刷電機繞線機在我國的發展時間雖短,但是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與完善得到了迅猛發展。已在航模、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電動車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由於產量和價格的原因,過去幾年無刷電機多使用在中高檔航空模型中,現由於機械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無刷電機的生產成本下降許多,目前它正進入模型領域的各個層面,從電動遙控車到電動遙控船再到電動模型飛機,無處不在。無刷直流電機繞線機由電動機主體和驅動器組成,是一種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
  • 直流電機的機械構造與基本原理 - 天孚微電機
    在直流電機應用中,有無刷電機與有刷電機之分,直流電機的定子上一般是勵磁極,用剛鑄成極芯,極芯會纏繞上通入恆流直流電的勵磁繞組。一個極一段突出的U型環面叫做極靴,它是用來增大磁通面積,減小主磁場以外的漏磁,在極靴和轉子之間有一個很窄的縫隙,叫做氣隙,它一般在0.3mm-10mm左右。定子剩下的部分稱為機座軛,它可以用來傳導勵磁磁場,使磁路主要留在電機內部。